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壳聚糖负载磁性纳米零价铜的制备及其催化还原活性

2021-06-17马慧婕章耀鹏沈忱思

化工环保 2021年3期
关键词:前驱投加量壳聚糖

马慧婕,李 豪,李 方,章耀鹏,沈忱思

(东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家环境保护纺织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上海 201620)

利用零价金属处理环境污染物一直是污染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零价铁(ZVI)的研究及应用最为广泛,ZVI可以有效还原多种有机污染物和金属离子,同时在吸附还原污染物及污染原位修复技术中也极具应用价值[1-3]。但在ZVI去除污染物时,常因H+的消耗在颗粒表面形成铁氧化物钝化层而削弱其活性[4-5]。为了避免ZVI粒子过于活泼的问题,在水中相对稳定的零价铜(ZVC)材料逐渐获得关注[6]。相比一般的零价金属而言,纳米金属具有特有的表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从而具有更优越的吸附性能和还原活性,但需要注意的是,纳米金属的制备过程容易发生团聚[7]。支撑介质是减少纳米金属离子聚集、提高金属离子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8]。在众多支撑介质中,天然高分子材料因资源丰富且生物相容性好而备受关注。壳聚糖(CS)是一种来自甲壳素不完全脱乙酰化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其结构中含有丰富的—NH2、—OH基团,能够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作用,同时也具有优异的可塑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常用作催化剂载体[9]。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壳聚糖作为前驱体不但能够提供大量成核位点,在晶体的形成过程中还能起到限域作用,从而合成出尺寸均匀的纳米材料[10-11]。

本工作选用壳聚糖-铁(Ⅱ)-铜(Ⅱ)络合物作为前驱体,利用铁铜间的氧化还原作用及壳聚糖作为还原性糖的特点,通过水热法一步制备出ZVC及Fe3O4的固载混合物。选用需要还原减毒的化工中间体4-硝基苯酚(4-NP)及常见的染料污染物亚甲基蓝(MB)作为目标污染物,对溶液pH、还原剂投加量、污染物及盐离子浓度等因素进行考察,评估ZVC材料的催化还原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CS、四水合氯化亚铁(FeCl2·4H2O)、乙酸铜((CH3COO)2Cu·H2O)、乙酸(CH3COOH)以及硼氢化钠(NaBH4)均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4-NP,MB均由上海麦克林生化有限公司提供。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纳米零价铜(Cu0)均购于先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紫外分光光度计(Specord 200型,德国耶拿公司);X射线衍射仪(Bruker AXSD8型,德国布鲁克公司);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ESCALAB 250XI型,美国赛默飞公司);扫描电子显微镜(TM-100型,日本日立公司),透射电子显微镜(H-7650型,日本日立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催化剂的制备

分别称取壳聚糖0.200 0g及氯化亚铁4.970 3g加入至100 mL 1%(w)的乙酸溶液中,搅拌至壳聚糖溶解形成壳聚糖-铁(Ⅱ)溶液。称取乙酸铜1.996 3g溶于50 mL 1%(w)的乙酸溶液中,再缓慢加入至壳聚糖-铁(Ⅱ)溶液中,在室温下持续搅拌4 h,配制成壳聚糖-铁(Ⅱ)-铜(Ⅱ)络合物前驱体。向前驱体中缓慢滴加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至pH大于11,稳定1 h后离心分离沉淀物。沉淀使用超纯水洗至中性后转入反应釜,并在釜内加入超纯水至100 mL,于180 ℃水热反应12 h,使用超纯水再次洗净,于60 ℃烘干后制得壳聚糖负载磁性纳米零价铜(记为mZVC/CS)材料。

为了方便对比,分别称取纳米级别的Fe3O43.026 0g及Cu00.640 0g(与mZVC/CS制备相同的Fe及Cu的物质的量),将Fe3O4与Cu0加入至乙酸(1%(w))溶解的壳聚糖(0.200 0g)溶液(100 mL)中,缓慢滴加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至pH大于11,后续步骤同上,分别制得壳聚糖负载Fe3O4和壳聚糖负载Cu0,记为Fe3O4/CS和Cu0/CS。

