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水市科研人才引进和培养建议

2021-06-01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4期
关键词:丽水市丽水科技人才

(丽水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浙江丽水 323000)

0.引言

科技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丽水市科技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制约了丽水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需要。

1.丽水市科研人才现状

1.1 丽水市人才结构布局

“十三五”期间,丽水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人才工作质量和人才队伍水平得以全面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9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46.25万人,每万人人才拥有量为1609人,人才资源密度大幅提高。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素质明显改善,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8.5%以上,研发人员数增加到1.03万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0%以上,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创新人才队伍,为丽水市打造“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丽水市R&D活动人员和企业R&D活动人员情况

表1所示,丽水市 R&D活动人员数(万人/年)和企业R&D活动人员数(万人/年)逐年上升,表明丽水市科技人才队伍在数量上不断提升。其中,企业R&D人员数量的持续增长与政府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政策密切相关。但从万人数比例来看,丽水市企业科研活动人员还不够丰富,还需要相关政策的引导以发挥科研人员对丽水市经济建设的效力。

表1 丽水市R&D活动人员和企业R&D活动人员情况

2.丽水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 存在的短板问题

“十三五”期间,丽水市人才科技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人才强市”“科技兴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1)人才政策衔接不够紧密。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后,相关的扶持政策没有及时跟进,不利于引进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配套激励落地较少,运用新政策、新制度还不够灵活,没有创新监管理念和方法手段,对实施自主科研奖励、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没有及时跟进出台实施细则,影响了科技创新动力。(2)人才队伍结构亟需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较为短缺,国家、省“重点引才计划”专家数量均居全省后位。需大力引进培育“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做好国家和省“千人计划”、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重大人才计划工作。(3)科技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尚需健全,现行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仍沿用传统的考核制度,尤其对一线R&D人员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重大创新型项目设置等方面均不具有优势,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方面都缺乏政策的强有力引导,对于引进和留住科技人才没有形成优势。选拔引进的科技人才不能合理配置,引进的科技人才深入企业和基层一线的较少,科研工作与产业技术相互脱节。

2.2 成因分析

(1)丽水市经济实力不足,提供科技人才的待遇不具有竞争力。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科技人才选择去留的主要因素之一。经济发展势头比较好的地区,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为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助力,因而需要为引进的科技人才提供相对优越的发展环境。而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对于科技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但其能为科技人才提供的政策环境和物质环境都相对薄弱,因而引进科技人才较有难度,且如果管理不善,还会导致科技人才的外流。(2)丽水市关于科技人才的政策环境亟待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了科技人才结构的变化,使得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五大制造业主导产业中现有的各层次科技人才数量与调整后的经济结构不相符,有些传统优势产业因失去竞争优势而发生科技人才转移,科技人才流动更加频繁,并且会出现更大的缺口。丽水市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待遇政策,但缺乏对其他层次科技人才引进给予政策上的指导。

3.丽水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措施

3.1 完善人才相关政策

丽水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相继出台和发布《关于加快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意见》(丽委办发〔2019〕54号)《丽水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管理实施细则》《丽水市“绿谷精英·创新引领行动计划”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及相关实施细则。但目前丽水人才政策衔接不够紧密,相关的扶持政策没有及时跟进。为此,(1)优化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研人力资本补偿力度,消解重复建设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2)借鉴先进地市相关扶持政策,不断完善政策,与时俱进,不断推进人才政策落实;(3)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日常走访企业和各类会议进行政策宣传、解读,让一系列配套奖励政策落地,充分发挥科研人才的创新作用[1]。

3.2 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近年来,丽水人才流失呈扩大趋势,高层次人才还是紧缺,丽水应大力气引进集聚科技人才,切实补齐高科技产业与高层次人才的“短板”。为此,(1)升级“智汇丽水”人才科技峰会品牌,引聚一批产业紧缺的国际一流战略科技人才、高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探索与知名高校、研究院所、高端猎头、人才服务机构直接合作的引才新模式,着力引进国家优势产业项目、顶尖人才领衔的产才融合项目;(2)可以通过海外引才,通过建立海外人才驿站,畅通“海外丽水”人才资源回流通道,广泛建立海外人才孵化器,积极对接海外人才机构,探讨与海外人才机构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机制,推动企业引才海外高端人才。

3.3 构建多层次青年人才培养体系

(1)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以“绿谷英才”特殊支持计划为抓手,培育特色产业人才品牌。联合37所国内重点高校和13家国内外知名人才服务中介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不断优化市场化引才方法;(2)探索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之江实验室等单位长期合作,共同签订人才科技合作项目,助推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意向;(3)加强对丽水学院和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高校扶持,着力构建多层次本土青年人才培育体系,不断盘活本土人才资源,培养对原生组织具有深厚感情的本土优秀人才,激发本土人才创造活力[2]。

3.4 加大人文关怀和激励

(1)积极组织开展青年学子丽水行、雁归计划、“千企百校行”等活动,建设青年人才驿站,打造青年社区,广泛宣传人才新政,推动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蓬勃发展,把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2)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落实高端人才享受薪资待遇、住房保障、日常福利、职业发展等各项制度,组织开展科研人才联谊会,建立人才的沟通交流平台,做好重大节日慰问走访工作,加大人文关怀,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3)努力提升丽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对青年人才干事创业的吸引力和成家立业的感召力,积极推动大学生在丽水就业的行动计划。

4.结语

站在新起点,紧紧把握“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结合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以创新为引领、以人才为核心,加强共性核心技术公关,汇聚更高质量人才科技资源,构建更高规格人才科技合作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开启建设美丽幸福丽水新征程。

猜你喜欢

丽水市丽水科技人才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丽水市特色足球展示
努力培养新型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