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学专业参与性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1-06-09陈李林孙威江黎星辉

茶叶通讯 2021年2期
关键词:参与性汇报茶树

陈李林,孙威江,黄 艳,商 虎,陈 暄,黎星辉*

1. 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 福建农林大学 园艺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3. 福建农林大学 安溪茶学院,福建 安溪 362406;4. 南京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高等教育中的参与性教学非常强调学生对教学全过程中的认知、行为及情感的投入,师生间积极互动与交流,以期达到思维同步、认知 共振和情感共鸣,从而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1-2]。《茶树病虫害防治》是茶学专业核心课程和重要基础课程,涉及茶树主要病虫害识别与诊断、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控知识与技能,对培养支撑我国茶叶安全优质持续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3-6]。本研究以《茶树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开展参与性教学方法探讨,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兴趣及知识运用与创造创新能力,达到和改善教学效果,并为提高茶学专业课程质量改革提供参考。

1 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大纲设计注重本科学生课上课下的参与性教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后认真复习,培养积极主动预习+认真听讲+互动式吸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对学生开展启发式提问、教师讲授和讨论、学生自主学习内化,采用生生互动、团队协作和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注重思维、讨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各团队独立思考、互动交流、良性竞赛;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提炼知识点,帮助学生学会并掌握高效自学能力。理论授课后学生通过采集并制作茶树病虫害标本、设计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理论联系实际,多次内化吸收,加强知识点记忆和生产实践技能培养(表1)。

表1 茶学专业《茶树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法Table 1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the cours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ea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for tea science speciality

1.1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涵盖课前准备、课堂各团队展示、理论课堂参与度、出勤、学生作业、平时测验、茶园实践、实验课和期末考试等过程,满分为100分。

1.2 课前准备

授课前教师精心备课,布置好思考题,并将教学班级分为3 ~ 4人规模的多个团队,每个团队选择与课程相关题材进行汇报和讨论,以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团队成员可进行收集资料员、制作报告员、汇报员和检察监督员等的分工。收集资料员主要职责是收集拟讨论汇报的相关资料,记录团队讨论内容,并进行总结;制作报告员主要职责是制作PPT报告等;报告员主要职责是汇报团队成果;检查监督员主要职责是检查并督促各项工作,使之顺利开展。所有师生在课堂汇报讨论时倾听、观察、思考和参与各团队的讨论交流,教师最后进行点评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等。

1.3 课堂汇报、讨论和总结阶段

每次课为3个学时,每个学时45 min。第一节课采用双主体互动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法。首先各团队进行3 ~ 5 min的台上汇报,然后各团队内或团队间进行讨论和辩论,汇报员对问题进行回答,汇报团队其他成员可补充回答,各团队互相帮助解决该汇报团队的知识疑惑点。如有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教师答疑解决或课后大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解决。每次课汇报3 ~ 5个团队,教师倾听汇报,随时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总结、答疑共性和个性问题。

1.4 课堂讲授阶段

第二、三节课教师进行课堂讲授,教师主导使用发生式教学法,同时辅以参与性教学。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除采用传统板书、挂图、图谱、标本教学外,另采用多媒体教学,涵盖大量茶树病虫害图片、动画、视频等,提炼呈现重点和难点,进行引导式教学。

1.5 课后消化吸收阶段

课后依据课程内容布置1 ~ 2道课后思考题。鼓励学生到图书馆线上线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鼓励学生查阅学术资料库,观看《普通昆虫学》等在线课程。上传相关参考资料到课程QQ群或微信群,提出引导式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激发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此外,师生可在留言区提出自己想法和疑问,进行课程讨论。

1.6 巩固理论知识阶段

课后带领学生进行茶树病虫害调查和病虫害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来巩固理论知识。实践过程既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鼓励、引导并要求学生掌握茶树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田间调查方法,设计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1.7 问卷设计及调查实施

针对教学方式、手段、评价、成效等设计8道多选题和2道学生建议题,共收到无记名有效问卷25份。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与性教学方式和手段

调查结果显示,96%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有条理很重要;80%的学生对课程要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40%的学生选择教学过程常互动;88%的学生希望能学到实用知识。在学生选择喜欢授课方式方面,12%的学生选择传统的课堂教学式;48%的学生选择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88%的学生倾向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辅助教学(表2)。可见,学生总体上对教学过程互动需求低,但学生还是期待老师授课条理清晰、授课方式多样化,能够从课堂学到有用知识。在学生给的建议和意见中,学生也提及能够进行丰富多样化教学。

表2 茶学专业《茶树病虫害防治》参与性教学改革与实施调查结果(25份)Table 2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on participatory teaching reform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ea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for tea science speciality (25 questionnaires)

