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源《大众日报》红色基因

2021-06-20唐德强张丽

传媒 2021年10期
关键词:红色基因

唐德强 张丽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重温《大众日报》红色发展史,总结办报经验和智慧,传承发扬红色基因,对于践行党报精神,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本文回顾了《大众日报》在战争年代的办报历程、艰辛探索和巨大牺牲,明确了报纸的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阐释了《大众日报》作为沂蒙精神的创造者、宣传者、传播者的历史必然性与时代意义。《大众日报》红色基因的传承为新时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典范。

关键词:大众日报 办报宗旨 红色基因

从1921年至今,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从1939年至今,《大众日报》历经82年风雨,始终坚守“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办报宗旨,把忠诚记录中国人民跟着共产党,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努力实现民族复兴,当作奋斗目标和庄严使命。对新时代大众报人而言,重温历史,可以从中找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话语起点和逻辑原点,以及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的源泉。

一、枪炮声中诞生——力量无穷的“文化炸弹”

抗战初期,中日双方战略相持,山东战略位置重要,成为必争之地。1938年5月21日,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创办一张全省性的报纸”。

1.探索经验,积极抗战。1938年10月,刘导生、匡亚明奉命筹备办报。这时,中共山东省委扩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同年12月,改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经匡亚明提议,确定报名为《大众日报》;经与分局书记郭洪涛、宣传部长孙陶林研究讨论,明确了报纸的性质:党的报纸,山东分局的机关报;统一战线的报纸,一切消息、言论等等都要考虑到有利于统一战线;群众的报纸,要广泛发动群众。1938年12月27日,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193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在沂水王庄创刊,开启了“山东报业的新开端、新纪元”。刘导生、匡亚明分别为首任社长和首任总编辑。办报之初没有现成经验。匡亚明将列宁办《火花报》的经验翻译后连载,供大家学习,并探索建立起发稿前、出版后的集体讨论、集体评报制度。1939年4月,匡亚明任社长兼总编辑。除处理日常事务,他还亲自撰写社论、报道和翻译资料。战事频繁的年代,社长、总编辑都是军事指挥员。日寇扫荡时,匡亚明率领沂蒙工作团,边打游击边做群众工作;亲自参与并指挥了鲁南战役、淮海战役的报道。编前、编后会制度及社长、总编辑靠前指挥亲自撰稿的传统,延续至今。

1940年初,李竹如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兼大众日报社管委会主任,1942年春调任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秘书长。期间,李竹如除了做好领导全分局的宣传工作、战工会的政权建设工作外,还亲自抓报社的全面工作,并撰写社论和文章。仅1939年11月到1941年5月间,他就发表署名文章12篇,共计8万多字,另发表大量不署名的社论和专论。李竹如向时任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建议,请毛泽东为《大众日报》创刊一周年题词。很快,毛泽东从延安用电报发来题词,刊登在1940年1月1日《大众日报》上,对根据地人民和大众报人以极大激励,对所有宣传教育团体、舆论机关、群众组织以及抗日军民以庄严号召和指示。1942年初冬,日本侵略者对山东实行大规模“扫荡”,8000余敌包围对崮峪我军阵地,李竹如突围时壮烈牺牲,时年仅37岁。

2.物资匮乏,坚持战斗。战争年代,根据地经常遭受敌人的分割、封锁和包围,报社经费困难、物资紧缺。刘导生回忆说,“报社在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但印刷机零件、铅字、油墨、纸张等要到敌占区买”“印刷机搬不走怎么办?一人发把枪,把印刷厂保卫起来。每天天不亮,成百的交通员一手握枪一手拿报,冒着敌人的炮火,突破交通线,把报纸送到根据地和延安去。如果被抓,会被杀害”。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战争年代,大众日报社先后遭到敌人“扫荡”和袭击几十次,历经战斗上百次,仅送报战邮员就牺牲了468人,最小的才15岁。新中国成立时,期发量达到3.2万份,在全国发行量居前。

