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色粲然 气象高华

2021-06-20马小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山水色彩

摘 要:牛克诚先生作为當代青绿山水画家的重要代表,其色彩山水景色绮丽,气象峥嵘,高华堂正。他以古典青绿山水画的创作实践和色彩理论为生长根基,生发出工笔设色山水、小写意青绿山水、没骨重彩写意山水等多种语言风格的色彩山水新样式。色彩不仅是他探寻“山水本色”的语言方式,同时也是他连接古典精神与时代气象的文化音符。文章通过全面分析其不同类型作品的语言和风格特征,以期深度阐释其色彩山水世界的别样意蕴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牛克诚;色彩;山水;笔彩;重彩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教育学院一般科研课题“读懂中国画——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小学美育课程开发研究”(YB2020-05)研究成果。

2020年12月27日至2021年1月10日,“景·色——牛克诚山水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展览展出的近五十件(套)作品清晰呈现了牛克诚色彩山水世界的三种基本样态:工笔设色山水、小写意青绿山水、没骨重彩写意山水。

牛克诚的工笔山水继承了晋唐“积色勾染”山水样式的语言传统,但与古典山水相比,他的作品在语言、用色和图式面貌上又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和创造。就像我们在《风姿媚》《探花信》《满山欢》等作品中看到的那样,他的工笔山水既有浓郁的古典图式特征,又有强烈的现代构成意味,既有厚重的文化文脉积淀,又有鲜活的时代生活气息,既有精细富丽的叠色渲染,又有疏放挥洒的笔彩皴擦。

他用精细的线条勾勒山石、云水、树木结构,用重色积染其阴阳、体面和凹凸。尽管“精勾细染”作为古代工笔设色山水的核心语言,已经足以完成璀璨绮丽山水的意境营造,但是牛克诚认为:古代工笔山水在表现画面物象的色泽、层次和质感方面相对单调,其画面语言没有较强的可读性。因此,他在精致勾染的过程中,有意强化线条的书写性,并把写的意趣熔铸于布局、染色和意境营造的全过程。在工笔山水中融入写的意趣,既要遵循工笔山水严谨的程序规制,又不能让粗拙的笔墨形态喧宾夺主,这就意味着,牛克诚将会面临一个在中国绘画史上长期被忽视且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重大难题,即如何依靠色彩自身的技巧演绎打破古典工笔山水中那种干净平整的色面表现,以此丰富画面可读性。历代画家都未曾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牛克诚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引入色线和色皴,让色线、晕染和色皴的特性共同呈现,从而打破古典山水从勾线到染色的简单程序。画面中引入的色线和色皴并非粗笔阔皴,而是细笔细皴,这种充满节制的色彩语汇相互交织融合,显得丰富和谐又不突兀。就像其作品《水长欢》所表现的那样,他用精细的色线勾画山石轮廓,在反复积染的平整色面上,用细小的色皴强化山石的结构、空间和质感,律动的色线和静态的分染互为补充,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充满质感、虚实相生的色皴则更见心性,皴就是色,色就是皴,色线、色染与色皴并置、交织、叠加,形成不同层次的笔痕和色痕,这些充满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色彩语言汇集起来,在加强画面厚重感和丰富性的同时,还体现着色彩情绪、节奏、意境的变化之美。由色和皴构成的色皴,以及由色和笔构成的笔彩,其实是牛克诚在工笔山水领域开创的一种全新的色彩语言形态,这种形态在“积色勾染”的基础上,以更加丰润的色彩表情和充满温情的色彩情愫为当代工笔山水语言和图式注入新鲜活力。

在画面布局和构成形式上,牛克诚有意弱化近、中、远景的层次关系,而是突出中前景,就像摄影取景时把镜头拉近,让最精彩的风景直逼眼前。同时他把山、水、云、树等自然形象提炼为具有典型符号特征的构成元素,如《春溪畅》中奇崛的山石、澄明的云水,如《绿罗裙》中萌动的草木、婆娑的树影,再如《山水·扶苏》《山水·朝阳》中那些不同时代的壁画纹样在同一画面交错、叠加和剥落而形成的时空错位和别样景观,以及与这些个性元素相匹配的独特技巧,如堆砌、厚涂、积叠、拓印、刷洗等产生的特殊肌理,这些手法和效果都带着牛克诚鲜明的个人语言印记,同时又不失自然生动之美。他按照穿插、掩映、叠加、映衬、方圆、曲直、退让等形式法则把这些符号结构在不同尺寸、大小和形制的构景中,形成灵活多变且具有强烈辨识度的当代山水新图式。

