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庆日的语文课

2021-06-07朱华华

师道 2021年5期
关键词:校庆同学学校

朱华华

校庆日临近,学校举行校庆征文,但班上学生的热情似乎并不高,绝大多数同学忙着埋头刷题、背公式定律,争分夺秒地在数理化中挤占领地,零零星星交上来的几篇也多是完成作业式的应付,几乎感受不到真情实感。何止是校庆征文,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后再仿写自己的父亲母亲,在学习杨绛的《老王》后再仿写身边的农民工,学生似乎总是运笔艰涩,缺乏表达的热情。我开始追问自己:是学生钝于体察,讷于表达?还是老师的启发不够,激励不够?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如何唤醒学生表达的欲望?如何引导学生用心地体悟生活?我想,也许可以让自己先成为火源,再去点燃学生。在校庆日的语文课上,我分享了自己以演讲稿的格式写作的下水文:

松湖追梦人,一路踏歌一路行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是我们学校的校庆日,作为2005年第一批来校见证了松湖莞中发展起点的老师,作为一个在这里担任过班主任、级长和普通科任的老师,作为一个在这里执教过初高中、有过六年完整循环教学经历的老师,在松湖莞中迎来她的第十个生日的时候,我静静回望学校走过的艰辛又辉煌的十年,默默回眸我和我的同事们走过的忙碌又充实的十年,还有那一届又一届由懵懂走向成熟的毕业生们,我不禁感慨万千。在这十年里,我们这一群心怀教育理想、拥有教育激情、充满教育情怀、能坚守教育的责任与良知的松湖追梦人,正在一路踏歌一路前行……

忘不了,筚路蓝缕艰辛创业,那一曲豪情满怀激情燃烧的歌。

记得第一次点开校园网站,校长寄语中的一段话就深深震撼了我:“我们的学校,应该是这样一个地方,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是幸福的,他们不仅有明日的幸福期待,也拥有着今天的幸福体验。”

这种幸福感来源于寻找到精神栖息地的喜悦。还记得2005年8月,在为期半个月的岗前培训中,我们一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教育人,在这里首次接触莞中百年老校的办学思想和文化传统,我们的教育视野一下子开阔了,我们梦想的航船从那时起就找到了着陆的港口。

这种幸福感来源于亲手创建家园的快乐。还记得2005年9月,我们带着学生们拔除教学楼后、宿舍楼前、小山坡上丛生的杂草;还在学校大片大片裸露的黄土地上种上白玉兰、红木棉、香樟、紫荆……拔除杂草,种上绿树,这是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最初做过的事情,也将成为我们在这里终身去做的事业!

这种幸福感还来源于充满温情的爱与责任。还记得2005年那个停电的夜晚,四周是寂静的荒野,耳畔是黑暗的夜风,在第一时间,老师们从宿舍、从办公室、从操场、从各个角落赶到张皇失措的同学们面前,没有任何通知,没有任何安排,是爱与责任让平凡的老师成为了守护神。

这种幸福感更来源于众志成城、携手奋进的使命与担当。还记得首届毕业班老师们喊出的振奋人心的口号:“开一个好头,闯一条新路!”铁肩担道义,不甘平庸的松湖创业者们用梦想用激情真的闯出了一条新路!

更忘不了,走向成熟迈向优质,那一曲求真求诚辉煌载誉的歌。

“为学以真,立身以诚。”遵循教育的规律,回归教育的本真,让学校成为释放个性的舞台。于是重温经典的读书节,激情飞扬的艺术节,活力四射的体育节,异彩纷呈的社团周,还有体验探索与创造的科技节……我们燃烧青春,我们放飞梦想,缤纷的活动成为师生共享生命的华章。在教育充斥着短视与功利的今天,松湖的天空却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回响:呼唤真正的“人”的教育。

