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和教学诊改的互补与整合

2021-06-10于锦绣

教育与职业(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内部治理质量提升高职院校

[摘要]内部治理和教学诊改就其内容看,具有共同的理念认同、价值主张和实践路径。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既离不开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的强化和完善,也离不开教学诊改的推进和深入。内部治理与教学诊改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能相辅相成、互助互补,通过内部治理的完善,可以形成健全的教育教学制度、组织、运行体系;教学诊改的深入推进,则能优化内部治理的制度环境、工作基础,建构工作机制。二者效能的整合发力,可进一步提升工作绩效,加快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行进步伐。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教学诊改;质量提升

[作者简介]于锦绣(1981- ),女,江苏扬州人,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江苏  扬州  225127)

[基金项目]本文系扬州市2020年度市级社科重点课题“诊断与改进视阈下的扬州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51)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了“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9-0083-05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健全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结构,深入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切实发挥院校质量保证主体作用”。职业院校内部治理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教学诊改”)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两者虽都指向办学质量的提升,但同频共振、联动发力才能实现效能最大化。健全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立章建制、合理分工,能激发办学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自主办学的能力,提升办学质量;深入推进教学诊改制度建设,则能有效提升院校自主办学、自主发展的能力,充分彰显内部治理的价值和意义,使内部治理结构效用最大化,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

一、内部治理与教学诊改的共性特征

内部治理是院校各利益方通过建立合作关系以及确定的共同目标,对院校公共事务的协同参与,是一个自下而上、多元相互的持续过程。内部治理就其实质而言,就是通过运用制度、机制等方式来协调和处理院校事务,使院校内部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基于利益与权力分配而趋于持续的合作。

教学诊改是院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堂教学与实践、院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

内部治理和教学诊改就其内容看,具有共同的理念认同、价值主张和实践路径。

1.自主性。自主发展是内部治理、教学诊改在院校教育教学行为原则上的共性特点。内部治理是基于院校发展,运用制度、机制等来协调各利益方关系,自主处理以教书育人为中心环节的院校事务,依据具体校情谋求院校发展的过程。教学诊改是基于院校教学现状,旨在提升教学质量,以院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为主体而开展的自我提升行动,是这五个层面主体对照相应的目标和标准,主动寻找不足,进而采取相应举措进行改进的过程。其目标自己设置,标准自己认可,问题自己寻找,改进自我运作;专业自主设置,课程自主优化,教师自主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可见,无论是内部治理,还是教学诊改,都是从院校实际出发,基于院校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自主作为。

2.全员性。全员参与是内部治理和教学诊改在工作主体上的共同要求。内部治理是自下而上对院校事务管理的聚焦,是致力于激发本校师生员工参与院校事务处理的抓手,是对传统的少数人自上而下进行管理的方式革新。教学诊改是基于院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每个层面的对标、找差、改进都由本层面的工作主体来完成。即专业诊改由本专业所有师生进行,课程诊改由本门课程所有任课教师共同承担,院校层面的教学诊改由院校所有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判断一所院校教学诊改质量如何,其依据之一就是师生的参与程度。只有全员参与,内部治理才能真正做到聚集共识、协力育人,教学诊改才能真正促进内涵发展。

3.内在性。内在性是内部治理和教学诊改在工作重心上的共同特征。内部治理从其特质看,就是基于院校内部、自下而上参与院校事务工作的方式,是激发师生员工关注院校发展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的有效举措。教学诊改是通过目标、标准与教育教学现状的对比,找出院校发展中的不足,进而通过强弱项、补短板,培植院校内生发展力量,不同于以外部资源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路径。内部治理和教学诊改的运作动因都是基于内因是发展的依据、外因是发展的条件这一哲理,都是把院校发展的根本力量寄托于本校师生员工,都是聚焦于内涵发展、着眼于院校自强,力图通过自身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规范性。规范性是内部治理和教学诊改在工作方式上的共同特征。规范性就是要求基于制度形式明确的工作准则、工作流程、工作要求进行工作的过程。内部治理主张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优化内部治理结构。院校办学首先要建立章程、明确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完善现代职业院校制度体系,规范院校教育教学秩序,使院校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有序运行,做到院校决策能集思广益、教育能齐心协力、教学能有条不紊。教学诊改要求院校通过制度建设明确工作目标、制定或认定工作标准,以此規范教学、规范管理、规范育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内部治理、教学诊改都是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工作标准为规范、以有序运作为主张,以此来协调工作、推进发展。

二、内部治理与教学诊改的相承互补

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既需要职业院校内部治理能力的强化和完善,也需要教学诊改制度建设的推进和深入。内部治理和教学诊改作用的发挥、效能的彰显,离不开彼此的配合、协调、支持,两者相得益彰、相倚为强。