1.2.2 4-NP和MB的催化还原

为了考察催化剂金属组分对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称取干燥后的CS、Fe3O4/CS、Cu0/CS及mZVC/CS材料各0.05g,分别加入至100 mL质量浓度为20 mg/L的4-NP溶液和质量浓度为20 mg/L的MB溶液中,再各加入1.0 mol/L的NaBH4溶液0.2 mL,于室温下搅拌(450 r/min)反应,每隔一定时间取样,使用0.45 μm尼龙膜过滤后待测。在相同条件下,以单独使用NaBH4实验组、单独使用mZVC/CS实验组、mZVC/CS+H2O2实验组(H2O2加入量为40 mmol/L)进行对比,考察mZVC/CS的催化性能。

设定实验的基础条件为mZVC/CS投加量0.5g/L、NaBH4投加量2.0 mmol/L、不调节初始污染物溶液pH(需调节时使用0.1 mol/L的NaOH和HCl溶液)和初始污染物质量浓度20 mg/L,分别改变单一因素,考察各因素对催化还原效果的影响。

向两种污染物溶液中分别加入20 mg/L的不同种类的盐,其中含有污染物4-NP的溶液反应30 min、含有污染物MB的溶液反应5 min,考察共存离子对催化还原效果的影响。

待反应完成后(4-NP溶液反应30 min,MB溶液反应5 min),用磁铁将mZVC/CS分离出来,用0.01 mol/L的HCl溶液洗净烘干后,进行循环实验,考察mZVC/CS的重复使用性能。

1.3 分析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在405 nm和665 nm波长下测定4-NP和MB溶液的吸光度,用吸光度的变化表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采用XRD、XPS、SEM和TEM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2.1.1 XRD谱图

mZVC/CS的XRD图谱如图1a所示,其衍射峰与Cu0标准卡片ICSD 85-1326和Fe3O4标准卡片ICSD 85-4319相符合。mZVC/CS材料中2θ为43.3°,50.4°,74.1°的特征峰分别对应于Cu0的(111),(200),(220)晶面;2θ为30.1°,35.4°,53.4°,56.9°,62.5°的特征峰分别对应于Fe3O4的(220),(311),(422),(333),(440)晶面。而当前驱体中没有壳聚糖时,制备获得的粉末材料mZVC(111)晶面衍射峰峰强相对Fe3O4(311)晶面较弱,且具有明显的Fe2O3衍射峰(图1b,标准卡片ICSD 33-0664)。由此可知,前驱体中的Cu2+与Fe2+在合成过程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u2+还原为Cu0,Fe2+则氧化为Fe3O4及Fe2O3[12]。mZVC/CS前驱体中含有的乙酸与壳聚糖均具有一定的还原作用[13-14],当前驱体中没有壳聚糖存在时,如图1b所示,Fe(Ⅱ)及Cu(Ⅱ)也能在乙酸存在下生成Fe3O4及Cu2O,但Fe2O3含量较高;当壳聚糖存在时,由于壳聚糖对晶体成核的促进作用及本身的还原作用,可避免更多的Fe2O3生成[15]。

2.1.2 XPS谱图

mZVC/CS的XPS谱图如图2所示。Cu 2p谱图中,位于结合能931.3 eV和951.2 eV处的特征峰峰值较大,分别对应Cu0的Cu 2p3/2和Cu 2p1/2,而在932.1 eV和952.5 eV处的特征峰峰值较小,分别对应Cu+的Cu 2p3/2和Cu 2p1/2,由此表明在材料中大部分的Cu元素以Cu0的形态存在[16]。Fe 2p谱图中,位于结合能710.3 eV和724.1 eV处的峰为Fe2+特征峰,位于结合能712.4 eV和727.3 eV处的峰为Fe3+特征峰,与Fe3O4中铁元素的价态组成一致[17]。

