APP下载

扶风一口香 舌尖上的臊子面

2021-06-25杨进云

金秋 2021年6期
关键词:岐山臊子大厨

◎文/杨进云

陕西扶风县地处周原,文脉长,地脉久,盛产优质小麦,扶风人的一口香臊子面,历经千年锤炼,成就了一道经典的地域美食。在扶风,大至酒店大厨,小至乡野村妇,都做得一手好臊子面。“揉得面儿团团转,擀的面皮纸一般,切的面条细如丝,下到锅里莲花转,捞上筷子荡秋千,盛到碗里赛牡丹……”扶风人不管是过年、过节、孩子满月、老人过寿、招待客人,一口香臊子面都是非常正式的待客规格。主人做得精心,客人吃得酣畅,客人主人都欢心。

小时候过年,特别喜欢跟着大人走亲戚,因为不管是到了舅家、姨家还是姑家,都能吃到香浓爽口的一口香臊子面。那时,臊子面对我来说就是至美的味道,有着无穷的诱惑力。后来读到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余为座上客,举箸食汤饼”。汤饼,就是古人对臊子面的称呼,才知道独居陋室,喜欢“调素琴,阅金经”的大诗人刘禹锡,也好这一口。

面食在扶风多达五十多种,唯一口香臊子面脱颖而出,是其中的翘楚和代表。一口香臊子面据说源于唐朝的“长寿面”,《猗觉察杂记》上说:“唐人生日多俱汤饼,是皇亲国戚庆祝寿辰的寿面,世所谓‘长寿面’者也。”相传,宋代诗人苏东坡在陕西为官时,也特别喜欢吃汤面,还为此写下了溢美之词“剩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獐书”。

扶风人对臊子面的重视和情有独钟,古来有之,但凡年节庆祝,来客人来朋友,用臊子面款待,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高规格招待。客人不多时,一般是家庭主妇下厨做臊子面,但如果家里孩子结婚,老人过寿,来得客人多,就得请大厨。四乡八邻,哪个大厨臊子面做得好,都有口碑在坊间流传,所以有名的大厨就成了被争请的对象。请到大厨,提前按大厨的要求,备好农家土养的上好黑猪肉,还有黄花菜、木耳、豆腐、鸡蛋、生姜、葱、菜籽油、醋等配菜配料也一应按量备齐。大厨一般还会特别交待,醋要农家自酿的头道醋,二道醋用不成。可见,醋在臊子面里所起的作用有多么关键。黄花菜提前过开水焯过,会有几个来帮忙的妯娌媳妇,一人搬个小凳子,坐在一起,埋头择码整齐。其他帮忙的叔伯兄弟就开始准备烧炭、借锅、借碗、借板凳,还有桌子和搭篷子的彩条布。派出去压面条的人是特别挑选的,要精明、能干、责任心强。每个村子都有专门给农家过事待客压面的加工点,压面的机械档次视各村的情况而定。加工点的人都是村里的能巧人,和面加水的比例,面压几遍筋道柔韧,都熟稔于心,闭着眼睛也能压出地地道道白细如丝的面条。

一过晌午,请的大厨就带着他的刀勺围裙来了,打下手的人有眼色,赶紧架火起锅。大厨开始燷肉炸豆腐,鸡蛋要摊得薄亮如饼,生姜要切成细末。臊子面,燷臊子当然是重头戏。肥瘦相兼的猪肉快刀切丁,肥瘦分开。大铁锅内添菜籽油,烧至八成热,倒入切好的肥肉丁,翻炒出油后倒入瘦肉丁,等肉变色后,再加入生姜末文火细烧。未几,热气沿锅而出,肉香扑鼻。厨师一边和旁边的人聊天,一边随手用勺一勾,挪开锅盖,熟练地旋入两勺三勺农家醋,同时吩咐把火烧大,一边翻搅一边放入葱段,倒入辣椒。盐和八角、桂皮、香叶等调料的放入时间和数量多寡,大厨各不相同,有些大厨还有秘而不宣的独家窍门,这也是各个大厨所做的臊子面各具特色的原因所在。燷臊子,看似都是铁锅翻炒,大厨的手艺却在毫巅微末处见功夫。燷好臊子,再备配菜,哪些菜炒做底汤,哪些菜细细切做漂菜,大厨心里有数,手脚不乱,很快准备得停停当当。

第二天一大早,鸡鸣起床,厨师先就位。专职烧火的人捅开火,两口大锅,一口浇汤,一口煮面。客人一入座,就要把热气腾腾的臊子面端上席。客人气定神闲,一边客气着,一边端起一碗臊子面,筷头一挑,滋溜一吸,一碗面下肚,搁下碗又去端另一碗。扶风臊子面,汤汪面少,所以叫“一口香”。厨师把汤浇多,面却只捞“一筷头”,只要端的过程中汤不溢不洒就行了。只见席间香气缭绕,碗碗臊子面色香味俱佳,让人口舌生津,馋涎欲滴,真的是“汤清香远银线乱,金玉数枚玉箸横”。看着客人吃了一碗又一碗,额头见汗,直说“嫽扎咧”!厨师的手艺得到了嘉许,也高兴得红光满面,一脸的皱纹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花。

扶风和岐山人同居周原大地,吃穿住行,自然有很多相似。岐山人也吃臊子面,但扶风臊子面和岐山臊子面在经历了久远岁月的沉淀之后,各有演化,也各具自己的特色。扶风臊子面汤清,没有辣椒油,因此臊子面汤色金黄,岐山臊子面有大量的辣椒油,因此臊子面汤的颜色呈鲜艳的红色。然后是所用漂菜也有区别,扶风臊子面的漂菜,以优质大葱葱白部分精心切制,入口细嫩微甜,比较温和,而岐山臊子面则多用韭菜或蒜苗,辛辣刺激。由此看来,扶风臊子面更讲求的是自然和原生态,因此扶风臊子面的滋味也更绵长。

我生于扶风长于扶风,从小吃扶风一口香臊子面长大,扶风臊子面是我心目中最正宗、最传统的神来美味。扶风一口香臊子面在全国各地都有专营饭馆。前几年在深圳上班,跟几个外地同事闲聊天,说起家乡美食,在几个同事的怂恿下,一起去扶风老乡宽哥开在龙岗的东方宫面馆,吃最正宗的“扶风一口香”。面一端上桌,几个同事便吃得不亦乐乎,还叫着“再上再上,别舍不得钱”。凡是来扶风的旅人游客,不吃几碗扶风的一口香臊子面,哪能算来过扶风呢?

有人说,扶风的一口香臊子面,臊子是主味,是灵魂,有人说,一口香也是吃面条,应该是那细如银丝的面条是灵魂,有人说汤宽面稀,让人齿颊生香的滋味全在那碗汤里。要我说,扶风一口香的灵魂,应该是周原大地的皇天后土,绵长的风,悠长的岁月……

猜你喜欢

岐山臊子大厨
最爱西安臊子面
“一碗面”里装了多少“经济学”?——岐山VS化隆:产业效益取决于产业“烹饪”
聪明的牛大厨
11岁的“大厨”
岐山臊子面,酸辣味美馋死人
岐山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揭阳·黄岐山
陇东臊子面
陇东“臊子面”
夜半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