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家蚕品种与桑树品种及剪伐方式对家蚕饲养成绩的影响研究

2021-06-24朱光书商本庆邱长玉张朝华曾燕蓉崔秋英朱方容

中国蚕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产茧量茧层家蚕

朱光书 商本庆 林 强 邱长玉 张朝华 曾燕蓉 李 乙 崔秋英 李 韬 卢 德 朱方容

(1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南宁 530007; 2广西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玉林 537000)

栽桑养蚕最早起源于中国,至今已经有超过5 000年的历史[1]。在历经漫长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家蚕、桑树地方品种资源,历代蚕桑人也逐渐总结出各种科学的养蚕方法并掌握了各类先进的桑树栽培管理技术,它们在跌岩起伏的蚕业发展进程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自20世纪末起,广西的蚕桑产业发展可谓一路高歌猛进,优质的蚕、桑新品种两广二号、桂蚕N2、桂蚕2号、桂桑5号、桂桑6号接连育成并推广;栽桑养蚕的模式和方法也在推陈出新,各类蚕业生产新用具、新技术层出不穷,例如轨道式养蚕、小蚕共育、旋转木质方格蔟上蔟、条桑育、小蚕专用桑园饲育等等。其中在各新、老蚕区桑园对桑树枝条的剪伐主要以高伐(离地面70 cm剪伐)、中伐(离地面30 cm剪伐)、低伐(根刈,即平地面剪伐)3种方式为主。为探讨不同家蚕品种、不同桑树品种以及桑树不同剪伐方式对家蚕饲养成绩的影响,本研究于2016年就两广二号、桂蚕N2、桂蚕2号等3个家蚕品种,桂桑5号、桂桑6号、沙二×伦109、桂桑优12等4个桑树品种,高伐、中伐、低伐等3种剪伐方式开展养蚕试验,现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家蚕品种 两广二号、桂蚕N2、桂蚕2号,均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原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简称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生产的秋制春用种。其中两广二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广西、广东2省(区)蚕业科研人员合作育成[2],桂蚕N2和桂蚕2号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独立育成[3-4]。

1.1.2 供试桑树品种 桂桑5号、桂桑6号、沙二×伦109、桂桑优12,均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提供,其中桂桑5号、桂桑6号、桂桑优12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育成,沙二×伦109由广东省顺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5-6]。2015年,在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桑树种质资源圃由桑树遗传育种课题组组织种植了以上4个品种的实生桑苗,于12月下旬冬伐采用高伐、中伐、低伐3种留枝方式对每个桑树品种进行分区剪伐,肥水等管理措施一致,2016年开春开展养蚕试验。

1.2 试验方法

根据“不同家蚕品种+不同桑树品种+不同剪伐方式”的组配原则进行组配,分为36个处理,每个处理饲养3个小区,共有108个试验小区。

家蚕饲养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 87—2003《桑蚕丝茧育养蚕技术规程》[7]进行蚕种催青和1~3龄小蚕饲养。2016年4月15日开始收蚁给桑,自收蚁起,1~4龄同室同一大区用桑特优2号的母本品种7862的桑叶饲养,5龄起蚕鉴别雌、雄,选取雌蚕分成108个试验小区,每个小区50头,分别用供试的桑树品种不同剪伐方式的成熟桑叶(第7~13叶位)饲养,每个试验组合重复3个小区,每天给桑3次,按幼虫体质量定量给叶。每天早上称量蚕体质量,早上、中午的给桑量为蚕体质量的0.5倍,晚上的给桑量为蚕体质量的0.8倍,熟蚕前1 d适当降低给桑指数,保证供试家蚕既充分饱食,给予的桑叶也基本被食下。熟蚕上蔟时记录好各时间段各小区的熟蚕头数,调查各小区5龄幼虫的平均经过时间;上蔟后第7天参照文献[7]中的方法调查每小区家蚕的产茧量、结茧头数、死笼数、全茧量、茧层量等指标,并计算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死笼率、茧层率等指标。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死笼率、100 kg桑叶产茧量、5龄经过等试验调查和计算所得指标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组合的养蚕成绩

