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新格局木质林产品贸易研究探索*

2021-06-01田明华

林业经济问题 2021年3期
关键词:林产品新格局木质

田明华

(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文简称双循环新格局)。因此,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是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那么,长期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木质林产品是否符合中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要求?是否适应双循环新格局?中国木质林产品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基本路径是什么?林产品贸易研究在新时期新要求背景下应该重点研究哪些问题?

1 中国木质林产品围绕新时期新要求进行调整的必要性

1.1 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过度依赖国际市场

根据《2018年度中国林业和草原发展报告》,1993—2018年间中国木质林产品进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12.30%和16.23%,远超中国GDP增速;2018年中国木质林产品进口额563.71亿美元(主要是木浆、原木、锯材等原料型产品)、出口额562.00亿美元(主要是家具、纸和纸制品、木制品、胶合板等制成品),是重要的大宗贸易产品;2018年进口原木及其他木质林产品折合木材2.985亿m3,占木材总供给的53.62%,出口木质林产品折合木材1.069亿m3,占木材总需求的19.19%。根据《FAO林产品年鉴(2018)》,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原木、锯材、木浆、单板、回收纸进口国(分别占世界的42.51%、24.79%、36.83%、20.86%、30.52%),第二大木片进口国(占世界的29.29%);同时,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胶合板出口国、第三大纤维板出口国、第六大纸和纸制品出口国(分别占世界的38.22%、9.03%、4.43%);此外,中国还是世界第一大家具出口国、第三大木制品出口国。可见,在以出口为导向、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增长迅速,成为木质林产品贸易世界第一大国,呈现进口原材料(如原木锯材等)、出口制成品(如胶合板木家具木制品纸产品等)的加工贸易特征,形成“两头在外、大进大出”高度依赖国际资源、产品市场的基本格局。

1.2 适应新要求中国木质林产品发展亟需调整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剧,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全球供应链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的趋势,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系面临巨大挑战,中国木质林产品基于自由贸易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全球化策略逐渐脱离实际,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的贸易格局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过度依赖木材进口,不仅对中国木材产业安全形成威胁,且承受着“‘毁林’的罪魁祸首”等的指责压力;另一方面,作为木质林产品出口大国,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严重威胁出口贸易安全。此外,随着中国发展水平的提升,廉价的生产要素不再是竞争优势,作为全球木质林产品“加工车间”,中国在木质林产品全球价值链中所获取的附加值越来越低,以“量多价低”的出口导向做法已经难以为继。因此,中国木质林产品产业需积极响应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大对国内木材资源和林产品市场开发利用力度,减少对国外木材资源和林产品市场的过度依赖,致力于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2 中国木质林产品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路径分析

2.1 高质量发展与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内在联系

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作为新时期重要的指导方针,存在互为表里、双位一体的内在有机联系。没有高质量发展就无法实现双循环新格局,而未实现双循环新格局则意味着未做到高质量发展,为了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就必须推动和依靠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是目标和导向,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和主题。因此,中国木质林产品要实现双循环新格局,必须依靠高质量发展。

2.2 从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目标要求反向寻求高质量发展路径

图 1 中国木质林产品高质量发展以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基本路径

既然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是目标和导向,则可以从目标要求反向寻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实现双循环新格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充分提升国内木材资源供给能力,有效利用国内林产品市场潜力,降低对国际木材资源、国际林产品市场的对外依存度。基本路径是通过高质量发展降低对国际木材资源、国际林产品市场的对外依存度,通过供给侧改革充分利用国内木材资源、国内林产品市场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图1)。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一步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具体问题。

从木材供给来看,如何增加国内木材有效供给?国内木材是否能够替代进口木材?在必须进口木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木材进口来源安全性?国内木材供给增加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通过森林经营和木质林产品加工的高质量发展弥补国内木材供给数量和质量的短板?

从制成品需求来看,如何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市场需求,实现贸易转型升级以减少对低层次国际市场需求的依赖?中国木质林产品加工如何通过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改变出口导向形成的长期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国际分工地位,摆脱依靠出口数量获取附加值导致的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困境?中国木质林产品加工如何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市场需求,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高全球竞争力,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3 围绕新时期新要求木质林产品贸易领域重点研究方向

