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绳索救援风险评估与管控

2021-06-13吴传嵩

中国应急救援 2021年3期
关键词:安全员指挥员绳索

吴传嵩

绳索救援技术是抢险救援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山岳、地震、水域等各类灾害事故救援,是救援人员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绳索救援实践中,由于救援理念不正确、组织指挥不合理、现场混乱、救人心切等原因,救援人员常常忽视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处置不够细致,措施过于粗糙和急切,以至于使得救援行动面临一定风险,对救援人员和被救者带来潜在的威胁。如2015年台湾消防处置一起高空轻生救援时,轻生人员于三层室外空调机上走动,消防员为确保安全环抱轻生者,不料轻生者情绪激动并激烈挣扎,消防员失去重心并与轻生者一同坠落[1]。因此,指挥员应改变传统的一味求快的救援理念,既要顺利救援被困者,又要确保救援人员和被救者的安全,必须要合理评估风险,科学实施风险管控。

1 海因里希法则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提出的,也叫300 : 29 : 1法则,即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故,有300起未产生人员伤害,29起造成轻伤,1起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2]。

海因里希最先提出事故因果连锁论,阐明伤害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和事故之间的关系,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个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人员伤害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和错误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和人员成长的社会环境造成的[3]。

1931年,海因里希在其《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指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美国的75000起工业伤害事故,发现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其中88%的事故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10%的事故主要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只有2%的事故是不可控因素造成的,超出了人的能力范围,不可预防[3]。

绳索救援伤亡事故的发生同样遵循海因里希法则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如发生在我国某地的真实案例,某救援队日常对装备的管理不善,2015年在四川广元开展山岳救助演练,搭建绳索救援斜向横桥时,因绳索长度不足,以安全钩连接两条绳索,同时使用电动绞盘拉紧绳桥,结果造成安全钩崩断,被绳索弹回的安全钩击中演练人员头部致死亡。案例中,使用安全钩连接螺旋绳搭建的绳桥、使用电动绞盘收紧绳索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钩缺乏合格标识、缺乏维护保养、强度不足是物的不安全状态。日常装备管理混乱、队伍安全管理匮乏、人的缺点和错误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见以上因素共同促成了这起伤亡事故的发生。

图1 为国外某救援队伍开展担架伴随从楼顶斜下转运伤员的情景。当一名救援人员伴随担架内的被困者斜向下降至高压线附近时,救援人员不幸触电,瞬间产生巨大火花,造成救援人员身亡,同时救援失败。可见,未能识别高压线的风险,救援人员误触高压线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长期的不良管理环境导致救援人员安全意识松懈是造成该起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

图2 为某地军警人员开展攀爬下水管道训练坠落的瞬间,在攀爬过程中,仅使用一个带倒齿的上升器随动沿绳上升作防坠保护且坠落系数较大,当训练人员即将攀爬到楼顶时,不幸失手坠落,在强大的冲击下,倒齿型上升器无法承受强大的冲击力,造成保护装置失效,攀爬训练人员坠至地面的伤亡事故。可见,使用倒齿型上升器作防坠保护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使坠落系数达最大值2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这是造成此次伤亡的主要原因。

总结以上绳索救援伤亡事故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装备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救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合理评估风险、管控风险。

2 绳索救援风险

风险是指某种特定的危险事件(事故或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组合,比如经营投资的风险、医疗措施的风险。绳索救援风险是指绳索救援过程中对人员、设施和财产造成伤害和损失的概率大小,比如建立锚点时,锚点不牢固且没有第二固定点的保护,在收紧或提拉系统时,锚固点变形或轻微前移,就产生了绳索救援的风险。除了锚点位置潜在风险,绳索救援风险因素还有很多,因此规避风险对于救援人员而言尤为重要。规避风险首先需要识别风险,评估风险。

