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铁路隧道建设中的注浆堵水技术

2021-06-14

智能城市 2021年9期
关键词:孔口涌水量浆液

卢 伟

(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受地质、水文的影响,高铁隧道施工中易出现涌水的情况,不利于隧道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易诱发质量或安全层面的问题。为有效规避该问题,施工单位需以实际情况为立足点,梳理注浆堵水技术的应用流程,精准把控技术要点。

1 工程概况

三姑尖1号高铁隧道起讫里程DK113+765.000~DK115+000.000,全长1 235 m。隧道洞口掘进施工期间出现较明显的涌水问题,随着钻孔深度的加大,涌水量逐步增加,待深度推进至15 m时,无法继续钻进,施工进程被迫中断。为了恢复正常施工状态,拟采用注浆堵水技术,减小涌水对隧道施工的不良影响。

2 注浆设计

2.1 材料的选取与配合比

注浆材料选用普硅水泥和水玻璃,以实际涌水量、裂隙情况为准,合理控制浆液的浓度。提前组织试验,综合考虑浓度、温度等关键影响因素,确定合适的凝结时间。浆液配制阶段,水灰比取0.8∶1,水泥与水玻璃的体积比取1∶0.4,按水泥质量的3%掺入磷酸氢二钠,作为缓凝剂而使用。

按前述提供的标准制备浆液,取试件并分析,标准养护条件下,要求7 d龄期强度达到20 MPa。注浆施工采用注浆泵,利用装置将适量的水泥、水玻璃同步注入,期间灵活调整设置在泵上的调速阀,以保证流速的合理性。

2.2 注浆系统

注浆施工使用的设备包括耿兴80型与120型注浆泵、C4型全液压钻机、1.0 m3搅拌机及高压胶管。考虑施工的便捷性要求,配套使用双液注浆系统,在孔口处将质量达标的水泥和水玻璃混合,再利用高压注入,使其可有效进入缝隙中,随着浆液的扩充与固结,封堵缝隙,阻止涌水。

3 注浆施工的关键要点

3.1 参数的控制

(1)凝胶时间。

综合考虑进水量与泵压力,由此确定合适的胶凝时间。进水量偏大、泵压小幅度上升时,胶凝时间取1~2 min;进水量较少、泵压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时,延长至5~6 min。

(2)进浆量。

以双液进浆量为判断依据,该值超300 L/min且泵压小幅度上升时,可采用大进浆量;该值介于100~300 L/min且泵压可平稳上升时,可采用正常进浆量;该值在100 L/min以内且泵压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升时,可采用小进浆量。

(3)注浆压力。

浆液顺利进入缝隙内部,可获得注浆压力的推动作用,在注浆压力的控制工作中,需充分考虑岩层裂隙规模、浆液的性能(浓度、扩散半径),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将其设定为2~3 MPa。

(4)注浆量。

在填充率为10%时,确定注浆量:

式中:Q——注浆量(m3);H——注浆段总长(m),取30 m;r——扩散半径(m),取3 m;n——地层孔隙率,取值区间5%~20%;a——注浆系数,取值区间0.7~0.9,结合实际施工条件,取0.8;β——浆液损失率,取0.2。

确定前述各项参数后,结合式(1)展开计算,求得注浆量为2.713 m3。

(5)注浆结束的标准。

在注浆压力与设计终压一致,且吸浆率为18~35 L/min时,稳压20 min,结束注浆作业。

3.2 注浆操作

(1)配浆。

浆液的使用遵循“从稀到浓”的原则,期间灵活调整;以进浆量为准,合理控制浆液的关键参数,包含体积比、浓度、凝胶时间。

(2)注浆。

双液注浆施工中,依次开启水泥注浆泵、水玻璃注浆泵,注浆施工过程中均应密切关注注浆压力,若该值提升速度较为缓慢,应适当减小进浆量参数,以保证各项参数的均衡性。

(3)注浆段长的设定。

综合考虑现场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设备的工作性能(注浆能力),将单次注浆长度设为30 m。经过注浆作业后,开挖23~25 m,预留5~7 m(不予以开挖),该部分作为后续注浆堵水施工的止浆带而使用。

(4)止浆墙。

止浆墙施工采用现浇法,墙体含上、中、下台阶三部分,高度分别为2.4、2、2 m,厚度分别为1、1.5、2 m。为了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其嵌入底板的深度按0.5 m控制,边墙与拱部嵌岩深度均为0.3 m。在墙体周边布设长度为3.5 m的砂浆锚杆,环向间距1 m,进入围岩、止浆墙的长度分别为2、1.5 m。对于墙体与围岩形成的接触区域,该部分设置4 m长的导管,使其与隧道轴线呈45°夹角关系,并喷射C25混凝土,形成厚度为25 cm的防护层,充分发挥防护的作用,以免在注浆时漏浆。

