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护理人员同情疲劳研究进展

2021-06-02何怡庆周红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人员心理

何怡庆 周红

作者单位:434000 湖北荆州,长江大学医学部护理系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1]中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化护理服务,强调从心理上照护患者,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向患者提供最基本的护理服务外,还要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对待患者要更具有爱心、耐心和同情心。但是这种长期的情感付出容易使护理人员出现情感麻木、工作丧失激情等现象,从而产生同情疲劳(compassion fatigue,CF)问题[2]。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承担着急危重症患者的首诊和抢救工作,急诊科护理人员经常面对急性创伤的人群,常常暴露于车祸、重症、烧伤、意外伤害等环境,还经常面临急诊暴力事件。调查显示,89.8%的急诊科护理人员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因此,急诊科护理人员更易发生CF[3-4]。CF如不及时发现和有效调节,不仅会危害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5],还会导致护理人员流失、护理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与其工作质量、护理服务息息相关[6]。笔者对急诊科护理人员CF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期为护理人员提供CF的相关预防措施或护理管理者如何改善护理人员CF提供依据,从而避免护理人员CF的发生。

一、CF的相关概念

(一)CF的定义

最早是在 1992 年由美国学者Joinson[7]在《Nursing》上首次提出的,用来描述及调查急诊护理人员对看到患者经受疾病折磨时所感受到的压力,最终使情感淡漠的一种独特现象;又被称为同情心疲乏,其是指因长期暴露于创伤性情境下产生的无助和愤怒的感受[8]。2010年,学者Coetzee[9]对CF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研究,总结CF产生的3个历程,即“最初的同情心不适”“同情心压力”和“同情疲劳”。同情疲劳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倦怠和继发性创伤应激[10]。

(二)倦怠

他用来描述人们在面对工作压力时的消极行为和态度,表现为挫败感、无力感和无法实现工作目标的感觉[11],主要表现为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

(三)继发性创伤应激(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STS)

指身体、情感或行为上的痛苦症状[12]。调查显示[13],急诊科工作者最容易产生继发性创伤应激,导致CF。

二、国内外急诊科护理人员CF现状

(一)国外急诊科护理人员CF现状

国外学者较早关注急诊科护理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认为急诊科护理人员较其他护理人员所承受的精神压力要更大[14],因此,急救服务提供者的CF风险要远远大于其他服务群体,约80%的急诊护理人员存在CF的危险[15]。Mangoulia等[16]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科护理人员发生CF的可能性为57.9%,处于高危险水平。Gomez[17]等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3所综合性医院的67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显示,33%的实验者有CF,远高于肿瘤科的护理人员;Jarrad等[18]的调查结果显示急诊科护理人员与其他专科护理人员相比,CF的现象更加严重。Hooper等[19]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有CF的急诊科护理人员自身往往没有良好的缓解方法,常依赖安眠药、能量饮料、抗抑郁药、抗焦虑药以及吸烟等方式来解压。

(二)国内急诊科护理人员CF现状

国内对于护理人员CF的相关研究相较国外开始的较晚,且主要集中于肿瘤科护理人员与ICU护理人员[20-21],对于急诊科护理人员CF的研究报道较少。陈炜等[22]对上海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152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CF程度要远高于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并且三级甲等医院的急诊科护理人员在高负荷、高强度工作环境下更容易出现CF。

三、急诊科护理人员CF的影响因素

(三)一般人口学因素

年龄、工作年限、学历等均可影响护理人员CF的程度。有研究显示[23],不同年龄段护理人员CF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1~40岁年龄段的急诊科护理人员,CF的调查得分最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阶段护理人员既是科室的骨干力量,同时又是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压力承担较多,因而容易导致心理问题,最终产生CF。郑明伟等[24]研究发现,急诊科护理人员的CF与工作年限有一定相关性;工作年限在6~10年的护理人员CF得分最高,而工作年限>10年的护理人员CF得分较低;可能是由于工作年限在6~10年的急诊科护理人员正处于上升期,对待工作的生理投入和心理投入较多,易导致CF程度增加;而工作年限>10年的急诊科护理人员已经适应急诊科的工作环境,自身缓解压力和处理护理问题的能力比较强,所以有CF程度较低。胡晓莹等[25]的研究显示,本科学历护理人员的CF程度明显低于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可能是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在业务上能更深刻地理解急诊护理工作的内涵并且具备解决突发急诊事件的能力。

