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朵经济”背景下广播剧的发展动因

2021-06-05何羽纶

视听 2021年6期
关键词:广播剧音频

□ 何羽纶

一、概述

近年来,网络音频平台迎来了发展热潮,“耳朵经济”也随之崛起。一方面,“耳朵经济”是指人们用耳朵的听力消费信息的能力①。相比于视觉神经网络传达信息所象征的注意力的深度攫取,听力系统似乎是未完全开发的感官资源。听力的挖掘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在使用视觉消费信息时有可能带来的其他感官资源的占用与停摆,使得人们所付诸的注意力效率显著提升,从而促使个体的大脑、四肢及其他人类主观资源能够较大限度地保有多任务处理的功能。在这一点上,实现信息仅凭借“听”就能消化吸收便成为了网络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增长点。另一方面,“耳朵经济”又指音频产业围绕有声内容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销售而形成的一整套经济关系②。从内容生产端到平台渠道端,从硬件技术端到信息需求端,随着音频消费流程的不断进化与完善,“耳朵经济”的潜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和探索,有声书、广播剧、音频新闻、移动电台等新兴业态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又与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等智能技术集群实现了深度融合③。网络音频生态正是在规范化、标准化的经营管理之下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于多个经济主体之间建立了健康良性、互利共赢且可循环的经济关系,从而实现了长远发展的可能。

“耳朵经济”由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下商业化趋势显著的广播剧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要素而存在。自2010年以来,喜马拉雅FM、蜻蜓FM和猫耳FM等大量以“声音”为媒介服务于“耳朵”的网络音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与此同时,广播剧开始成为网络广播媒介不可或缺的收听热点与经济增长点。广播剧在市场化与商业化模式下的大量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广播剧是繁荣旺盛的“耳朵经济”蓝海中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一股强势浪潮。

二、当下广播剧的发展动因

(一)渠道渗透:新型听觉媒介生成

通过梳理六大网络音频平台猫耳FM、喜马拉雅FM、荔枝、蜻蜓FM、云听、企鹅FM的相关信息,从各自的定位描述中可以看出,如今的网络音频平台所提供的内容服务是多种多样的,涵盖了有声书、广播剧、语音直播、音乐、相声小品和新闻资讯等各方面内容。尽管提供服务的方向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同时也能看出各音频平台又有各自在垂直领域再细分的深耕定位,如猫耳FM的应用副标题为“你喜欢的广播剧这里全都有”,可见其主打的内容服务为广播剧;喜马拉雅的应用副标题为“6亿人的有声图书馆”,不仅明示了其用户数量庞大,也侧面映证了它在应用商店排行榜上遥遥领先的原因,同时还指出自身主打的内容服务为有声书;以此类推,可以看出荔枝主打主播电台,企鹅FM主则打小说电台。从各平台的所属公司可以看出,为更好地渗透移动渠道,这些网络音频平台大多倚靠科技公司或计算机公司发展,从而保证平台可以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更好地融合共生,提高了音频消费的便捷性,使其在任何场景下都能得到满足。云听则有所不同,它背靠央广新媒体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这就决定了其无论是在内容供应、技术手段还是服务支持等各环节,都拥有巨大的资源优势。

由图1可以看出该六大网络音频平台下载量与收入之间的转换率,其中,猫耳FM和企鹅的付费转换率是六个平台中较高的,说明其制作内容精良,用户愿意为之付费;喜马拉雅FM得益于庞大的下载存量和流量,在六个平台中揽获最大的经济效益;央广旗下的云听日均收入不高,主要是因其自身的主流媒体属性,其提供的内容和节目往往具备公益性和公共性,付费接口较少,但也因此具备了吸纳更多用户的潜能;荔枝和蜻蜓FM的付费转换率虽然较低,但自上架多年来仍旧保持着较高的日均下载量和日均收入,无疑力证了渗透于移动互联中的新型听觉媒介产业尚且处于一片汪洋蓝海中。

图1 (数据来源于七麦数据,截至2021年2月7日)

这些新兴的网络音频平台正悄无声息地重塑着人们的听觉空间,并赋予了网络广播剧全新的定义与可能。以移动渠道为传播干线,新型的网络广播剧成为现代市场和高科技深度作用下的产物。借助于数字压缩和卫星传播技术,网络广播剧成为当代物质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消费商品,随着文化生活潮流的变化而变化。但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广播节目,归根到底,真正让移动人群着迷的是广播剧固有的叙事性。

