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征信业规范不应止于个别机构的整改

2021-06-16郑智维

民生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公众报告规范

郑智维

5月24日,有媒体报道南通市民房女士在查询个人征信时发现,其职业信息“工作单位”一栏中竟然出现了“专业做鸡十年”字样。

经人民银行南通中心支行协调,上述不当信息已由涉嫌上传的晋商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删除,并暂停“晋商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征信系统查询权限,责成其内部整改。

然而,对个别机构看似严格的内部整改,并未能真正消除公众内心的疑虑。笔者认为,唯有进一步加强个人征信报告信息收集、使用的规范性,才能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据了解,央行征信系统的数据均是由相关金融接入机构传送,谁传送谁负法律责任。

检索相关报道不难发现,靠着接入机构的自律远远不够。近年来,因征信产生的问题层出不穷: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行为也开始和信用挂钩;还有人反映,自己的征信报告上莫名多了一笔贷款。

作为个人信用的经济凭证,征信报告与个人经济生活紧密挂钩,息息相关。在此背景下,公众难免会产生重重疑虑:在信息采集时,哪些内容能够纳入,哪些方面不能纳入?在信息采集时,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如何避免被采集的个人信息被不当加工和非法使用?

据了解,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个人征信报告内容丰富,包括基本信息、信贷记录、非金融负债信息、公共信息、查询记录等。

毋庸置疑,拥有一个良好的征信记录,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至关重要。

除了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外,征信还密切影响着个人的购房、办信用卡、贷款等方方面面。

尤其是征信“黑名单”的设立,更是有着很强的震慑作用。有人因还购房贷款没记住时间,晚还一天,就被认定为不诚信。很多人为此谨小慎微,生怕留下不良记录。

征信对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缺乏严格监管,随意一家上传征信系统的持牌金融机构都能对个人的征信随意做出更改。此次事件暴露出在征信信息采集、使用方面存在的漏洞,给征信行业敲响了警钟。

如何规范征信业务及其相关活动,加强征信监督管理,一直是征信业亟待加强的方面。

早在今年年初,央行就曾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着力推动信用信息在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和信息使用者之间合规使用,使征信监管有法可依。

对于民众而言,征信报告的信息收集、使用、加工必须是严谨、可信、安全的。如果任由接入机构胡写乱写的话,征信报告岂不就是废纸一张吗?

针对公众的疑虑,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明晰征信信息收集、使用、加工的标准,并对接入机构进行严格监管。征信业规范不应止于个别机构的整改,当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对行业的漏洞进行梳理、规范,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猜你喜欢

公众报告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公众号3月热榜
来稿规范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