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研究

2021-06-22李纪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9期

李纪华

摘要 通过问卷调研了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建设现状,结果显示:该课程的课程组开设具有普遍性,教学开展具有统一性,师资队伍结构具备合理性。同时也发现存在学校层面的经费投入不足、领导重视不够,院(系)层面的管理不规范、落实不到位、运行机制不清,教师个人层面的对管理制度理解程度不深、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

中图分类号 S-01;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09-0256-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9.068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of the basic course group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s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urse group is universal, the teaching development is unified,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teaching staff is reasonabl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funding at the school level, insufficient attention paid by leaders, nonstandard management at the college (department) level, inadequate implementation, unclear operation mechanism,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management system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of teachers, and low enthusiasm for participation. On this basis,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basic course group of economic management disciplines i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s proposed.

Key words Higher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Discipline basic course;Course group building

鄉村振兴战略要求高等农业院校要围绕科教兴农主线,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培养体系。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1],而课程组教学模式下推动高等农业院校学科基础课教学改革,是实现一流学科建设的积极探索。

学科基础课作为某一特定学科的基础性课程,能够为进一步学习该学科其他课程提供基础知识背景与框架。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多、班级多,需要的相应授课教师也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由于缺少沟通交流造成的讲课水平差异较大,教学内容缺少统一,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等问题[2]。学科基础课存在的共同点以及面临的问题,决定了在学科基础课中采用课程组教学模式是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从课程组教学模式出发探讨学科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学术研究还不多,主要包括论证在学科基础课中采用课程组教学模式的优势[3-4]、探讨课程组教学模式在学科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5-8],以及如何建立健全课程组管理标准,全面加强课程组建设[9-10]等。

现有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前期基础,对在学科基础课中采用课程组教学模式的优势方面已经取得了共识。相比较而言,有关课程组建设现状及建设路径的相关研究存在局限。基于此,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对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建设现状和建设路径展开研究。

1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建设现状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法概论、管理学、基础会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应用统计学7门课。针对这7门课的25名授课教师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从课程组的建设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考察了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建设现状。

1.1 建设水平

对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水平的衡量主要从课程组的开设情况、课程组开展教学的情况、课程组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来考察。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发现,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开设具有普遍性,教学开展具有统一性,师资队伍结构具备合理性。

1.1.1 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开设具有普遍性。调查显示,7门课的授课教师均知道所授课程属于学科基础课,并且这些课程全部采用了课程组的教学模式,以及设置了课程组负责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开设具有普遍性,开展了一些教学和教研活动,广大教师对课程组建设的情况也具备一定的了解。

1.1.2 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教学具有统一性。调查显示,7门课程采用课程组模式以后,在课程考试和统一大纲方面实现了100%的统一。除此之外,22位教师选择了“统一试卷”,并且针对阅卷标准是否统一的问题,有20位教师选择了“统一”。因此,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教学具有统一性,在教学、考试、阅卷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统一性。

1.1.3 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师资结构具备合理性。调查显示,7门基础课的25名授课教师中,年龄分布在“31~40岁”的有10人,“41~50岁”的有7人,“50岁以上”的有8人,由此可知,课程组的成员中老中青三代教师分布比较均匀。除此之外,对他们的职称分布进行了调查,25人中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的分布是12∶10∶3,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包括副高级)的人员比例接近1∶1。分析可知,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师资结构具备合理性,无论是年龄分布还是职称分布均比较合理,保证了教学水平的稳定性。

1.2 存在的问题

对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学校、院系和教师个人3个层面展开。

1.2.1 学校层面。对于调查问卷中“从学校整体层面来说,您认为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的问题,有22位教师选择了“缺少经费投入”,15位教师选择了“领导重视不够”。由此可见,25位教师普遍认为学校层面应该更加重视学科基础课的课程组建设,并增加相应的经费投入。

1.2.2 学院(系)层面。对于调查问卷中“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的问题,从学院(系)的角度看,在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方面存在“管理不规范”“落实不到位”“运行机制不清”的问题。

1.2.3 教师个人层面。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学科基础课授课教师对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管理方式是基本满意的,对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未来发展是看好的。但也存在着对有关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管理制度理解程度不深,参与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综上所述,制约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的因素主要是学校层面的经费投入不足、领导重视不够,学院(系)层面的管理不规范、落实不到位、运行机制不清以及教师层面的理解程度不深、参与积极性不高等。上述因素制约了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建设水平,促使继续寻找合适的建设路径。