从表1可以看出,本次养蚕试验各组合的蚕茧死笼率低,最高不超过1.70%,并且大部分试验小区在1.00%以下。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试验组合的全茧量在2.00 g以上,最高的组合是桂蚕2号+桂桑6号+高伐,为2.17 g,达到2.10 g以上的组合有17个,占参试组合的47.22%,达到或超过2.15 g的组合有9个,占参试组合的25.00%;有19个组合的茧层量达到0.40 g以上,超过了参试组合的50.00%,达到或超过0.42 g的组合有13个,占参试组合的36.11%,茧层量最高的组合有4个,分别是桂蚕2号+桂桑5号+高伐、桂蚕2号+桂桑6号+高伐、桂蚕2号+桂桑优12+中伐和桂蚕2号+桂桑优12+低伐,其值均是0.43 g,占参试组合的11.11%;茧层率达到或超过19.00%的组合有21个,超过参试组合的58.33%,茧层率达到或超过20.00%的组合有2个,分别是组合桂蚕2号+桂桑优12+高伐和桂蚕2号+桂桑优12+中伐;与茧层量相似,有19个组合的100 kg桑叶产茧量达到9.00 kg以上,有11个组合达到9.20 kg以上,所占比率为30.56%左右,最高的组合有2个,分别是桂蚕N2+桂桑6号+高伐和桂蚕N2+桂桑优12+高伐,其值为9.40 kg;5龄经过,绝大部分的组合不超过7 d,主要集中在6.80 d左右,最短的是两广二号+桂桑5号+高伐和两广二号+桂桑5号+中伐,分别为6.31 d和6.30 d。

表1 不同家蚕品种、不同桑树品种及桑树不同剪伐方式组合的养蚕成绩

按照不同家蚕品种进行比较,指标的差距结果比较明显。两广二号和桂蚕2号的蚕茧普遍大于桂蚕N2,两广二号和桂蚕2号蚕茧的全茧量均在2.00 g以上、最高的为2.17 g,茧层量均在0.39 g以上、最高的为0.43 g;茧层率亦是两广二号和桂蚕2号的蚕茧普遍高于桂蚕N2,桂蚕N2最高的仅18.54%,而其它2个家蚕品种最低的组合是两广二号+桂桑6号+中伐,为18.77%;5龄经过最短的是两广二号,基本都在6.50 d左右,桂蚕N2和桂蚕2号的不相上下,基本都在6.90 d左右;100 kg桑叶产茧量的情况是桂蚕N2和桂蚕2号2个品种之间不相上下,大部分都在9.00 kg以上,最高的到达9.40 kg,而两广二号的则是明显较低,最高的不超过8.60 kg,但是都在8.10 kg以上。

按照不同桑树品种进行比较,全茧量、100 kg桑叶产茧量等6个调查指标的最大特点是参差不齐,结果有高有低,没有哪个桑树品种的养蚕结果普遍高于其余桑树品种的,例如桂桑6号100 kg桑叶产茧量最低的两广二号+桂桑6号+高伐为8.14 kg,最高的桂蚕N2+桂桑6号+高伐为9.35 kg。

按照桑树的不同剪伐方式进行比较,情况与按桑树品种比较基本一样,例如桂桑优12养蚕茧层率最高的组合是桂蚕2号+桂桑优12+高伐,其值为20.11%,最低的组合桂蚕N2+桂桑6号+高伐仅为17.98%。

2.2 不同组合养蚕成绩的方差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100 kg桑叶产茧量、死笼率及5龄经过6个调查指标在家蚕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桑树品种间的情况是除死笼率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不同的剪伐方式则只对100 kg桑叶产茧量、5龄经过2个指标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余不显著。家蚕品种与桑树品种对全茧量和5龄经过的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对茧层量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家蚕品种与剪伐方式只对100 kg桑叶产茧量和5龄经过2个指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100 kg桑叶产茧量为显著水平、5龄经过为极显著水平;除了死笼率和茧层率,桑树品种与剪伐方式对其余调查指标的交互作用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家蚕品种、桑树品种与剪伐方式对100 kg桑叶产茧量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对全茧量和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对其余指标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表2 各调查指标在家蚕品种、桑树品种及桑树剪伐方式间的均值及显著性

从表3可以看出,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100 kg桑叶产茧量和5龄经过在各参试组合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死笼率在各参试组合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表3 各参试组合的调查指标的均值和显著性

