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渔共生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应用分析

2021-06-15金玉姣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态理念

金玉姣

摘 要 稻鱼共生的生态高效种养模式主要是运用环境保护理念,保证水稻与鱼苗共生,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保证区域的生态环境。基于此,以景德镇昌江区为例,阐述稻渔共生模式及其优势,分析农业生态环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稻渔共生应用难点,并提出稻渔共生种养模式的应用技术要点。

关键词 稻渔共生;生态理念;高效种养

中图分类号:S511;S9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12

在生态理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生态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不同地区在农业产业发展中,一味追求化肥、农药等的使用。这种现象在长期农业产业运行中,会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残留等,甚至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伴随生态环境可持续理念的发展,昌江区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长期秉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良好,是长江中下游粳稻优势种植区域。稻渔共作为水稻的清洁化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水稻与鱼苗共生,产品质量得到保障,成为有机稻米生产的新模式。

1 稻渔共生模式及其优势

1.1 稻渔共生

稻渔共生模式主要是根据生态循环农业以及生态经济学的特点,通过水稻种植、水产养殖以及农机融合等技术的运用,对稻田产业的工程化进行改造。同时,在稻渔共生模式构建的背景下,整个区域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保证稻田质量,及时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的模式创新提供支持。昌江区在稻渔共生的生态环境背景下,既栽稻又养鱼,将种稻和养鱼(虾、蟹、鳖等)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叠在一起,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水稻和鱼(虾、鳖等)共生互利的作用,从而获得有机水稻和有机鱼(虾、鳖)双丰收,达到“一水两用、一地多收”的效果。

1.2 稻渔共生的产业优势

1.2.1 避免水质污染

将稻渔共生模式运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充分保证各个环节的有效代谢,也可以增强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无农药作物生产的目的。在稻田施肥之后养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可以为河蟹、虾等营造适宜的生活环境,河蟹、虾的排泄物成为水稻的肥料,避免了环境污染[1]。

1.2.2 提高产品质量

在稻渔共生环境下,区域通过这一理念的运用,可以保持区域农业环境的生态平衡,降低农药等化学产品的使用,保证虾、蟹、鳖的食品安全性。例如,在稻渔共生的生态环境中,蟹会吃稻田中的杂草、害虫幼卵等,排出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在稻渔共生的背景下,通过这种生态环境的营造,可以减少病虫草为害的发生,提高稻田、蟹的产品质量,实现农业产业的生态化运行目的。

1.2.3 实现保渔增收

水稻生长要求具有高温的气候条件,水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根系的生长状态。虾、蟹在稻田的水温环境下可以自由活动,阳光射入水体后,光能会转化为热能并传给周围水体,使水稻吸收充足的养分,使虾、蟹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从而营造良好的稻渔共生环境,以实现水稻、虾、蟹增产的目的。

2 农业生态环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稻渔共生应用难点

2.1 农业生态环境发展面临的问题

2.1.1 耕地质量不断下降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中,大部分地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长期发展中会导致耕地养分失衡,从而出现土壤酸化等问题。在稻田潜育的环境下,会增加土壤金属污染,为农业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在稻田农业产业的发展中,部分地区存在镉污染现象,这种情况限制了我国农业产业的安全发展。

2.1.2 自然灾害频发现象

通过农业产业运行状况的分析,我国人口增长加快,这种现象增加了人、地之间的矛盾,严重的会直接削弱水源涵养。当雨水较大时,会增加裸地吸水能力,从而造成水位暴涨。农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制度的限制,在产业运行中,需要将不同经济资源的配置作为核心,通过市场资源、政府干预等理念的分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2]。

2.1.3 农业生态发展认识不足

在当前农业产业发展中,稻渔共生模式的效益虽然明显,但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农民需要对农田周围进行开沟、围网处理,整个过程中要求土地不能随意流转,如果发现资源流转的问题,会增加资源损耗,从而为農业产业的生态运行带来限制。同时,在基层养殖农业产业中,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着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积极性,为农业产业的新材料、新技术使用带来限制。

