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步民歌的艺术特点与高校合唱课堂的融合研究

2021-06-06黄瑾

艺术评鉴 2021年5期
关键词:艺术特点融合问题

黄瑾

摘要:民歌是中国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城步民歌是一个民族情感生活的体现,是湖南人民几千年来劳动艺术的结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文化色彩。因此,研究城步民歌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城步民歌的发展及其声腔,节奏、旋律、歌词、调式等艺术特点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将其与高校合唱课堂融合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为民歌以后在高校课堂的教学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城步民歌  艺术特点  问题  合唱课堂  融合

不论是在几千年前的古代,还是物质富足的今朝,人民对艺术追求的热情是不变的。民歌作为一种音乐艺术形式,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殷切希望,饱含了人民的理想和向往。民歌有着其独特的民族风格,给人以与众不同的听觉感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国文化的引入,普通话的推广和流行歌曲的冲击,致使民歌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合唱课堂是高校的一种新兴学科,但是其课堂设置较为单调,因此,研究城步民歌并将其与合唱课堂相结合,对发扬民歌文化,改革合唱课堂,提高学生合唱水平都具有积极作用。

一、城步及城步民歌的发展

城步是湖南省的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西南边陲,这里历史悠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物产富庶,人杰地灵,造就了淳朴的民风。作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风俗传统历史久远。在古代,他们的祖先最初在祭祀,求神,仪式节日等活动中开始歌唱来表达某种愿望或者祈求神灵。发展到后来,在闲暇之余,人们便有精力和时间把民歌作为田间饭后的娱乐消遣,即兴发挥,口头传唱发展为今天的民歌形式。民国时期,人们通过民歌抒发民族危难,歌颂民族胜利和人民抗战不屈的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环境下,创造出不同主题的民歌曲目。城步民歌浓郁独特,种类繁多,有山歌、吟唱、仪式歌、贺郎歌等类型,因此,城步民歌有“山歌的海洋”的美称。其中山歌有挖土歌,四句歌 (情歌、盘歌、排歌)、溜溜歌、啰哩歌、咚咚歌、摇摇歌、采茶歌;吟唱包括古言、花话和卡子; 仪式歌包括酒歌、婚嫁仪式歌和宗教祭祀歌等,其中,“贺郎歌”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城步民歌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和发扬传承。

二、城步民歌之艺术特征

城步民歌发展到今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其藝术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语言特点

城步属于苗族自治县,城步人民与其他各少数民族长期相处,一起生活,共同劳作,虽然语言不同,却相处和睦,又互相影响。城步苗族使用的是苗语,因此,用苗族方言演唱民歌是城步民歌语言的最大特征。也有部分歌曲使用汉语歌唱,例如,婚嫁类歌曲都用苗族方言演唱,而《贺郎歌》《嫁女歌》都用汉语表达,也有的演唱既使用汉语,也使用方言。城步民歌的声腔分高腔和平腔两种,其中高腔一般用于野外活动时演唱,歌者用假声演唱,歌曲洒脱豪爽,有催人奋进之感。具有代表性的有《挖土歌》。平腔多用真声演唱,一般在室内进行演唱,声音亲切淳朴,音调婉转悠扬,艺术感染力很强。如城步的 《嫁女歌》和《贺郎歌》。

(二)歌词特点

城步民歌是苗族劳动人民艺术文化的结晶,其最大的特点是“即兴发挥”,语言简洁,富有诗意。由于民歌大都是劳动人民在田间或是闲暇之余用作娱乐消遣而创作的,因此,基本上都是张口就来,即兴表演,且不同的歌词可以应用到同一个曲调中。在歌词中,经常用“哎,哩,呦”等词缀,即,词衬来装饰歌词。使用这种具有民族风格的词衬,很好地突出了苗族的语言和民族特征,同时也更细腻饱满地表达出民歌中蕴含的情感,使艺术感染力进一步得到升华。

