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傣族舞蹈作品《生存》中的舞蹈语言

2021-06-15王睿偲

大观 2021年4期
关键词:形象塑造生存

王睿偲

摘 要:作品《生存》主要以拟人的舞蹈语言进行作品的编创和探索,开发拟人的身体语言,是构成作品艺术形象的基础。《生存》中的艺术形象是表达作品中心思想的前提,也是使得舞蹈作品具备审美意蕴的基础。文章从《生存》中舞蹈语言的审美规范和舞蹈语言的技术运用两方面进行阐述,从而对作品所蕴含的创作理念予以总结。

关键词:《生存》;舞蹈语言;形象塑造;创作动机

舞蹈语言的沟通交流是由能够表现舞蹈思想、表达舞蹈情感的舞蹈动作构成的,其来自生活。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编导人员经常会使用或表现抒情性的舞蹈语言,或表达强烈叙事性的舞蹈语言。无论是前者的抒情还是后者的叙事,舞蹈语言都要为刻画作品形象、性格和表现作品主题服务。

一、作品《生存》中舞蹈语言的审美规范

由于舞蹈语言具有表情性、表意性、象征性、寓意性等多种作用,不仅是舞蹈作品重要的物质载体,还是舞蹈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段,在舞蹈作品中巧妙地运用舞蹈语言,可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一)内容和形式在作品《生存》中的完美结合

为了使创作的舞蹈作品《生存》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拥有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就必须处理好舞蹈语言中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因为舞蹈语言承担了表现舞蹈作品内容的任务,又担负着舞蹈作品中的形式部分,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不能够只强调内容的表现而忽略了形式的呈现,也不能够只为了形式而进行表达,要注意适度把握,努力将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个道理人人都懂。近些年,雾霾频发、垃圾围城、饮用水重金属含量超标等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的环境问题,迫使我们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务之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笔者希望用舞蹈作品的呈现方式来传播环保的理念,呼吁人人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由此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热点话题,引发了笔者创作舞蹈作品《生存》的动机。

舞蹈作品《生存》,表现了一群欢快的鱼儿在洁净的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汽笛声打破了鱼儿们本来宁静的生活,受到污浊的浑水向鱼群涌来,它们美好的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鱼儿们尽力拼搏,通过团结协作,最后摆脱困境,寻找到自由、美好、洁净的家园。作品其实是通过拟人的手法,表现人类也似鱼儿拥有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表达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强烈情感。根据这些内容的需要,舞蹈以群舞的方式进行呈现,利用道具长纱和短纱的运用,营造鱼儿们生存的水中环境,渲染团结协作的氛围,表达积极拼搏的精神。舞蹈作品《生存》运用各种形式,将小鱼的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此时形式的选择和运用,是为了帮助舞蹈作品内容的表现。

(二)创作主体的独创性在作品《生存》中的自由发挥

创作主体有无具备创新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创作作品的优劣,创作主体对生活独特的体验,敢于超越前人和打破常规、敢于否定的精神,是写作主体不断创新的根基与源泉。

众所周知,艺术作品的生命在于创新。根据舞蹈作品《生存》的主要内容、小鱼形象的情感需求,笔者在继承和借鉴傣族舞蹈基本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傣族舞蹈语言中的主要步伐动作加上新的元素,如傣族基本踢步衔接了跳空转,使其更具有技巧性,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追求。作品中运用了道具纱作为艺术表现手段,很好地帮助了舞蹈语言在形象的塑造、情节的發展、环境的展现,以及情绪表达和氛围的渲染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抛纱、咬纱、抖纱等动作,既表现出生动有趣的小鱼形象,又对比地展现出水源污染前和污染后的环境。

二、作品《生存》中舞蹈语言的技术运用

(一)重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重复技术在舞蹈语言中的运用,可以使作品表达出强烈的情感愿望。作品《生存》中,将单一的动作、动机、舞句、舞段进行重复,提升了作品的表现力。如碎抖肩动作的重复运用,突出了小鱼形象活泼可爱的性格。作品结尾部分的舞段,是对开端部分舞段的重复,更加强调了清澈的水源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二)对比——提升舞蹈语言的表现力

