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建设智能制造特色鲜明的国家“双高计划”院校

2021-06-16董传民李晨歌

走向世界 2021年22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山东省办学

董传民 李晨歌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 78年,隶属于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双重领导,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为主。2019年被认定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办学四十余年,学院紧紧围绕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办学,不断深化改革,形成了“产学研一体、职场化育人、国际化办学、现代化治理”的办学特色。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知识产权优势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学院牵头成立了山东省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一带一路”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齐鲁职业院校校长联席会议,建设了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等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平台。

该院学生历次参加省赛与国赛成绩优秀,获国赛一等奖18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1项,获省赛一等奖34项。“职业素养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山科品牌效应形成。近两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7.86%、专业对口率81.27%,毕业三年职位晋升比例达59.92%,用人单位满意度达100%。毕业生就业于大企业,中国中车、一汽-大众、潍柴动力、烟台万华等龙头企业毕业生占27.18%,为山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产学研一体办学

学院坚持以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为统领,以国家级、省级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依托,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协同育人,逐渐探索出一条“集团对接、多元融合、校企联动、协同育人”的校企合作之路,有效地促进了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开创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

学院贴近区域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聚焦山东制造强省建设,打造智能制造特色鲜明的专业集群,使学院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实现有效对接。开设纺织服装、机电工程、机械制造、信息工程、生物与化学、汽车工程、建筑工程、艺术传媒设计、商务外语、经济管理等11个专业群53个专业。学院高水平专业(群)集取,其中国家“双高计划”建设A类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7个,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3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特色专业6个、品牌专业群3个,“3+2”专本贯通培养专业4个。省级及以上优质专业占专业总数的70.6%。

2017年12月,学院牵头组建山东省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吸引省内外165家企业、31家高校、职业院校,11家行业协会加入集团。学院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激发活力,健全机制,通过集团的组建,不断加强校际、校企之间以及学校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2018年集团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山东省骨干职业教育集团”,2020年入选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2020年,学院牵头成立了“一带一路”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

学院与北京交通大学—中安联合集团、浪潮集团共同组建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试点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与鲁泰集团共建“鲁泰学院”,积极推进鲁泰学院“厂中校”模式;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捐赠价值1000万元设备,共建“山科-歌尔学院”。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鲁泰集团合作的专业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和企业”。

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山东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现有省级现代学徒制专业4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专业3个、校级现代学徒制专业6个。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索,顺利通过山东省教育厅验收,典型作法在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及试点院校成果展示培训班、山东省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研讨会上作典型交流。

2016 年12月,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以下称 “基地”)经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廳等六部门联合批复筹建,建设周期为五年(2017-2021年),预算投资1.26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9300平方米。基地围绕山东省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服务于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面向全省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路径,建设设备条件与产业技术发展同步、区域共享机制先进、培养培训质量高的省级公共实训基地,2020年被省工信厅认定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

2019年7月,省工信厅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支持学院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共建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引进西门子“数字化”双胞胎技术,结合当前西门子最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产品和数字化平台软件,建成了包括小型PLC实训室、综合自动控制实训室、机电协同实训室、工业软件实训室、工业网络实训室、过程控制实训室、数控虚拟调试实验室等七个先进实训室,打造一流数字化实训示范中心。重点培养在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方面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基地在省内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新技术培训,机电、信息类学生实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院携手中国中车、一汽-大众、烟台万华、齐鲁制药、鲁泰集团、歌尔股份、联想集团、潍柴动力等500余家龙头骨干企业构建起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工作平台,建立校外产学研实践基地,开展多方位、多样化的校企合作。近六年毕业生30%就业于大企业,中国中车、一汽大众、齐鲁制药、中铁建、中建港集团等龙头企业连年预订毕业生。

创新实践职场化育人模式

聚焦制造类工匠型人才培养,学院新提出“职场化+信息化”育人理念,构建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创新实践、素质养成、价值积累的“五位一体”课程体系。按照“能学辅教”原则,开发职场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现代职教课程,校企合作建设了670个校内外实训基地、55个虚拟仿真实习实训系统,形成职场育人环境;建设了一支“三种能力、三重角色”良师团队;实施“线上、线下,职场化”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了“大爱厚德、善思精技”的职场化育人文化。学院相关成果获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积极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形成新型教学资源供给体系。学院建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7门;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参与24个,主持省级资源库3个。目前,学院开发有813门网络在线课程,学院信息化教学改革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战略研究案例,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山东省办学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