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强军网数字军史馆建设使用的调查与思考

2021-06-08缪增福

政工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史馆官兵数字

缪增福

军史馆具有见证战斗历史、承载优良传统、蕴含红色基因、寄托民族情感的功能,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史馆逐渐兴起,并以其传播性强、关注度高、成本相对较低、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成为实体场馆功能作用发挥的重要补充。面对网络时代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在数字史馆建设方面,军队面临保密问题等诸多挑战。因此,在现有建设基础上迎难而上,要继续重视和加强强军网数字军史馆的建设使用,最大限度延伸和拓展军史馆在铸魂育人、提升战力中的作用。

一、当前强军网数字军史馆建设使用情况

2019年1月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新时代军史馆体系建设规划》,指出要实施“互联网+”工程,运用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等,对展陈内容进行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推送,并对军级单位数字史馆建设提出具体目标要求。2020年1月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要借助军内外网络媒体,开展思想育人、文化育人、传统育人等活动,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在各级的不懈努力下,强军网数字军史馆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已具雏形到逐步完善的历史性跨越。但通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具体问题。

(一)机制构架与规划布局问题。一是平台建设交叉错杂。目前,存在关系不顺相互交叉、单位特点不突出等问题。一方面,数字史馆建设还不完善,不少军级单位还未建成。另一方面,平台建设分级分类工作做得不细,有的在部分内容上简单嫁接移植、重复设置,严重浪费了资源;还有的过分追求“面面俱到”,反而失掉了本单位特色。二是管理评价缺乏机制。目前还没有建立相关的评价标准和管理机制,数字史馆管理建设动力不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方面,谁建谁管的责任未压实,受编制、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再加上缺乏专业力量的指导,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就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缺少建设评价标准,落实过程中就只能无的放矢凭感觉,再加上缺少奖惩机制,导致数字军史馆建设始终在低层次徘徊。三是宽带网络相对阻塞。当前,数字军史馆主要依托军事信息综合网建设,受其带宽影响,部分网站网页访问速度都“跟不上”,图片卡顿、声音延迟、画面失真等问题严重影响受众的访问体验。

(二)网站、网页建设问题。一是形式单调缺乏新意。发布简单加工的文字、图片、影音资料是当前数字军史馆的主流模式。目前,面对习惯于青睐“短平快”信息的青年官兵,这些形式的“展品”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官兵的需求,再加上文字、图片、影音资料处理粗糙,大大降低了数字军史馆的吸引力。二是维护更新相对滞后。部分单位满足于“有”的状态,只是把数字军史馆建起来,没有把史馆网站网页真正管起来。目前,存在网页更新滞后,信息资源更新缓慢,部分网站链接发生错位,导致部分史馆失联瘫痪。三是层层设障链接难寻。网站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知名度”。就目前情况看,未列入平台的一些史馆网站,有的放在单位首页,有的将链接“隐藏”于角落,有的需要多层链接、多层进入,官兵访问浏览层层受阻,人为降低了网站的“知名度”。

二、加强和改进数字军史馆建设使用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统筹规划,搞好顶层设计。在层级上,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体思路,建设以军事博物馆网上史馆为龙头,战区数字史馆与军兵种数字史馆相协调补充的数字军史馆群。战区史馆突出“战”,重点开设战例史馆、战将史馆、战斗英雄史馆等反映战斗历史、战斗精神的史馆及武器装备陈列馆;军兵种史馆突出“建”,重点反映部队发展历史沿革,搞清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国防动员单位史馆突出“动员”,依托地方红色资源,重点引入所在地区地方数字史馆,丰富和扩充史馆资源。在类别上,既要有正向引导的纪念性、弘扬性史馆,也应该有反面教育的警示性、检讨性史馆。通过理顺关系、细化分级分类、盘活现有资源,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又有助于构建和完善史馆科学体系布局。

(二)强化领导管理,完善各项机制。数字军史馆建设使用质量如何,既在建,也在管。当前,首要问题是要准确定位数字军史馆,明确标准、找准定位。可充分借鉴地方网上纪念馆的实践经验,通过专家论证等方式确立具有军队特色的网上史馆建设评价标准体系,使建设者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建网容易管网难”,要重点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级要把数字史馆建设纳入政治工作年度计划具体规划和部署,根据数字史馆建设管理需要和网络技术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同时要加强督导评比,建立全程“淘汰”机制。对于效果差、维护更新不及时的网站给予“下架”处理,并限期整改,还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而对于效果好、管理到位的网站要适当给予奖励,做到赏罚分明。

(三)打造人才队伍,推动质量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数字史馆建设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根本举措。根据《新时代军史馆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军级单位重点建设数字史馆,很大程度可以避免受限于编制、技术等因素。从现有的军队人力资源结构来看,还没有一支具备史馆管理运行专业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当务之急是通过院校培训、军地交流、文职人员招考、鼓励和吸收青年官兵积极参与等方式,选拔培养打造一支既具有较高军政素质、熟悉政治工作规律,又掌握较强网络技术、熟悉官兵需求的懂专业、精技术、通理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数字军史馆提供人才支撑。

(四)创新形式内容,增强网站魅力。内容和形式是网站建设的“生命线”。数字军史馆建设既要注重历史的客观性、内容的思想性,又要兼顾官兵需求,增强多样性和活泼性。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性,拓宽“展品”的呈现媒介,通过糅合图片、音视频、动画等素材,实现从静态向动态、从平面向立体的转变,努力将史料打造成官兵喜闻乐见的“视听盛宴”。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虚拟世界的互动效应,加强互动评论区的开发建设,通过适时设置议题、在线答疑、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积极为官兵交流互动、评价建议搭建平台,使官兵心悦诚服接受教育。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展数字史馆建设发展思路,通过创作优质史馆短视频、开发移动端“微史馆”等方式,不断延伸数字史馆“触角”,力争数字史馆深入基层、直达官兵。

(五)加大宣传推介,提升史馆名气。提高数字军史馆的点击量和访问量,既要靠提升网站建设水平增强吸引力,同时也离不开一定的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数字史馆建设的初衷就是让更多的官兵在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倘若将其束之高阁,藏入深闺,必定会被官兵冷落。首先,从史馆链接地址放置位置开始,就要以“开门迎客”的姿态,自信地亮出名片,要醒目易于发现、快捷易于访问,不人为设门槛。再者,可以通过网页浮动窗口“广告”、军内期刊报纸、军事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号,以及基层小广播、信息视窗等平台广发“邀请函”,加大数字军史馆的宣传推介力度,让更多的官兵知道并对数字军史馆产生兴趣。

猜你喜欢

史馆官兵数字
沈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启工消防救援战队史馆
被吐槽的村史馆,究竟该怎样打造?
村史馆变政绩馆,百姓不爱看
答数字
村史馆为教育服务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