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藏品的规范化管理

2021-06-02齐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5期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途径博物馆

齐琳

摘 要:规范化管理包含的主题十分丰富,但聚焦非中心城市博物馆藏品管理的实际需要,还需从对人的管理、对管理制度运行质量的把控以及引入信息化技术三个方面入手。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的途径,可围绕植入有助于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的组织文化、以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在博物馆藏品管理中内化团队工作的正外部性、引入ABC管理对博物馆藏品分类实施技术投入四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博物馆;规范化管理;可移动藏品;途径

本文以博物馆可移动藏品(下文简称“博物馆藏品”)为考察对象,以此为载体探讨博物馆藏品的规范化管理议题。之所以提出这一议题,归因于两个方面的考虑:①中央层面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而博物馆系统则是支撑该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且博物馆藏品又是达成该项目标的物质保证。因此,立足于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要求,需要探讨博物馆藏品的规范化管理议题。②从各地博物馆运营的现状看,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范问题,这些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涉及博物馆藏品的管理质量,还影响到博物馆对外开放的质量。规范化管理所包含的主题十分丰富,但聚焦非中心城市博物馆藏品管理的实际需要,还需从对人的管理、对管理制度运行质量的把控以及引入信息化技术三个方面入手。

1 对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内在要求的解析

结合上文所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规范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展开解析。

1.1 对员工的规范化管理

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管理的本质在于对人的管理,所以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博物馆对员工的规范化管理主要从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入手,且员工的工作行为又受到他们岗位意识的驱动和制约。由“刺激—需要—行动—满足”的人类行为逻辑可知,当前需要在设计“刺激”的内容上下功夫。在与负责博物馆藏品管理的员工交流时发现,他们基于现有的安保措施和历史上极少发生的管理风险,似乎认为按部就班便可满足博物馆藏品管理的需要,即所谓的“无为便是有为”。然而事实上,对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不仅需关注它的安全问题,还需关注它所产生的服务价值。

1.2 对制度的规范化管理

这里仍需回归到“对人的管理”这一主题,即管理的科学性主要由它的制度化管理所呈现,对制度的规范化管理意在激发员工的岗位意识和引导他们的工作行为。从博物馆藏品管理的“二重性”出发,激发员工的岗位意识能够促进博物馆藏品管理安全质量的提升,引导他们的工作行为则能使其完成管理模式的转换,即从传统静态管理转换到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并在信息双向反馈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创新现有的管理方式。随着博物馆数字化革命的启动,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应成为推动本馆数字化变革的主体力量,这种主体力量的呈现,便依赖于制度的规范化管理所释放出的强大动能。

1.3 对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对技术的规范化管理”似乎較难理解。这里的“技术”主要指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上述技术在博物馆数字化革命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本文所聚焦的博物馆藏品管理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可以将对技术的规范化管理解为:①在应用技术提高博物馆藏品管理安全质量时,应寻求合理的“产出/投入”关系。②在应用技术实施博物馆藏品管理时,应同时有应用技术的员工队伍。细化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点需要从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分区管理上着眼,第二点则需要从提升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岗位素质上着眼,这样又复归到对人的管理这一本质议题上来了。

2 影响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的因素分析

将以上要求落实到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实践中时,还需对影响规范化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增强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实践的可操作性。

2.1 员工规范化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提升博物馆藏品管理的质量和品质,依赖于一线管理人员的岗位意识和工作努力。他们在团队作业模式下开展博物馆藏品管理时,其岗位意识和工作努力程度势必会受到团队工作氛围的影响。理解这种影响,不仅需要从“团队”这一正式组织的运行生态着眼,还需要从团队中的非正式组织入手。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团队中非正式组织所蕴含的消极、负面的工作生态,将直接影响员工规范化管理的效果。例如,在传帮带模式下,“师徒”关系构成了一类非正式组织,若是师父都缺乏对博物馆藏品管理的意识,那么他的众多徒弟也必然会弱化自身在博物馆藏品管理中的安全意识和创新意识。

