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美食文化传播的影响

2021-06-24盛薪宇任豪男

理论与创新 2021年2期
关键词:传播一带一路

盛薪宇 任豪男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食品文化的传播。基于“新时代,新思路”的传播主题,以东盟十国为例,阐述中国与东盟十国间的食品文化交流,并对中国美食文化传播情况展开研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美食文化;东盟十国;传播

Abstract: The proposal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not on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rade , but also promotes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food culture. Based on the communication theme of “new era, new ideas”, this paper takes the ten ASEAN countries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communication of foo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ten ASEAN countries, and studies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food culture.

Key Words: One Belt And One Road;Food culture;Ten ASEAN countries;Communication

引言

自古以來,中国与各国之间便进行着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从汉武帝时的张骞出使西域,到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无一不是。如今,在“合作共赢”的大背景下,中国制定了新的战略方针,承担大国责任,促进了全球国家间的大融合。

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横空出世,倡议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纷纷响应,并加入到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很快,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我国优秀的食品文化也在沿线区域传播迅速,东盟地区受到的影响更是之大,影响范围更广。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在北京盛大召开。会议的胜利召开,再次为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和传播注入了强劲动力。“一带一路”的提出,使茶、乳、酒、面食等一系列食品开始国际化。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发挥“一带一路”的开放引领作用,将“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契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中国食品文化传播的影响是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中国面食与东盟十国本土面食风貌

我国的面食历史十分悠久,面食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商代以及商代之前,面点食品非常简单,主要就是糗之类的面食。虽然石磨的广泛应用在盛唐,但据考古发现,当时已出现石磨类似工具,可猜测在石器时代已出现粉状食品。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比较多的面点品种,从西周开始,农业的发展就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因此,谷物的种类开始不断增多,出现了稻、黍、麦等各种不同的品种。同时,谷物加工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石磨的发明实现了粉末食品的使用,对面点蒸,煮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此外,调味品和炊具的多样化发明和发展,使得面点的种类不断增多,面点种类日益丰富,据史料记载,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面点增长大约有20种。战国时期一些地区还出现了油煎,炸面点。这为以后的面点制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自此,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面食繁荣发展起来。日本僧人圆仁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就记载了“立春,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皆然”的盛唐饮食景象。扬雄的《方言》、刘熙的《释名》崔宴的《四民月令》以及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都可印证面点的繁荣程度及文化多样。又因我国地域之广,南北东西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促进了南北,东西间的面食文化差异。此外,各地依靠特产以及民俗风情,又发展出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

除此之外,面塑艺术也是中国食品文化长河中的一大特色。起源于汉代,盛于清代,2015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周毅老师以传统面塑艺术为原型,创作的翻糖蛋糕,一举拿下了被誉为“蛋糕界的奥斯卡”的国际翻糖蛋糕设计最高艺术家奖,让世界领略到了中国的面塑艺术,再次提高中华美食影响力。

与中国相比,东盟十国的面食文化并不丰富。受地理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东盟十国大多以米饭、面条为主,品种较少。东盟十国的食品中文莱与马来西亚面食口味极为相似,口味较重,以米饭和面食为主食,有名的面食是叻沙,椰浆饭,马来糕;缅甸以咖喱饭、油炸吃食、为主;越南盛产大米,人们日常的主食是粳米,有的民族食糯米为主(如泰族)。同时也有一些杂粮,如玉米、木薯、马铃薯等。家常饭食是米饭、米粉、面条等;尽人皆知,泰国著名的面食则是船面,清迈面;老挝地理位置与泰国、缅甸相邻,其食品文化与泰国、缅甸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东盟十国之中,食品最为丰富的当属新加坡,即便如此经查阅资料发现,其中仍种类不多。由此可见,东盟十国的面食虽不算匮乏,但远不及中国这般种类丰富,这就为中国食品向东盟的传播创造了基础条件。

2.东南亚对中国的重要性

东南亚地区对中国各个方面都极其重要,既有经济的来由,也有地缘政治的理由。东南亚地区是中国的战略命脉,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东南亚国家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政治方面与我国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东南亚有极其重要的地理价值,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要道,来自中东的石油运输船每天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直接关乎中国的石油供给。东南亚又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本,丛林、油气、矿产,绝大部分的资本都是中国稀缺的。东南亚另有着潜力很大的市场前景,人口众多,在未来购买力巨大。如果治理得当,加上国际环境允许,东南亚未来20年将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次级。

