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校院二级管理的改革和思考

2021-06-02骆霄张丽娟汪杨罗隽雁杨波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7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管理

骆霄 张丽娟 汪杨 罗隽雁 杨波

摘 要:高等院校校院二级管理是现代大学管理进步的一个象征。深化高校管理改革,建立更加健全的现代大学管理体系,创建更高水平的学科人才培养结构,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实力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现有高校教学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和国外高校校院二级管理所得出的一些经验,对如何完成我国高校教育二级管理的改革,提出了个人的相应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校院二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7.021

不同的大学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状况。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很多大学格局逐步扩大,在办学过程当中垂直的多层次管理,不再适合现有大学学科发展和学校管理。学校发展的逐步提升,也使得的原有大学当中学校顶层这一级别管理校内一切事务的模式,不再适用于现有的学校发展。教育部于2015年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中对就明确说明:“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也有专家指出:“现在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说到底是体制、机制问题,即制度问题。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既缺乏经费又缺乏人才,但更缺乏现代大学的观念和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解从对外角度来说,应该是明确政府、社会、学校之间的各类关系,从大学自身而言,就是要完善高校的结构建设和管理。二级学院在实际的工作中承担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重要业务工作,是学校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如何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是高校综合改革的出口和方向,是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是从基础逐步走向提升的必由之路。

1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现状和分析

我国高校现行的校院二级管理层级结构主要有:校、院、系、教研室管理模式。部分高校配合高质量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院级机构,综合完成学校学术教学和科研活动。这样的管理环境下,往往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管理权力集中于学校一级,统一管理后各类资源无法较高效率的进行使用,相应的各类审批集中在某一个口径中,口径内的办事效率有限,学院办学自主权和办学活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发。

(2)二级学院的职能固化,在原有系部被提升至学院以后的系统中,提升后的学院这一级多数只是将自己的名称改变,实施的各类工作内容和职能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从而无法形成提升级别也同时提升办学格局的状态,就只能是形式上的变化。

(3)二级学院的定位不明确,使得二级学院在实践中不能完善自己和学校之间的行为配合的问题,学院在内部的決定如果较多,人事、经费、财务和评审都消化在了学院一级,会使得很多系一级或者教研室一级的状态仍然保持原有状态,从而无法突破,反映不够积极。反之如果把二级学院的定位给明确固化,则容易造成二级学院的管理松散,只做明确过的相关事务,这样的行为最终会让二级学院难以作为,如何平衡学院的定位,较为困难。

(4)越多的管理层级,交叉越多,学科专业无法有效融合,多方决策才能产生的博弈管理目标,难以确定管理结果,无法创建优势专业和学科。

(5)学校权力界定模糊,无法合理使用。使得行政和教学之间的权力无法均衡,学院这个办学主体,在管理上也就极大的受到各类不同权力的制约,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管理群体。

(6)学校框架及构建等问题在学校层面无法更有前瞻性和规范性,在进行学校宏观调整的过程中,容易盲目跟风,无法走出独立的学校风格。比如设置专业,为了市场现有经济目标,学校都会按热门方向进行一些专业设置的安排,这样的设置无异于主动投身专业“红海”之中,长期难以消化,而未来即将成为主流的“蓝海”专业却无法得到发展。

(7)监督的不完善。使得在院校分级管理时,监督影响到管理中的实际空间有限,也可能使得决策和执行缺失客观和全面的基础,高校中或多或少的官本位主义,使得行政力的制约容易压制教学和学术科研,也就对学校主业产生制约。