图1 救援人员触碰高压电线身亡

图2 攀爬训练人员未做好保护而坠落

绳索救援风险按与救援作业的关联程度可分为基本风险、环境风险、间接风险和延伸风险[4]。基本风险是指救援人员从高处坠落的风险;环境风险是指救援人员所处位置的部局、气象、支撑面湿滑、作业区域坍塌、火灾等风险;间接风险是指与操作无直接关系的风险,如鞋底抓地力较低造成滑落、迅速升温或降温、丧失视觉、丧失平衡、头晕目眩、阳光灼伤等;延伸风险是指人员坠落后,依然有绳索连接,悬挂在空中带来的风险。

3 绳索救援风险评估

3.1 绳索救援风险评估的含义

风险评估是指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绳索救援风险评估是指在绳索救援作业前和过程中,对救援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识别出可能会对人体、设施和财产造成伤害或损失的因素,并评估其发生的概率和伤害、损失的大小。风险评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5]:

(1)识别风险和危害,即发现、确认和描述危害的过程,通过信息收集发现危害,把识别出的危害记录下来;

(2)识别受危害对象,包括人和物,判断所有可能会受到伤害的对象;

(3)风险分级,应评估确定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

3.2 绳索救援风险评估的方法

绳索救援风险评估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5]:

3.2.1 现场观察法

适用于各种场景和作业环节,救援人员先在现场进行观察、分析,然后对现场的危害和风险进行评估。优点是灵活,适用于各种场景和场地。缺点是不适合复杂系统,很难对复杂系统做出全面评估,要求评估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一定的分析能力。通常由一支救援队伍的指挥员来完成现场观察。

3.2.2 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法适用于对固定项目的安全检查,利用安全检查表做出相应的风险分析。比如飞机的安全检查表、PPE(个人防护装备)安全检查表,其优点是涵盖全面,操作简单,缺点是灵活性不足,对检查者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不足。

3.2.3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

该方法是指根据事故报告进行风险评估,如救援队伍通过对每次救援行动的战评总结,识别救援行动中潜在的风险,积累经验。

3.2.4 LEC评价法

采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三种因素分别是: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riticality,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危险性的大小。由于很难对以上三种因素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因此为简化评价过程,常采取半定量计值法,即分别将三种因素划分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定的数值,评估者根据经验和能力及对现场的观察确定各因素的等级和值,进而确定现场风险程度。

4 绳索救援的风险管控措施

根据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可以把绳索救援的风险因素分为:救援人员的状态和情况、器材装备是否安全好用、天气环境是否安全、救援作业中队员的操作是否正确、队员间的沟通是否顺畅和执行指挥员的命令是否坚决五个方面,下面从人员、装备、环境、作业、沟通共5个方面讨论如何识别和管控绳索救援风险。

4.1 救援前对人和物的管控

4.1.1 对救援人员状态的管控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控,救援队的指挥员应首先肩负起管控职责。指挥员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队员,平时与队员友好相处,留心观察队员状态。比如,了解到队员天生性格急躁好动、不够沉稳,做事情积极能干,就不能将其放在重要组织指挥岗位,让其做一名操作队员即可;再比如,了解队员是否有情绪不稳或身体不适等情况,若有头痛发烧、受伤等生病状况,或是最近与家人、朋友关系不和等情况,则不能将其放在安全员等重要岗位;若是刚入职的队员,虽然经过一年的入职培训,但由于实战经验不足,在复杂的环境下很难做出正确判断,无法给出最优救援方案,也不能将其放在重要组织指挥和安全员的岗位。

4.1.2 对救援装备状态的管控

装备的不安全状态,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样是产生风险的重要方面。在行动之前,要保证绳索救援装备的数量和质量满足要求,要定期检查救援装备,及时更换使用寿命到期和过度使用的器材,以保证“物”的完好无损。尤其是绳索、吊带、扁带等编织类装备要保证清洗干净、无污染、避免阳光直射,如出现绳索鼓包,绳芯断裂、绳皮、吊带、扁带破损磨烂或开线等情况要立即上报更换;金属救援器材要定期检查,一旦损坏,绝不能再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训练器材和救援器材分开,避免混用,日常应做好各类器材的使用情况记录,如实记录绳索、安全钩等器材的使用次数、使用时间和实际状态。日常应做好装备器材的战备工作,确保接到任务可立即出发。