2.2 参与性教学成效评价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参与性教学改革与实施在教师引导学生课前参与预习方面,52%的学生认为有利于老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预习;84%的学生认为老师引导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堂知识;72%的学生认为老师引导学生加强课前的交流合作。在引导学生课堂参与学习方面,92%的学生认为老师引导学生课堂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吸收知识;72%的学生认为加强师生教学互动;80%的学生认为老师引导学生课堂开动脑筋思考;52%的学生认为更好督促学生专心听讲。在引导学生课后参与学习方面,72%的学生认为老师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巩固课堂知识;92%的学生认为老师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拓展专业知识;72%的学生认为老师引导学生课后多思考所学知识;68%的学生认为老师加强学生课后相互学习并讨论相关知识。在布置学生分团队汇报答辩方面,48%的学生认为提高学习兴趣;56%的学生认为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72%的学生认为有助于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精神;92%的学生认为有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在茶园进行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80%的学生认为提高学习兴趣;64%的学生认为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92%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巩固课本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践;76%的学生认为有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在指导学生采集制作茶树病虫害标本方面,80%的学生认为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48%的学生认为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88%的学生认为提高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92%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巩固课本所学知识;64%的学生认为有助于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精神;76%的学生认为有助于锻炼和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表2)。可见,学生对《茶树病虫害防治》参与性教学改革给予了积极评价,反馈效果良好,值得深入探索。

2.3 参与性教学改革成效

2.3.1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茶学专业《茶树病虫害防治》参与性教学主要改革措施采用教学分组、开展团队合作和竞赛形式汇报与讨论。教师课堂进行较少而精的讲授,启发性地提出问题,随后进入团队讨论,并最终形成汇报。为弥补传统验证性实验的不足,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先提出一个目标,让学生自己去考虑怎样实现目标,将课上课下的知识融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从注重参与性的学习过程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茶学专业学生欠缺昆虫学和病理学等基础知识,要掌握知识点繁多的茶树病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等,尤其需要学生课前自觉预习、课后认真复习,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知识融会贯通。针对学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适当增加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要求,布置思考题等,督促学生及时将知识内化。对学生分团队,有利于营造并形成互帮互学、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课后实践环节为学生创造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情境,创造更多动手操作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要适时鼓励、引导个别有“惰性”或“大锅饭”心理的学生树立起团队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还需对学生尽可能给予积极肯定性的评价和鼓励,理解、尊重、善待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爱学、老师乐教、教学相长的和谐局面。

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明显增加,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而不是注重于考前突击复习。学习效果良好,能够掌握茶树病虫害的主要特征、调查方法和防治关键期,能识别或诊断茶树主要病虫害、熟悉其发生发展规律,能设计出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对茶树主要病虫害进行绿色防控的技术方案。

2.3.2 学生学风

研究发现学风建设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好学风让学生学习锦上添花,让老师教学事半功倍。在今后教学改革研究中,应不断加强学生学风建设和引导,教育学生课程在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的作用,在课程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

2.3.3 学生思考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考核主要看重考试成绩,会造成学生只关心书本知识和考试,导致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老师们对知识点理解深刻,可通过教学引导,设置一个又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去求索、发掘未知领域,把点扩展成自己的知识线条,之后教师再汇总学生们的线形成集体的知识面。学生自己参与了知识发掘,同时也被分享了其他学生发现的新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在知识引导运用和开放式应用创新能力方面,通过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入茶园进行病虫害调查,将内化知识应用于实际创新,设计茶园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身临其境下学生边听老师讲解边观察实践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化枯燥乏味为生动逼真,化空洞抽象为具体形象。达到巩固、验证理论知识,加深知识点理解与记忆,提高学习兴趣和实践技能,培养创新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让学生更深刻认识到所学专业的重要性,更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使命和责任,从而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3 建议和启示

茶学专业的课程一般专业性强、实践性要求高,除了《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深加工学》等课程外,还包括《茶文化》《茶艺学》等文化课程[6, 18-21]。只有真正激发出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发挥茶学专业的优势。现代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即教学相长、师生互动。除了不断强化学生参与教学,还可结合本科生“导师制”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参与相关科研课题,培养其对科研的兴趣爱好[7-10]。鼓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积极申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通过参与项目的申报、实施、进展汇报、结题验收等,提高学生表达沟通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等综合素养[11-14]。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立德树人,把本科生教学作为教师的核心工作,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将国内外学术热点和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改革中促进教学相长,以期达到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的融合[9-10, 13, 15-17]。当教师挺立于学科潮头,就更有利于从科研等多方面反哺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现课程学习的目标[15]。

猜你喜欢

参与性汇报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论可参与性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电视汇报片的艺术表达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在感性消费时代的创意包装设计
我每天都得“早请示、晚汇报”
论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