(5)埋设孔口管。

施工人员操作冲击式钻机,钻深度为3.2 m的孔,向其中置入3 m长的Ф108孔口管,外露部分20 cm,管壁与孔口的间隙使用麻丝填塞,确保其具有紧密性,再向孔口管内注入双液浆。孔口管为注浆施工中的关键装置,具有导向作用,在安装期间应精准控制外插角。

(6)注浆孔的布置。

注浆孔的布置情况将影响注浆堵水效果,具体需以岩层的裂隙及含水层的实际情况为准,合理布孔。岩层存在较丰富的裂隙,缺乏明显的规律,难以正常布孔,应在含水层上均匀布孔[1]。

为了切实提高注浆堵水施工效果,应使注浆孔从裂隙中穿过,遵循长短结合的布置原则,呈伞状向内部辐射,边墙和拱部两个区域均布置四圈,拱部增加至五圈,且均呈梅花形布置。为确保浆液的扩散半径可达到3 m以上,要求孔底间距<4.5 m。

(7)钻孔。

确定注浆孔的孔位后,在指定工作面使用红油漆标记,作为作业基准点,再移动钻机,调整钻头的姿态,使其对准孔位。钻孔初期遵循“轻加压、慢速度”的原则。钻孔过程中,有关人员应完整记录信息,包含空号、起止时间、涌水的位置、涌水量等。若单孔涌水量在30 L/min以内,可继续钻进;反之,需随即暂停注浆作业。

(8)注浆顺序和速度。

优先对外圈注浆,再注内圈,同一圈的注浆遵循由下而上间隔施作的原则。

根据钻孔涌水量匹配注入速度,涌水量≥50 L/min时,速度以80~150 L/min为宜;涌水量≤50 L/min时,需要在该基础上减小注入速度,以35~80 L/min为宜。

注浆施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材料的生产、转运、注入等环节,需按照流程有序推进,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注浆程序示意图

3.3 质量检验标准

注浆孔平面的误差不超过5 cm;钻孔的角度误差不超过0.5°;每段注浆的长度不超过32 m;成型的注浆帷幕厚度不小于6 m。

(1)注浆分段的长度。

分段前进式注浆,严格控制钻孔注浆的长度,以5 m为宜;遇断层和持软弱破碎带时,需采取注浆处理措施,避免发生突泥、涌水事故[2]。

(2)注浆完成的标准和质量检查。

强压富水隧洞注浆期间,应加强对实际情况的检查,判断是否具备结束注浆的条件。单孔结束的标准为实测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的要求,在该状态下稳压10 min,期间进浆量在20~30 L/min以内。

全段结束注浆的标准为各孔的实际表现,均满足结束单孔注浆的标准,无漏浆现象,且涌水量未超过1 m/(m·d)。在组织水压试验时,压力通常可设定为1.0 MPa,此条件下的进水量不宜超过2 L/min。

在完成注浆作业后,需要对比前后的涌水量,根据所得结果判断裂隙浆液填充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若不满足要求,需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如补孔注浆;若满足要求,按照既定施工路线继续开挖。

(3)注浆效果检查。

落实注浆工作落实后,在轮廓线范围内打设检查孔,可明确注浆施工情况。每循环的检查孔数量以5个为宜,具体分配方式为拱部2个+两侧边墙各1个+底部1个,孔径均保持一致,即110 mm。

需要充分关注孔的平均出水量,不超过0.2 L/min,加固体的抗压强度需达到3 MPa以上。若实际结果均满足前述要求,表明注浆施工质量较佳,取得较好的注浆效果,可继续开挖;若某项或多项指标不满足要求,需要加强处理,直至达标为止。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铁隧道施工易受地质、水文等多项因素的影响,易诱发涌水事故,影响工程各项工作的开展,是高铁隧道施工中较为严重的问题。通过注浆堵水技术的应用,可改善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能,取得较佳的堵水加固效果。在工程实际施工中,若存在涌水问题,工作人员应准确掌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注浆方案,合理配置物资,由专员组织钻孔注浆作业,施工全流程中均应加强检查,确保施工无误。

猜你喜欢

孔口涌水量浆液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脱硫系统用浆液循环泵汽蚀分析
隆德煤矿下组煤开拓延深工程涌水量预测
孔口管锚固技术在穿江工程中的应用
一种筒类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逆作法孔口边梁内力计算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小浪底引黄工程干线1#隧洞涌水量预测
黄石互通浅埋隧道涌水量预测分析
煤层钻孔孔口除尘装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