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荔枝蒂蛀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2021-06-15周庆祥龚雪海张树飞徐丹丹张建繁曾亚妮乔方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周庆祥 龚雪海 张树飞 徐丹丹 张建繁 曾亚妮 乔方

摘 要 为了给广东省深圳市荔枝产区荔枝种植户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荔枝蒂蛀虫的措施,通过捡取新鲜落果和采集成熟荔枝果实调查果实蛀虫情况和田间蒂蛀虫成虫情况,综合调查及分析深圳市2017—2020年荔枝果园荔枝蒂蛀虫发生及为害数据,总结深圳市荔枝蒂蛀虫的发生及为害特点,为有效防治荔枝蒂蛀虫提供数据依据。

关键词 荔枝产区;荔枝蒂蛀虫;发生特点;防治措施;广东省深圳市

中图分类号:S436.6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33

广东省深圳市主栽荔枝品种为妃子笑、桂味和糯米糍,荔枝总面积约0.35万公顷,2018年产量约1.88万吨,是粤中珠江三角洲地区著名荔枝产区。目前,荔枝蒂蛀虫为深圳市荔枝生产上的首要害虫,常以幼虫为害荔枝背后嫩叶主脉和花穗,导致幼叶中脉变褐色、表皮折裂、花穗顶端枯死,在幼果膨大期蛀害果核,果实发育后则蛀害果蒂,常引起大量落果或造成粪果,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同时制约着荔枝产业的长远发展。荔枝蒂蛀虫为害隐蔽,且在荔枝果期蛀入果内生长,使用农药防治效果不佳。为了给深圳市荔枝蒂蛀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分析深圳市2017—2020年荔枝蒂蛀虫主害代的发生情况及为害特点,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1 荔枝蒂蛀虫的发生特点

1.1 发生情况

深圳市荔枝蒂蛀虫一年发生10~11代,世代重叠,多以幼虫在荔枝冬梢或妃子笑等荔枝早熟品种的花穗上越冬,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调查果园荔枝蒂蛀虫越冬虫源,调查结果见表1。

荔枝蒂蛀虫成虫羽化后白天多静伏于树冠内的枝条下方,成虫昼伏夜出,多在羽化后的第3天早晨交尾,第4天晚上开始产卵,卵散产;幼虫从卵孵出后自卵壳底部直接钻入组织内,幼虫老熟前不转移、不外出,整个取食过程均在蛀道内,粉状粪便也留在其内,不外排;一般在果穗附近的叶面上结薄茧化蛹,落果内的幼虫则在地面的杂草或落叶上化蛹。第二代主要为害荔枝的嫩梢、花穗及妃子笑荔枝幼果,第三、四代主要为害荔枝果实,也是荔枝蒂蛀虫的主害代。根据荔枝蒂蛀虫生活习性,采用荔枝蒂蛀虫分龄分级预测法[1],收集荔枝树下荔枝新鲜落果,调查荔枝蒂蛀虫各龄幼虫数、预蛹数、各级蛹数,预测荔枝蒂蛀虫羽化高峰期和卵孵高峰期,详情见表2。

1.2 为害特点

荔枝蒂蛀虫为害荔枝,钻蛀嫩茎和嫩叶,造成嫩梢顶端枯死,幼叶中脉变褐,表皮破裂;钻蛀花穗嫩茎,造成花穗枯萎;钻蛀幼果,导致落果;钻蛀快成熟果实,造成粪果,品质下降。收集2017—2020年荔枝树下荔枝新鲜落果,调查荔枝蒂蛀虫百果活虫数及蛀果率,详细数据见表3。

2 荔枝蒂蛀虫综合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剪去弱枝、病枝和交叉重叠枝,保证果园通风透气,营造不利于害虫生长繁殖的枝叶空间环境。适时放秋梢,控制冬梢,阻断荔枝蒂蛀虫食物连接,减少越冬虫源。积极做好清园工作,清理第2次生理落果,减少下一代虫源。

2.2 物理防治

利用荔枝蒂蛀虫在黑暗条件下交配和产卵,夜晚光照强度2~70 lx的光环境可有效抑制荔枝蒂蛀虫产卵的特点,在荔枝园内安装防虫灯,夜晚持续作业,降低荔枝蒂蛀虫产卵量,减少荔枝蒂蛀虫[2-4]。另外,可在荔枝在第2次生理落果后,用60目的无纺布套袋套住果穗,避免荔枝蒂蛀虫为害果实。

2.3 生物防治

采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印楝素和绿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荔枝蒂蛀虫;保护和利用天敌,例如利用中华微刺盲蝽(Campylomma chinensis Schuh)捕食荔枝蒂蛀虫卵,利用中华草蛉(Chrysoperla sinica Tjeder)捕食荔枝蒂蛀虫的预蛹和蛹,斑冥分索赤眼蜂(Thichogramma hypsipylae Nagaraja)、食胚赤眼蜂(Trichogramma embryophagum Hartig)和安荔赤眼蜂(Thichogramma oleae voegele et Pointel)等寄生蜂会寄生荔枝蒂蛀虫的卵,在荔枝园里保护或者投放这些天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荔枝蒂蛀虫[1,5-6]。

2.4 化学防治

针对荔枝蒂蛀虫的预测预报,在荔枝蒂蛀虫卵、初孵幼虫和成虫3个敏感时期进行灭杀,杀成虫和初孵幼虫可选用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联苯菊酯等药剂;杀卵和初孵幼虫且持效期较长的药剂有除虫脲、灭幼脲、杀铃脲以及氯虫苯甲酰胺等。在具体防治时应注意,化学药剂的选择应根据虫情和药剂特点合理搭配,提高药剂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炳旭,徐海明,董易之,等.荔枝龙眼害虫识别与防治图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145-150.

[2] 江世宏,杨长龙.荔枝蒂蛀虫繁殖生物学及饲养技术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2006(06):690-693.

[3] 李文景,董易之,姚瓊,等.荔枝蒂蛀虫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2018,61(06):721-732.

[4] 王凤英,黎柳锋,韦桥现,等.不同光环境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影响及田间防效调查[J],南方农业学报,2020,51(02):313-318.

[5] 陈炳旭,张英杰,董易之,等.荔枝蒂蛀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2011,28(03):493-497.

[6] 曾赞安,梁广文,刘文惠,等.关于两种赤眼蜂寄生荔枝蒂蛀虫卵的首次报道[J].昆虫天敌,2007(01):6-9,11,10.

(责任编辑:刘 昀)

猜你喜欢

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