4.2 救援实施过程的管控

指挥员到达现场后,要对所属队员进行分工,以一个绳索救援小组即能完成的简单救援为例,一般分为安全组、锚点组、拉绳组、救援组、后勤组共五个小组。关系如图3所示。

绳索救援中的指挥员和安全员的地位尤为重要,应由具有丰富绳索救援经验的人员担任,一旦确定指挥员,所有救援队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其指挥。指挥员首先应确定1~2人为安全员,若救援较为简单,指挥员也可兼任安全员。安全员的职责是在整个救援作业中观察评估所有队员在工作中的状态,使用装备是否规范有序,操作流程是否正确等,由于绳索救援作业突发因素和不确定性较多,操作人员的错误方法和误操作会给整个救援带来巨大威胁,安全员可以随时叫停操作人员的作业,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向指挥员报告。指挥员和安全员协商后提出解决方案,待安全风险解除后,救援方可继续进行。作业过程中,任何队员发现任何安全风险,都应要向安全员和指挥员报告,指挥员决定是否继续作业或作出改正。

可见,一个协调的救援团队,指挥员处于主导地位,下达任务分工、执行、叫停、整改、继续操作等命令,安全员和指挥员共同作出风险评估,确保救援安全。

图3 绳索救援小组人员构成示意图

4.2.1 关注天气环境状况

救援中可能会遇到恶劣天气或是黑暗环境,这大大增加了救援的风险,对救援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同样是巨大的挑战。比如,道路泥泞易滑倒、纺织类装备吃水加重、操作绳索滑脱、作业场地出现滑坡、落石、天气炎热、蚊虫叮咬等自然环境带来的困难,将严重消耗救援队员体力和精力。指挥员应密切观察地理环境所带来的救援难度,选择合适的装备器材,既不能携带过多的器材,也不能缺少救援装备,应充分全面考虑山岳绳索救援的注意事项。总之,“想的越多,跑的越少;装备越少,体力越好”,安全系数就越高。

此外,还应关注被救者所处的环境。首先看是否有落石、土块崩塌的风险,其次确定被救者周围是否有沼泽、泥潭、河流,是否有具有坍塌风险的斜坡、野生动物出没等,这些都是环境带来的风险因素。指挥员应充分、全面把控环境风险,科学决策,将救援风险降到最低。

4.2.2 作业中的风险管控

接到指挥员下达的命令,各小组开始救援,由安全员不间断对整个作业环境进行观察评估,如出现危险则应立即示意指挥员下达撤退命令。风险管控需要团队良好协作,队员之间需要相互提醒,安全员要始终专注观察,一旦发现第一锚点不牢固,应立即设置后预紧系统或双固定点分力锚,以规避风险,确保救援成功。

锚点组的任务艰巨而重要,若锚点系统失效,则极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锚点组组长要由救援经验丰富且稳重的队员担任,也可兼任救援组的先锋队员。先锋队员应在做好个人防护基础上,才能到边缘地带。锚点组的救援风险最大,安全员和指挥员应该时刻关注其操作。如果建立索道系统进行T型救助或横渡救助,指挥员应在操作平台一端进行管控,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风险。

救援组人员较少,主要职责是救人和伴随担架转运伤员,为减轻救援重量,救援组通常只有1-2人,出平台前指挥员应交代救援队员注意事项,安全员应对救援队员进行安全检查,救援队员一人下去,其救援思路必须清晰,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紧急医疗救护知识,以便对被救者进行简单的处理。在救援被困者的同时,要安抚被救者情绪,使被救者配合救援,降低被救者受到二次伤害的风险。

