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孩子走进家乡历史

2021-06-07林派

师道 2021年5期
关键词:阳江日寇兄弟俩

林派

一天晚上,我拿着一本《阳江文化胜景》给读五年级的孪生儿子德广、德众讲故事,想不到书中内容丰富多彩,如南宋皇室后裔为逃元祸、隐居于新洲北桂村的故事,日寇在南鹏岛杀戮劳工的历史,解放战争大陆最后一场大战竟在白沙至平冈一带打响……带有浓厚历史色彩的故事和生动有趣的叙述,一下子勾起了兄弟俩的兴趣。我突发灵感,何不手捧此书,带他们来一次阳江文化景點游?“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必要让孩子了解家乡,了解家乡才能认识世界。

我与他们商量,他们欢欣雀跃,恨不得马上行动。

阳江学宫

我们来到第一站——鼍山脚下的阳江学宫。阳江学宫位于阳江城区最繁华的南恩路边。它始创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学宫最辉煌时期占地8109平方米,有棂星门、泮池、尊经阁等10个单体建筑,布局严谨完整,典雅大气,是一座有很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古建筑。可惜现在仅存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4个部分。我们仔细寻找历史遗留的密码,红墙绿瓦、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等古建筑的魅力让我们深为震撼。兄弟俩“研究”一根大柱子,德众张开双臂抱一抱朱漆的木柱子,竟然抱不下;德广敲一敲它,砸舌感叹:“这木柱子真大真耐用啊!”

“爸爸,学宫已经有1560岁了,真厉害!”德众感慨道。

“嗯,不只这点,这里还出过不少文人才子呢!我念他们的文章,你们来猜一猜。”

“好啊!”兄弟俩兴高采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的《爱莲说》。”这个难不倒他们。

“与杨慎、解缙并称‘明代三才子、‘青藤画派之鼻祖、著有《南词叙录》《四声猿》等文集,这人是谁?”这下他们一脸茫然了。

“不知道吧?他是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戏曲家徐渭。周敦颐、徐渭和邓琳等文学家曾在这里任教,徐渭还在此与妻子潘氏完婚呢。数之不尽的英才也从这里走出去,例如清代姜自驹、姜自驺两位翰林学士,姜自驺还是殿试二甲第二名,语言学家黄伯荣、宋史学家关履权、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丰、曾庆存都出自这里。”

“啊,真厉害!”

“古阳江最好的建筑非它莫属了,即使是官府衙门都比不上它,你们说说为什么呢?”我又考考他们。

“说明古代重视教育。”德广回答得干脆利落。

“对了,古代人认为‘国将兴,必尊师重教,认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对教育很重视。”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兄弟俩一人念一句,我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南鹏岛

南鹏岛在闸坡东面12海里处。旭日初升,在向导老陈的带领下,我们坐着一艘小渔船出发了。不一会儿就置身于茫茫大海之中。晴空如洗万里无云,海面烟云渺渺水茫茫,天地间仿佛仅有这一艘孤舟了。马达声声,浪花万朵在朝阳下奔涌跳舞。两个儿子既兴奋又害怕,我握着他们的手,不禁吟出:“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大约走了40分钟,前面蓝色的世界里出现了一点绿色的陆地,老陈说:“那便是南鹏岛了。”只见岛上树木繁茂,绿意盎然。

船到了南鹏岛码头,一个造型奇特的碉堡赫然出现,我们急忙跑上去看。碉堡由钢筋水泥筑成,墙壁斑驳,凹凸不平,但仍非常坚固。老陈说碉堡是日寇在1938年侵占南鹏岛时所建,碉堡360度皆可射击,周围还有战壕、炮台等互为犄角,形成一个立体射击网,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日寇的穷凶极恶可见一斑。兄弟俩是小军事迷,他们东看看西摸摸,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德广道:“碉堡这么坚固,攻破这里还真不容易。”德众说:“日本人还有大炮呢。”他匍匐下来做了一个瞄准姿势。

老陈笑着说:“是啊,当年日寇驻军1000多人,我们收复这里牺牲了不少烈士,但我们还是胜利了。”

小岛远离大陆,人烟稀少,岛上的植物异常茂盛,羊肠小道被遮得严严实实。我们沿窄窄的石阶分花拂草上山,不时有鸟在身边“哗啦”一声蹿上天空。我们还遇到了野果,兄弟俩各摘了一个野菠萝,高兴得像捡了大宝贝。“爸爸,书上记载这里是清朝海盗张保仔的藏宝之处,如果我们意外找到了宝藏,那该怎么办?”德广异想天开的话让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一路走来,我们见到多处军事遗址:哨所、炮位、战壕、猫耳洞、屯兵洞等。有些为日寇遗留,有些为我军解放后修建的。“到了!”老陈指着一个约2.5米高、1.5米宽的水泥混凝土洞口说,“这是当年日寇建造的地下军事指挥所。”这个建筑仍然完好,水泥混凝土通道往里延伸,深不见底,老陈说里面有兵器库、大厅等。我们打手电进去,只觉得阴森森、冷飕飕,让人毛骨悚然,儿子们更是害怕,我们就放弃探险了。回头望望洞口,它仿佛一个青面獠牙的怪兽,让人心生恐惧,它就是日寇罪行累累的罪证。一路上,老陈说起南鹏岛被日寇蹂躏的历史。1938年,日寇占领了南鹏岛等外围几个岛屿,他们发现南鹏岛有丰富的钨矿,便从广州一带抓来数以千计的劳工开采钨矿。日寇在此掠夺7年之久,不但掠夺了数十万吨的钨矿,还大肆屠杀了1500多名手无寸铁的劳工。德众神情凝重地问我:“爸爸,日本为什么要侵略我国?”

