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融媒时代 主流媒体如何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2021-06-22鲁志峰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1年2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舆论引导

鲁志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着力点。本文将从当下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及发展现状入手,结合现阶段成功的创新案例做出分析,意图为主流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主流媒体 媒介化 舆论引导

一.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

(一)外部挑战:传播的主客体遭遇深刻变革

新媒体自由蓬勃发展,传播主体多元,媒介传播的速度和数量都呈现剧烈增长,冲击着固有的信息传播模式。此外,由于网络媒体平台的内容更新迅速,互动门槛低,流量巨大,不同观念、不同价值观的内容不断地在网络上生产和发酵,造成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成本随之增加。

(二)内部挑战:整合模式单调,缺乏想象力

传统主流媒体的融合广度日渐开阔,然而往往深度不足。以往的融合范式着重主流媒体的平台建设与媒资互通,但缺乏对外部资源,包括外部机构的内容资源以及更广泛的商业资源、行业资源、社会资源的对接机制。

主流媒体接下来的融合创新,需要大胆想象,要打破内容传播的边界,集合、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达到切实解决社会问题,有效提升社会生产效率,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纾解社会不良负面情绪的“全方位”的引导功能。

二.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创新现状

(一)去中心化内容生产

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逐渐瓦解,新闻生产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受众转而追求“亲历感”“及时性”“现场感”“真情实感”等。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记录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是新闻的当事人,传统媒体也更加开放包容地接受“天然”“不加修饰”的新闻内容在自己的平台上生成。

(二)社交化的内容分发

过去,新闻内容的传播链条是以“从生产者到接收者”的线性方式传播,但新的互联网技术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媒体革新内容的分发方式。每一个受众,既是内容的接收者也是内容的“再分发”者,极大地丰富了新闻内容的内涵和张力。传统媒体的分发也愈加强调与读者的互动。“转评赞”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分发的标配。

(三)内容、渠道、技术、大数据并行发展

“内容为王”是传统新闻的不二生产准则,但在新媒体时代,渠道、技术、数据也无一不是成功的关键要素。

渠道上,传统媒体从建设自己的新闻客户端,守护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到开放心态主动融合新的外部平台,实现了内容的全域分发,有效拓宽了受众面,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同时,VR、自动撰稿机器人、交互式网页开发、数据可视化等新的技术在内容生产上的应用,极大提高了传统媒体的创作效率、提升了受众的阅读体验。

最后,大数据舆情监测也为主流媒体主动设置舆论议题,引领舆论风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数据驱动”的理念,通过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既能“先发制人”地把握住舆论走向,也能更迅速及时地回应民众之关心。

三.相关实例分析

(一)新冠疫情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大众对疫情信息高度关注,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实现了“内容”和“渠道”的双融合。内容上,融合文字、图片、视频、直播、大数据等多种报道手段,渠道上除了做到融合“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外,也将短视频平台视为重要的传播渠道,积极地进行内容宣发,并利用大数据创新了舆论引导模式。不仅做到了及时公开信息,回应网民困惑,也很好地纾解人们的焦虑情绪,预防了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此外,主流媒体积极创新报道形态,涌现出一批值得载入传播历史的、深入人心的疫情报道。

1. 玩转直播,既有“短平快”,也有“慢直播”

疫情初期,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集中在疫情最新进展的通报上、国家级融媒体主动设置网民内容消费议程,以满足公众对权威信息的需要。形式上,充分发挥直播优势,及时发布权威内容,回应网民关切,极大缩短了政府、专家、媒体和网民的时空距离。以央视新闻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等直播为例,点击量破亿次,实现了舆论监督与引导的双重功能。

2020年1月2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App客户端“疫情24小时”专题页面开启了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家医院建设现场的慢直播,24小时不间断呈现现场施工实时画面,开通直播不到三天时间,累计访问量超过两亿人次,实时传递一线疫情、全面提升信息透明度,并且给予用户自主参与,身历其境的沉浸式体验,满足了用户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一定程度缓解了疫情中用户的紧张压抑情绪。

2. 创新PUGC模式,用Vlog传播抗“疫”故事

PUGC化报道,即PGC+UGC的生产模式,指由普通用户负责生产内容,专业媒体为内容把关。这一创新为传统媒体內容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此次疫情报道中,公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新闻的亲历者,主流媒体需要将“公民记者”的报道作为补充。PUGC模式生成的内容,以快节奏、碎片化的短视频形式呈现,形成了疫情报道中的“抗疫Vlog”的独特风景,是当前社交媒体中最易被分享的内容形态。

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频道推出的系列Vlog《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由医护人员、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群体在央视纪录片导演指导下,拍摄自己亲身经历的抗疫故事。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的《Vlog|新冠疫苗志愿者的隔离生活》,人民网发布的《接种第3日第84位新冠疫苗志愿者的隔离生活》,新华社发布的《“天使”Vlog:我在武汉“打怪兽”》《Vlog:支援武汉护士:我的一天》《战“疫”Vlog:我在火神山当“码农”》等也是在媒体策划指导下完成拍摄的。

相比一般的视频新闻,Vlog以主人公的第一视角进行叙事,在强调真实性和现场感的同时,更具亲和力。

(二)央视新闻入驻短视频平台

2019年8月24日,《新闻联播》正式入驻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账号一经开通,仅仅一天,粉絲数便突破1000万。短视频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具有用户转发、分享的互动功能,进一步打通全网各个传播渠道,实现了新闻内容的全网宣发。

