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鲁司特钠与氯雷他定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2021-06-02鲁志坚

当代医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白三烯孟鲁司紫癜

鲁志坚

(松滋市人民医院儿科,湖北 荆州434200)

过敏性紫癜在儿童中有广泛的发病率,主要指与过敏原接触后患病,常见的过敏原包括昆虫咬伤、花粉、药物、食物、感染等,但大部分患儿患病后无法确定。该病是一种以微血管变态反应为主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通常在病发前1~3 d,患儿会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等,之后在皮肤上可见瘀点,且臀部、下肢关节皮肤最常见,主要呈对称性、颜色深浅不一、大小不等、分批次出现还可连成片状等,尽管几天内可消退,但易反复。若病情严重者,患儿会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肾脏症状,以及关节疼痛、持续性或阵发性腹痛等症状。在临床中需积极治疗,否则易诱发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常规用药方案是服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能有效降低组胺水平,减轻变态反应。也可服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减轻血管通透性,降低炎症反应。但两种药物单独使用疗效均存在局限性,部分患儿用药后症状无改善,或停药后再次复发[1]。本研究探究氯雷他定和孟鲁司特钠联合应用治疗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女23例,男25例;年龄3~11岁,平均(6.85±2.13)岁;病程1~8 d,平均(4.02±0.46)d;体质量10.5~32 kg,平均(21.34±2.25)kg;紫癜类型:混合型21例,单纯性27例;致病原因:过敏性疾病史19例,食物过敏史2例,前驱感染史24例,不明原因3例。研究组女22例,男26例;年龄2~10岁,平均(6.45±2.62)岁;病程1~9 d,平均(4.17±0.58)d;体质量10~33.5 kg,平均(21.46±2.19)kg;紫癜类型:混合型20例,单纯性28例;致病原因:过敏性疾病史18例,食物过敏史3例,前驱感染史23例,不明原因4例。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2]纳入标准:均存在不同程度胃肠道不适、紫癜、咳嗽、发热等症状;经X线检查可见肺部纹理加粗,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升高;均为首次发病,病程<2周;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1个月内使用过激素类药物治疗者;合并肿瘤、风湿性疾病、急性感染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者;先天性疾病者;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给予抗感染、抗血小板、抗血栓、维生素C、钙剂等药物,需做好饮食管理,避免接触过敏原。对照组应用孟鲁司特钠(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47)治疗,6~12岁每次5 mg,2~5岁每次4 mg,每天1次,睡前嚼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雷他定(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174)治疗,孟鲁司特钠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再联合应用氯雷他定,体质量≥30 kg,每次10 mg,体质量<30 kg,每次5 mg,每天1次。两组患儿均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①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包括腹痛、关节肿痛、皮肤紫癜。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无效,用药2周后,各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更严重;好转:用药2周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但有复发情况;显效:用药1 d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持续用药2周,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未见复发。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组织损伤、嗜睡。④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包括TNF-α、IL-6[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研究组腹痛、关节肿痛、皮肤紫癜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 disappear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d)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 disappear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d)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48 48腹痛5.21±1.36 4.18±1.15 4.007 0.000关节肿痛5.62±1.83 4.53±1.27 4.027 0.000皮肤紫癜6.84±1.42 5.41±1.25 5.237 0.000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n(%)]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复发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recurrence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n(%)]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ng/L)Table 4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ng/L)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ng/L)Table 4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ng/L)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48 48 TNF-α治疗前32.39±2.14 32.78±2.51 1.029 0.306治疗后22.34±2.07 14.01±0.33 27.532 0.000 IL-6治疗前25.35±3.14 25.61±3.28 0.397 0.693治疗后19.65±2.83 12.11±0.34 18.327 0.000

3 讨论

临床中,过敏性紫癜的发生率为10%~20%,青少年、儿童是主要患病群体,特别是年龄低、免疫功能不完善的儿童,患病率更高。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发现,疾病的产生与机体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等密切相关[4]。作为变态反应性血管疾病,在病发时,患儿血管通透性明显提高,不仅在皮肤上出现瘀点,还会增加脏器出血、水肿等风险,甚至引发肾炎,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提高治疗难度,降低预后效果。患儿入院后一般会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抗过敏、抗感染、补液等,尽管能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病症,但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且疗效不稳定,易复发,因此,需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5]。

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疾病的产生以及发展过程中,炎症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均发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组胺、白三烯均会促进病情发展[6]。其中,组胺能影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功能,还可调节相关炎症介质、细胞因子水平,在毛细血管、小血管壁诱发炎症反应,增加血管通透性,进而出现过敏性紫癜症状。而白三烯能促进生成大量炎性细胞、免疫效应细胞,同时,在凝聚作用下,实现白三烯与其受体的结合,进而诱发变态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降低白三烯和组胺水平,对病情转归和预后改善均有重要的作用[7]。

孟鲁司特钠是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药物,以往多用于过敏性鼻炎、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且效果良好,其作用机制为,通过选择性抑制白三烯受体,干扰其与白三烯结合,进而影响生物效应,有效抑制炎性细胞游走、迁移、活化等过程[8]。此外,该药进入人体,可有效控制炎性介质、细胞因子释放,达到抗炎症反应的作用。氯雷他定是一种抗组胺药物,在过敏性疾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其作用机制为,通过选择性抑制外周组胺H1受体,对机体变态反应产生干扰,同时,进入人体后能有效控制细胞间粘附分子、P-1选择素等释放量,进而减少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症状[9]。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腹痛、关节肿痛、皮肤紫癜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25%;研究组复发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用药可有效清除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复发率,此外,不增加不良反应。分析原因为2种药物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其中氯雷他定能降低组胺水平,孟鲁司特钠能降低白三烯水平,在相互协调作用下,可有效减少炎症因子,改善血管通透性,抑制病情发展,减轻机体免疫反应,最终提升治疗效果,缩短病程,促进患儿更快康复[10]。

综上所述,孟鲁司特钠和氯雷他定联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白三烯孟鲁司紫癜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哮喘治疗中白三烯调节剂的应用观察
孟鲁司特治疗不同病原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白三烯对患儿发生迁延性肺炎的影响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结核分枝杆菌及抗原ESAT-6、Ag85B对中性粒细胞白三烯B4表达的影响
孟鲁司特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