此外,东南亚对我国安全的重要意义也很突出,特别是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重回东南亚的举动,对中国形成了一个战略性的包围圈,遏制了中国海运交通要道,对中国的国防安全造成压力。要想迅速开创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新局面,中国迫切需要与周边国家发展的新思路,而以美食文化传播作为交好途径,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东盟十国隶属于东南亚,与东盟十国交好对中国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据资料显示,东盟各国中,有不少追随于美国,这对中国十分不利。若不处理好东盟与我国的关系,容易造成整个东盟倒向美国,从而使得美国对中国的地缘政治包围更加的紧密;相反,若能与东盟成为朋友,就意味着中国从包围圈中突围。且能与世界交好,共同发展。

以马来西亚为例,马来西亚是向中国进口货值位列前十位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各国的政策制度不同,使得对外贸易发展缓慢。而2010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立,东盟六个老成员国(泰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新加坡),实行零关税,这一举措很好的推动了贸易的发展,也为中国食品的出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中国食品文化对东盟的传播!

3.中国美食的传播的途径及特点

中国美食一直作为中国的一张对外名片。过去,美食的传播大多依靠各国间使者的往来。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传播分享的途径多种多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在,中国的对外贸易更多依赖于科技的发展进步,美食传播也不例外。

近年来,随着《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这一系列的节目的推出,使得中国美食进一步的得到了发展,为更多的人所熟知。这几年来走出去的中国快餐也越来越多,比如说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河南烩面,武汉热干面等。很多外国人来了一次之后就深深的爱上了中国食物的味道,确实,中国食物制作博大精深,就连我们被称为中国汉堡的肉夹馍制作起来都是经历了重重的工序,国外自作简单的汉堡炸鸡与之相差甚远。以此来说中国美食传播海外,并广受欢迎并不难理解。

许多国家领导人对中国的美食爱不释手,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到了成都,专门品尝宫保鸡丁,一人几乎就吃了一盘,还详细地询问宫保鸡丁的做法;网上曝出特朗普访华的国宴菜单上,宫保鸡丁排在第三个。不只是领导人,外国民众更是无法控制自己对宫保鸡丁的喜爱,《生活大爆炸》中,主角谢耳朵更是因为室友换了一家中餐厅的宫保鸡丁,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在美国纽约寸土寸金的纽约第八大道上,一家开业不久的沙县小吃,每天只营业三个小时,原因竟是生意太过于火爆了,店内挤满了试吃的外国人,一天的存量在短短三个小时就卖完了。我们要明白的是,不同国家间对食物味觉上的感受是不同的,在具有先天性差异的情况之下,中国的一些食品依旧能够得到国外的热爱与追捧,由此可见,中国美食文化已经为国外所接受。

在查阅资料中发现,中国美食文化的传播大多与美国、欧洲等国有密切的联系,而与东盟十国的联系相对较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国家的综合国力导致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家间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应该具备的责任与担当,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将一片光明。

4.结论

本文主要从“中国面食与东盟十国本土面食的比较”、“东南亚各国对中国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美食的传播途径以及特点”三个方面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美食文化传播的影响,希望对今后的学者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文化,并谱写着文明交流互鉴的精彩华章。中国作为现存的唯一的文明古国,其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像《礼记·礼运》中体现的大同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一直坚持着“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为大同思想注入了新的血液,推动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 “协和万邦,和而不同”是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则体现为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这体现了生态保护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

研究过程中不难发现,“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也具有一定的隐患。近年来,各国进行贸易之时事故频发,石油泄漏、大气污染等一系列重大事故致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专门引用了恩格斯先生关于对待自然问题的这一深刻论述,进一步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因此,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一带一路”建设带给我们的福音,也要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让“一带一路”倡议更好地为各国服务。

参考文献

[1] (美)塞谬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8.

[2]陈继勇,吉生保,张鸿. 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东盟十国引资关系研究.亚太经济,2019.

[3]杜莉.一带一路”饮食文化交流与美食资源开发. 美食研究(ISSN:2095-8730). 2015.4.

[4]刘金祥.“协和万邦”理念的当下意义[N].深圳特区报,2018-05-29.

[5]罗书瑾,易文.“2019 年首届中国-东盟传媒与新闻传播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 文化与传播 第8卷第5期,2019.10.

[6] 中共中央宣傳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7] 卓宏勇.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传播研究. 传媒广角. 2019.10(下).

[8]王义桅.“一带一路”:中国崛起的天下担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通讯作者:胡安琪,本论文来源于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   山东青岛   266000

猜你喜欢

传播一带一路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