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预防心脏手术再灌注心室颤动的疗效

2021-06-06罗倩王国祥

保健文汇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心梗胺碘酮口服

文/罗倩,王国祥

心室颤动在临床上称之为室颤,是因心脏缺血产生的一种表现形式,心室颤动常发生在心室扑动之后,是临床上最严重的也最致命的心律失常,若治疗不及时,极容易因心源性造成猝死。心室颤动是心室在规律搏动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急速且无序的跳动,导致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受影响,心脏正常的排血功能受到阻碍,从而脉搏消失,心脏停止跳动,呼吸比心脏停止晚,用听诊器听不到心音搏动,用血压计测不出血压变化。心室颤动在临床上是不可预见的,经治疗的愈后效果欠佳,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为预防心室颤动再复发,在除颤的基础上压制心律失常,一般推荐的治疗方式有ICD以及小剂量胺碘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市2021年1月—2021年4月完成心脏手术后的患者中选取50例进行研究分析,25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方式,运用艾司洛尔预防室颤反复发作,运用多巴胺营养心肌,将其定为A组;剩下25例在进行心脏手术前后,加用剂量较小的胺碘酮药物,定为B组。在术后患者出现心室颤动时,首先用非同步电复律进行除颤,纠正意识丧失,阻断恶性心律失常持续发作,待病情平稳后予以胺碘酮进行后续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状况如表1所示。

表1 一般资料对比状况

两组住院患者通过对比可看出,一般资料显示无明显差异,研究经过批准,可以开展对比分析。

1.2 研究方法

对A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主要作用在于营养心肌、改善心脏的供血能力,当患者出现室颤时,心脏突然停止搏动,意识不清楚、晕厥、呼吸暂停,予以急救治疗,电除颤纠正心律失常,加用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药物进行紧急救治,持续进行心电监护检查以便观察病情变化,密切注意心律失常的情况。

对B组患者在术前予以预防性用药小剂量胺碘酮,可先予以口服,在拟定患者进行手术前一周进行胺碘酮预防性治疗,每次200mg,每日3次,作为维持性治疗的胺碘酮可以用小剂量。在患者手术当天予以胺碘酮静滴,400mg胺碘酮与250mL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稀释,静滴3d后再继续予以口服胺碘酮片延长治疗,口服1周后观察情况变化。根据胺碘酮在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的病例分析,术后患者发生心室颤动的时候,或者已经发生室颤并予以电除颤纠正心律失常的情况下,用葡萄糖注射液与胺碘酮进行配比,葡萄糖剂量在20mL,胺碘酮剂量控制在150mg,并在规定时间内(15min)进行静注,在病情趋于稳定后予以小剂量(小于1mg)胺碘酮进行泵入,维持治疗12h后,复检心电图观察心室颤动是否存在,若室颤在不可控制的范围内,停留30min后再继续予以稍大剂量(小于150mg)胺碘酮静注,持续治疗24h后,再次复检心电图,直至心脏由快速性心律失常转为正常心律,在治疗期间,静注胺碘酮与口服胺碘酮搭配应用,长期治疗直至平稳后逐渐减量。

1.3 观察指标

持续运用心电监护观察心室颤动发作的控制率,心脏功能的稳定情况,观察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的比例,以及记录心电图走向变化,若出现的心动过速为偶发性,或伴有室性早搏,则药物的疗效在控制中,若仍出现心脏不规则快速跳动,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则判定药物治疗效果无作用。患者住院期间常规复查肝功能,观察肝功异常指数、复查肾功能,观察肾脏情况、胸部平片观察肺部纤维变化、甲状腺功能测定,观察甲功上升或是下降,观察患者在运用药物治疗后对自身机体产生的副作用。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调查的结果开展统计与分析,以P值结果分析统计学意义是否具备成立条件。

2 结果

2.1 常规药物患者与胺碘酮药物患者的效果对比情况

从表2中得知,A组患者未予以胺碘酮预防治疗,发生心室颤动的概率大于B组,且发生心室颤动后的救治效果不满意,室颤持续时间也较长,需要将患者室颤的发作持续时间控制在5min之内,减少因室颤对大脑产生的不可逆影响,A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予以长时间药物维持治疗后对人体的影响较大,副作用表现明显。在临床治疗过程中,A组1例患者突发心梗,溶栓治疗未见成效,导致发生持续心室颤动,在经过除颤治疗后,加用溴苄铵仍旧未见好转,最终病情恶化,药物治疗无效死亡。