2.2 制度规范化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博物馆藏品管理中实现制度规范化的目的在于,引导和激励管理人员重视藏品的安全质量,并能够积极回应社会公众对参观藏品的诉求。在实践中制度规范化固然能够依赖决策层所提供的制度设计方案,在形式中满足引导和激励的要求,但规范化的制度能否在博物馆藏品管理中发挥稳定和持续的软实力,则受制度运行监管和制度创新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这里同样强调在博物馆藏品管理中需以对人的管理为本质导向,然而监督者却无法全过程、无缝隙地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监管,这就使规范化的制度在运行中遭遇到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影响。制度创新从理念变为具有实效性的制度成果,需要在试错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这就必然会增大制度规范化管理中的交易成本。

2.3 技术规范化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博物馆数字化革命催生出博物馆藏品管理的数字化变革,后者仍然依赖于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由同业之间的竞争所致,包括笔者工作的博物馆在内的很多博物馆单位纷纷举起数字化的大旗,在数字化革命美好愿景的驱使下完成博物馆藏品管理的数字化变革,但较少从理性中探寻以何种“产出/投入”关系,来实现对可移动藏品管理质量和品质的提升。与此同时,在信息化和智能化专业人员的协助下,博物馆的物化结构得到了升级换代,而博物馆人化结构(信息化和智能化人才队伍结构)的提升却相对滞后了。

3 问题导向下的现状反思

基于上文所呈现的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问题,这里笔者将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现状反思。

3.1 在员工规范化管理中对组织生态的现状反思

不少博物馆机构试图通过强化岗位职责、重构薪酬分配等途径来增强对博物馆藏品的管理绩效,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笔者所在的博物馆也同样延续着这种人事管理传统。然而,在忽略了由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在运行中所产生的组织生态环境的情形下,单纯从个体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行为出发来给予激励或规制,不一定能够形成稳定和持续的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常态。其缘由十分清楚,即组织生态所形成的工作环境能够影响和塑造管理人员的工作心理,并在相互比较、模仿的基础上存在着打破岗位约束的内在冲动。以笔者所参与的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建设为例,管理人员普遍在外部绩效考核的倒逼效应下参与岗位培训,且在参与培训中会针对绩效考核指标实施精准发力,而难以产生适应新时期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的内生动因。

3.2 在制度规范化管理中对监督效能的现状反思

制度的规范化管理能够为博物馆藏品的规范化管理提供长效机制保障,然而长效机制能否真实形成,仍取决于管理人员对规范化制度的行为反馈。目前,在制度规范化管理中主要强调制度刚性,以及与管理人员的薪酬分配紧密联系的绩效考核制度。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觉,制度刚性固然能从制度的规范化执行中得到体现,但因管理层缺乏足够的监管能力,所以往往在制度刚性执行的背面,隐藏着个别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径和“搭便车”的行为。这种基于博物馆藏品管理风险极低的历史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偏好,势必会在博物馆藏品管理中制造出不可逆的系统性风险。经验表明,监督能力缺陷导致的监督效能缺失,极易使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流于形式,或者陷入“能者多劳、却不按劳分配”的不利局面。

3.3 在技术规范化管理中对投资结构的现状反思

本文将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解构为“二重”,即从安全性的角度理解博物馆藏品的规范化管理,以及从社会服务价值的角度理解博物馆藏品的规范化管理。对于技术规范化管理的认识,需要从第二个角度来着重理解,尽管规范化的技能也能弥补因人力而不及的博物馆藏品安全管理短板。在同業竞争和美好愿景的驱使下,需要对当前数字化资产的投资结构做出反思。面对以器物替代人工的博物馆藏品管理趋势,一方面会增大博物馆的运营成本,还会因过度相信器物层面的技术保障,而丢掉更为稳定的博物馆藏品管理体系。再者,过分关注器物替代人工的效能优势,还会带来管理人员个体管理创新意识的下降,以及创新意愿的降低。