2 针对国外二级管理的一些研究和思路

美国大学的管理体系在很多场合都是被津津乐道的话题,原因是它的构成较为成熟,学校-学院-系部,这样的三级体系是美国大学通用的标准模式。在学校一级的层面,董事会(Board of directors)、校长(president)和评议会(也成教授会,Academic Senate或AcademicCouncil)构成了统一而又相互制约的结构,校长成了一个大学权力的中心,但是也要被董事会和评议会(教授会)进行制约。董事会是各种利益群体的一种投资性构成,对大学的发展做出其需要的决策,聘任校长是为了执行这些决策,这就是所谓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和董事会更多的是一种合作状态,为了相对统一的目标进行管理。校长的实际状态表现出其相对明显的行政权力,而在学术相关领域,包括学术成员组成,课程的安排和学科专业等内容,就是由学校评议会进行决定,包括职称聘任晋升和学术决策的相关领域有着绝对的权力,这样行政权和学术权的相对分离,使得学校内部团体相互合作、相互制约,也就自然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的格局。

二级学院架构中也分有学科群的不同系,二级学院也设置了教授会、院务会、课程委员会等不同利益的综合群体,由这些群体对二级学院的院长进行民主监督。二级学院的实际工作承担了大部分学校的工作,所以活性是最强的。系是学校的最基层的部门,系主任是由学术权威的高职人员进行担任,系也可以进行教师职称、课程安排和学位授予等权力,在管理中分工明确井然有序,师生得以积极而宽松的进行工作学习,原生动力是较强的。

而在欧洲,大学体系各有不同。德国高校作为欧洲大学体系代表之一,是全球传统学术大学典范,原来多数有神学科、医学科、哲学科和法律科组成,进入20世纪后段,为了促进新学科发展,改革成了现有的多科系形式。德国高校的领导机制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校长制;第二种是主席团制。主席团制机构构成一般采用高校主席团、高校理事会和大学评议会为第一级别,第二级别是不同科系,各科系下有研究所(教研室)。这些不同的机构分工比较明确,主席团统筹工作,基本的部门较为丰富,包括财务、教学、人事等部门,评议会负责学校日程工作的检视,没有决策的权力。科系是德国高校的基层机构。科系主任负责日常主导日常工作,教授在科系中会把教研室、人事财务和相关研究工作担负起来,德国的大学管理模式就形成较为统一的科研环境,教学自由、教授治校、学术自由。

作为亚洲大学模范,日本的大学是以学术权力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结构的,校长仍然为最高的负责人,议员会是最高的决策机构,成员由校长和理事共同组成;经营协议会与教育研究评议会是大学的审议机构,校长选考委员会实行校长选任及解任权力。这四大主体使得其学校内部形成了以下三个特点:

(1)各部门分工明确、权力互相制衡。

(2)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分离,民主管理。

(3)制度章程立法保障治理有法可依,与时俱进保障章程适宜当下。

由于日本的文化和我国较为类似,有很多管理逻辑容易进行转换。

3 国外高校的管理对我国高校校院二级管理的一些启示

3.1 均采用校院分级管理模式

几乎所有的国外高校都是采用院校多级管理模式,无论在管理的运行过程,人员调配和学校活力来说,多级管理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虽然不同国家在分级管理上有着相应不同的分类模式,但最终要达到的目的都是需要学校提高效率、人才活性增加、学术权和相应的行政权有所制约,最终达到相互依托、相互制约而相互促进的目的。只有先进的管理体系才可能达到先进的校院发展氛围,才可能使得学校这个需要生命力的地方充满生命力。

3.2 核心需要院系管理

学院作为一个学校基层的组织核心。需要有相对比较强的执行能力。对学校整体的课程设置、学科设置、教学管理、科研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等工作都具有最直接的执行需要,是执行学校各种决策的基础实体。学校的各项实际的执行措施都是由学院院长或者是系部主任进行实际的基层实施,而多数学术相关内容都是由学院完成。学院能否充满生命力的发展,最终将直接影响到学校是否有活力。