在舞蹈作品编创中,编导经常会思考舞蹈语言的对比运用,比如舞蹈语言中动作编排的动静对比、动作力度的强弱对比、速度的快慢对比、幅度的大小对比,以及对比舞句、对比舞段等。这些对比手法运用在舞蹈作品《生存》创作中,大大增加了舞蹈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鱼形象在清澈和被污染的水源中不同的生命体验,也将笔者隐藏在心灵深处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三)展开——将舞蹈语言运用到极致

所谓“展开”,就是指把“小”做“大”。“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包含了简单发展到复杂的道理。笔者主要是想谈将《生存》的舞蹈语言,进行发展和扩充,进而形成较大的舞蹈语言结构。如高潮处,将原本原地的“挣扎跳”,先发展为“移动跳”,再继续发展变化舞姿为“流动跳”,各种展开使得舞台画面特别丰满。这种展开的技术手法,对发展和组织舞蹈语言具有非常大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四)变奏——推动情节顺利发展

舞蹈语言技术的变奏,也可以理解为舞蹈的主题变奏,将基本的主题进行多次变化,是借用了音乐作曲的一种方法。运用舞蹈语言的变奏手法,能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刻画作品中的形象,帮助作品加强形象的感染力,呈现情感的变化过程,揭示形象的内涵。在舞蹈作品《生存》中,开始部分的祥和、自由,与高潮部分的紧张、抗争具有鲜明的对比。舞蹈语言上,根据表现小鱼形象游动的不同情绪表达,从开始的缓慢碎步移动,转变为急促快速的小跑碎步,这种变奏的方法主要运用的是节奏与速度的改变,将作品小鱼形象所处的不同情境,看作小鱼形象命运中的不同变奏。笔者在编创过程中,将小鱼形象的生活体验分成三个阶段,即和谐生活、团结拼搏和勇敢生存,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关于生命的永恒的主题,即战胜挫折困难后的成长,以此表达舞蹈艺术作品要达到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并且给人以启迪的目的。

(五)再现——更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再现的意思就是指在作品中某一个片段,会再次出现在变化以后的另一个时间空间。舞蹈作品用再现的手法使舞蹈的形象呈现得更加生动。《生存》中的开端部分与结尾部分,就是运用了再现的手法:铺纱和抛纱同时呈现给观众,营造一种恬静的意境美,让观众感受到“小鱼”生存在自由的空间里,享受着生命所带来的闲逸之美。

三、结语

编创作品《生存》的创作动机,源于傣族人民深植于血液和灵魂中的生态观念:人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傣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拜,使他们形成了对于大自然图腾的信仰。水文化是傣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常把傣族称为“水的民族”,这是因为傣族人民择水而居,他们喜欢水、崇拜水,认为水是自然的元素和生命的依托。因此,笔者运用傣族舞蹈语言进行作品《生存》的创作。舞蹈创作不但要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还要强调创作主体的独创性,使其得到自由的发挥。同时,还要理性思考舞蹈语言的技术运用问题,规范舞蹈作品中的舞蹈语言。如《生存》中,选择何时何地运用重复、对比、展开、变奏、再现等手法,必须以表现舞蹈作品主题思想的需要为前提,这样才能使创作的作品表达出强烈的情感,达到提升作品表现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小平.中国民族舞蹈编创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2]锐艺视觉.解密色彩设计原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肖苏华.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5]昂旺求措.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应用研究[J].参花(上),2021(1):101-102.

[6]邵帅.探究高校舞蹈表演课程中的戏剧语言与舞蹈角色塑造[J].戏剧之家,2021(2):124-125.

作者单位:

天津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形象塑造生存
《头脑特工队》的人物形象塑造
我在豫剧《狱卒平冤》中的形象塑造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生存?爱情?女人们的思考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
困境中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