3 小结与讨论

本次研究依据家蚕品种、桑树品种、剪伐方式3个不同的因素进行组合试验,养蚕成绩是3个因素各自或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养蚕结果可知:如果按照桑树品种或者剪伐方式进行比较,各重要指标各有优劣,没有发现哪个桑树品种或者某种剪伐方式具有全面优势;而以家蚕品种进行划分则有所不同,在100 kg桑叶产茧量方面,桂蚕N2和桂蚕2号不相上下,但普遍优于两广二号,其余指标的比较是两广二号和桂蚕2号不相上下,但普遍优于桂蚕N2,总体成绩桂蚕2号表现较优。这是由家蚕品种的特性决定的,桂蚕2号是高产品种,桂蚕N2是高抗血液型脓病品种,两广二号是产量和抗性均有一定优势的家蚕品种[2-4]。从100 kg桑叶产茧量、全茧量、死笼率等几个重要指标的方差分析结果来看,品种的主效应(桑树品种的死笼率除外)基本都大于剪伐方式的主效应及桑树品种+剪伐方式、家蚕品种+剪伐方式、家蚕品种+桑树品种的一级互作、家蚕品种+桑树品种+剪伐方式的二级互作,即影响家蚕品种产量和质量的首要因素是家蚕品种,家蚕品种对所有调查指标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对死笼率这个指标进行分析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只有家蚕品种对死笼率有显著的作用,其余因素对死笼率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家蚕在正常的生长环境下其生命力的强弱由蚕体自身内在因素决定,即由家蚕本身的遗传基因、血统决定,不会轻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桑树品种也和家蚕品种类似,除死笼率由家蚕本身决定外,对其余指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家蚕品种、桑树品种是可以普遍推广的,其本身的特性不会因为外界因素而发生明显改变。桑树的剪伐方式则只对100 kg桑叶产茧量和5龄经过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桑树的高、中、低3种不同剪伐方式留下了不同长度的枝条影响了植株的整体长势进而影响到桑叶内蛋白质、多糖、各种微量元素等物质的含量,提高或降低了桑叶的饲料效率,因而不同剪伐方式的桑树其桑叶的饲料效率是有差异的。

在双因素的一级交互作用中,家蚕品种和桑树品种对全茧量、茧层量和5龄经过有显著的交互影响,表明在家蚕饲养中可以通过家蚕品种、桑树品种的合理搭配产出更多的鲜茧以提高丝量,不同的家蚕品种喂予适宜的桑树品种的叶子能有效缩短5龄经过、提高时间效率,这可能是由于合适的桑叶能让家蚕的食欲更强、食桑量更大、蚕体发育更快更好所致。除死笼率和茧层率外,桑树品种和剪伐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其余的调查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值均小于0.05,说明不同的桑树品种可以通过合理的剪伐方式,使桑叶的营养利用率在家蚕饲养中得到积极的发挥进而提高产值,也可以就丝茧育和种茧育的差别设计各类桑园,提高丝量或者卵量。而家蚕品种和剪伐方式的交互作用则说明家蚕品种和剪伐方式的合理搭配能有效提高单位质量桑叶的产值,对于同一桑树品种,不同家蚕品种搭配相应的桑树剪伐方式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这也说明不同的桑树剪伐方式对桑叶的营养物质含量是有一定影响的。

家蚕品种、桑树品种和剪伐方式这3个因素对100 kg桑叶产茧量、5龄经过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对全茧量有显著的二级交互作用。这在养蚕成绩中也得到了体现:在每个家蚕品种里面都有几个养蚕成绩较为优良的试验组合,例如两广二号+沙二×伦109+高伐、两广二号+沙二×伦109+低伐、桂蚕N2+沙二×伦109+高伐、桂蚕2号+桂桑优12+低伐、桂蚕2号+沙二×伦109+高伐和桂蚕2号+桂桑6号+高伐试验组合的蚕茧比较大、5龄经过不长、100 kg桑叶产茧量较高,养蚕成绩总体表现较好。因此认为,家蚕品种、桑树品种、桑树剪伐方式之间是有适应性的,在实际生产中针对不同的家蚕品种种植相应的桑树品种并采用适宜的桑树剪伐方式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益。

猜你喜欢

产茧量茧层家蚕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柞蚕秋茧茧层厚度抽样测量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高原蚕区家蚕茧层率遗传分析
单张蚕种产茧量提高措施
柞蚕生丝生产中原料茧处理技术
基于纳米TiO2开发的家蚕饲料添加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重庆市纤检局开展2016年春茧收购执法检查
全国各蚕桑产区饲养量、产茧量及推广品种10年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