图1 mZVC/CS(a)及mZVC(b)的XRD谱图

图2 mZVC/CS的XPS谱图

2.1.3 SEM和TEM照片

图3为mZVC/CS的TEM及SEM照片。由图3a~3c可知,mZVC/CS由直径约100 nm的大颗粒及直径约9 nm的小颗粒组成。从不同放大倍数的SEM照片(图3d~3f)可进一步看出大颗粒近立方形态,表面黏附数量较多的球形小颗粒。结合图3g和图3h的元素分布结果可知,近方形的大颗粒主要成分为Cu元素,而散布的小颗粒主要成分为Fe元素。由此可认为,mZVC/CS中Cu0为100 nm左右的立方颗粒,Fe3O4则为尺寸更小的球形颗粒。

2.2 催化还原效果的影响因素

2.2.1 催化剂金属组分

mZVC/CS的催化活性如图4所示。当NaBH4单独作用时,4-NP及MB的去除率约为10%及20%,远不及mZVC/CS存在时的效率。而添加氧化剂H2O2时,这两类污染物也较难去除,说明污染物用还原转化的处理方式更为适用。同时,在没有氧化剂或还原剂存在下,mZVC/CS也几乎无法去除污染物,说明催化剂对污染物的吸附效率或直接还原效率均非常低。由此得出,mZVC/CS对还原剂NaBH4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为了验证mZVC/CS中不同组分对NaBH4的催化作用,分别利用CS、Fe3O4/CS、Cu0/CS和mZVC/CS进行比较。如图5所示,MB较4-NP更易被还原,在mZVC/CS作用下,5 min内即可被NaBH4还原脱色,而4-NP在5 min时的去除率约为90%,30 min内可完全转化。相同条件下,CS、Fe3O4/CS和Cu0/CS催化NaBH4还原污染物的效率均远不及mZVC/CS。其中,Cu0/CS对较容易还原的MB有一定的转化效率,而CS和Fe3O4/CS催化下的污染物去除率均不足20%。因此推测,在污染物的还原过程中,mZVC/CS中的Cu0组分对还原剂NaBH4的催化占主导作用。由于购买的Fe3O4及Cu0的粒径与mZVC/CS中的相同组分粒径存在差异,且非原位合成的纳米颗粒在制备过程中易团聚,由此造成的效率差异也不可忽视。

图4 mZVC/CS的催化活性

图5 催化剂金属组分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2.2.2 mZVC/CS投加量

图6为催化剂mZVC/CS在不同投加量下催化NaBH4还原4-NP和MB的去除效果。从图6可以看出,随着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也随之增加,当催化剂的投加量为0.5g/L时,对4-NP和MB的去除率均达99%以上,几乎被完全去除。这是由于mZVC/CS含量的增加导致生成的活性组分Cu0的含量增加,从而增加了电子转移数量和催化活性位点,提高了NaBH4的还原效率。而当催化剂的投加量继续增加时,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无明显提高。综合考虑药剂成本和去除效果,本研究选用0.5g/L作为催化剂的最佳投加量。

图6 mZVC/CS投加量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2.2.3 NaBH4投加量

mZVC/CS催化不同浓度NaBH4还原4-NP和MB的效果如图7所示。

随着NaBH4投加量从0.2 mmol/L增至2.0 mmol/L,5 min时的4-NP去除率由2.5%增至85.9%,MB去除率由37.4%增至99.7%。这是由于浓度增加时NaBH4提供电子的能力显著上升,使得污染物的还原速率大幅增加[18]。

图7 NaBH4投加量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2.2.4 初始溶液pH

从图8可以看出,在mZVC/CS催化去除4-NP和MB过程中,溶液的初始pH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几乎没有影响,在pH为3.0~9.0的范围内均能保持较高的去除率。

2.2.5 污染物初始浓度

不同污染物初始浓度下,mZVC/CS催化NaBH4还原4-NP和MB的效果如图9所示。

图8 初始溶液pH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图9 污染物初始浓度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

当污染物增至100 mg/L时,其去除率轻微下降,但30 min内4-NP的去除率在90%以上,5 min内MB几乎完全去除,由此可以得出mZVC/CS材料对高浓度的污染物也能维持较高的去除效率。