拉绳组的职责同样重要,控制好下放速度和提升速度是拉绳组确保救援安全的重要方面,下降过快会加大救援组的风险系数,救援队员也面临失重带来的心理压力,过快的提拉上升无法做到匀速,容易造成被救者二次伤害或担架、救援人员被卡住等问题。

后勤组主要负责为救援行动运送器材装备、照明、补给等,后勤人员同样要做好个人防护,不到平台边缘涉险。只有当被救者安全抵达操作平台,运送被救者到安全地带或是救护车上,整个救援作业才算是完成。

4.2.3 救援人员的沟通

绳索救援中的沟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外部沟通和内部沟通。外部沟通是救援队和医院急诊、景区管委会、工场施工方、被救者家属等人员的沟通。内部沟通是救援人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如指挥员下达命令,安全员发现隐患叫停行动,安全员向指挥员汇报,救援组报告救援情况,提升和下放前拉绳组和救援队员之间的沟通等。沟通需要使用对讲机、卫星电话等通信设备,佩戴耳机或头骨传导器更加便于沟通;要做好对讲机的固定,避免对讲机掉落,同时建议做好备用,准备两套沟通方案。例如正常的沟通一旦受阻,则可使用光线、哨音、手势等方法沟通,以尽可能降低因沟通不畅而带来的安全风险。

以2021年3月发生在合肥的一起电梯井坠落救援为例[6]。当地消防救援队伍绳索救援专业队日常装备维护保养到位,扎实开展绳索技术训练备勤,在接到出警任务前还在开展例行装备检查。到达现场后,指挥员迅速评估现场环境,合理分工,设置锚点组、下井救援组、照明组、后勤组,首先做到了人员和装备的风险管控。作业过程中,指挥员科学决策,确定救援过程中的风险:黑暗环境、狭小空间、被困者疑似腿部和腰部骨折疼痛难忍,迅速决定由救援组协同医疗人员下井对被困者进行固定、转移至担架。锚点组在电梯井内部牢固高点处设置人工高点,电梯外利用室内消火栓作为锚点,待井内队员担架连接完毕后,使用电动升降机“小飞人”牵引绳索,迅速将被困男子救出。救援过程中,指挥员和队员沟通顺畅、配合周密,锚点设置牢固,照明保障周到,将救援的风险降低到了最低。救援的成功淋漓展现了消防救援绳索专业队伍建设的显著成果。

4.3 总结时的管控

救援完成后整理和回收器材装备也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回收收紧的索道系统,绳索不能顺畅收回、黑暗环境下金属器材丢失等。因此,安全地回收救援器材装备也不容小觑。装备整理清点完成后,指挥员应把队员聚到一起或在车上对本次救援作简短总结,总结救援中出现的安全风险,分析安全方面的问题。通过对每次救援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救援人员就越来越有能力管控好绳索救援中的各类风险。

5 结语

绳索救援是救援队伍抢险救援行动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海因里希法则和海因里希连锁理论,结合工作实践,深入分析了绳索救援中的风险评估方法和风险管控措施,从救援前对人和物的管控、救援实施过程的管控、总结时的管控全流程分析了绳索救援风险管控措施。面对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和需要,消防救援人员只有建立完善的绳索救援风险评估和管控体系,实施科学专业的救援才能在遂行好任务使命的同时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猜你喜欢

安全员指挥员绳索
淮安淮阴区开展企业安全员跟班学习专项活动
绳索
矿山企业安全员量化考核体系建设
推理:绳索比长短
解开干部身上的“绳索”
浅谈航空安全员应变能力在客舱擒敌术教学中的培养
“不转弯”的安全员(小小说)
侯世坤诗歌
从两广作战看战区、战役指挥员的意见分歧与统一
智勇兼优的高级指挥员皮定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