2.2 农业生态环境中稻渔共生难点

2.2.1 理论难点

由于农业产业的特殊性,人们对农业生态补偿理论的认识存在不同,而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理念不明确的背景下,人们难以对生态环境补偿进行精准定位,从而为各项工作的实践带来限制。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理念下,定位目标不清晰、性质不明确等因素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补偿受到影响,无法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2.2 经济难点

经济难点主要包括:1)在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不同农业生态环境的补偿会影响经济产业结构,长期发展中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一定限制,导致农业生态经济面临限制,从而出现产品价格上升、收益减少等问题,无法满足稻渔共生背景下的经济发展需求;2)对于消费群体而言,当农产品的价格升高,消费群体的生活支出也随之增加,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消费成本,限制行业的可持续运行[3]。

2.2.3 技术难点

受到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不健全的影响,技术难点包括以下3点。1)在农业环境发展中,生态环境补偿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具体的补偿范围并没有确定,导致补偿对象以及补偿主体确定难度大,无法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2)由于农业生态环境的补偿算法相对复杂,所建立的模型并没有普遍性特点,增加了农业生态环境的管理难度。3)在环境保护技术影响的背景下,生态环境缺少补偿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补偿实践难度,制约了农业产业的稳步运行。

3 稻渔共生生态高效种养的模式应用

3.1 稻田选择

稻田需要选择在水源充足、灌排水方便的区域。养殖的水源要求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等规定,以保证稻渔共生环境营造的安全性,提高稻渔共生产品的生产质量。

3.2 安排茬口

在稻渔共生的生态高效种植背景下,茬口安排较为重要。结合昌江区农业环境的发展特点,茬口安排方法包括以下两种。1)单季稻渔共生。對于这种茬口安排方法,应该将单季水稻育秧安排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定植实践需要安排在5月上旬至6月下旬。鱼苗在水稻栽植后的7 d左右进行放养,之后按照田鱼上市的时间进行捕获。2)再生稻渔共生。对于可再生稻渔共生生态模式,头季在3月下旬播种,4月下旬移栽,8月收割;再生季在11月上旬收割[4]。

3.3 田间工程

在稻田工程的实时改造中,具体的工程项目规划包括以下两方面。1)开挖环沟或是十字沟。在进行环沟开挖中,需要选择距离田埂1.5 m的位置,环绕稻田一周,之后开挖与之相互连通的十字形沟,沟的宽度要保持在2.5 m左右,深度为1.0 m。2)在围绕养蟹稻田设置中,一定要设置长期使用的固定防逃墙,并在稻田加设田埂,通过加固、夯实等,将田埂顶部的距离加宽至50 cm左右。加固土一定要使用开挖蟹沟的土方,每一层都要进行夯实处理,以避免开裂、垮塌等问题的出现,提高田埂的保水性能。

3.4 种苗暂养技术

在稻渔共生的养殖环境下,为了更好地提高稻田、河蟹、虾的成活率,需要对蟹种暂养。暂养池的面积需要保持在养蟹水稻面积的10%以上,并通过稻田环沟、小池塘的设计等,提高种苗暂养的有效性。幼蟹放养之前,需要在每个暂养池中投放700 kg田螺,并在第二天投入豆粕,以每个暂养池100 kg为宜。通常情况下,需要将投放点设置在暂养池的潜水位置,并通过多点投喂的方法,提高稻渔共生的整体效率。例如,在实际的稻渔共生生态环境营造中,种植人员需要根据地区的天气、水温以及环境等情况,确定具体的资源组合方案。例如,在3月初期播种枯草,并构建沉水、漂浮等植物种类水草,保证浮萍等植物的叶面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使河蟹、虾等在充足的环境下自然生长[5]。

