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军百战多奇功

2021-06-20肖明生

老友 2021年5期
关键词:思明日寇军区

肖明生

在江西省永新县涌现出来的众多开国将领中,萧思明仅是其中的一名少将,但他在曾经战斗过的晋察冀地区却是声名显赫,凡与他交战过的日寇,只要听到“萧思明”三个字无不闻风丧胆。他是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长征路上的“小”参谋

1915年5月,萧思明出生在江西省永新县台岭乡台岭村,因为是在桃花盛开时出生,所以家人给他取的小名叫桃仔。这是一个不足百户人家的村庄,因地势高,远看像个树墩,故取名台岭。萧思明的父母是本分的种田人,母亲生下他后不久就患重病,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难以医治,不久便撒手人寰。桃仔长到两三岁时,父亲再也无能力抚养,便把他托付给胞弟。桃仔的叔叔也是种田人,家境并不宽裕,但为了对得起兄长的托付,宁愿不让自己的子女读书,也要咬着牙培养亲兄弟这根独苗,每年挤出几斗稻谷交学费,送侄子上私塾读书识字。桃仔从小聪明懂事,很受私塾先生赏识。在叔叔婶婶的关照下,桃仔一直在邻村私塾念到小学毕业。14岁那年,村里来了红军,桃仔第一个报名参加村里的儿童团,并担任儿童团团长。为减轻叔叔家生活负担,在革命思潮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他于1930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随红军走南闯北,协助地方打土豪分田地。虽说年龄小,可他有些文化,能识字,办事机灵,参加红军后不久就当上文书。长征途中,他任红军先遣团侦察参谋,多次担负侦察、警戒、奇袭等战斗任务。1935年3月,任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侦察参谋的萧思明在抢渡大渡河战斗中,协助团长杨得志和营长孙继先选定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经过激烈战斗,突击队成功抢渡大渡河,为后续大部队顺利北上开辟了通道。到达四川毛儿盖草地时,草地上到处是黑黝黝的水塘、水洼,气候变化无常。一天傍晚,部队无法前进,只得原地休息,萧思明找到了一块三四尺宽的高地,正准备蹲下休息,听到杨得志喊:“小参谋(萧思明年龄小,且“小”字与“萧”字谐音,大家都这样称呼他),你在哪里?”杨得志听到回答,就循声走到萧思明身旁,说:“你真不愧是侦察参谋,找到了这么好的地方,今晚咱俩就蹲在这里过夜。”说是过夜,两人只是背靠背地蹲着打盹。不一会儿,天又下起了大雨,两人忙把一块油布搭在头上挡雨,一人抓住一头,不让雨水淋湿衣服。半夜时分,草地寒气袭人,萧思明感到又饥又寒,睁开眼用背顶了一下杨得志,说自己还有一点荞麦粉,两人分着吃掉。杨得志却笑着说:“我可不能共你的产,不过借我一点,以后还你。”谁知剩下的那一点荞麦粉全被雨水淋湿了,像面糊一样粘在米袋上,他们像挤牙膏似的把荞麦粉一点点地挤出来,你一口我一口地分享着。

天刚拂晓,一营营长跑来报告,说昨晚一营有一个班的战士全部牺牲了。杨得志和萧思明听后立即跑过去,看到那个班的战士背靠背地坐在草地过夜,一动不动,都停止了呼吸。大家看到后都泪流满面,脱下军帽伫立默哀,萧思明用小刀在那些牺牲红军战士过草地用过的拐棍上刻下他们的名字,并插在他们的坟头上,草地里多了些“奇特”的墓碑。楊得志在一旁声音哽咽着:“萧思明,我们要记住这一夜,记住这些牺牲的同志。”萧思明点了点头,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夺眶而出。

令日寇恐惧的“萧阎王”

抗日战争时期,萧思明历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二营副营长、营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分区参谋长等职,先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1937年秋,他率部远离主力部队进入河北易县地区。那里是日寇控制严密的敌占区,到处是把守森严的据点、碉堡。八路军进驻该地后,积极宣传发动群众,组织人民武装力量,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为发展壮大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上级的通令嘉奖。1938年冬,他率部挺进冀东,支持冀东人民举行抗日暴动。在兴隆战斗中,他巧妙用兵,灵活指挥,以少胜多,一举攻克兴隆县城,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1940年12月,百团大战已进入第三阶段,萧思明审时度势,抓住战机,主动出击,在河北阜平县城东南的王林口村,组织伏击战,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歼灭日寇300余人,缴获轻重武器800余件。1941年除夕夜,日寇一个联队趁八路军军民联欢之际,对八路军驻地实施突袭包围,遭到八路军猛烈炮火回击,日寇见无隙可乘,便仓皇逃走。1942年春,他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分区参谋长、第六团团长,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与日寇展开游击战,在敌众我寡的条件下,击退了敌人的进攻,赢得了战斗胜利。由于萧思明多次率部痛击日寇,日寇对他又恨又惧,称他为“萧阎王”。