《大众日报》曾先后作为中共山东分局、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共山东省委的机关报,战争年代担负着指导山东、华东对敌斗争的光荣使命。抗战时期,《大众日报》全面报道了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和一一五师动员山东军民打退敌伪的屡次进攻、“扫荡”,最终对日寇总反攻的历史過程。解放战争,作为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担负着宣传、反映和指导华东、山东军民斗争的艰巨任务,全面报道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战役。全面反映和指导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实际工作,并对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进行了报道。《大众日报》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指引前进方向的旗帜,打击瓦解敌人的“文化炸弹”。

二、大众红色基因——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新闻事业的摇篮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将先进文化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大众报人战争年代一手握笔、一手拿枪,坚守“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办报宗旨,铸成大众红色基因。《大众日报》坚持“贯彻宣传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群众生活”这一党报原则,刊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关于宣传中央“七七”宣言的通知》等文件,及时传递党的意图和信息,践行党报宗旨。

1.坚持党性原则。1942年,党中央先后发出文件,强调办好党报是党的中心工作,要求党的领导机关必须亲自注意报纸的编辑工作,并明确了党报的党性原则和主要任务。中宣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要求各报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中央派刘少奇来山东指导工作,对进一步办好报纸作出重要指示。时任大众日报社社长的陈沂,多次参加刘少奇同志召集的相关会议,将办报宗旨提炼为“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此后,在长达一年的改造中,在山东分局的正确领导下,《大众日报》对报纸宣传和业务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整顿和改造。一是调整加强了原来的党报委员会。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同志(后来由罗荣桓同志)亲自领导《大众日报》的宣传报道。二是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对报纸的意见;公开检讨办报中的问题。三是强调“群众写、写群众”,倡导“做什么,写什么”。《莒南县筵边区小山前村鳏寡自由结婚成立新家庭》《赣榆县吴山区河西村农民李广艾新式丧礼》等报道,用新闻打破封建旧礼教,推进根据地农村的文化建设。由此,“群众懂得了《大众日报》是谁的报纸,为谁说话,为谁服务,称《大众日报》是‘咱们的大报”。

2.坚持群众路线。《大众日报》是“山东人民群众的报纸和代言人”。194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权保障條例,经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通过,在《大众日报》上公开发表。解放战争时期,《大众日报》关于“杨禄奎事件”的系列报道轰动全国并被延安新华社转发,引起国际舆论强烈反响。美国记者葛兰恒亲历了公祭和审判后报道说,美国人碾死一个中国苦力公开道歉并被判刑,还是第一回。《大众日报》的发展壮大与中国共产党山东军政力量的增长相辅相成。创刊十年间,《大众日报》在党的领导下,为山东及华东地区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解放战争胜利,发挥了“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作用”。

3.评论针砭时弊。评论是报纸的旗帜,镌刻着报纸的精神。作为中共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代表的是山东分局的观点和思想。刘少奇同志曾发表署名文章,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等山东根据地的党政领导也经常为报社撰稿。“战斗性的党报,要有对于敌人思想的批判”,报纸刊发的“太和惨案”专页等,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同时,党报还要站在党的立场上,对现实工作有指导意义。1942年5月1日,《大众日报》由社论《纪念五一切实进行减租减息改善雇工生活》开篇,两个月连发17篇社论、大量消息和通讯,大大推动了根据地减租减息群众运动。当时,根据地的党政军机构和干部,经常依据这些评论和报道开展工作。

4.战时多媒体,新闻事业的摇篮。《大众日报》是根据地的文化航母,孵化了刊物、电台、通讯社等多个文化机构,在舆论宣传、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是名副其实的“战时多媒体”。1940年创办大众印书馆;1941年成立新华社山东分社,这是新华社第一个省级分社;1942年成立山东省战时邮务总局;抗战时期,大众日报社不仅是根据地主要的新闻单位,而且是重要的出版单位。创刊4年,出书188种73万册。1944年成立山东新华书店;1948年创办山东乃至华东第一个党的广播电台。大众日报社向全国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新闻工作者,仅1947至1950年,输送到全国各地的干部就达上千人,参与创办了45家党报,有的同志参与创办多家党报,如史乃展先后参加了《开封日报》《洛阳日报》《广西日报》的创办;白汝瑷历任《安东日报》《辽东日报》《东北日报》《长江日报》《黑龙江日报》等五家报纸的总编、副总编。当时《大众日报》有“我的大学”“建国学校”等美称,为新中国新闻事业做出了贡献。