2.2.6 共存离子

实际的染料废水中经常会有高浓度的盐存在,因此为了验证催化剂的抗干扰能力,本研究首先固定Cl-作为阴离子,考察了NaCl,KCl,CaCl2,MgCl2盐溶液中阳离子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此后,固定Na+作为阳离子,考察了Na2SO4,Na3PO4,NaCl盐溶液中阴离子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如图10所示,盐溶液中不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对MB的去除率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对4-NP的还原却有较大的抑制作用,使得4-NP的去除率只有50%左右。这可能是由于4-NP的催化还原过程需要先得电子产生硝基酚离子,再得电子生成还原产物4-硝基苯胺[8],相比MB而言,该还

原过程需要更多的电子传递。当阴离子种类固定阳离子种类不同时,NaCl、KCl、CaCl2、MgCl2对4-NP还原的负面影响程度没有明显差异;但固定阳离子不变时,不同盐类对4-NP还原的抑制规律表现为PO43->Cl->SO42-。根据唐次来等[19]的报道,PO43-等阴离子可通过吸附作用占据Fe0粒子表面的活性位点影响污染物的还原。这与本实验的研究结果相似。因此,本研究认为4-NP还原受到的负面影响主要来源于阴离子,且SO42-、PO43-与Cl-等阴离子易通过占据活性位点而导致还原过程中电子传递效率下降,影响了污染物的还原。此类催化材料的抗盐离子干扰能力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

2.3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

mZVC/CS重复使用10次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以及使用前和重复使用10次后的XRD谱图分别如图11和图12所示。可以看出,mZVC/CS材料重复使用10次之后,对4-NP和MB的去除率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且在重复使用10次之后材料中Cu0组分的衍射峰强度几乎没有减弱。由此可以证明,mZVC/CS在NaBH4还原污染物的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图10 共存离子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

图11 mZVC/CS的重复使用性能

图12 mZVC/CS使用前和重复使用10次后的XRD谱图

2.4 催化机理分析

催化剂被认为是电子给体BH4-和电子受体分子4-NP、MB之间的电子转移媒介,其电子转移效率和速率在催化还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0]。负载于壳聚糖上的Cu0纳米颗粒传递来自BH4−的电子给4-NP及MB分子实现催化过程,从而实现了污染物的还原反应。其中壳聚糖乙酸溶液在前驱体中不但能有效促进Cu(Ⅱ)至Cu0的还原,还能为Cu0及Fe3O4晶体的生长提供成核位点、对晶体的尺寸起到限制作用,使得金属颗粒能够以纳米尺寸均匀生长并均匀分布在介质上。另一方面,Fe3O4的形成不但能够赋予Cu0材料较强的磁性,使催化剂在使用后能够通过外加磁场与水有效分离,也是污染物还原过程中的电子来源之一。

3 结论

a)表征结果显示,本研究合成的mZVC/CS主要由CS负载的Fe3O4及Cu0纳米颗粒组成。Cu0为100 nm左右的立方颗粒,Fe3O4则为尺寸更小的球形颗粒。

b)在污染物的还原过程中,mZVC/CS对还原剂NaBH4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且mZVC/CS中的Cu0组分对催化起主导作用。

c)当mZVC/CS投加量为0.5g/L、NaBH4投加量为2.0 mmol/L、初始溶液pH为3.0~9.0时,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的4-NP(30 min内)和MB(5 min内)几乎可被完全去除。

d)盐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对MB的去除率几乎没有影响,但阴离子对4-NP的还原却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e)mZVC/CS材料重复使用10次后依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猜你喜欢

前驱投加量壳聚糖
磁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煤矿矿井水实验研究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对水体中农药的吸附
有机酸溶剂体系中壳聚糖膜性能的研究进展
Fenton试剂强化活性焦吸附处理反渗透浓水的实验研究
不同前驱期症状与偏头痛预后的关系及其对头痛的预警价值
化学气相沉积法从MTS-H2-N2前驱体制备碳化硅涂层
Mg2SiO4前驱体对电熔MgO质耐火材料烧结性能及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反渗透淡化水调质稳定性及健康性实验研究
壳聚糖交联改性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终身免费保修的宝沃BX5 成都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