(三)节奏、节拍特点

大部分城步民歌节奏节拍都是以自由拍、散板为主,随着场景和歌者的不同发生变化,同一歌手在演唱同一歌曲时节奏也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民歌都是即兴演唱,没有伴奏。但是,很多事情都有例外,有些山歌有伴奏,用以渲染演唱前后的氛围。如 《挖土歌》中,用一面铜锣和一架鼓来伴奏。2/4、4/4、4/8等都是常用的节拍,节奏多富于变化,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经常使用交错节拍。

(四)旋律、语调特点

城步民歌的调式丰富,旋律婉转悠扬,大致有高亢型和委婉型。高亢型的有 《挖山歌》《庆鼓堂》《啰哩歌》等,其旋律多以四度以上跳进,音域广阔,旋律上下浮动,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歌曲旋律不受节拍限制,毫无拘束,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演唱习惯决定歌词的语调,委婉型的旋律则婉转动人,音调细致入微,音乐连贯流畅,有歌者甚可以在不换气的情况下连唱四句,具有代表性的歌有《贺郎歌》《嫁女歌》《采茶歌》以及《倒采茶》等,都显示了苗族独特的民族特色。城步民歌表演内容丰富多样,唱腔种类繁多,随着场合的变化改变旋律和语调,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城步民歌不断地变形,发展,派生,使得旋律更加动听,调式更加优美,流露出歌者真挚的情感。

(五)歌唱方式

城步民歌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对唱,独唱,齐唱等,由歌曲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歌唱方式。例如,《酒歌》采用的是对唱形式,一唱一和,形式活泼。《嫁女歌》《贺郎歌》则多采用独唱、齐唱的方式来表情达意;丧葬类场合多庄严肃穆,因此,采用独唱的形式表达对死者的哀悼;祭祀类民歌较为神圣,多采用独唱、齐唱以及领唱等方式。

三、城步民歌当前面临的问题

由于社会的发展,民歌传承方式缺乏多样化,以及各种文化因素的冲击,使得城步民歌处于濒临消亡的境地,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城步民歌的传承缺失

科技在不断进步,时代在向前发展,人们从原始的生活方式变成了快节奏的城镇化生活。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村不再闭塞,越来越多的苗族居民开始向往城市的生活,有的外出务工,有的举家搬迁。苗寨中大都是老弱妇孺,没有精力和时间研究民歌文化,致使传统民歌后继无人。再者,外国歌曲的引入,以及当下的流行歌、网红歌严重冲击着人们的审美眼光,很多人被新潮的歌曲吸引,几乎遗忘了城步民歌的存在,没有了传承的载体,城步民歌将面临消亡的风险。

(二)城步民歌自身缺陷

城步民歌的旋律婉转,语调悠扬,节奏自由,随着演唱者的不同而改变,没有固定的伴奏,使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民歌中的音调悠长缓慢,与现代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驰,不能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情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发展的脚步。

(三)城步民歌缺少研究者和作品

城步民歌虽然在城步及湖南地区广泛流传,但是相对于全国而言,人们熟悉的是陕北民歌和东北民歌,城步民歌显得微乎其微。城步民歌发展至今,还没有专门的学者和专家对其进行相关研究。此外,关于城步民歌的著作和资料不足,文献记载需要进一步增加。其次,目前我国缺乏关于城步民歌的音乐专著,人们在研究城步民歌时,没有借鉴参考的资料,加大了研究的难度,对民歌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四、城步民歌在高校合唱课堂中的融合

(一)城步民歌与高校合唱课堂相互融合的重要作用

1.增加课堂趣味,提升文化底蕴

合唱课堂参与性强,单纯的高校课堂合唱教学形式单一,不能对不同学科进行有效沟通,使得课堂枯燥乏味,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能满足学生对艺术多样化的追求。城步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内容和艺术形式多样化,将其与合唱课堂进行融合教学,二者可以兼修并蓄、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生长。教师和学生在教授和学习过程中都能获益匪浅。城步民歌融入高校合唱课堂,其自由的节奏可以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合唱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探索城步民歌。同时,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感受独特的乡土文化气息,理解传统文脉的内涵。通过教学,音乐教师可以发展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视角及方向,促进了校园文化底蕴的提升,也为城步民歌的传承研究作出了贡献。不同的民歌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审美标准,要想感悟其生命的真谛,必须深掘其文化土壤,才能使其更好地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创新发展。