三、弘扬沂蒙精神——“水乳交融 生死与共”

沂蒙精神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理念。《大众日报》创刊于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是沂蒙精神的创造者、宣传者、传播者。

1.沂蒙精神,代代传承。战争年代,《大众日报》忠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军民血战到底求解放的苦难辉煌,许多感人故事流传至今:罗荣桓、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老区战斗生活的经历;明德英等沂蒙儿女拥军支前的事迹;“识字班”“庄户学”等办学立教典型;大青山突围战、孟良崮战役等通过《大众日报》传遍全国。为捍卫这张党报,战争年代有578位报社职工、160位沂蒙乡亲献出宝贵生命,在世界新闻史上绝无仅有。1985年,报社老领导刘导生、匡亚明、陈沂回到创刊地云头峪,看望将婚房让给报社做印刷厂的房东大娘刘茂菊。为回报老区人民,历届报社党委坚持每年为老区办实事、解难题,盖房、修路、打井、建学校、派第一书记帮助脱贫……并组织员工赴创刊地,开展以寻根为主题的传统教育活动,让员工明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生死相依,鱼水情深。大众报人永志难忘沂蒙人民对报纸的养育之恩,是老区人民给予衣食之源,用生命保护报社人员和物资器材的安全。没有吃、住,老区人民宁愿自己挨饿、受冻,省出粮食、腾出被敌人烧剩的房子,让给报社。1942年至1945年,大众日报社离开山东分局机关,在莒南农村单独行动。敌人多次想突袭报社,但敌人刚出动,沿途的群众已将情报一村接一村送到报社。报社搬家转移,成百上千的群众赶来,肩扛身背笨重的机器部件、铅字、铜模、纸张、油墨等物资,帮忙转移隐藏。自己的粮食、牲畜、衣物被敌人抢掠一空,房屋被烧;160多位乡亲为掩护报社人员和办报物资,惨遭杀害。从社长、总编辑,到报社每一位员工,都与老区百姓建立起了生死相依的鱼水关系。报社先后辗转一百多个村庄,每到一地,就与那里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农忙,帮助劳动;农闲,帮助担水扫地,教书识字。正是因为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舍命支持以及长期建立起来的鱼水关系,《大众日报》才能在紧张的战斗岁月中坚持下来,将党的主张、胜利的消息,及时传播到延安、传播到四面八方。

四、结语

《大众日报》对于我党的新闻事业具有特殊实践意义。历经82年薪火相传,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大众日报》已从一张报纸成长为一家现代传媒集团。世界在变,时代在变,传播形态在变,但大众报人的初心使命始终不变,历久弥坚。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大众报人正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在媒体融合转型的新战场上不断改革创新,努力为鼓舞大众、团结大众、服务大众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唐德强系大众报业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兼齐鲁传媒集团办公室主任

张丽系大众报业集团办公室史志办高级编辑

参考文献

[1]赵念民.永葆初心本色牢记殷切嘱托 鼓舞大众团结大众服务大众[J].传媒,2019(24).

[2]邓瑜,聂汉青.我的革命年代——刘导生访谈录[J].新闻战线,2011(07).

[3]大众日报社报史编撰委员会.大众日报回忆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4]熊壮.毛泽东1958年谈省报的“五大作用”[J].新闻前哨,2016(10).

[5]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报业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6]陈沂.我们怎样改造了大众日报[N].大众日报,1943-01-01.

[7]朱民.大众日报五十年[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8]大众日报.我们一定要战胜敌后的秋季扫荡[N].大众日报,1942-09-13.

[9]大众日报.省临时参议会通过公布《人权保障条例》[N].大众日报,1940-12-10.

[10]许衍刚.永远不能忘记沂蒙人民对中国报业作出的巨大贡献[J].中国报业,2019(11).

[11]苑朋欣.沂蒙抗日根据地的村政改造[J].党的文献,2019(05).

[12]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出版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编辑:孙莹】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
应用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对少年儿童进行传承教育的思考
牢记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 发扬革命精神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
弘扬优良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孕育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