3.3 基础需要责权明确

高校行使自身权利和义务的进步随着时代发展愈发明显,权责意识的完善,让大学不管分层级别如何,都要对学校内部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下来。妥当的权责体系可以使得校院二级管理不容易出现对立的局面。在观察国外高校使用的多集团分配权力的方式以后,会发现这样的方法使得权利不再那么高度集中,可以让高校自己的学术权得到充分的施展,也使得行政在整个过程当中自然的配合调控,权力制约型的架构是比较明确和健康的。避免行政权进行过度干预的情况,可以保障了民主科学在决策中的基本地位。明确了不同的权利和责任,也就明确了行政和学术的分治状态,使得学校管理可以达到平衡和健康。

不同层级的职责范围行使不同层级的权力,管理监督都可以规范,行使的各项活动都健康有序。不同的决策团体、不同的委员会在各自的工作范畴之内履行合理的本职职责。对学校的监督以及对学校提出的意见可以利于学校和学院之间相互平衡,利于学院和学院之间的平衡,最终可以使得每个人对提出的观点更加客观和具体,也使得学校可以通过这些有效的信息,提供比较合理的资源分配办法。客观的信息发布,为学校各项资源合理的使用打下有力的基础。这样的架构一方面体现了各类管理人员在管理中的智慧,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校和学院之间的运行正常、履职正常。

3.4 学术占核心位置

对知识的崇尚,在大学表现得尤为明显,一般情况下以学术为主的大学校长所需要的人物都是由某一学术领域有着较高威望的专业人才中选出。一个学校校长是学术为主的人物,那么这个学校的主流意识形态也会以学术作为基本主导。这也是国外多数大学在学术发展比较自由、有活力的一种基础意识配置。学术为主导的行政管理核心也促使学术自由的意识不断进步,两者相辅相成,使得国外的学术核心资源、行政核心资源都逐渐配置给了需要的部门,也就是二级学院,这样的权利下移,不断促进学院自我扩展和繁荣。减少了过多的上层行政压力和制约,学院自我的学术发展的方向和步伐可以自由掌握。多院系相互平衡之下的发展,是学校得以更好发展的方向。所以有着学术较强背景的教授和专家进行大学校园的相应内部管理,是现有国外大学成熟的模式。这也将是我国大学发展的方向。

4 针对如何进行我国高校校院二级管理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4.1 科学进行机构设置、构建合理管理体制

科学的进行机构设置,建立良好的运行管理体制,是学校高效运转的基础,也是使得校院二级管理能够衔接有效的必然路径。在现有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学校进行了一些相应的整合改革,很多学校把现有职能较为相近相似的部门进行相应的重组。这样的好处是把多部门有可能进行职权交叉的岗位,放到了同一个部门之下。管理形成一个部门对多项事务进行统筹。精简了相应的行政级别和相应的行政机构。运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019年4月,华中农业大学就进行了力度空前的行政机构改革。在改革过程当中,将原有的33个部门减少到了20个。把原有资源分散,效率不高,边界不清,协同不够的现象。从结构上进行了调整。按照一类事物归口一个部门有一套人员负责,进行了六次統一。从小部门合并成高效协同的大部门。从现有的运行效果来看,该项改革的执行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4.2 二级学院以学术学科作为支撑进行重组

现有高校的特点往往是要以学科作为基础的。多数高校都需要有复合型的专业在其中。所以如何建立以学科为基础的学院和学校的统筹体系,是摆在各大高校面前重要的问题。每个高校只有认真了解自身发展方向、学术学科专业背景和相应的自身优势特色。从这样的特色学科支持特色学院、由特色学院支持特色学校的布局。高校必须通过把特色核心学科作为学校基础支撑的受力点,优化学科和专业的结构和布局。将学院的位置放到更核心的地方。有很多高校是把了学科学院进行相应的匹配。学科相近的进行合并,学科和学科相近的专业,安置在同一个的学院当中,减少专业和学院之间匹配跨度大的问题。学科和专业明确支持学校的特色,突出以学科为特色的学校发展定位。将公共基础性学科及专业和特色行业型学科专业进行进一步拓展,做出优势。将公共基础较差的行业特色学科及专业,进行大力度改革。在改革完成前,暂停招生或撤销相应老旧退化专业。由于不同行业在社会当中也有不同的分工,不同行业的社会认可度高低不同。所以在学校当中的不同学科专业,也需要有不同的梯队,给予不同的支持。这样就可以从基础的结构上,调整原有同一平台所带来的错综复杂的问题。