2.传承城步民歌,推动创新发展

面对城步民歌当前存在的问题,把它融合到合唱课堂中,让学生对城步民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是对城步民歌的传承发扬和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首先,学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专业的音乐教学人才,可以为城步民歌的表演、编创提供平台和条件,为城步民歌更好地发展传承创造了可能性。其次,高校合唱课堂具有专业的演唱和作曲技术,有系统的教学方法,城步民歌与合唱课堂相互融合,结合了現代音乐元素,可以应用这些技术让城步民歌在不改变其独特的音乐风格的情况下不断创新发展,创造出符合时代发现的城步民歌。另外,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也是对合唱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学生在获得音乐知识的同时,文化素养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爱国情感随之油然而生。

3.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民歌传承

城步民歌是苗族人民生活的写照,民族信仰的体现,影响着苗族同胞的文化自信。把城步民歌融入高校合唱课堂,使民族与现代艺术进行了深刻的交流,不仅让城步苗族人民因其民歌走入大学课堂而感到自豪,还增强了他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使他们意识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并积极践行民歌传承理念。同时高校师生的文化自信也会变得愈发强烈,从民歌中,可以感受到城步人民淳朴的民风和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对苗族艺术和文化有了高度的认同感,从而促进城步民歌的传承与传播。

(二)城步民歌与高校合唱课堂的融合途径

第一,充实教师队伍,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的引路人,引进有才华的音乐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很有必要。城步有很多歌者有超高的演唱水平,优质的嗓音条件,浑厚的语言功底,能即兴编创不同品类的民歌。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层层选拔考试,聘用技术娴熟、有深厚的苗族音乐文化底蕴的音乐老师,对其特长进行分类记载,以便在教学中发挥所长。城步县还可以通过节目评比以及一些才艺类比赛节目选拔出需要的人才。第二,采用导师制。聘请苗族城步民歌师对学校音乐老师进行一对一辅助指导,传授民歌的语调,节奏,旋律等艺术特点及一些难点,重点。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第三,建立教育体制。教育部门应重视民俗音乐文化,将其纳入考核范围,定期对教师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加强继续教育。第四,壮大创编队伍。组织教师深入城步苗族进行实地考察,在当地浓郁的民歌氛围中开展采风活动,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教学课堂的各个环节,同时,组织音乐教师学习城步民歌的编创手法,壮大创编队伍。最后,创造平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对城步民歌的传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利用优势资源,为城步民歌创造发展平台。例如,可以借助一些文化节,举行城步民歌文化艺术活动,凭借旅游项目宣传民歌文化,同时,利用网络和电视以及一些软件App平台,挖掘城步民歌的潜在力量,加深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城步民歌提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文章从城步民歌与高校合唱课堂相融合的角度,结合城步民歌的艺术特点,阐述了民歌面临的问题及二者相融合的积极意义和途径。旨在提升合唱课堂教学质量,传承城步民歌。传承民族文化艺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希望文章对城步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谢秋菊.城步民歌进入《曲式与作品分析》课堂教学的探索[J].信息记录材料,2017(02):119-121.

[3]金鹃飞,赵斌.城步苗族婚嫁歌曲艺术特征及其演唱[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117-119.

[4]张驰.湖南城步苗族“风俗歌”探析[J].艺术评鉴,2016(07):64-66.

[5]丁岩.新形势下高校合唱教学改革路径分析[J].艺术科技,2018(06):223-224.

[6]张卓然.创新视域下的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13):91-92.

[7]杨明刚,王炼彬.城步民歌的艺术特点与高校合唱课堂的融摄研究[J].当代音乐,2019(08).

[8]魏军.浅谈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之教学改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8).

[9]曹丽红.浅谈黄华丽歌唱艺术特征及其对声乐教学的启示[D].开封:河南大学,2012年.

猜你喜欢

艺术特点融合问题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