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

2021-06-04赵晓晓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轨道交通证书

赵晓晓,倪 蓉,白 洋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221433)

国务院于2019年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即“1”)+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X”)”制度试点(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同年12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发布了《关于确认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第三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通知》,正式公布《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第三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其中包含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对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证融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接1+X证书,优化传统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1. 1+X证书的新内涵

1.1 1+X证书是一种新的学业证书制度

我国一直以来实施的职业教育证书制度是“双证书制度”,双证书是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迄今为止,该制度已探索28年,然而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新专业的产生、生产过程的复杂和细致化、对一线职业技能人才要求的复合化和多元化、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缩减等情况陆续出现,使得双证书制度的弊端不断展现。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现行的学历教育平行,其源于国家人力资源部门,主要以实际职业领域的应用为主,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学历证书出自不同体系,遵循不同的人才培养逻辑,故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下的教学内容、实训资源、师资力量等软硬件设施要求会极大增加院校的办学成本、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学生的学习负担[2]。课证融通上的困难,亟需一项更加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育人要求的证书制度出现。

1+X证书制度便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全新的学业证书制度,与双证书制度不同的是,其将“X”定义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对“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3],可通过培训考证的方式获得,发证部门为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职业技能面向的岗位、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技能要求进行了科学的梳理和定位,并细分为了初、中、高三级,三个级别依次递进。其本质上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4]。与双证书制度不同的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非准入式的资格鉴定,而是反映完成某一典型工作任务具备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实现从“学生”到“职员”的无缝衔接。

1.2 城轨运营专业实施1+X证书的意义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催促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凸显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复合型的技能技术人才,不仅要对不同层次人才的能力进行复合,还得对不同岗位的能力进行复合[5],以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而1+X证书制度正符合这种纵向层次化,横向复合化的特点,可极大拓展课程体系构架。

另外,1+X证书制度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院校应以1+X证书制度为依据,与轨道运营公司共同进行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突破原本校企合作的瓶颈,达成深入且有效的合作共赢关系。

2. 城轨运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原有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原有课程体系

分析存在如下问题:

2.1 课程体系的职业导向性不足

原课程体系在编写的时候,由于是新专业,课程在安排上存在结构性问题,如“财务基础”“物流基础”等课程,设计成了技术平台课程,应该设置为素质拓展类课程,作为非本行业的X证书衔接课程,而技术平台课程和专项能力课程应该服务于本行业的X证书。

2.2 证书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分散[7]

若学生想考取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必须拥有“行车组织及施工组织”“客运服务”“票务运作”“应急情况处理”等能力。为此学生应将“轨道交通线路站场”“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系统”“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维护与管理”“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礼仪”等课程全部修读完毕,方可考证。而这些课程的知识点重复较多,且分布在各个学期,课程安排分散且梯度性不够,逻辑性不强,直接导致知识结构的割裂,和教学内容的碎片化。即使学生修完了所有课程,也只能获得学历证书,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难度很大。

2.3 专业课程内容与证书标准不完全匹配

目前我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受限于教材,与现实生产一线结合不密切,与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有一定差距,工作任务中体现的职业技能不全面。学生学完专业课后,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仍有知识盲区。

2.4 课程内容的安排不符合梯度化特点

现阶段的课程体系,并没有将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难易度整合,更未形成梯度化的授课内容,这样学生难以应对站务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要求。

2.5 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我校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四大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该模块的课程反映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是现代社会中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的必备文化,是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必修课程,实行理论考核;技术平台课程模块,该模块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掌握所修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是必修课程,一般实行理论考核;专项能力课程模块,包含了本专业的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和实习等内容,也是必修课程,基本完成项目化改造,以项目、任务的形式安排教学,但因师生比太低,实训场所空间有限,实训设备数量较少,在规定的课时内,只能压缩实训环节,且每实训组安排较多学生,难以有效地实施实操训练,这导致考核标准中理论考试仍需占据较大比重,学生的实操能力薄弱,难以衔接站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考核要求;个性化学习课程模块(包括专业拓展类课程组、艺术欣赏类课程组、文化素养类课程组、职业证书类课程组和创新创业类课程组),是选修课程,但目前的课程安排驳杂且欠科学论证,并未能有效支撑其他X证书的获取。