2017年10月24日中央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表述,引发国内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热潮,但在林业领域相关学术研究较少:有学者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与FDI对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提出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1],还有学者提出挖掘内需潜力促进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2]、分析林业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3]、反思林业产业传统发展模式进而提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策略[4-5],但这些研究基本是定性分析、观点表达。2020年5月14日中央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年9月1日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再一次引发双循环的研究潮流,但在林业领域仍难见相关学术研究,仅有学者提出发展林业产业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举措[6]、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木材产业发展的思考[7]。综上所述,中国木质林产品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学术研究比较匮乏,基本处于引进概念、转变思想、表达观点阶段,很难在整体上为木质林产品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政策决策支撑。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考察讲话中强调“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国木质林产品如何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就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根据中国木质林产品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基本路径,提出主要涉及木质林产品贸易研究领域的6个重点研究方向。

3.1 中国木质林产品对外依存度测评与木材安全、贸易安全分析

构建木质林产品双循环新格局,首先必须要清楚中国木质林产品对外依存状况,这样才能评价木材安全、贸易安全,有的放矢地降低对国际木材资源、林产品市场的对外依存度,减少对木质林产品国际经济循环的依赖,这需要用科学的测算方法测评中国木质林产品对外依存度。截至2021年初,未见国外有针对木质林产品对外依存度及木材安全的研究,国内涉及木质林产品对外依存度进而以此评估木材安全、贸易安全的研究比较多[8-20],但算法和测算结果多有差异,需要进一步确定中国木质林产品外贸依存度的科学算法和适用范围、统计口径,解决测算混乱问题、为开发利用国内市场提供调整方向。在木材安全、林产品贸易安全评价方面除了一般的定性分析外[14-17],使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熵值法等量化方法[18-20],建构“资源-产业-生态-贸易”综合评价模式[10]、PSR评价模型[20]已经成为方向,一般都会涉及木质林产品外贸依存度指标,而测算混乱问题也确实影响到了安全评价的科学性。另外,评价指标的选择很多还值得商榷。正如粮食安全是农业领域乃至国家层面永恒的话题,基于中国木质林产品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而且短时期难以改变的事实,木材安全、林产品贸易安全也是一个经常需要研究的问题,并应深入到具体产品层面、供给链和产业链层面。

3.2 国际木质林产品市场和贸易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构建木质林产品双循环新格局,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不再重视国际经济循环,仍需对国际木质林产品市场和贸易开展研究。在国外,各种类型的林产品市场模型相继被开发出来,如木材供给模型(TSM)、木材市场评价模型(TAMM)、北美造纸工业模型(NAPAP)、全球贸易模型(GTM)、全球林产品模型(GFPM)[21],用于林产品市场长期预测,其中GFPM模型应用较多[22]。国内关于国际木质林产品市场和贸易动态报道比较多,学术研究相对薄弱。有学者对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做整体动态统计性描述[23-24],也有学者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国际木质林产品贸易动态[25-27],但要么将木质林产品作为整体研究[25],要么将原木和锯材合并为木材来研究[26-27],忽视了产品类别之间产品价值的差异性,以贸易金额来分析,并不能从贸易数量上勾画实物贸易动态特点,这就需要从某一产品类别层面上进行研究。另外,考察复杂网络变化对中国供需安全影响的研究比较薄弱。也有学者开始关注国际木质林产品市场和贸易中的价格影响问题,如基于多变量灰色模型对原木、锯材进口量和进口价格进行分析预测[28],基于微观企业数据构造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价格影响因素[29],但缺乏对国际木质林产品价格波动的数量化分析。分析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揭示国际木质林产品价格波动特征和规律,预测价格走向,以规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也是围绕着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研究的重要内容。未来研究要进一步细化到产品层面、国别层面,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例如中美贸易战对中美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就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上要充分利用国际上成熟的林产品模型,探索使用国际贸易评估模型(GTAP)、WITS-SMART模型等。

3.3 中国木材进口需求、可替代性、进口来源安全性分析

构建木质林产品双循环新格局,重要的是增加国内木材有效供给,减少对国际市场木材供给的依赖,为此需要分析中国木材进口的可替代性、进口来源安全性、国内木材供给能力,研究增加国内木材有效供给的对策。国内多数学者从总量、结构、依存度、竞争力、安全评价等方面提出要重视木材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对策[8-20],有学者基于月度时间序列的DFGLS估计方法计算中国原木进口需求弹性[30],参考国外研究用近乎理想的需求系统模型(AIDS)分析中国木材进口需求的结构性特征及各材种之间的经济学关系[31],也有运用面板数据估计方法测算Armington替代弹性来分析中国木材进口的可替代性,用进口来源国的出口产出弹性来分析中国木材进口来源安全性[32],虽然方法并不复杂和新颖,但这种应用仍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各具体木质林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研究中。分析国内木材供给能力,研究通过森林经营的高质量发展、木质林产品加工的高质量发展弥补国内木材供给数量和质量的短板,本不是林产品贸易领域的研究范畴,但它们与中国木材进口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林产品贸易研究必须要向前、向后延展,从产业链角度研究供给、研究需求,例如木质林产品加工技术创新、非木质资源代用都可能对进口木材形成替代,显然局限于传统研究领域是不够的。