内容形式与时俱进。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以往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传播样态,渐渐不能满足受众的媒介诉求。移动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为主流媒体开拓了新的传播渠道,短视频碎片化的传播方式符合当代用户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入驻短视频平台,将自身优质充足的内容素材与平台的视频模板、背景音乐等优势相结合,强化传播效果,优化了传播体验。

新闻风格亲民化转变。《新闻联播》作为最具权威性的官方媒体,一直以来,以其严肃的语言风格拉开了与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的距离。自从《新闻联播》入驻短视频社交平台后,新闻主播们一改往常的说话方式和语言风格,转变为短视频平台上亲切、温情、幽默的主播形象。网络热点词汇的恰当运用,让观众感到格外新鲜;主播们“交流”式的播报方式,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短视频平台上的《新闻联播》从内容的选择到形式的软化,都体现出主流媒体不断适应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在新媒体平台不断发挥喉舌的重要功能。

(三)“学习强国”APP

2019年1月1日,由中宣部组织建设的“学习强国”平台正式上线。受众群体涵盖了各年龄段,一经推出便下载量攀升,成为主流媒体融媒体运用的典范,弥补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不足,为新时代语境下主流媒体有效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丰富了内容、强化了效果、拓宽了渠道。

突出服务性。“学习强国”平台立足于服务广大党员同志的思想文化学习,平台借助“以用户数据为核心,利用多元终端为载体,多维提升用户体验”的后台服务技术,融合报、刊、台、网、端、微、号等各种资源于一体。围绕“学习”这一主题,开发了大量服务于用户学习的功能。

多媒体聚合。媒体聚合技术的应用,使得“学习强国”平台内容丰富、有效提高了平台的用户黏性,使得用户对“学习强国”平台更常用、更爱用。文字、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涵盖了多领域各种类型的资源,汇集了国内外时事要闻,刊登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系列讲话,各类资源应有尽有,趣味性和实效性兼具,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提供了最优质的学习资源。

多级媒体平台整合。 “学习强国”平台以组织层级广、建设标准高等优势最大限度地集结了全国多家党媒和地方媒体,为用户提供了许多地方学习频道和信息资源,体现了极强的立体化和全域性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覆盖力度。同时,“学习强国”连接各大主流媒体网站,与主要社交媒体实现一键分享,将互联网社交的元素与政治理论学习相结合,使得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更为顺畅。

四.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完善策略

(一)坚持丰富媒介要素,提升阅读体验

融媒体时代,传播形态应当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重要素,充分调动起受众的各项感官体验,力求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同时,要综合运用理论报道、影视文学艺术等多种方式让话语表达活起来,提升内容的通俗性,拉近主流意识形态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此外,主流媒体还应注重新闻内容的解释性,如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科普漫画等创作手法,增强内容的科普功能,扭转主流媒体单纯作为宣传口径的单调定位,做人民群众贴身的伙伴。

(二)定位服务,坚持提升内容的实用性

应从立足点和创作风格两方面入手。首先,主流媒体的内容应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要立足社会现实,从人民群众所想所感所困出发,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人民群众发声。栏目建设上,应不断推出贴合民生的板块,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内涵与人们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同时,为了让主流意识形态更广泛地得到传播和信任,写作风格的创新必不可少。要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接受“来自群众”的语言,从网络平台中吸收积极健康的流行话语,全方位丰富话语内涵。既要善用网络语言和年轻态的话语体系,也要谨慎对待严肃内容的娱乐泛化,做到不拒不媚,真正让主流的声音流进百姓的心中。

(三)发挥主流媒体的跟进解决能力

媒体作为社会发展的监督者角色,承担了问题披露的重任。然而,如果仅提出问题,却不能促成问题的解决,那么社会发展将陷入戾气充斥、生产惰怠的恶性循环中。商业媒体在商业逻辑的驱使下,往往只能把问题抛出来,无法也无心完成跟进解决的后续步骤。

此时,就需要主流媒体发挥自己在社会动员方面的核心价值。主流媒体与政府机构、监管部门、社会服务机构的关联更为密切,能够调动起更丰富的社会资源。大大降低了社会问题在舆论场中的发酵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因素,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水平,和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度。

(四)做“媒介化”社会的核心链接

互联网的下半场,是创造万物互联的新型“媒介化”社会的又一次革命。所谓“媒介化社会”是指全部社会生活、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都可以在媒介上展露的社会。

媒介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媒介影响力对社会的全方位渗透。因此,媒体的社会角色需要跳出以往的局限。除了提供内容消费产品外,势必要承担设计底层关系,形成传播视域下的新的社会圈层,打通线上线下资源融合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功能。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率匹配。这也正是新型主流媒体发展的最大机遇所在。

五.结语

总之,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了发挥好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促进社会的稳步健康发展,主流媒体正在不断创新自己的创作手法和传播路径。已有的成功案例说明,主流媒体具有不断自我革新的能力和魄力。接下来,主流媒体还应大胆想象,突破内容生产的边界,利用自身社会资源的整合优势,担当“媒介化”社会的“底层设计者”和“驱动者”,全面深化舆论主导的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参考文献

[1]喻国明. 新型主流媒体未来发展的三个关键性操作[J].传媒,2021(4):21-22.

[2]路畅. 疫情Vlog:“我在场 我叙述” ——主流媒体的传播新语态[N].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20-05-11

[3]疫情期间的融媒体传播特点分析[N].人民网,20220-03-22

[4]赵国庆.浅析《新闻联播》在融媒体时代下入驻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与转型[J].试听研究,2020(5):43-44

[5]董潇珊. 从“ 学习强国 ”平台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1):22-26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舆论引导
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心理行为和舆论引导范式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