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二级学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探析

2021-06-24郭金玲罗秀秀丁峰

文教资料 2021年8期
关键词:二级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郭金玲 罗秀秀 丁峰

摘   要: 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高校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大幅提升,在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从6条路径入手阐述如何立足二级学院层面,扎实推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 二级学院   教师   思想政治工作   实效性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肩负的“培养什么人”与“办什么大学”这两个根本任务都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有关。目前高校教师按照专业不同分别归属各二级学院管理,二级学院承担落实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需要探究在高校中如何立足二级学院这一基本单元和基本平台落实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化整为零,最终增强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整体实效性。

一、高校二级学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1.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认知不足。提及思想政治教育以往重心在于大学生群体,对于教师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上存在“窄”的问题或者某种程度缺位现象。对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中强调部署较多,工作推进落地务实举措较少。没有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高度重视和科学认知,必然导致教师群体中存在政治意识淡薄、政治热情不高、政治敏锐性不强等现象。教师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消极应对,存在一定程度的行为动机实际化、价值观念功利化及道德观念自我化等现象。

2.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内涵认知不足。二级学一些院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度和广度参差不齐。常规教育内容偏重思想理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范围不广、理论性较强。专题教育内容侧重职业素养教育,阶段性开展师德师风的集中教育,但是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关联度不高。从统一组织推进角度,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同一性较强,人文关怀不明显,没有充分考虑二级学院的差异及教师个体的差异,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与教师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实际联系不多。

3.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手段较单一。二级学院一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与感知力,這是此项工作明显的短板。通常是理论学习代替或者等同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形式采用转发或者宣读文件、观看讲座视频、辅导报告等传统手段。二级学院教学任务较重,学习时间难以统一,存在走过场、形式化、表面化等问题。形式上的不严谨不严肃必然导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获得高度认同。由于各种原因限制,一些参与性体验式教育形式,如参观考察、社会实践、观看影视作品等,不能得到普遍、广泛采用。再者,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已然成为髙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领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拓展力度不足,教师群体对学校主要媒体关注度比较低,二级学院在教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主动性不强,举措不明显,新媒体仅为二级学院传递信息的工具,网络思政教育力度、深度、广度不足,影响力有限。

4.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院各项实际工作不同步。一些二级学院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经费投入不足,部分学院少量设立或未设立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基本是与学院党建工作经费合一使用的。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对于青年教师培养侧重于教学科研,重视程度高力度较大,形成了传帮带的良好氛围,引路人的作用突出,与之相反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务虚较多。并且一些二级学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由学院党组织书记部署推进,工作流动性较大,导致学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连贯性不够,缺少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5.二级学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仍不够完善。在学校层面,二级学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牵涉上级部门众多,难以形成整体推进、协同工作的模式。一些二级学院缺乏制度化的管理措施和考核评价制度,没有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发挥应有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侧重于工作业绩和科研成果的评价,指标量化一目了然。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只作为宏观要求、底线要求而不是竞争性指标、刚性指标,落地执行效果不明显,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

6.二级学院基层组织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格局是学校党委统筹领导,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形成专兼结合立体化工作体系。这个体系的关键节点是各二级学院党组织,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推进者也是二级学院党组织。二级学院党组织密切联系教师,随时掌握了解教师的思想动向和实际困难,既要解决好教师思想认识问题,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又要化解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各种消极因素,促使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二级学院党组织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说得多做得少;红线底线强调的多,加强举措实施的少,二级学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基础地位和重要功能存在弱化现象[1]。

7.二级学院教师党员的示范作用不够突出。在二级学院中,教师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相对独立,接受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多。但是因为教育主体的限制,没有将专题教育和常规教育扩大到非党员教师群体,加之部分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有限,非党员教师体悟不到教师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二者结合度不够。从整体来看,教师党员党性觉悟高、政治敏锐感强,理论素养较好。只有发挥学院教师党员立场坚定、乐于从教、勤于奉献的模范作用,才能增强党组织在教师群体中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用党员教师的示范带动行为,引领广大教师团结在党的周围,增强二级学院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成效[1]。

二、增强高校二级学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途径

加强高校二级学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普遍规律、教师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通过强化认知、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创新内容、示范引领、改进方法等举措,二级学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生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2](77-82)。