通过学科和专业的重组,二级学院在相应的执行过程当中就有了相同相近学科,这样的改观更容易进行学术的各项交叉汇通,产生核心的学术权,对学术权的相对统一,带给了管理学术权方面的支撑。给学校如何统筹相应的资源、架构更合理的校内绩效评价机制带来了可能。

学院通过学术、学科和专业的相应独立,才可能拥有和学校相对扁平的一种管理逻辑。当学校能把人事、财物等权力交由学院自主以后,学校的管理职能重心也就可以下移到二级学院,二级学院对相应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也将更加积极。原有的集权统一规划模式最终会被打破。

4.3 目标责任明确、均衡配置合理资源

学院在哪些方面需要重点建设?学院和其相应的学科专业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界定?通过学院学科和专业的科学配置才能明确以上问题。而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对相应的学校资源的配置,需要向优势的特色专业学科进行倾斜,这样才能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新学科模块,有充足的准备。对不同级别的学科人才培养,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机制,促进学院办学质量提高,为学院办学找到特色、提供动力。学校各部门通过指标考核对人财物进行实时监测,形成动态的评价指标,为后期均衡配置合理资源提供相应依据。

4.4 明确校院二级权力清单、完善监督体系

将学校和各学院之间的人权、事权、物权进行相应的权力清单的清理,在整个改革体系中是必须要做的事情。院校二级管理形势下,学校改革发展、宏观全局战略的事项事由学校层面予以把控,并对学院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而学院对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组织人事、财务支配等实际工作进行实践。

完善监督体系,充分实施民主监督,完善监察职能,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严肃各项纪律和问责追究制度,完善责任落实,做好部门审计和干部个人审计。

4.5 构建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

学校和学院同时需要对其自身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对不同类别的考核内容进行分类的考核,对基本需要完成的内容进行基础考核。这样才能把相应学校和学院之间各自需要达到的工作内容更加明细的表现出来。对后期的奖惩有更好的定量定性依据。而学术性的相关内容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考核评价有所促进。

总而言之,校院二级管理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象征,对我国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一条必经的道路。通过校院二级管理的改革,可以更好地提升高校的内涵发展、提升质量。国内有很多大学已经进行了校院二级管理相应改革,而这些管理改革的突破和创新,越来越明显的为其带来主动活力和可观的创造力。当然,需要校园二级管理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探索一条适合不同学校的对策和改革方案。核心的基本点是不变的,其一是需要明确不同的管理层级,设置方式要使机构更加的高效,明确学院所取得的身份,将学校的管理重心移交学院,管理体系框架适应学校总体发展。其二是要明确校院二级权力清单,明确学术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其三是要构建合理的考评机制,动态的进行各项资源的分配,使整个学校运行可以不断的改进和优化。

可以预见,在不断探索和发展过程之中,我国校园二级管理必将逐步进入各高校的主流管理体系之中,为现代化大学发展带来生机和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博.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机制与建构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陈文联,陈之宸.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民办高校应有的追求[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01):4-7.

[3]胡敏強,赵旻,严新平,等.大学章程制定的思考与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7):8-11.

[4]陈巧云.现代大学制度导向下地方大学的章程制定研究[D].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15.

[5]张建军.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创新实践培养模式改革研究,Reforms on Innovative Practice and Training Mode for Compound Financial Talents[J].唐都学刊,2016,(06):120-124.

[6]郭明顺.承前启后,创新发展——在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上的工作报告[J].高等农业教育,2010,(10):3.

作者简介:骆霄(1985-),男,云南昆明人,讲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系统分析、集成、数据分析等研究。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