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戏剧三角形”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运用

2021-06-11李秀燕李英广

锦绣·上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亲子关系

李秀燕 李英广

摘要:卡普曼“戏剧三角形”是人与人之间最普遍的关系模式,把它运用到家庭教育指导中,可以快捷地找到父母和孩子在三角形中的站位,清晰地看到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从而找到不良亲子关系的根源,有针对性地给予家长指导,让家长从自身的角色定位开始,担负起不良亲子关系的责任,做一个有创造力的行动者,从而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以便于顺利开展有效的亲子教育。

关键词:卡普曼(Stephen Karpman) “戏剧三角形”;家庭教育指导;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校联合是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家校联合的过程中,大部分家庭教育出了问题的家庭都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父母能指出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列数自己为人父母所做出的牺牲奉献,抱怨孩子的不懂事,伴侣的不体贴等等,忽略了孩子的成长需要,意识不到自己停滞不前的抱怨;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报恩短抱怨长。父母和孩子处在一种互相指责抱怨而又不离不弃的关系中。这些家庭教育出了问题的家庭陷入了卡普曼“戏剧三角形”的心理游戏中。

要对陷入了卡普曼“戏剧三角形”的心理游戏的家庭进行指导,首先要了解卡其曼“戏剧三角形”

1.什么是卡普曼“戏剧三角形”

美国心理学家卡普曼(Stephen Karpman)发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这样的三角戏剧: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其中“受害者”指受伤的怀疑自己的依赖别人的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停滞不前的抱怨者。“迫害者”指严苛、批评指责者和不耐烦的嘲讽者;“拯救者”指慷慨的救济者、牺牲奉献、寻求解决和“有知识”的驱策者;并且每一种角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三个角色相互转换,互相操纵,相互依赖,并对此感到厌倦,深感疲劳,深陷其中,却又无可奈何。

2.卡其曼“戏剧三角形”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作用

2.1将卡普曼“戏剧三角形”应用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可以快捷地找到不良亲子关系的根源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亲子关系,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产生不良的亲子关系,无论怎样的不良亲子关系,他们归根结底都走不出卡普曼“戏剧三角形”,在亲子互动中父母和孩子的角色总是在“拯救者”“迫害者”“受害者”之间不断地切换,无论切换成哪一个角色,它都是身份角色的越界问题,相互干扰、相互依赖,简直就是生命的纠缠共同体。这就是不良亲子关系的根源。

李凡,男,寄宿制学校七年级新生,吃饭和住宿都不适应, 李凡以各种症状---肚子疼、胃疼、呕吐、脚疼等为理由,打电话回家,在家和他妈妈斗争,直到他爸爸接到他妈妈的电话,从打工的地方赶了回来,硬生生地把他送到了學校。

这个故事中李凡首先作为适应能力差、依赖父母的“受害者”回到家庭,影响了妈妈和爸爸的工作。其次,李凡的爸爸、妈妈作为“拯救者”忽视了李凡不适应学校生活的事实,硬生生地把李凡送回了学校,他们的所做影响了李凡的生活,同时也成了李凡眼里不耐烦的“迫害者”。在生活中这些角色的不断切换,就导致了不良的亲子关系。

所以说,把卡普曼“戏剧三角形”运用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明晰父母和孩子的角色站位 ,就能快速找到不良亲子关系的根源所在——身份边界不清。

2.2把卡普曼“戏剧三角形”运用到家庭教育指导中,可以让父母和孩子认识到在不良亲子关系中的痛苦,并做出改变的决定

我们用李凡的故事案例来做一下分析。首先看李爸这个角色。当听说李凡不去上学的时候,他特意从打工的地方回到家,硬生生地用武力让李凡回到了学校,此时的他是“有知识”的“拯救者”。他为了这个家,常年在外打工挣钱,而李凡满心的抱怨、逆反、不去上学,李妈也埋怨他对儿子的武力解决,此时他是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受害者”。他用武力操纵着李凡,同时又被李妈操纵着。但是无论哪一种角色,他都是痛苦的。

其次看李妈这个角色。但凡接到儿子电话,她就到学校帮李凡处理事情。李凡不去学校,她就用尽所有方法想让李凡回到学校,此时的她就是慷慨的救济者、牺牲奉献的“拯救者”;当李凡把在寄宿制学校里的所有的不痛快都发泄到她身上,和她打起来的时候,李爸责怪她没把孩子教育好的时候,她又是个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受害者”。当她看到李凡无理取闹,怎么都不去学校的时候,指责、谩骂李凡时,她又是批评指责者和不耐烦的嘲讽者。同时她是个被李凡操纵的人,也是个操纵李爸的人。但是无论哪一种角色,李妈都是痛苦的。

最后看李凡这个角色。李凡到了寄宿制学校后,不会整理自己的书桌和床铺,遭到同学的嘲弄,此时的他是受伤的怀疑自己的“受害者”。当他不去上学,把自己留在家里和爸妈斗争的时候,他就是依赖别人的停滞不前的“受害者”。当他用生病的方式把因为他而关系紧张的爸妈聚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牺牲奉献的“有知识”的“拯救者”。同时他还是操纵爸爸的“操纵者”,不过无论哪一种角色,李凡也是痛苦的。

运用卡普曼“戏剧三角形”分析不良的亲子关系, 得出结论:父母和孩子总是在互相操纵,相互依赖,并对此感到厌倦,深感疲劳,深陷其中,却又无可奈何。

心理学上有个黄金法则“谁痛苦,谁改变”,当父母和孩子在不良的亲子关系中意识到痛苦了,就为下一步的家庭教育指导做好了铺垫。

3.卡普曼“戏剧三角形”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运用方法和策略

3.1运用 卡普曼“戏剧三角形”和父母一起分析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出现的问题,找到不良亲子关系的根源,认识到父母和孩子都是痛苦的。同时告诉父母重复以前的做法只能得到旧的结果,引导父母去做出愿意改变的决定。

3.2在“戏剧三角形”的旁边画出了另一个三角形,这是秋文境界的李文超老师和徐秋秋老师在卡普曼“戏剧三角形”的基础上延伸出的一个“策略三角形”。这个三角里也有三个角色:责任者,行动者、创造者。他们是相互推动的,无论是哪种角色都会带动其它两个角色,最终形成良性的循环。在这个“策略三角形”中每一个人都会得到成长、都会享受行动的快乐和获得创造的精彩。

3.3督促“责任者”站位的父母 在生活中做出有效的行动,在亲子关系中去改变自我,学会做好自己的事,尊重别人的事,用父母好的行为去带动孩子的行为,父母和孩子作为亲子关系的双方,相互影响、相互推动,从而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并顺利开展有效的亲子教育。

4.结束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家教为本;家教大计,关系为本。所以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时候,首先要指导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指导亲子关系就用卡普曼“戏剧三角形”理论模型,它是家庭教育指导的速查手册,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万灵丹。

参考文献

[1][美]斯蒂夫·卡普曼 《人间无游戏》2017-9-1, 译者: 田宝 / 张思雪 / 田盈雪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2]《卡普曼三角形 》作者:Annabixin,来源:简书

[3]听海  新浪博客 《卡普曼戏剧三角形:迫害者、拯救者、牺牲者》

[4] Coach8 教练吧   《卡普曼戏剧三角形(引导、教练与心理咨询工具)》

[5]秋文境界   《NLP心理实操技能》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指导亲子关系
浅谈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如何发挥政府职能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对象群体的新特点
网络环境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初探
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共享“心灵之约”
微信朋友圈中大学生屏蔽父母现象探析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亲子关系解读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