在色调选择上,牛克诚的工笔山水主要以红绿弱对比的色彩构成关系来完成对于画面色彩氛围的营造,从而与古人青绿为主的色调拉开距离。他通过突出红色系、弱化绿色系来调和红、绿两种色系的对比关系,其用意有二:一是用暖色系补充传统青绿山水配色方案的单一不足,二是与积极、健朗、峥嵘、多彩的时代气象形成呼应。他从语言、观念、图式、色彩、意境等方面精心锻造出古典工笔山水的当代形态,他用穿越传统与当代的历史眼光和艺术实践,致力于当代甚至未来中国画色彩语言与风格体系的完整建构,这一建构也贯穿于他的小青绿山水和没骨写意重彩山水创作的全过程。

在牛克诚的小青绿山水中,他让浓丽的色彩和丰沛的笔墨完美融合,解决了自皴法盛行以来,笔墨和色彩长期未能和谐共处一个画面的重大难题。如果说在古代小青绿山水中色彩扮演的角色一直是“以色助墨光”的话,那么牛克诚的小青绿山水则让色彩重新回到画面的主体位置,他让色彩在画面充分彰显其自身美感特质,即使是色墨交融,也是在用色彩语言述说温润斑斓的山水情结。在《东园华开》等作品中,他让厚重氤氲的笔墨与温润明丽的色彩和谐共舞,具体做法是,色墨齐下,几乎是在落墨的瞬间,就已经完成了色彩的接染铺陈,这样就使画面产生了浓淡、干湿、虚实、深浅、明暗、厚薄等丰富变化,这种变化并非孤立地指向笔墨或色彩,而是出自墨与彩的结晶,出自牛克诚先生对于色墨交融以及如何交融的巧妙设计。由于是在生宣纸上作画,笔、水、墨、色之间接触、碰撞之后产生的敏感变化都会在宣纸上瞬间显现,这对于画家掌控画面造型、材质特性、节奏变化、色墨衔接等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这种画法既要保持山石、树木等形象的结构特征,又要彰显笔墨和色彩独立且融合的丰富特性。从其作品《春岭华滋》中可以明显看到,他把古人勾、皴、擦、染、点的笔墨形态概括、置换为一种粗笔阔墨的块面结构,几笔下去就完成了一组山石的体面塑造,但这种用笔仍是以披麻皴或折带皴为笔法原型,而非随意散漫地堆砌笔墨。他以简洁精炼的笔墨完成对山体空间和质地的营造,行笔果断迅捷,或粗笔侧锋,或连勾带皴,或阔墨湿笔,或皴染并用,画面中留出的大面积空白为后面色彩的发挥埋下伏笔。几乎是在落墨的一瞬间,温润的色彩就已经和淋漓的笔墨开始共同参与对于山石空间、结构和意境的营造,这无疑显示出牛克诚对自由结构山川情态、娴熟掌控画面语言、深入表现丘壑意境的超强驾驭能力。笔墨和色彩同时进行,一方面能够在色墨交融的瞬间产生干湿、浓淡、刚柔等丰富变化,进而拓宽传统小青绿山水的语言疆域;另一方面能够在观念上体现笔墨和色彩的同等重要性,从而丰富当代小青绿山水的表现形态。从《丽石叠》等作品中可以看出,牛克诚小青绿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表现性,他借助深厚的笔墨功底,把具有速度感、力量感、质地感等丰富表情变化的笔墨转换成笔彩,其作品的观赏性就来自色彩对于笔墨形态的巧妙置换,我们既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笔墨、笔彩之美,也可以看到彩墨交响之美。色和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不同程度的渗化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二者之间的对立,画面因此变得和谐而充满可读性。

如果说牛克诚的工笔和小写意山水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变”的话,那么他的没骨重彩写意山水,就明显带有“开创”的意义。这种完全不见墨迹的重彩写意山水在历史上无迹可寻,因此,牛克诚的开创意义就在于他完成了一项弥补历史空缺的重要课题:用挥写式的重彩语言创制没骨重彩山水的写意样态。尽管历史上张僧繇、杨升、赵佶、董其昌、蓝瑛等人在重彩没骨山水领域有所涉猎,但都是工笔形式,其写意样态长期空白。牛克诚的没骨重彩写意山水无疑是对这一历史缺憾的重要补充。