3.4 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及来源分析和全球价值链研究

构建木质林产品双循环新格局,木质林产品必须以高质量发展来改变以“量多价低”取胜的出口导向形成的长期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国际分工地位和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现状。这就需要在科学评价中国主要木质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分析竞争力来源和主要影响因素以补齐相关短板,需要探讨如何以质量、技术、品牌等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方面,评价方法基本来源于国外,诸如MS、RCA、RSCA、CA、TC等指数,指数测算较多,来源研究较少,以研究单一林产品国际竞争力为主,使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较少,运用计量方法将其与国际竞争力来源相结合的研究较少[33-44],不利于发掘形成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环节和方向。不同于以往大多文献单纯研究如何扩大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出口实际上是有极限的,在出口规模小时、出口创汇时才有积极意义),从全球价值链角度研究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增加值、分工地位[45-47]也逐步开展起来,但仅涉及木材加工业、造纸业产品两大类,研究的产品细分度、国别广度还有待提高。在影响因素分析方面以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为主,很多指标的选择有待商榷,尤其缺乏国内外比较,毕竟,无论是国际竞争力还是分工地位都是诸因素国内外比较竞争的结果。

3.5 中国木质林产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研究

构建木质林产品双循环新格局,应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国是木质林产品第一消费大国,那么有必要研究中国主要木质制成品国内市场规模对出口贸易的促进效应,即本地市场效应,进而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利用本地市场效应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已有学者对此作了探索,但相对出口[48]的处理存在缺陷,用GDP来代表不同类别产品的需求规模[48-49]也脱离了具体木质林产品需求的实际,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较差。另外,由于限制出口或仅仅是少量转口原因,研究原木、锯材、木浆的本地市场效应没什么意义。本地市场效应只涉及国内市场规模对出口贸易的促进效应,实际上,国内市场规模对进口贸易也有促进效应[50],但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已有的研究也未深入到具体产品层面。中国木质林产品进出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研究,仅限于研究出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51-52],研究发现中国造纸业中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低于内销企业,中国家具企业也存在“出口-生产效率”悖论,不存在“出口学习效应”,显然出口扩张并没有促进中国木质林产品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原因值得深究。已有的研究也还未涉及进口、出口对国内市场价格、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的影响研究。

3.6 中国木质林产品国内市场需求分析

构建木质林产品双循环新格局,需要坚持扩大内需、满足国内需求这个基点。高档木质制成品的大量进口表明了国内供给还不能满足国内高端需求。随着国内收入水平的提高,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对木质制成品数量、结构、质量、档次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有必要从进口替代视角和绿色需求收入弹性视角分析中国木质林产品国内市场需求潜力,立足于以木质林产品加工的高质量发展来挖掘内需潜力,鼓励并扩大木质林产品绿色消费来引领国内木质林产品加工的转型升级,把扩大内需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构筑国内大循环坚实的市场基础。木材需求研究开展较早但近年研究较少[53-57],具体木质制成品需求研究更少,虽然有学者通过构建需求收入弹性双对数模型分阶段实证估算了原木、锯材和人造板的平均需求收入弹性[58],但并未涉及全部木质林产品种类,也未对国内市场需求做出预测,研究严重滞后不利于充分利用和挖掘国内市场。国内市场需求分析一般不属于林产品贸易研究的传统范畴,但缺乏对国内市场规模、结构、价格等需求的研究,也导致林产品贸易研究失去了对国内市场变化这一影响因素的考虑。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林产品贸易研究不应排斥对国内市场的研究。实际上,将贸易领域的一些研究方法应用到国内市场研究上也是创新。例如,有学者将原应用于出口贸易波动影响动因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进行重新构造,用来探究影响中国木质林产品供给波动的内外部因素[59]。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围绕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对木质林产品贸易领域几个研究方向的文献综述可能有缺失或评论不当,仅做抛砖引玉。

猜你喜欢

林产品新格局木质
◎Paper Excellence 收购Resolute 林产品公司
熟香新酿
古城楼下的自行车 木质画
木质餐具的清洁与保养
打造金融开放合作共赢新格局
林产品供应链研究综述*
老牌鲁企:创新引领新格局
新格局下社会办医
英国退欧或将长期影响欧盟木质家具市场
非木质林产品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