“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好欺负呗!”德广抢着回答。

“对,因为中国当时很孱弱,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都不发达,弱小就会受欺凌,唯有国家强盛,敌人才不敢或不能进犯,你们说是不是?”我说。

“对,《少年中国说》也是这么说的。”兄弟俩异口同声念了起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老陈带我们来到一处悬崖边,指着一块1米多高的石碑说:“这就是‘斩人石!当年泯灭人性的日寇强迫抓来的男子挖矿,妇女做慰安妇,遇到反抗或生病的,就拉到这里砍死,推下海里喂鲨鱼。冤死者竟达1500多人,后人为纪念这段历史,在此建了石碑。”我内心悲愤交加,双拳紧握,正如先烈李大钊所言:“彼倭奴者,乃洋洋得意,昂头阔步于中华领土,以戕我国士,伤心之士,能无愤慨!”石碑没有题字,孤零零伫立在悬崖边,周围荒草丛生,下面是十几米高的悬崖,巨浪不停地击打悬崖下嶙峋突兀的礁石,发出轰隆隆的巨响,仿佛是冤死劳工愤怒的呐喊,让人心中戚戚然,不忍久留。

德众说:“爸爸,当年我们中国太难了,又穷困,又受欺负,我们中国一定要变得强大。”

“对,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发愤图强,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我附和道。

对于触及孩子心灵的教育,亲临其境的效果远胜于千言万语啊。

老陈说,因为条件优越,南鹏岛及周围海域将建造中国最大的单一海上风电项目,发展清洁环保新能源,造福人民。在不久的将来,这颗神秘而饱受磨难的海上明珠将迎来美好的未来,焕发崭新的活力。

站在山上,看悬崖下浪花飞溅,看阳光普照,海水共长天一色,内心一片宁静祥和。心中想起苏东坡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南海Ⅰ号”博物馆

在“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南海之滨,我们闯进“十里银滩”,在“水晶宫”邂逅了“南海Ⅰ号”。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人头攒动,“南海Ⅰ号”的魅力让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我边走边自豪地向儿子们介绍:“沉船的完美打捞,堪称世界水下考古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南海Ⅰ号古沉船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久远、船体最庞大、保存最完好的商船。它在海底潜伏了800多年,但船体仍然完好,木质坚硬如新,敲起来竟还会铛铛作响,这古沉船就是一件无价之宝;打捞出各类文物达18万件,其中稀世珍宝多不胜数。”

我的介绍引起了儿子们浓厚的兴趣,他们聚精会神地看着,还不停地用手机拍照(馆内允许拍照)。展品丰富多彩,让人目不暇接,珍贵的如黄金、普通的如泥土海水,都应有尽有。我们流连了4个多小时,他们都没喊一声累。兄弟俩对什么都好奇,一会儿摸摸仿制古船,一会儿过一把掌舵的瘾,一会儿敲敲锣鼓……问题也很多:“船因何沉没?”“宋代人穿什么衣服?”“一条船可装多少人?”“船航行的速度有多快?”我使尽浑身解数回答,他们仍不满意,德众突发奇想:“如果我可以穿越时空,回到宋代看看,那就啥都清楚了。”

“你们知道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吗?”我笑着问道。

“知道。”

“这条船大约是郑和那个时期的,在宋、明时期,我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领先世界,郑和比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早了82年,比哥伦布到美洲早了87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了116年。但后来,明、清官府强行‘海禁500年之久,后来我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就被世界超越了。”

“唉,明清皇帝为什么笨到要‘海禁?”德众问。

“因为他们没有远大的眼光,故步自封。”

德广说:“我长大后要当一名船长,驾驶大船畅游世界各地。”

我们继续探索家乡的历史文化,在独石仔古人遗址、大澳渔村、北桂村、关山月故居、李惟扬故居、北山石塔、北山古炮台……一颗颗时光遗落人间的珍珠,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迹和思考,留下了我们的快乐和慨叹。旅行是一种无形的熏陶和收获,我相信这些经历会像一粒粒种子,在儿子的心田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广东阳江市高新区漠南中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阳江日寇兄弟俩
走进阳江漆艺院 探索身边的历史
不朽的抗联战士
日寇血手又伸到华中来了!
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感赋
健康的生活方式
米和厘米兄弟俩
阳江海事:圆满举行“认识海洋随船巡航体验活动”
喝聪明水
自制石雷抗日的民兵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