1.内部治理结构的健全能为教学诊改的深入推进提供不可或缺的环境、基础和动力。目前,教学诊改的深入推进面临着系列障碍。一是思想障碍。教学诊改的特质不是总结经验、汇报成绩,而是主动寻找问题、分析问题,但受“报喜不报忧”“家丑不可外扬”等心理的影响,有些院校不太愿意主动将自身的问题暴露或公开。二是认识障碍。教学诊改是新时代质量提升的新尝试,与传统的工作思维、工作理念、工作习惯、工作方法不同,对其认知和熟悉还需要一个过程。三是基础条件障碍。教学诊改的工作要求比较规范,目标标准体系的打造、纵向工作系统的梳理、数据平台的建构、自主发展意识的确立、自我改进能力的提升等基础条件许多院校目前还不具备。解决这些困难,充分发挥教学诊改对促进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推进作用,完善院校内部治理无疑是最好的举措。通过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改变院校被动应付多、主动工作少的习惯意识和应对上级要求多、顾及师生发展少的传统习惯,致力于内力的培植、关系的协调、质量的提升;通过办学自主权的合理应用,盘活资源,强弱补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通过职责的明确和细化,监测预警的建构和实施,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拨正高质量发展的航向,保证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而这一切都为教学诊改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夯实了基础、强化了条件、优化了环境。

2.教学诊改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有利于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教学诊改制度的建设不但有助于内部治理工作机制的建构和工作体系打造,发挥内部治理对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规划作用、可持续发展的引领作用;还有助于内部治理结构基础的夯实和条件的优化,特别是理念的建构、能力的加强,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强化条件。对于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来说,最大的困难既不在于顶层设计,也不在于过程把握,而在于构建自主发展的自信、自主发展的能力。多年来,职业院校自主权的缺失弱化了院校自主发展的信心,也对自我发展能力的建设产生了畏惧,而通过教学诊改的推进、实施,能引领院校重建发展自信、強化发展能力,从而为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夯实理念和能力的基础。

3.教学诊改工作的实施充分彰显了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的价值和意义。健全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其目的不是建立一个模式新颖、功能完备、理念先进的管理系统,而是通过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院校的教育教学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和社会满意度,而教学诊改工作有助于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目的的实现。通过教学诊改的深入推进,主动谋求院校教育教学弱项强化、短板拉长、问题改进、优势张扬,进而盘活存量、优化资源,整体营造院校教书育人环境;通过师生员工质量意识的建构、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激发,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目的。

内部治理和教学诊改对于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来说,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短,一个都不能弱。职业院校要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基础条件、运作模式、工作重点出发,正确处理好内部治理与教学诊改的关系。通过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为院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质量主体依据院校章程行使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自主权创造条件,形成支撑;通过教学诊改的深入推进,进一步夯实内部治理的理念基础和能力基础,更好地彰显内部治理的内在价值。

三、内部治理与教学诊改的整合发力

内部治理与教学诊改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能相辅相成、互助互补,通过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形成健全的教育教学制度、组织和运行机制,为教学诊改的深入推进创设不可或缺的制度、组织和运行基础;教学诊改的深入推进,能充分彰显内部治理结构的制度优势、机制优势和完善价值。二者效能的整合发力,能进一步提升工作绩效,加快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行进步伐。

1.内部治理聚焦的建章立制与教学诊改“目标链、标准链”(以下简称“两链”)打造的协力运作,能为高质量发展建构强有力的制度支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意味着要依据现代质量理念、模式和建设路径,对院校教育教学制度进行梳理、整合和创新,特别是从内涵发展需要出发进行完善,改变原有制度大都侧重于外延发展的现状,而内部治理建章立制与教学诊改“两链”打造的协力运作,能完善基于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制度体系。

内部治理结构就其内容而言,首要的是对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规范的顶层设计,使规划有章程、执行有规矩、评价有分寸、奖惩有依据。而建哪些“章”、立哪些“制”、纲目如何确定,在具体实践中许多职业院校大都参照普通院校运行模式进行运作。从其育人效果来看,存在工作不到位、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现象。另外,建章立制大都聚焦于标准,而对目标与标准的对应性存有疏忽现象。事实上,对于引领学生走向工作体系的职业教育院校来说,要服务好行业、企业和学生的发展,既需要标准的规范,也需要目标的引领、目标与标准的对应。

“两链”打造,即对院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系列工作目标、工作标准进行的设立、制定或认定,是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第一步。对照教学工作目标、标准审视教学工作现状,寻找问题,加以改进,是教学诊改的整体工作流程。目标的确立、标准的确定就其性质而言,属于院校层面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发展离不开目标、标准,但如何使两者在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则应上升到“章”“制”的高度,否则可有可无、自我取舍,则无法引领发展。