党代表过境的护送者

1943年9月的一天,时任晋察冀军区第六团团长的萧思明接到雁北支队司令部命令,要他速到司令部接受战斗任务。他立即赶到支队司令部,见到司令员韩伟和政委罗元发,看过一份晋察冀军区发来的绝密电报后,才明白自己接受的战斗任务是护送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和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等首长及军区部分官兵过境,前往陕西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两位领导向他交代了护送的具体计划、行动方案和路线,要求确保过境首长和部队的安全。萧思明常率部队在这一带活动,深知晋西北、雁北地区作为从河北阜平前往延安的必经之地,是日寇和伪军活动猖獗的区域,如果敌人得到这次行动情报,后果不堪设想。

回到驻地后,萧思明制订了安全可靠的护送计划,然后和侦察参谋率侦察连趁夜出发,迅速隐蔽地进入敌占区,并派出便衣侦察人员,观察敌人的动向,还在那一带派出武装潜伏人员,负责传递情报和发出警报。经过分析敌情,萧思明判断敌人并未知悉护送计划。之后,聂荣臻、吕正操率部到达预定区域,萧思明立即奔赴驻地向他们汇报情况。两位司令员听过萧思明的汇报后非常满意,认为萧思明对这次行动计划想得十分细致周全,连他们自己在出发前都没有考虑到的细节都已做了周密安排,两人一再称赞:“很好,你们的工作做得不错。”聂荣臻还满脸笑容地询问萧思明吃过饭没有、侦察连是否带了棉衣。听说部队没有带棉衣,而雁北地区早晚寒凉,须穿棉衣,聂荣臻想了想,和吕正操商量说:“部队没带棉衣,我们明天出发,萧思明和侦察连就不要跟着去吧。”吕正操立即点头表示赞同:“他们已经完成了这一段护送任务,可以返回了,所有侦察人员也可以撤去。”为了保证首长和部队安全,萧思明和侦察连一直等到他们全部通过敌人封锁线才返回。

保持本色的老红军

解放战争时期,萧思明历任冀察军区参谋长、察哈尔平西军分区司令员、北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1948年,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移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当时晋察冀野战兵团主力正发起察南、绥东战役,驻守北平的傅作义趁机派骑兵南下,企图偷袭西柏坡,时任北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萧思明敏感意识到敌人来意不善,当即率部进行有力阻击,把国民党骑兵部队打得狼狈逃回。事后,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说:“幸亏北岳军区萧副司令员行动及时,要不然就误了大事。”

新中国成立后,萧思明历任山西军区代司令员,第六十六军政委,河北省军区司令员、政委,新疆军区第二政委,武汉军区政委等职。不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部队。他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了解官兵思想实际,掌握部队建设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和解决部队出现的各种问题,为部队建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部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第六十六军所属的196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苏式武器改装师、第一个正规化训练师、第一个战备值班师,并于1955年对外宾开放,被誉为“开放第一师”。

1975年8月离职休养后,萧思明仍不忘自己是一名共產党员、老红军,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20世纪70年代,他因公去广州参加一次重要会议,途经南昌时,决定绕道回家乡探望父老乡亲。这是他离开故乡40余年后第一次回乡,当地政府和群众得到消息后,都准备设宴招待。他得到消息后,生怕给当地政府和父老乡亲增加麻烦,只在一位远房堂兄家吃了一顿便饭就勿忙离开家乡赶赴广州。有一次,一位与他从小一起长大、又是一块参加过儿童团的远房堂兄的长子准备结婚,这位堂兄特意带上其子赴湖北去拜访时任武汉军区政委的萧思明。父子俩离开时,萧思明只送了一条崭新的军毯给堂侄作为结婚礼物,并反复叮嘱父子俩喜事从简,不要铺张浪费,带头节俭。他在故乡唯一的一位堂弟的四个女儿和堂姐的两个儿子相继到了入伍参军的年龄,都想让萧思明帮忙,可都被一一拒绝,他劝导几个侄女外甥按当地政府政策规定参军入伍,并教育他们好好读书。结果,四个侄女和两个外甥无一人参军。20世纪70年代,物资供应紧张,一些地方政府和群众习惯向在外的老首长、老领导要求给予一些物资供应的方便。那时萧思明老家所在公社的领导专门跑到他任职的地方,想通过他的关系,帮忙解决家乡急需的紧缺物资。萧思明每次除了自己掏腰包、在家招待客人外,还耐心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希望他们按政策规定,将所需物资逐级向上申请予以解决,客人们虽然扫兴而归,但对这样一位身居高位、廉洁自律的老红军无不竖起大拇指。

2007年2月,萧思明在天津去世,享年92岁。

责编/文邦

猜你喜欢

思明日寇军区
不朽的抗联战士
日寇血手又伸到华中来了!
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感赋
关于思明和他的日记
全国冠军谢思明经典中局赏析
书的自述
菲将黄岩岛划入西部军区管辖
自制石雷抗日的民兵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