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草根教师的成长之路

2021-06-07周友喜

师道 2021年5期
关键词:研讨教学研究教研

周友喜

注重自我成长

1994年8月我从原淮阴师专(现淮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毕业被分配到我的母校——盐城市时杨中学任教。学校创建于1952年,是原盐城县创办的第一所农村中学,也是盐城市十九所老完中之一。其最初生源除盐城外,还有部分来自阜宁、滨海、涟水、兴化等地。我报到的那一年既有五轨十五个高中班,也有两轨六个初中班,大多数青年教师被分配到高中班,而我却被分到初一两个班,且兼任初一(2)班班主任。当时情况特殊,初中三个语文老师需要一人包一个年级,这就决定了我的教学成长之路只能依靠自我发展。

刚工作的我不想把厚厚的教师备课手册照搬到备课笔记上,于是就从文本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设置成相关问题,与学生一起研讨。几次三番之下,我常常试着先自行设计问题,然后对比手中的备课手册逐步改进。就这样,一步一步摸索着研究文本教学的范式。其实最为艰难的是两部分,一是教学研究的氛围不够,常常被高中教师戏称“初中老师集体备课——自研自磨”;二是教研资料不足,平时的讲义、练习、试卷都是在钢板上蒙上专用蜡纸用铁笔刻印。最初的我常常反思:自己充满激情的教学为何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是哪一个或哪几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从最初的洪宗礼教材,到苏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以及后来的新课标版教材,难道仅仅是所选篇目不一样吗?其教学理论依据和教学方式方法有无差别?正是在这样独特的研教研学背景下,我养成了对日常教育教学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

1996年冬天,我跟随学校初三研学团队,访问当时声名鹊起的苏中地区农村联办初中——泰兴洋思中学,对蔡林森校长所倡导的“先学后教”理念很是认同。其实,初中老师一个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教师一旦有某一方面的教学思考就可以立即投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并付诸实施,自己定夺,自我琢磨,自我修正。在接下来的五年初中教学过程中,我又执教了四年初三。直至后来为了适应农村初、高中渐趋剥离的趋势,也为了尽早融入学校语文教研集体,适应高中语文教学的情形,2002年6月中旬,我正式告别了我的初中教学生涯。

热衷教改

2001年,我正式进入学校高中语文教研队伍(期间有三年兼跨初高中学段)。初、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准及思维能力存在差异,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不同,刚教高中的我积极向老教师们学习高中语文教材教法,并不断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读语文教学刊物上的相关文章,来观照自己的教学实践,力求在教学效果上有所提升。

2011年春天,作为高一语文备课组长,学校安排我参加了江西金太阳教育集团在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举办的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大会上,我不仅获得了金太阳教育集团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还聆听了教育专家关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专题讲座。专家认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解读了他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我认为这是对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思想的演绎。的确,“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还应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教会他们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而教师之教则在于相机诱导。

那一阶段的我沉迷于这样的理想教学境界。于是,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结合自己的理解,在高一(1)班和高一(8)班运作起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其时的做法如下:

阅读课生成性范式

1. 结合每个学生原有语文基础,把所有学生分成三个等级,接着将整个班均匀分成6个学习小组,并明确一个学习组长,由学习组长分解每次学习任务,督促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各小组同学先自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其间,任务主体可将所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大家集体商讨。最后,明确小组顺序发言人,并在课堂进行分享交流。

2. 各组经过协商建立小组间的激励机制,营造班级良性竞争的文化氛围。

3. 学期初,每个学生对照教材,自主领取不少于三篇不同体裁的文本,利用教参及相关媒体资源,自我研读文本,对文本进行批注式阅读并撰写授课提纲,供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补充、借鉴。

4.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鼓励不同小组学生对主讲小教师提出质疑,營造良好的思辨氛围。

5. 将学生自我评价、小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三者结合,评出最佳团队、优秀团队和进步团队。

作文课生成性范式

1. 学生对提供的作文材料进行自我审题、立意并写稿成文。

2. 对照优秀范文和病例文提出作文评价的多重维度。

3. 组内轮换阅读其他小组学生的六篇文章,签名并附页写下每篇文章的亮点及不足,由学习组长将亮点与不足整理归类附页,同时选出一到两篇优秀范文或病例文。

4. 两个班交叉批阅签名并附页写下每篇文章的亮点及不足,选出一到两篇优秀范文或病例文。

5. 将批阅附页意见进行交流反馈,总结有效经验。

2014年9月12日至16日我又参加了在江南大学举办的“基于理解的课堂教学”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这次省级培训使我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研究资源,找到了科学的教研方向,所有的教改首先必须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必须符合教育的规律;同时还知晓了一线教师进行自主教研的方式方法,围绕某一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结合当下的教育现象进行拓展性阅读分析,从而将自主教研的宽度不断扩大,深度不断推进。