4 实现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的途径

综上所述,实现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的途径构建如下。

4.1 植入有助于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的组织文化

我们已经知道在开展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时首先需要做好人的工作,而人的存在方式为社会实践性,社会实践性又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因此,植入有助于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的组织文化,便于完善和优化这种生产关系。具体的实施途径为:①在博物馆全员范围内进行“数字化革命”岗位培训,使单位内部形成重视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管理的意识氛围,并树立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的岗位意识。②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还需聚焦提升对外开放品质,所以在组织文化中还需引入“消费者主权”元素,即通过岗位培训和工作实践总结,使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重视与社会公众建立良性的信息互动关系,并自觉改进博物馆藏品管理模式。

4.2 以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

随着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组织文化得到重塑,在微观层面需以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博物馆藏品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承载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主体包括博物馆管理层和执行层,从本文主题出发将主体规定为执行层,即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具体的实施途径为:①在团队作业模式下,需要在团队内部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即通过“目标分解、目标协同、目标考核”等依次展开的工作内容,循环往复地落实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于管理制度的精细化,这种精细化应具有可量化的特征,所以应在激励兼容原则下再造针对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的岗位考核指标。考虑到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内在的对外服务价值日益重要,可以增设“博物馆藏品管理合理化建议”指标。若是该建议被采纳,那么提出该建议的员工将在绩效奖金分配、年度评优中获得加分项。

4.3 在博物馆藏品管理中内化团队工作的正外部性

需要形成稳定、持续的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态势,仍需要从做好人的工作入手。应在博物馆藏品管理中内化团队工作的正外部性。所谓“正外部性”是指,博物馆藏品管理团队能够获得因成员努力实施规范化管理而带来的红利。这种“红利”可以为社会公众对博物馆工作的积极评价,也可以为博物馆藏品在数字化管理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等。具体的实施途径为:①在展厅的数字屏幕上提供每日当班的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信息(可不展示管理人员的照片),并由参观者在信息化、智能化评价系统中自主完成体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满意、一般、较差。博物馆人力资源部门应根据月度评价结果,精细量化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②对于具有收费性质的博物馆,则可以在展示每日当班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信息的同时,按季度统计出该管理人员当班日博物馆总的收入情况(如参观可移动藏品的展厅需缴费),统计结果直接与该管理人员的薪酬分配挂钩。

4.4 引入ABC管理对博物馆藏品分类实施技术投入

博物馆在技术投入时不能平均使力,而需引入ABC管理模式对博物馆藏品分类实施技术投入。具体的实施途径为:①A类博物馆藏品属于重点保护对象,在安保系统投入和观赏的数字化建设上应下大力气。A类藏品的特征可包括在区域范围内独一无二且业界知名度较高。②B和C类博物馆藏品属于普通藏品,B与C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的造价高于后者,所以在安保系统投入上应向B类倾斜,但需优先考虑A类藏品的需要。在观赏的数字化建设上,可将B和C类藏品并入整体来把握,在技术投入上应结合行业常态进行适度建设。

5 小结

本文以博物馆可移动藏品为考察对象,以此为载体探讨了博物馆藏品的规范化管理议题。尽管中心思想都是围绕可移动藏品的规范化管理而展开,但文中的对策对于博物馆不可移动藏品的规范化管理依然适用。

参考文献

[1]吴中华.关于中小型博物馆藏品信息规范管理研究—以大同市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为例[J].文物世界,2020(3):49-51.

[2]陈丽娜.区县级综合性博物馆藏品综合管理系统应用困境和对策[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8):144-145.

猜你喜欢

规范化管理途径博物馆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博物馆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新经济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有效途径探析
解读互联网金融中的“庞氏骗局”或“跑路公司”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医院收费员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