2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建设路径

针对当前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建设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下面从课程组建设方案、管理标准、责权配置、实施制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建设路径。

2.1 强化学校“顶层设计”,制定课程组建设方案 根据前面的调研发现,加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首先需要从学校层面强化“顶层设计”。

具体而言,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学科基础课(并不拘泥于经济管理类)课程组建设,为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提供全部或者部分经费支持。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提出,国家越来越重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引导大学重新回归人才培养本位,未来更加重视学科发展,加强对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将成为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加大对学科基础课的重视和投入是促进学科发展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建设要出台管理细则。要从学校层面促进学科基础课全面实现课程组教学模式改革,制订统一的课程组建设方案,推动课程组发展。

2.2 依据“校院两级管理”,统一课程组管理标准 安徽农业大学从2016年开始,在各个学院全面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在促进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方面,也要依据“校院两级管理”的要求,统一课程组管理标准。经济管理学院作为直接管理单位,要对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发展负直接领导责任。

具体而言,学院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对所有的学科基础课进行摸底调查,明确需要成立课程组的课程名称及院內分布情况,并对各个课程组制定统一管理标准。其次,鉴于当前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发展现状,学院要为促进课程组的发展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再次,将课程组的建设情况,纳入院系年底考核中,制定明确的奖励政策。最后,监督课程组的开展情况和教研情况,不定期组织一些课程组研讨活动,促进全院甚至全校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发展的经验交流。

2.3 树立“责、权”统一观念,落实课程组责权配置 有了学校的重视和经费投入,有了学院统一的管理标准,具体的课程组建设任务需要以系为单位、在系主任的带领下展开。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在系内成员中树立“责、权”统一的观念,落实课程组责权配置。

具体而言,首先,系主任要在学校、学院的指导下,制订与本系相关的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发展的实施方案细则及发展目标。其次,要从工作能力、工作热情、群众威望等方面考察课程组成员,从中选出合适的课程组负责人,改变以往课程组组长口头任命、随意任命,甚至无任命等导致课程组形同虚设的情况。最后,在教学安排、开展教研活动等方面要赋予课程组组长一定的权限,纳入系内考核,实现责权统一,提高课程组组长的工作积极性。

2.4 提高课程组成员参与度,细化课程组实施制度 学校、院系在经济管理类学科课程组建设方面的层层递进,最终需要全体课程组成员的有效参与。当前的课程组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任务落实困难,人员参与度不高,缺乏凝聚力等问题。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在课程组成员内部组织学习学校、院系关于课程组实施制度的细则,从思想上强化对课程组建设的认同感。另一方面,要多组织一些课程组内部的教研活动和团建活动,增强课程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归属感,从行动上提高课程组成员的参与度。

2.5 形成课程组成员良性互动,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亦是。这就要求在课程组成员中形成良性互动,注重新老接力和精神傳承,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院系在课程组有新进员工加入时,要积极帮助新教师融入集体,通过各种途径增强组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其次,课程组组长在教学安排、教学研讨等方面要多给新教师表现的机会,同时为其在教学方面遇到的问题提供答疑解惑。最后,课程组成员临近退休之时,要做好资料的交接工作,举办经验交流会,实现教学经验财富的继承和发扬。

3 结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的提出,高等农业院校加快推动学科发展已迫在眉睫。推进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是高等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学科基础课课程组高效有序运转,成为建设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目标。尽管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建设目标一致,但具体的建设环节仍需结合各个农业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最终依托学校、院(系)、教师等各方力量走最适合自己学科课程组的建设发展之路。该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探讨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促进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广祥.“双一流”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学科建设的路径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8(6):23-29,94.

[2] 刘刚,程熙鎔,刘静.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的组织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16(8):85-88,110.

[3] 刘亚超,蔡明知,王洪来,等.高等农林院校本科教学课程组建设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73-76.

[4] 吕春梅,王娇,高强,等.生理学“课程组负责制”教学模式探索[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8(1):13-15.

[5] 高岳芳,周天山,鲍露,等.课程组教学模式在《茶树育种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52):41-42.

[6] 李玉萍,胡多军,许瑞松.高职院校课程组模式构建与实践[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4):45-48.

[7] 李海峰,王松磊,张海红,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组模式下的《生物工程设备》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39):124-125.

[8] 陈晓琳.基于课程组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7):72-74.

[9] 王玉辞.基于课程组的高校基础课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6):38-39,76.

[10] 张素莲.以课程组为基础的团队教学模式——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