当然,理性而清醒的松湖教育人也知道:不仅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还得为学生当下的实际需求负责,为学生参与升学竞争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但这种帮助绝不是耗时间、拼体力、以牺牲身心健康为代价的、乏味的被动的机械重复,而是向40分钟要效率,追求自主探究、追求兴味盎然、追求思想碰撞,实践课程新理念,追求课堂高效率。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投影,还有50多个鲜活而珍贵的生命,谈笑风生,质疑问难,小小的教室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殿堂。于是有了中考两率一分年年稳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的喜人成绩;于是有了高考95%的本科率,近60%的重本率;还有童心、朱悦、吕晚晴、黄瀚子等一个个青年才俊从这里出发,走向燕园北大、走向水木清华;还有更多的松湖学子从这里出发,走向港大、复旦,走向交大、浙大,走向国内外的各大名校……

学校的教育文集《守望》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希望能看到,三年以后,你们收获的不仅是一张张高中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还有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充满智慧的人生经历。你们不仅带着知识和技能,也带着丰盈的灵魂和健全的人格走出校门,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松湖的老师们,正是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十年如一日地探索着,跋涉着!

同学们,请记住生命中这个重要的日子——松湖莞中的生日,记住在这里留下的每一个深深浅浅的脚印,记住有过泪有过笑朝夕相处的同学,记住在松湖莞中这片沃土上用爱与智慧陪伴同学们一路成长的老师们,记住这一群执着于梦想、坚守着初心的松湖教育人。也许,教育的理想恒在远方,但我们松湖人已走在追寻的路上,并继续在这朴素又壮美的教育生命中一路踏歌一路前行!

在这节校庆日的语文课上,我先声情并茂地演讲了自己的下水文。习惯了以教材为范文的学生们,第一次面对老师的文章,第一次从文字中感受老师至真至纯的教育情怀和至浓至烈的爱校情结。从学生晶亮亮的眼神中,我感觉到一种表达的情绪正在暗流涌动。我知道这节课成功地走出了第一步——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但有愿望不等于能顺利成文,如何取材,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是困扰学生的第二道坎。于是我将事先打印好的下水演讲稿发给学生,并启发他们思考:“从老师的下水文中,你们在选材、语言、结构、情感等方面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生1:演讲稿开篇点明了老师与学校特殊的情结,表达出了独特的感情。

师:你的语感特别敏锐。我是学校第一批创业者中的一员,见证并参与了学校创业起点的艰辛,所以有着不一樣的感情。那么当同学们选择松湖莞中,或是第一次踏进美丽的松湖校园,或是第一次徜徉在教学楼后的荔枝山,第一次流连在教学楼旁的未名湖时,有没有特殊的感受呢?如果把你富有个性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同样会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不少学生默默颔首)

生2:老师的文章中选取了很多具体的创业故事,让感情表达特别真实真挚。

生3:老师还能从工作生活的具体事件中提炼出自己独特的“幸福感”。

师:是的,要想写出真情实感,必须有具体的内容支撑,记难忘的人,写典型的事。在松湖校园的学习与生活中,有没有让你忘不了的老师与同学?有没有令你忧伤、令你开怀、令你刻骨铭心的故事?这些都是值得留存的生命记忆,动笔作文前,可以先罗列一下,先广泛占有材料,你会发现可写的东西挺不少的。当然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还需要围绕情感主线选择材料,比如我从创业故事中提取教育的“幸福感”这一精神内核。然后再围绕主线对材料去粗取精。

生4:我觉得老师文章的思路特别清晰,从“筚路蓝缕艰辛创业”到“走向成熟迈向优质”。

师: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提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文章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需沿路而行,不可乱走。我选择按照学校发展的时间纵轴来结构文章。同学们作文时也需要思考布局谋篇的问题,是并列式横向展开,还是递进式纵向推演?当然还可以选择欲扬先抑的方式、点面结合的方式等等。

生5:我觉得老师的偶句、排比句特别多,演讲时特别有气势。

师: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恰当地运用修辞,能将人与物的情状鲜明地、具体地显示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师:一篇文章有了独特的情感(或思想),有了典型的素材,有了对素材内涵的挖掘,有了清晰的结构,有了灵动的语言,下笔行文就不难了。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同学们动笔实践了,体裁不限,散文、诗歌都可以。从当下的目标看是完成校庆征文,从更高远的价值看则是在记录自己少年时期的校园情谊。一个不愿意体察生活的人精神是难以丰盈的,一个吝于表达的人生命热情是难以持续的。希望同学们以本次校庆征文为契机,及时地记录自己在松湖莞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期待同学们的佳作……

