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设计类学生创业引导初探

2021-06-04郑倩倩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专业同学设计

郑倩倩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214122)

1. 设计专业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1.1 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较弱

设计专业学生本科课程侧重专业素养的培养,在综合素养方面,设计专业学生较文、理、工科学生来说处于劣势。就业创业过程中,需要考察文化素养的各类笔试中,设计类学生的劣势尤其明显。例如,在公务员、事业单位、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考试中,艺术类毕业生能通过笔试成功进入面试的实属凤毛麟角。加之大部分设计专业学生感性思维强,逻辑思维较弱,就职过程中文案整理、数字演算、文案策划、实验操作等的能力考察常力不从心。

1.2 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创业期望较高

为了更加直接了解学生的择业意向,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毕业生为调研对象,于每年6月进行详细的就业创业意向调研,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6月毕业前就业意向统计数据表

从数据可见,意向选择为就业创业的同学,大多选择到互联网公司就职(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或者专业设计类公司就职(如洛可可设计、大众汽车、奥雅设计等)。也有部分同学选择到国企工作(如各设计院,中建局,海尔集团等)。对于非知名企业、非设计类公司、非高薪企业、服务西部、三支一扶等选择项,无学生选择。57.5%的同学第一选择为深造,其中选择双一流高校读研人数较高,读研学校选择大多为清华、央美、国美等艺术设计类名校。同时,国外深造学校也大都选择全球综合排名或专业排名靠前的名校,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等。通过分析数据和约谈,很多同学如未如愿就职第一选择项,宁愿选择毕业当年不就业创业或自由职业。可见,大部分毕业生期望值较高,就业创业眼光较为狭窄,个人主观意愿较强,择业观念有偏差,导致就业创业困难。第一选择为创业的同学只有0.72%。通过分析数据和约谈,很多同学如未如愿就职第一选择项,宁愿选择毕业当年不就业或自由职业。可见,大部分毕业生期望值较高,创业意愿不强烈。

2. 综合性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创业引导举措

2.1 从学生出发,提升创业内驱力及创业能力

2.1.1 规划前置,找准职业定位

导向提前,尽早职业规划,让学生重视职业规划,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找准发展方向。首先依托大一开始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入学时的新生研讨课,系列入学教育课程及讲座分享,引导学生将职业规划安排前置,让学生树立自助规划职业生涯的意识。其次依托各类分享会资源,拓展学生眼界,学会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比如,利用“创新创业论坛”“创业校友论坛”等类似活动,将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其中,将职业规划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最后,依托各类数据分析,让学生提早进行就业形势研判。将本届毕业生前五年的就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就业去向、考研率、保研率、就业地区流向统计等,之后向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根据往届学生毕业动向进行参考,提前规划。统计如下图:

?

2.1.2 模拟创业,感受创业氛围

一是通过开展“学长说”类型系列分享,通过挖掘、筛选,选拔创业典型学生进行就业过程分享。二是进行优秀创业团队线上展示,于年级群、学院就业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分享,让低年级学生观摩,提前了解创业过程,为以后自己创业提供借鉴。三是开展“模拟创业”活动,组织低年级学生积极参加并现场观摩,为以后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四是不断完善“课堂教育+课外活动+实习实践”三位一体的生涯教育体系。积极推行“大学生实习实践计划”。鼓励学生参加暑期实习等各类公司实习,帮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企业及市场的人才需求,更早地树立生涯规划理念,给自己未来发展方向以更清晰的定位,以实习促创业。

2.1.3 能力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针对设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较弱的问题,高校教师要宏观把握,需要思考如何提升设计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综合能力,一方面要活跃思维,视野开阔。能够主动思考职业规划,灵活选择就业方向,自主拓宽就业选择面。另一方面切实提高就业技能,如何有技巧地制作一份有竞争力的竞标书?如何准备一册突出自我专业能力的作品集?如何应对各类市场公关?都是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因此,应注重对设计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拥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作为高校教师,可以将创业技巧指导、创业实训指导等内容融入各类培训、分享会或者就业课程等。

2.2 从专业出发,拓宽设计类学生创业渠道

2.2.1 举办知名企业品牌日活动

邀请知名企业进学院举行品牌日活动,例如,设计学院目前已经连续三年成功举办阿里巴巴品牌日活动,目前正在启动“饿了吗”公司品牌活动日。今年阿里巴巴品牌活动日围绕“设计让商业美而简单”的理念展开,引导同学从设计市场发展趋势进行思考。活动日举办一天,分为设计论坛和工作坊两个部分,设计论坛邀请UCAN设计大会嘉宾进行专题分享,工作坊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头脑风暴和产品设计。这个过程学生切身感受到企业的品牌理念、工作效率。以此类型活动,促进学生和设计领域内知名企业间的良性互动,帮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名牌企业的发展方向,学习设计前沿知识,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

2.2.2 企业宣讲会日常化

加强与重点企业的合作,主动安排网易、美团点评、OppO、VIVO、京东等一批行业内知名企业,来院举办专场宣讲会、招聘会。邀请企业进校进行专场宣讲会,结合企业需求职位,将宣讲信息发布给对应专业学生,鼓励学生到达现场聆听。宣讲过程中,一方面企业传达企业的基本情况、文化价值观、人力资源政策、校园招聘的程序和职位介绍等信息。另一方面,学生在宣讲现场获得对企业的直观印象,从多方面了解企业。学生可以不用走出校园就能与企业管理层或者设计部门负责人进行对话。宣讲会还可以通过现场提问作答的方式加进双方彼此的了解,易于营造气氛促成理想的双边考察效果。

2.3 从定位出发,提高创业质量

2.3.1 找准定位,提高创业引导针对性

高质量创业,需要高质量创业引导。高质量的创业引导,要针对创业引导的现存问题进行整改、完善、发展。深入分析研究各专业毕业生创业率、创业去向、创业满意度、创业适配性以及毕业生对教育教学的反馈意见。针对统计和分析,找准各专业学生就业的创业定位。

2.3.2 找准优势,借助各方力量

一方面,发现创业过程中学生的自身能力优势。比如产品设计学生思维严谨,作品集质量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手绘能力强,在竞标中优势明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同学对于细节的把握准确,有较强的文化底蕴等。将这些创业优势进行分享,为创业能力较差同学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利用学科优势和学科影响力组织高质量宣讲会,吸引对口企业优质企业吸纳毕业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大平台,拓展更广阔空间。依靠学院力量、各系部力量与行业内重点企业共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习实践基地,开拓和稳固重点企业就业渠道;尝试探索“师导生创”的大学生创业模式,实现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同时,带动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

2.3.3 找准主体,实施个性化创业引导

学生是求职的主体,就业引导工作以学生为本,所以在引导过程中要分析学生的价值取向、性格特征、兴趣点、综合能力和价值取向进行评估。之后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职业诉求,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实现职业匹配。具体操作可以对学生进行创业意向统计,根据就业意向进行分类创业引导,使指导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规划,如出国、考研升学、进入国企、事业编、公务员、创业等发展方向,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与教育培养。

3. 结语

在创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综合性高校中的设计专业学生创业竞争力的培养工作同样迫切。通过数据分析和现状分析,无论从学生本体还是从市场需求来看,影响设计专业学生创业的因素很多。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才能结合现状,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针对综合性中艺术专业学生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实效性的就业引导,助推设计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专业同学设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