在《晴峦暖阁》《绣帷》等作品中,他用浓重的色彩来表现具有速度感、质地感和力量感的笔墨的点、线、面构成形式,尽管画面完全看不到墨线、墨皴和墨色的踪迹,但我们从隐没在山体中的色线,充满挥写性和表现力的色彩皴、擦、染、点,以及华滋浓丽的色彩境象中,可以清晰看到这种语言和画风的视觉张力。山石、树木、房屋的轮廓全以色线勾画而成,山体的结构、阴阳、凹凸全用粗拙、劲健的色彩皴擦、擦染而成,山体的阴面多以重色粗笔皴擦,山体的阳面多以浅色湿笔擦染,山涧中的杂树、荒草则用重色干笔点垛。牛克诚把色彩的明暗、浓淡、枯润、冷暖等丰富变化合理有序编织起来,形成一部部斑斓绮丽的色彩交响乐章。

从《丽崎》《粲景》等巨幅屏风系列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他对拓展当代青绿山水色调色域的主动意识,深厚的色彩修养驱使他敢于尝试运用红绿、蓝橙、黄紫、青紫、青橙等高强度对比的色彩关系,并把它们和谐布置在梦幻般的山水图式之中,这种主观感性的配色方案其实背后有非常科学严谨的色彩理论支撑。牛克诚以“心象之色”的独特视角,取东西方色彩理论与实践之精髓,且化而用之,在“随类赋彩”和“以色貌色”的创造性实践中,完成对于盛世之下“景色璀璨”的诗意再造。

在“芥子园生长”系列组画中,他把自己从小就临摹学习的《芥子园画谱》视为创作的参照文本,用色彩重新解读阐释文本中树法、山石法、皴法等画法形态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语言价值。在他看来,那些“大间小”“小间大”“披麻皴”“折带皴”“雨点皴”等教科书式的山水符号无疑是古人凝结创造的语言精华,是山水画生长生发的起点,更是中国山水文化的血脉基因。在“芥子园生长”组画中,他笔下一河两岸式的山水景观早已不是倪云林的孤寂荒寒之境,而是牛克诚的炫彩华丽之境。他用色彩的“斧劈皴”“卷云皴”“乱柴皴”等皴法形态开山造境,探索文本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衍生新的艺术形式的多种可能性,分别生成了代表北派雄健的《刚峻》山水和代表南派秀美的《柔茂》山水,其作品令人愉悦动情的审美境界提示我们:他并非对画谱中的形象做简单的色彩描摹,而是用色彩的观念、态度、眼光、方式赋予文本全新的视觉感受、文化内涵和创造活力。

在玫瑰色系作品《暗香度》等中,他选取中国民间艺术中的花卉、彩陶等装饰纹样,把这些具有强烈视觉美感的图像文本巧妙借用、植入在山水之中,时隐时现、忽明忽暗的彩色纹样就像生长在山水中的文化音符,与水流花开、流云飞瀑等情境一起形成一个超越现实、亦真亦幻的意象空间,赋予作品强烈的象征意义和别致的审美意蕴。

《东园山四景》分别以“绿丽”“蓊郁”“雨润”“轻岚”表现东园山在不同季节里的不同审美意境,四种景象四种配色方案,笔彩生动,景色粲然。这与西方印象派画家莫奈描绘同一个景象在不同光线下的色彩印象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二者的区别在于:莫奈的“鲁昂大教堂”“干草垛”系列作品都有其明确的表现对象和时空限制,它是对特定时间特定光源下特定对象的客观追摩和理性描绘,而东园山并非真实的存在,《东园山四景》也并非固定光源下固定景致的色彩呈现,而是牛克诚用主观感性的“心象之色”营造出来的、一个充满东方气质与色彩的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园。