3.5 水稻栽植

1)在水稻品种选择中,应选择抗倒伏、抗病力以及米质良好的品种。2)稻田整地过程中,需要旋耕一次,保证田块的平整性,以增强水稻用水的均匀性,提高水稻生长的整体效果。在水稻插秧之前,需要进行短时间泡田,并在多次灌水耙地中避免漏水、漏肥问题的出现。3)施肥。选择有机肥料,如复合肥、缓释肥等,每

667 m2的肥量保持在116.80 kg。追肥中,可以使用一次尿素,每667 m2用量为15 kg。4)插秧。一般需要在6月下旬开始插秧,主要是这一阶段的气候温度达到了15 ℃。

水稻插秧中,可以利用机械方法或是人工栽植的方法,保证水稻株距为17 cm、行距为30 cm。5)插秧结束之后的30 d左右将蟹、虾等放入蟹田之中[6]。

3.6 田间管理方案

1)稻田中的用水管理。在用水管理中,需要根据水稻需水规律进行管水,插秧完成之后,要在幼穗形成之后加强水分的灌溉及处理,抽穗完成后要保持稻田为干湿分离的状态,保持稻田环沟满水,相关管理者需要根据水质情况定期换水,保证田间管理的规范性。2)水稻病虫害管理。水稻田间的病虫害管理中,需要加强预防管理。针对病虫害现象,需要利用施药、带药移栽的方式,通过早放河蟹达到病虫害预防的目的。3)河蟹投入田间之后,可通过爬行、摄食的方法避免草芽生长,降低除草剂的使用次数[7]。

3.7 饲养

1)苗种投放之前,应该使用3%~5%的盐水浸泡15~20 min。2)投放田螺、水草等资源,并定期、定时、定点投放杂鱼、豆粕等物质,并结合区域的天气、温度情况等及时调整。3)日常的饲养管理中,需要每天巡视,观察河蟹、虾的活动情况、稻田的水质变化等,避免河蟹病虫害问题的出现。如果在巡查中发现漏洞、防逃网破损的问题,需要及时修补。4)病害防治的过程中,需要选择自放养的形式,避免大规模病害问题的出现。

3.8 水产品捕捞及水稻收割

10月为开放时间,养殖户需要根据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有选择地捕捉河蟹。11月收割水稻,充分保障不同产品的质量,构建稻渔共生生态环境模式[8]。

4 结语

在实际的产业发展中,农业种植户及养殖户需要掌握以往行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全面分析稻渔共生的生态化高效种养方案,改变以往的思维形式,通过生态化产业运行模式的分析,避免单一性种养手段的出现。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管理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通过资金支持以及政策调整等方式,为稻渔共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人们通过稻渔共生生态高效种养模式的构建以及方法的运用,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为农业及渔业的生态化及经济化协同运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高兴友.“早稻-青虾-泥鳅”高产高效生态种养模式[J].上海农业科技,2018(02):122-123.

[2] 刘兵.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12):288.

[3] 王珊珊,吴艳丽.江苏兴化:稻渔共作调结构生态种养创特色[J].渔业致富指南,2017(06):25-27.

[4] 王富全,陈玲,杨坤,等.“稻-鸭-菜”立体生态高效种养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J].现代农业科技,2017(24):235-236.

[5] 张立超.叙永县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及效益分析[J].江西水产科技,2018,162(06):54-56.

[6] 刘永军,张停林.高效生态种养模式:鱼菜共生系统的示范应用[J].上海蔬菜,2019,164(01):79-80.

[7] 黄体元,胡明清.隆昌市稻田生态种养(稻渔)高产创建的探索与实践[J].四川农业科技,2018,372(09):80-82.

[8] 杨萍,李亮,李尚书,等.稻田轻简化高效生态立体种养:稻蛙鳅模式[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1):186-187.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生态理念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研究
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
生态理念融入初中课堂教学的策略
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