(二)数码叙事:自然声与电子声的交织乐谱

此前,西班牙的庞培法布拉大学的研究者艾玛·罗德罗通过建立模型证实了广播剧中的描述性音效和声音镜头可以强化大脑成像。在这一模型中,不同的声音效果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背景环境,利用声音的变化即可以隐喻空间意义上的行动和角色,从而使受众可以获知由单纯声音构造出来信息像素世界,其中两个重要因素为内容(是什么)和位置(在哪里)④,原先单维的、线性的传播因为层叠错落地堆积声音变得更加立体。例如,通过脚步声的由大渐小或由小渐大,听众可以判断出人物距离当下场景位置的远近;通过角色呐喊或耳语的沟通交流方式,可以判断出对话个体所处的距离的远近;通过辅助的车声、鸟声和雨声等各种背景音,可以得到对于事件所处的地点描写和环境描写的隐晦的详尽刻画。

广播剧与其他形式的广播节目,例如广播新闻、音乐电台和广播综艺等的区别之处正在于它本身所具备的叙事性和编排效果。通过将人声、风声、水声等世间万物的声音有条理、有顺序地进行串联和拼接,自然之声与电流之声相互交织,实际上是将原本只呈现于纸张上的笔墨文本经过编码转换成了数码艺术。在此之下营造出的叙事空间不具备明确的指向性,可以任由受众进行深度体验和多元解码。由于具备更强的语意关系和逻辑架构,广播剧的艺术张力相比于其他形式的广播节目更强,能够承载更广泛、更丰富、更厚重的作品容量,于无形之中为作品增添了吸引力和表现力,从而对受众形成难以抗拒的无限依恋,实现了从文本到电流声这两种不同媒介的诗性转换。

相比于传统广播剧时代,现下网络广播剧的剧本来源一般为IP改编,所选取的IP大多为网络文学作品。正是因为广播剧开始尝试吸收现成的内容作品,并尝试着在数码叙事的共通风格上建立视觉与听觉的联系和融合,才具备了从网络文学平台进行受众引流的条件。例如,主打广播剧的垂直音频平台猫耳FM现阶段已相继获得晋江文学城、阅文集团等诸多网络文学平台的广播剧改编授权。而与电视剧的IP改编有所不同的是,从网络文学平台迁移至网络音频平台的用户态度与意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播剧改编制作的动向。这一趋势已在近两年来愈发明显。广播剧的策编人员会在保有自身创作独立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参考或采纳来自于既有文学IP的粉丝群体的声音,这些粉丝由此享有了参与作品改编的“权力”,继而从IP作品粉丝顺利转型为广播剧作品粉丝。

(三)声优偶像:跨越次元隔阂的造神模式

网络广播剧正是在新世纪之初循着互联网的潮流顺势兴起,成为配音行业的一大转折点。网络广播剧在最初大多是非营利性质的,惺惺相惜的配音爱好者们结成兴趣共通的社团组织,在论坛或者网站上纯粹地“为爱发电”,以最低成本的方式抒发草根小众却又温情脉脉的创作情怀。这一期间,网络广播剧处于完全敞开、不受强制控制的自由环境之中,广播剧的创作理念、方法和价值观在不挂靠任何利益集团的前提下反而得到了迅速的完善和成长。其作品传达的青春信号、理想价值和情感投射,成为年轻一代主创群体和听众群体的集体记忆,引发了广泛的回应和共鸣。广播剧由此在互联网上迎来了生气勃勃的春天。

2010年前后,网络广播剧制作体系愈发趋于有序,从自发生产稳步转向商业化运营,广播剧社团实现了从“网配”到“商配”的蜕变,付费模式得到推广,自此,一个崭新的互联网产业——商业广播剧正式粉墨登场。毋庸置疑,资本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广播剧的生产和运作模式,它的介入使得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迎刃而解。这些问题包括录音硬件条件的配置,也包括专业配音演员的短缺。随商业广播剧时代到来的还有国内先后崛起的诸多配音工作室,与先前的网络配音社团不同的是,这些专业的配音工作室有着完整的配音培训体系,能够自主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通过吸收对配音行业感兴趣的学员,从中培育、择选出优秀的配音演员参与到商业广播剧的配音工作中⑤。

高质量、高规格、高完成度且能够稳定连载、定时更新的商业广播剧成为了受众愿意为之付费的直接动因,经济资本的投入在商品贩售的过程中获得了稳定增长且可以预见的回报。而从政治经济学者的角度来说,在商品生产主导的社会里,传媒产品的交换价值是最为重要的。资本家投资传媒必然是为了营利,研究传媒工业的经济运作才是最有意义的,明确这一转型路径为中国的声优偶像化奠定了基础。