牛克诚的没骨写意重彩山水,作为一种语言,它自成系统,能够化“笔墨”为“笔彩”,并以此独立完成对于山水色泽、空间和意境的描绘;作为一种样式,它前无古人,能够跳出传统中国画固有的审美、思维和创作模式,是色彩绘画中国式表达的典范形态。它不仅向传统的文本敞开,同时也面向当代的文化语境,其语言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色彩山水枝繁叶茂的未来形态带来无限生长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牛克诚的山水世界无疑是一个蕴含着多重语言与风貌的丰富文本,既有绚丽的色彩表达,也有丰富的笔墨意趣;既有工谨细致的描绘,也有自由疏放的挥写;既有鲜明的文化态度,又有当代的审美意蕴。色彩不仅是他探寻“山水本色”的语言方式,同时也是他连接古典精神与时代气象的文化音符。他以鲜明的“精致立场”、浓郁的“色彩精神”、强烈的“当代意识”积极介入当代中国画完备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完善之中,他以“随类赋彩”和“以色貌色”的艺术实践重新激活色彩中国绘画的语言传统,用“笔彩”“彩墨”“写意重彩”等创造性语言致力于并成功实现当代色彩山水语言和图式的全新建构。

作为画家、理论家、学者的牛克诚,其实是一个非常忙碌的人,他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美术观察》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員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发起人,全国重大美术展览学术主持、评委,全国政协委员等重要职务,虽公务缠身却精品迭出,成就斐然,令人钦佩。当被人问及画画的时间是哪里来的时,牛克诚坦言:在其位谋其职,这是工作本分。但只要有时间我就到工作室画一会儿,我的许多工笔作品和巨幅作品多是耗时数月而成,都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时间一笔一笔、日积月累画出来的,自己虽然辛苦一点,但创作的过程是轻松愉快的。画画是他发现自我以及获得片刻安宁的重要方式,他可以在展纸布色的瞬间忘却一切烦忧,进入到“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悠游状态。当我们徜徉在牛克诚的五彩斑斓的色彩山水世界,怎会不感叹、留恋美好生活、生命的温情和激情,又怎会不感动、盛赞他用礼赞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和自然的根本态度:他要在色彩的山水世界中,纵情放浪,乘物游心,表现一个阳光灿烂时代的人们对于山水的记忆、叹美与想象……

“景·色——牛克诚山水画作品展”的成功举办,与其说它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异彩纷呈、景色粲然的视觉盛宴,莫如说它是高华堂正、气象峥嵘时代之精神文化气候的审美呼应。十年磨一剑,展览展出的近五十件(套)幅色彩山水,都是牛克诚十多年来的精选之作,作品时间跨度虽只十年出头,但这些作品历经磨砺的过程又何止一两个十年。从“芥子园”到“四王”,从东渡日本到归来变法,从工笔重彩到写意重彩,牛克诚华丽的色彩山水图景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在近花甲之年结晶而成,其中甘苦,唯有自知。人的一生精力最好的时光也不过三五十年,他把最精彩、最壯美的青春印记和生命光辉留给了自己钟爱的艺术、学术事业,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多年来,牛克诚先生每一次作品亮相都会带来比前一次更加惊艳的表现,甚至成为影响当代画坛研究和创作动向的一种方向指引。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思想深邃、状态巅峰的他正处于创作的成熟期、高峰期,山高水长,期待未来见证他下一个“色彩山水世界”的惊艳登场,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做事情,不做则已,做则用心,力求完美。

作者简介:

马小虎,北京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

牛克诚,1961年生于辽宁抚顺,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1994年至1997年间作为东京大学外国人客员研究员、日本国文部省特聘海外艺术家(画家)在日本学习日本画技法并从事绘画创作。

绘画作品入展“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及十、十一、十三届“全国美展”等国家级重要美术展,以及“法国国家对比沙龙展”“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等国际展,获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首届中国美术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与中国工笔画学会联合颁发的“重彩画创作学术奖”等;策划并主持“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旅日中国美术家国际艺术研讨会”“中国画色彩问题研讨会”“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等学术活动,担任首届中国岩彩画展、首届中国重彩画展及第四至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大展评委、学术主持或展览策划;学术专著《色彩的中国绘画》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艺术图书一等奖;出版《牛克诚写意山水》《牛克诚山水画作品集》《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牛克诚》等;策划并主持“山水本色——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等;在日本东京艾斯派尔画廊、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798鼎峰艺术空间等举办个人绘画展,为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代表画家。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术观察》主编,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美术学科组委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副会长等。

猜你喜欢

山水色彩
空蒙山水间
不负山水,脱贫风景独好
《山水间》
山水朋友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