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刻画入微 变幻无穷

2021-06-01胡平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1期
关键词:毛遂平原君项王

胡平

原文阅读

平原君虞卿列传(节选)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槃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选自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1月 出版文白对照全注全译《史记》,编者柯有庆)

鸿门宴(节选)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8月第1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

魏公子列传(节选)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报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选自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1月 出版文白对照全注全译《史记》,编者柯有庆)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选自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1月 出版文白对照全注全译《史记》,编者柯有庆)

阅读发现

《史记》既是历史名著,又是文学佳作,刻画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究其根源,与其精致入微、丰富多样的人物塑造方法密不可分,《史记》堪称刻画人物方法的百科全书。

一、巧用抑扬法,在充分铺垫的基础上凸现人物形象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往往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史记》的部分篇目运用抑扬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平原君列传》中“毛遂自荐”一段,就成功地运用抑扬法,对毛遂先抑后扬,三抑三扬,使文章波澜起伏,凸现了毛遂勇纾国难、大智大勇的“小蔺相如”形象(梁启超语,见《饮冰室专集》)。

“三抑”主要体现在自荐一段。赵国平原君奉命使楚,打算在门下挑选二十名智勇双全的门客同往,但只“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毛遂在平原君门下的位次竟难以进入前二十名!这是一抑;当毛遂自赞于平原君时,平原君不以为然地说:“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颂,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平原君对毛遂的勇于自荐冷言拒绝,这是二抑;当毛遂借用平原君“锥处囊中”的比喻据理以争,再次请求时,“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用十九位门客对他的轻视、嘲讽态度再次贬抑,这是三抑。三次贬抑,都是借平原君以及众门客对毛遂的不了解来完成的,为后文对毛遂的褒扬,起到了铺垫蓄势作用。

“三扬”体现在订立盟约和赵胜自责两段。到了楚国后,毛遂“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十九人对他的态度发生逆转,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初步显示了毛遂的才能,这是一扬;接下来运用正面描写,使毛遂形神兼备——毛遂面对楚王,以“礼”为前提,以“力”为保证,以“理”为依托,以“信”为终结,“定从而归”,这是二扬;事后平原君自责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平原君从不信任到信任、到自责,前后态度迥然不同,从侧面再次反衬了毛遂的才能,这是三扬。

二、善用张弛法,在波澜起伏的情节中刻画人物形象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史记》擅用此法,可使故事情节的叙述既不显得过于急促,也不过于平淡,有张有弛,错落有致,在张弛有度的叙述中刻画人物形象。例如《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段,可概括为三张三弛。当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密报项羽“沛公欲王关中”后,项羽勃然大怒:“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再加上范增又进言“急击勿失”,局势显得异常紧张,这是一张;项伯出场,被刘邦抓住了有利时机,先是“兄事之”,“奉卮酒为寿”,接下来“约为婚姻”,让项伯替自己在项羽面前说情,使得局势有所缓和,这是一弛。鸿门宴上,范增处处显露杀机,“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召项庄舞剑,企图伺机“击沛公于座”,霎时,杯盘碗盏与刀光剑影交替,袅袅香气与腾腾杀气并存,刘邦的处境更加危急,这是二张;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项伯出场,“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戎装闯入,迫于形势,项羽赐酒、赐生彘肩、赐座,使气氛又有所缓和,这是二弛。刘邦逃脱后,出现了范增撞碎玉斗、愤怒责骂的场景,这是三张;“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写刘邦逃离成功,清除内奸,这是三弛。全文就是在这样张弛错落、扣人心弦的情节叙述中,刻画出刘邦的审时度势、老谋深算和随机应变,项羽的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和有勇少谋,樊哙的勇猛果敢和粗中有细,张良的忠诚多智,范增的果断多谋,项伯的徇私忘公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妙用互衬法,在不同人物的相互映衬下突出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时,可让不同人物互相烘托映衬,相得益彰。《魏公子列传》中“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段,巧妙运用了这种手法。为了突出魏公子礼恭下士,作者在写魏公子与侯嬴交往时,着力铺陈侯生的倨傲态度:侯嬴只不过是一位隐士,一位家境穷困、年迈的守门人,当魏公子“虚左”“自迎”时,侯生居然“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座,不让”;当魏公子“执辔愈恭时”,侯生竟然要去屠市会客,让公子驾车前往;当魏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车见其客时,侯生却“俾睨,故久立与其客语”,致使“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这里,侧面映衬的手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写市人愈是围观亲自为夷门监者侯生执辔驾车的公子,从骑愈是窃骂侯生,便愈能表现侯生的倨傲;侯生愈是倨傲,则愈能表现魏公子爱士之至诚。这样写不仅表现了侯生为成就公子之名而故作倨傲之态,心甘情愿地让人指责、咒骂的自我牺牲精神,而且深刻地刻画出魏公子仁而下士、谦虚诚恳的品德。两个人物互相烘托映衬,相映生辉。

四、善用冲突法,在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将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进行刻画,是司马迁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蔺相如是在赵“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的矛盾中出场的。接着他深入虎豹之秦,陷入更激烈的面对面的矛盾冲突之中,发现秦王得到和氏璧后,无意交付十五城,便施计将和氏璧要回,抱着与璧共存亡的决心同秦王周旋,使秦王被迫“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为争取时间,要秦王“斋戒五日”才得受璧,并暗地里派人将璧送回赵国。尽管他处于激烈的矛盾旋涡之中,生命处于极端凶险的境地,但作者抓住他在这种环境下的语言、行动,予以传神的描述,把一个智勇双全,头脑清醒、行动果敢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猜你喜欢

毛遂平原君项王
毛遂自荐
败于名声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四面楚歌
毛遂自荐
你所不知的毛遂自刎
亚父之死
毛遂的悲剧
毛遂其实还有自惭
毛遂其实还有自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