以网络音频平台作为线上场所,以二次元漫展活动作为线下场所,商业配音工作室或网络广播剧社团实现了对声优偶像的造神运动。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双重影响下,配音演员被赋予了新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内涵,代表了新的文化力量和文化形象,原先只在网络上“以声会友”的网配成员也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参与集中的文化商业活动,其声音特质开始与外貌和身体属性进行糅合,成为了完整的人,并凭借此前在网络上积攒的人气顺利地打开粉丝消费市场⑥。正如明星偶像的造神模式,声优偶像的崛起无疑如政治经济学者们所述,是商品生产所主导的社会下的必然产物。但与此同时,他们亦是满足个人欲望和信仰的替代品。这一点集中体现为配音演员是沟通虚拟时空与客观环境的唯一实体中介,他们的形象表演能够跨越次元的隔阂,使得角色具备现实性和生活性。相反,配音演员在这一过程中则趋向于虚拟化和脱俗化,他们富有感性和反叛性,他们代表着时尚追求和标新立异,他们与生俱来地拥有普通人所没有的奇妙能力和风采光辉,仅仅用声音就可以穿梭在不平凡的时空中。而这样的特质极大地扩展到了配音演员的个体存在里,他们继而具备了神性的光辉,成为崇拜仪式里的不二归属。

2020年12月,bilibili和猫耳FM联合出品的国内首档声音演员竞技节目《我是特优声》正式播出,节目将中国本土的年轻、优秀的33位配音演员首度集中推向台前,通过纯粹的声音竞技让观众感受到配音的魅力⑦。节目播出以来,随着竞技激烈程度和节目专业纯度的不断升级,收获了观众的无数好评。在场内竞赛的同时,节目组还设置了场外人气投票环节,观众可以给自己喜爱的声音演员投出声量值,从而解锁粉丝福利。而对于被淘汰的声音演员而言,声量值的高低还将决定他们能否“复活”重回舞台。除了每日固定的声量值,观众还可以通过购买冠名商的产品或参与其相关活动来获取更多声量值用以投票。显然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声音演员仪式化、形象化的打投、应援互动已经成为明星偶像崇拜的高度复刻,并且在刺激受众对传媒和商业消费欲望的同时自然繁衍出了流量变现、粉丝经济的现象,声优偶像化的造神模式不断强化。

三、总结

自古以来,人们便擅长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播艺术和故事。尽管随着广播、电影、电视、多媒体等媒介的相继产生,崭新的文化工业陆续诞生,然而正如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媒介演变轨迹,世界历史从现代向后现代发展的表现,是“城市”的重新部落化和“市民”的游牧者化,人们终将会回归到听觉空间的时代⑧。伴随着移动广播媒体的普及与渗透,听觉叙事的复兴亦是不可逆之趋势。从经济效益来说,广播剧能够培养忠实的移动听众,并从后者身上挖掘出内容付费和粉丝经济的潜能,在IP开发、渠道运营、内容孵化、延伸产品销售等各方面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商业框架,成为驱动“耳朵经济”蓬勃繁荣的重要动力。虽然对于商业化趋势初具规模的广播剧产业而言,诸多行业痛点,如版权纠纷、技术欠缺、女角“失声”、题材局限等问题仍存在,并且将长时间持续,但网络音频平台的普及、受众对于听觉叙事的归属感和声优偶像化的氛围,都让人们对于广播剧及其所能够引发的“耳朵经济”浪潮有了更多的想象和期待。

注释:

①左雨晴.“耳朵经济”:悄然兴起的网络音频行业[J].新产经,2019(11):80-81.

②③董紫薇,卜彦芳.5G来临:“耳朵经济”的新形态与新发展[J].新闻战线,2019(24):12-15.

④孔亮.大脑成像让广播剧展开想象的翅膀——从科幻小说《三体》的广播剧改编说起[J].中国广播,2020(08):40-43.

⑤潘佳奇.从日本声优看中国影视配音行业的未来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9(04):6-7.

⑥王丹.粉丝经济下国内配音演员的自我救赎[J].传播力研究,2019(31):41-43.

⑦B站《我是特优声》定档1219,打造以声音演员为主角的声音舞台[EB/OL].北青网,2020-12-07.http://ent.ynet.com/2020/12/07/3029532t1254.html.

⑧田园.听觉生态位的超越:从广播媒体到听觉媒体[J].当代传播,2018(03):60-62+78.

猜你喜欢

广播剧音频
柏韵音频举办Pureaudio 2021新产品发布会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网络广播剧的商业化转型
——以“猫耳FM”为例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用屠呦呦精神创作屠呦呦广播剧——一次科研般严谨的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