(二)个人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积极应对逆境、创伤或其他重大压力时的过程,即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26]。研究结果显示[27-28],急诊科护理人员的CF程度和心理弹性水平呈负相关,心理弹性水平越高,CF程度越低,提示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弹性可以降低急诊科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的水平;这可能与急诊科的护理工作风险高、责任大以及负荷重,是护理服务价值体现的重要场所,常站在社会舆论的最前端有关。

(三)工作因素

1.工作环境:急诊科是医院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环境复杂,护理工作的风险较大[29]。急诊科护理人员常接触车祸、酗酒、斗殴、吸毒等事故,并且容易面临急诊暴力事件[30]。调查结果显示[31],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与工作场所遭到的暴力有关,遭受过身体和言语上的暴力的护理人员更容易发生CF。国外研究显示[32],约80%的急诊科护理人员遭受过身体或心理暴力。急诊科护理人员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工作,往往会给其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比起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更容易发生CF[33]。

2.工作强度:急诊科收治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人员作息时间不规律,工作技术性强等,使急诊科护理人员存在显著的精神压力[34]。调查结果,约51%的急诊科护理人员每日工作8~12 h,工作时间过长,强度过大[35]。而研究显示[36],长时间超过8 h的轮班容易导致CF。Steege等[37]的调查研究也显示,长时间的护理任务,还有突发性急诊事件的处理都会导致急诊科护理人员出现CF。

3.社会支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38],社会支持与CF呈负相关,有较高的社会支持的急诊科护理人员往往有较低的CF。在工作中受到护理人员长和患者的称赞,有家人理解支持的急诊科护理人员往往出现CF的现象较少[39]。

四、急诊科护理人员CF的应对措施

(一)学会自我调节

对于处于CF中的急诊科护理人员来说,加强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正确对待压力,可以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40];比如适当的休息、健康饮食、与他人沟通、适当运动、自我冥想等,都能够有效缓解CF[41]。研究显示[42],消极情绪与CF呈中度正相关;而自我同情就是一种可以有效缓解消极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43]。还有研究发现[44],自我同情对个体心理健康起保护作用,自我同情水平越高越不容易发生CF。所以急诊科的护理人员,需要学会自我调节,提高自我同情水平,从而提高自身在面对突发或不良事件的自我管理能力,减轻CF[45]。

(二)改善工作环境,弹性排班

急诊科与其余科室相比,其复杂的环境容易导致急诊科护理人员产生CF[46]。有调查显示[47],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能够降低职业倦怠,改善CF。护理管理者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如构建急诊暴力预警模型,并加大安保投入,预防急诊暴力事件[48]。护理管理者还可通过弹性排班,合理分配护理人员的工作与休息时间;如可以采用层级管理结合分组APN排班模式[49]、SHE排班法[50]、责任制分层排班[51]等,有效配置急诊资源,减轻急诊护理人员的身心负担。

(三)提供心理支持,组织心理培训

护理管理者平时需要多关注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运用积极心理学[52]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干预,制定科学的压力释放和情绪管理办法。如可通过在科室内开展心灵绿洲工作室[53],舒缓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减轻CF;定期开展人文关怀教育主题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身心健康水平,降低CF的发生率[54];通过组织同情心疲乏弹性(compassion fatigue resiliency,CFR)培训[55]和护理人员个人反思报告[56],来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复原能力,改善CF;运用焦点解决模式[57]来改善急诊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焦虑现象,避免产生CF。

(四)提供社会支持

有研究指出[58],社会支持是治疗CF的有益工具;通过提高社会支持,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改善因工作压力出现的CF现象[59]。澳大利亚学者他们制定了一个护理提供者支持计划(care provider support program,CPSP)[60],通过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恢复能力,减轻护理人员的CF。护理管理者作为社会支持力量之一,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如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实施各种奖励制度,来改善急诊科护理人员的CF[61]。急诊科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相互支持、鼓励,来预防CF[62]。

五、总结

急诊科护理工作风险高、责任大、负荷重,护理人员极易出现CF,这是影响急诊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重大心理问题。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急诊科护理人员的CF,选择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目前国内外对有关急诊科护理人员CF研究显示,对于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在肿瘤科与ICU护理人员上,对急诊科护理人员涉及的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外关于急诊科护理人员CF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于量性研究,质性研究少,因此有必要通过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一步来了解急诊科护理人员CF的真实体验。在研究内容上,国内研究多集中于现况调查,对于干预措施的研究涉及较少,研究者可进一步围绕急诊科护理人员CF的预防与干预措施展开研究,改善诊科护理人员的CF,稳定急诊护理队伍,保证急诊护理质量,推动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急诊科护理人员心理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心理小测试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