表2 A、B组分别运用胺碘酮进行预防治疗的效果对比表

3 讨论

患者突发心梗的时候,是因为机体的冠状动脉异常,部分血流出现阻碍,随着机体循环导致心肌缺血,时间延长后出现坏死,患者通常在心梗发作期感受胸骨后难以忍受的疼痛,并且疼痛的持续时间不断延长,经血液化验可见白细胞、红细胞上升变化,心肌酶谱异常活跃,检查心电图可见明显象征性异常情况,心梗治疗的滞后性造成严重心律失常,从而逐渐衍变为休克、心衰,严重者危及生命。在心梗急发期应及早治疗,纠正心脏功能异常变化,使心肌的局部缺血位置逐渐变小,也使心脏梗死的面积逐渐聚拢,避免出现各种不可预见的并发症[1]。常用于临床中的方式是再灌注治疗,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冠状动脉由闭塞不通变为血流正常,缩小心梗位置的同时,挽救患者生命。

由于急性心梗产生的并发症,比如:室早、室颤、室速,在运用常规药物治疗后控制心律不明显或者使用普通规格胺碘酮仍旧无法纠正心律时,一般采用的方式多为短时间、大剂量,效果较前明显改善。经过临床试验表明,静注胺碘酮与口服胺碘酮对机体产生不同的效应,胺碘酮在静注的作用下能够延长心肌细胞活性,减少因心律失常产生的并发症,胺碘酮明显的药物特性是机体吸收效果较慢,极其容易受个体差异影响,产生效果的力度与应用的剂量相互关系,根据个体因素考虑应用不同的剂量[2]。而口服胺碘酮可作为预防性和维持性用药,针对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性更高,稳定性更突出,毒副作用更小,不影响心脏正常的运作功能,不阻碍心房、心室之间的传导,有效调整心律失常,可作为一种理想性药物被大众接受。

心室颤动是一种极其容易产生生命危险的疾病,轻微的心律失常控制不佳后逐渐变为恶性,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是首要任务。患者自身的基础疾病也容易引发心室颤动,年龄过大、心脏疾患既往史都是高危因素,住院期间,调整患者血压、血糖,稳定基础疾病,减少心室颤动的诱发因素[3]。当发生心室颤动时,探及患者呼吸停止,心跳停搏,需要立即予以除颤,迅速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及时纠正是关键,合理用药是重点,对于复苏成功后的患者出现反复发作时,应加大除颤频率,扩大胺碘酮的剂量,多次配合治疗,直到室颤停止,通过心电监护对心脏的情况评估,对药物的剂量进行调整控制,待患者血压回升,循环恢复,预示患者病情稳定。本研究中,胺碘酮患者组采用预防加治疗的原则,减少室颤的发生率,并且通过提前1周的口服胺碘酮治疗,在室颤不可避免发生的情况下,极大地缩短室颤的持续时间,通过胺碘酮口服搭配静注,使心动过速转变为窦性心律,为患者在急发症的情况下赢得生机[4]。

4 结论

胺碘酮在临床中预防心脏手术再灌注心室颤动具有实践效用,其特点在于安全、有效、稳定,既不影响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也不阻碍传导,在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显著成果。胺碘酮在术后对于心肌的射血分数有促进作用,适当降低冠状动脉承受的压力以及体外循环形成的阻力,维持正常心肌的排血功能,增加心肌细胞活力,提高心脏供氧功能。在掌握胺碘酮的不良反应和毒性、副作用后,扩大胺碘酮的治疗范围,配合临床适用剂量治疗心律失常等疾病。总而言之,胺碘酮配合除颤仪对于心室颤动的转复具有明显疗效,掌握胺碘酮的优势并灵活运用于临床,能够缓解心血管内科的住院压力,提高医生专业能力与诊治水平,减轻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经济需求,促进医疗行业的有力发展。

猜你喜欢

心梗胺碘酮口服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液氮冷冻与阿维A口服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心梗猛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