1.强化二级学院教师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知。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认识到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性。相比较而言,教师群体认知更成熟,行為更固化,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表现为“进入难”的现象,即进入教师内心世界难。二级学院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具体落实者和实际操作者,在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突破“进入关”,不断深化教师群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知。二级学院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论武装作为教师队伍建设首位的要求,从加强教师群体思想理论武装、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典型示范引领等四方面入手,不断强化教师群体的育德意识,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效。二级学院要聚焦重点,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及学校相关政策和规定、聚焦学院科学发展与教师自身发展规划、解决教师工作与生活的重点难点问题、帮助教师提供社会服务、挖掘学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亮点、联系与沟通教师群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建立二级学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立体工作机制。首先,明确责任机制。要明确二级学院党组织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负有规划和统筹协调的职责。要在党组织指导下扎实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其次,完善学习机制。在坚持传统政治理论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坚持研究型课题型学、引进来走出去学、线上线下结合学。探索建立教师代表列席二级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学习制度,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学习实效的增强。在学习主体上,对党员教师和非党员教师实施分类指导,各有侧重。党员教师需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着力发挥在学习上的模范带头作用。对非党员教师主要进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政策教育,联系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学校建设发展中的重大决策部署等开展学习,不断增强广大教师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感。主动引导教师结合从事专业开展理性思考,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认识,确保在社会热点问题面前能够坚守正确政治方向。再次,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目前一些高校校级层面有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考核,二级学院内部没有明确的激励约束机制的问题。在重在建设的思路下,探索如何在教学科研、职务评聘晋升、选优树先等评价环节建立可操作性强的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与约束规则,注重考核的时效性,形成正向导向,为二级学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深层次和直观的运行保障[3]。

3.重视二级学院各党支部在推进教师思政工作中作用。二级学院的党建工作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密切联系,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切入点是抓好教师党建。首先,依托党支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武装引领。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落实到教育教学各方面。其次,应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党组织生活对于强化广大党员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确保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执行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党支部组织生活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改变党支部组织生活弱化现象[4](111-113)。再次,要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开展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核心任务,发挥党支部在培育人才、凝聚人才、服务人才方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落实好基层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政策,配齐配强支部书记[5](3-8)。基层支部书记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是影响教师思政工作的关键因素,要使支部书记成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典范,成为其他教师、支部成员的模范与榜样。最后,注重基层党支部选优树先。通过选树优秀党员教师、宣传优秀党员教师先进事迹,带动教师群体共同学习进步,特别是对青年教师而言,树立榜样对其坚持理想信念、强化职业操守更有说服力。

4.把“课程思政”建设融入二级学院立德树人全过程。“课程思政”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受益在学生,是实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尝试。“课程思政”的建设目的在于引导教师树立“三全育人”理念,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因素,在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与责任担当等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使各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目前一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通过设立教改项目、评选项目等方式推进的。由于受专业内容、考核设置等多种因素影响,“课程思政”覆盖面和影响力都比较有限,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有限。二级学院要意识到做好教师思政工作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和基础[2](77-82)。引导教师重视思政、强化思政,循序渐进地把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育和引导教师增强“课程思政”能力和提高素养。结合学院整体绩效考核、“课程思政”评价与激励机制,将绩效考核从软指标向硬约束转变,使“课程思政”不仅成为学院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还成为支撑学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5.发挥二级工会在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二级学院工会直接与学院教师打交道,便于了解教师的价值取向、思想困惑和实际需求。学院工会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服务学校、学院建设中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在解决合理性诉求中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二级学院工会应做好学校学院发展和教职工权益之间的桥梁,通过选派代表参加学校教代会,激励教师群体参与学校管理;通过多角度、多层面交流访谈,了解教师需求;通过改革教学、完善分配制度,增强教师群体归属感;借助学校线上服务、咨询平台,为教师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6](130-132)。二级学院工会在推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重开展形式灵活的教育活动,从人本性、普及性、参与性、娱乐性出发,开展氛围轻松、内容充实的教育活动,如主题观影观演、志愿服务、文体活动、思想交流沙龙等,寓教于乐、乐教乐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院教师思想政治觉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6.创新方法增强二级学院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要与时俱进,通过创新形成鲜明的时代特色,以更丰富、充实、管用的内容增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于校园大环境,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契合。注重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软环境建设融合,培育大学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挖掘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元素,激发教师内心深处的道德感、审美感,增强工作的感召力、吸引力和说服力,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7]。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点抓骨干、树典型,围绕专业服务社会发展,强化社会实践环节,促进广大教师实现理论内化,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在互联网时代,二级学院可以借助校园融媒体建设平台,增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加强教师网络媒介素养培育,引导教师正确使用网络新媒体工具,强化网上言行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教师的舆情敏感度,形成对网络媒介不实信息的批判认知。引导教师发挥能动性,积极参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在网上正面发声,传播正能量。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教师是奋战在这生命线的前沿人员,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高校二级学院是教师群体的直接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作用与特别意义,坚守理想信念的基石,与时俱进地寻找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同时还要意识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效性的增强不会一蹴而就。高校各相关部门与二级学院应统筹规划、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不断细化完善各环节各领域的内容,建立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以黑龙江75所高校为例[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

[2]庄梅兰.“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创新思考[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

[3]宋晓松.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黑龙江省高校为例[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8.

[4]陈霄.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怎么做[J].人民论坛,2017(34).

[5]张彦.激活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3).

[6]纪晓恬,何芳宇.高校工会加强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9).

[7]唐珍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提升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5.

项目来源:2020年度烟台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点课题。

猜你喜欢

二级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
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绩效考核初步探析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