2.6 专业知识技能复合性不强

1+X证书制度,旨在为社会储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能够适应多种岗位的工作要求,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这就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本专业岗位的理论和技能,还要对其他岗位有初步的了解和从业基础。但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下,学生只能修得本专业的学业证书,和个别职业资格证书,最终导致学生只能适应一种类型的标准化职业岗位,无法满足多元化、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而也就无法支撑学生跨岗位选择就业。

3. 城轨运营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

3.1 优化思路

在构建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体系之前,应剖析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各个等级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技能要求,并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对接,确保课程体系的逻辑合理性、对能力培养的连续性和递增型。《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站务岗位的工作领域分成了五个模块——行车组织及施工组织模块、客运服务模块、票务运作模块、应急情况处理模块和班组管理模块。相应的初、中、高级站务对应的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内容对比

初、中、高级站务面向的工作岗位(群)及职责如表2所示:

表2 各级站务面向的岗位群及职责

为了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让学生既能顺利获取学业证书,又能尽可能多地获取“X”证书,考虑如下优化方案:

3.1.1 专业课程结构模块化重组,与1+X证书的梯度化相融通

例如《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行车组织及施工组织”模块考核内容涉及的课程有“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轨道交通调度指挥”“轨道交通”以及部分“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维护与管理”,可将这些课程依据《标准》中各等级的工作内容及职业技能要求重新组合并确定为“行车组织及施工组织”(初级、中级、高级)三门课程,重构教材内容,并在课程结束后,增设1+X证书培训考核环节。

3.1.2 对个别课程的类型进行调整

调整个别课程的归属类别,将除了支撑本专业X证书的其他课程(如原本技术平台课程中的物流基础、财务基础等)作为专业拓展课,供学生自由选择以适应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3.2 实证设计

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如下:

图2 优化后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4. 其他相关改革的思考

4.1 编写X证书教材

与传统教材不同,X证书教材应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基础进行开发,仍采用项目化教学,项目对接标准中的工作领域,并以职业技能要求为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模拟实际工作情境,将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的规章规定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教材学习的过程中,实质性地掌握X证书的核心要求,提升职业能力。

4.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一项全新的学业证书制度,必须依靠有双师资质的高素质、多元化教师队伍。学校应尽快安排教师参加1+X证书制度政策的学习,以及相关技术技能的培训,落实五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让教师深入企业,深入一线,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尽可能从企业引进技能大师,充分利用企业人员的实践经验,扩大师资队伍和师资力量。在制度上面,学校应加快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激励政策,调动教师进取的内生动力[8]。

4.3 提升实训条件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基础性保障[9]。实训基地应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构建技能训练项目体系,在保障原有设备资源尽可能利用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进行实训条件的改良,以适应X证书的训练要求。

4.4 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法应体现全面性[10],传统的考核通常是理论成绩加实操成绩,但为了增强考核的全面性,应将工作上不确定因素和背景加入其中,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理论转化实践的能力,教师应设计多种考核手段,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活学活用,这才能符合1+X证书制度的考核要求。

4.5 建立和完善学分银行制度

建立和完善学分银行制度是打通“1”和“X”的重要一环,通过学分银行,可将学历教育中的部分课程跟X证书建立学分关联[3],特别对于有中高职联合培养、专接本培养的专业,学分的融通互换可使得人才培养路径更为畅通。对此,国家可在部分院校进行试点,为今后学分银行制度的全面展开奠定实践基础。

5. 结语

1+X证书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改革,是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课程体系的优化是院校对接1+X证书制度的必要一环,课程体系优化之后,还需探索教材内容的重构、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训条件的提升、考核方式的改革、建立和完善学分银行制度等,为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应用人才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轨道交通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收录证书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