建章立制与“两链”打造的协力运作,有助于解决教学诊改单线运作、孤军深入所带来的不足。从建章立制切入,提升“两链”刚性,确保规范教学、规范管理;围绕教学诊改所需的规章制度进行建章立制,能引领院校基于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进行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另外,“两链”打造虽然是院校层面整体工作设计的部分内容,但由于目标、标准的引领性地位和基础性作用,能对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不可忽视的制度设计、工作规划、职责明确起到引领作用。

2.内部治理主张的科学分工与教学诊改“五层并举”要求的有效融合,能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内部治理要求管理权限下沉,每一层面工作主体都具有相应的工作自主权,而工作自主权是否到位,不在于形式上的有无,而要通过权力的下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否则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也就失去了意义。要保证下沉的自主权能有效作用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对工作项目进行科学分工、明晰职责。如何做到科学分工、有效分工,对于职业院校质量提升来说是一个全新命题。

教学诊改工作要求的院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并举(以下简称“五层并举”),是依据质量生成规律和教学管理的实际状态,基于质量提升的根本要求,本着上下贯通、多维一体的原则提出来的。这一设计打破了单纯围绕一个或两个层面谋划质量提升的习惯做法,围绕院校如何谋、专业如何建、课程如何教、教师如何引、学生如何学五大主题,以自主诊断、自我改进为抓手,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五层并举”是质量提升的保证,如何使“五层并举”融于院校运行整体,避免自成体系而产生的孤立无援状态,是教学诊改推进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内部治理的科学分工与教学诊改的“五层并举”联手运作,有助于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一方面通过科学分工,明确全体师生员工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任务,将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引领到高质量发展体系之中,形成质量提升的整体合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力量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五层并举”,明确院校层面之外的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在质量提升中的职责与责任,能有效促进院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主体目标意识、标准意识、问题意识的建构,能有效提升院校统筹能力、专业建设能力、课程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学生学习能力,为院校高质量发展建构强有力的工作基础。

3.内部治理强调的规范运作与教学诊改打造的“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的有效整合,能为高质量发展建构良性工作机制。内部治理就其目标而言,就是引导师生员工建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反思意识和问题意识,就是引导师生员工依据目标、标准主动自觉开展工作,就是实现人才培养工作中计划实施与过程监测的并轨,就是师生员工教书育人能力有效运作与內在潜力挖掘的同向同行。单一的规范运作只是群体工作一般要求的泛泛而谈,对教育教学指向性的要求不太明确,对质量提升的推进作用也不太显著。

“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是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模型,是教学诊改的创新性举措。将知识经济时代的“前台+后台”的工作方式、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的动静兼顾融合于教学诊改之中,形成“前台”与“后台”紧密配合、“静螺旋”与“动螺旋”叠加运行的教学诊改运作方式,能有效落实院校教学质量提升举措。“前台”即教学诊改基础性的工作,负责诊改过程中“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检测、预警、改进)”,能为质量提升创造条件;“后台”即教学诊改关键性的工作、实质性的工作,是“前台”工作的延续,负责“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能通过问题改进有效提升质量;“静螺旋”即“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过程,反映的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是通过问题寻找、问题改进提升质量的过程;“动螺旋”即根据对“设计—组织—实施”进行实时监测得到的数据及时发出预警,并对进行中的工作及时改进的过程,反映的是质量生成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限时改进的过程,能保证质量顺利生成、有效生成。

内部治理规范运作为教学诊改“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的建构提供了制度保证,教学诊改“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的建构为内部治理规范运作充实了内容,两者的有效整合,更有利于新时代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应崧.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N].中国教育报,2017-09-26(11).

[2]陈锡坚.大学内部治理的学术理性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20(3):7-12.

[3]袁洪志.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汪建云.培育“8字螺旋” 夯实诊改基础[N].中国教育报,2017-11-07(11).

[5]周俊.教学诊改必须注意的若干问题——基于时代使命和职校内涵发展的分析[J].江苏教育,2019(12):28-33.

[6]杨海华.基于治理理论的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建设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4):53-58.

[7]李宏昌.“五纵”系统“诊改”探索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4):46-49.

[8]梁克东.“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理性思考及实践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26-30+61.

[9]周海涛,闫丽雯.新时期高校内部治理创新的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0):59-64.

[10]何文明.“教学诊改”推进为何这么难[J].江苏教育,2020(12):68-69.

[11]孙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2):47-52.

[12]何健.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原则、目标与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3):35-40.

[13]张旭刚.高职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四维审视:门路、道路、思路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6(23):5-9.

猜你喜欢

内部治理质量提升高职院校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内部治理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内部治理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河南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