课后学生交上来的征文着实令我欣喜。

一直一直以来,都不知道,该用怎样的笔触,去勾勒,去承载,一颗心,对这片土地仿若宿命般的眷恋。或许,就像含苞的凤凰,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娉婷,去绽放,去点染,她深深扎根住的那片土地的流光。……都说回忆是个说书人,满腹乡音的口吻一提到回首来时路,不免要老生常谈。但于我而言,松湖的记忆,轻盈而醇厚,永远张扬着喷薄欲出的活力。我还记得,最初一脚跃进松湖门槛的自己,幼稚而天真,试图把校园的每一处都印刻上自己的脚印,奈何500亩松湖真的是太广阔了,让我真切地折服于她的面前。而我想,这样一个广大的校园,是一定可以承载住绚烂的青春和恢弘的梦想的。……我也常常会思索,究竟是松湖的温暖拥抱了我们的青春,还是我们的青春温暖了松湖这片沃土。答案似乎已经不重要了,无论如何,我的青春,已然被镌刻在“松湖”这一广博的字眼中,不可分割了。

——小豫

两年前,我正式穿上了松湖莞中的校服,成为了松湖莞中的一员,转眼间,近千个日夜已悄然流逝。在这里,我度过了春的繁丽,夏的热烈,秋的清凉,冬的冷艳;我看着校道旁的紫荆花开开落落,望着松湖畔那浮动的落日,像一枚硕大的火球,缓缓地垂落,又缓缓地升起……两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般悄然流逝,但松湖莞中孕育的一届一届追梦人,正延续着不息的松湖梦。……站立在学校门口,仰望着我至亲至爱的母校,回望时光老人带走的一个又一个青葱的日子,喜悦与悲伤相杂,希望与回忆相间,那一段段缤纷灿烂的岁月恍如昨日,却再也触摸不到了。仍旧记得校运会上齐声的呐喊与奔跑的身姿,艺术节上飞扬的激情与舞动的活力,大大小小考试的失利与成功;忘不了老师与同学们携手共进,追赶着前方绚丽的松湖梦……时光老人啊,您能让时间走得慢点吗,让我再走走那飘着紫荆花香的林荫校道;再次仰望高高飘扬在运动场上空的五星红旗,再次凝望松湖的红日东升西落,然后怀揣着松湖的记忆与青春的梦想奋然前行。

——小嘉

日子如指间沙般缓缓流逝,转眼又是一年秋意盎然的11月,凉意慢慢卷上我的衣角,心中充满着喜悦,却又缠绕着丝丝不舍——又是一年校庆日来了,可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举着“鸡腿票”,为母校庆祝生日了。想到这,我不免有一丝神伤。……我穿上印着“I LOVE SSL”的白色T恤,这黑色的英文正是我心底想说的话;处在T恤中心的那颗饱满炽红的爱心似乎永远都在激情地跃动。

——小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旦疏通了泉眼,学生就可以找到文思泉涌、下笔千言的快感。潘新和教授曾说:“言语表现欲和创造欲是人类生命的原欲。”童稚时期,刚会说话的孩子表现欲特别旺盛,对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停地叽叽喳喳,但到了初中,到了高中,言说的欲望似乎越来越钝化。尤其是当老师高高在上地站在堤岸上,对泅渡的学生指手画脚时,是很难切身体察学生在文字中泅渡的艰辛的,也是很难唤醒更多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叶圣陶先生把作文教学比作游泳教学,鼓励教师“下水”示范。汪曾祺曾回忆他的恩师沈从文在教授写作课时,布置给学生作文题目后,沈从文则从各个角度先写几篇,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与学生一起切磋分享,作文课也因此成了汪曾祺和他的同学们特别盼望的课。

经历了此次校庆日的语文课后,我开始更多地参与下水文的写作,在下水的过程中体悟作文的甘苦,寻找指导学生作文的路径,进而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学生的言说热情。以往令学生特别抗拒的作文課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师生共同的期待。我想,要想追求生活的诗意,先得拒绝生命的失语。生如是,师亦然。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校庆同学学校
“120万买校庆特刊”值不值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作为一种文化的校庆:本质、功能及其发挥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学校推介
谈校庆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