其中,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的专题报告《阅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是从教材编审角度,对理解性教学进行了本源性指导;江南大学王聚元教授的专题报告《实施理解性教学需要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是从方法论角度对理解性教学进行了结构性指导;锡山高级中学唐江澎校长的专题报告《教育回归——以人为本》是从立德树人角度对理解性教学进行了宗旨性指导。除专题报告外,还有课题汇报、命题研究报告、校本教材研究汇报交流以及无锡市一中和锡山高中开设的四节公开课。

这些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深化了我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解,激发了我对教育教学思考的兴趣。比如王聚元教授提到:“理解性教学课堂需要将读者视域、学生视域、教学视域(教材编者、课程设计者)进行融合。”回来后,我进一步拓展阅读了与“视域融合”相关的论述文字,这才对“视域融合”有了明晰的认知。

结缘“生成语文群”

2015年秋,经同事介绍,我加入了一个语文教学研究群。这个群创建于2014年6月18日,它是教育部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之一“语文生成课堂研究工作坊”的网上活动基地,简称“生成语文群”。这个群侧重于生成话题的研讨,但也兼顾一些其他话题的探讨。后来受群主李仁甫先生的邀请,我加入了生成语文管理群。在这个群里我结识了很多在语文教学方面颇有研究的网友,这样,我总算摆脱了独学无友、孤陋寡闻的尴尬境地。

随着网友逐渐增多,生成语文QQ群渐渐扩为四个群,每个群最多可容纳2000人,李老师让我们分成四个小组(后来分成八个小组),邀请专家、名师、优秀教师就拟定的话题与群友在生成语文四个群及外加的一个凤凰开卷群进行线上文字研讨交流。最初,每次讲座交流的时间在一小时左右,每周三次,后来调整为每周两次。当值小组的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邀请嘉宾,发布预告,调试网络,对接嘉宾,主持研讨,直播及转播网友互动信息反馈,上传讲座实录供网友离线回看学习。网络讲座很快吸引了全国各地有志于教学研究的网友们的热情关注与互动参与;同时,活动也很快得到了江苏人民出版社《作文合唱团》编辑中心和郑州大学《语文知识》杂志社的关注,他们为我们制作了网络讲座证书。那些年我在网络教研学习和网络管理学习双线开动。

1. 工作室平台的研学之路

2016年5月27日,我报名参加了刚刚成立的盐城市李仁甫名师工作室,这是个线上线下双向互动教学研讨平台。为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示范引领效应,李老师将工作室由最初的17名正式成员,扩展为“17+N”名成员,这样的运作模式旨在吸纳盐城市所有县、市、区学校的一线教师参与生成课堂的研讨。同时,我也被李仁甫老师邀请作为工作室具体活动的组织者。

2. 公众号平台的研学之路

2017年8月28日,李仁甫老师为了紧跟网络教研的先进潮流,在原有四个生成课堂研究团队QQ群的基础上新建了四个“生成语文”微信交流群;同时,注册了生成语文研究微信公众号“咱们的语文课”。李老师将这个公众号定位为“兼容并包”“信息交汇”“观点交流”。我和安徽的丁学松老师等是这个公众号团队的管理者,被李老师委任为公众号编辑部副主任。除节假日外,每周一到周五,负责编辑、刊发,转载一线教师的教研文字,同时也刊载老师们推荐的学生佳作,以供《中学语文》《全国优秀作文选》《江苏教育报》《现代写作》《作文与考试》《鲜素材》《语言文字报》等七家刊物选用。目前公众号已经推出了近900期文稿,开发了“名家名师来稿”“教学津梁”“教学随笔”“备课参考”“相语而生”“文学星空”“生成好作文”等栏目。

3. 其他网络平台的研学之路

本着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原则,我在李仁甫老师的引荐下加入了《中学语文》网络研讨学习群,后来也参与了每月兩次的网络研讨组织及管理工作,尤其难得的是结识了一大批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方面的名师大咖,与他们的交流拓展了我对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解,提升了教研的质量与思考的品位。每次研讨整理后,成果交由《中学语文》编辑部审核选用,形成刊网互动的研学氛围。

在好友的引荐下,我还参与了语文湿地群的网络学习及日常管理,其中的“湿地阳光”(后改为“阳光读书”)栏目就是由我们几个老师负责运行的,每周五定期编辑、刊发网友对某本书的阅读体会,分享给广大一线教师。正是这样浓厚的外在教研氛围,激发了我对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在兴趣。

时至今日,我在本校已经经受了5年初三、11年高三的教学锤炼,担任了十多年学科教研组长。在日常教学中,我将毕业班的教学思考投射到基础年级的教学之中,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方向,对三年的教学目标作整体设计,进行必要的分解与组合。27年的教育教学经历告知我:一个优秀教师不仅需要关注自身发展、学生发展、课程标准、教学方式和教学能力,还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将相关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研究新课改;同时,还需要跟上时代潮流,顺应“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广大一线教师一起前行在漫漫教研之路上。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时杨中学)

实习生 向睿涵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研讨教学研究教研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