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靠背锁冲击实验失效分析及优化

2021-05-31毕欢冯敏

汽车零部件 2021年5期
关键词:行李箱有限元冲击

毕欢,冯敏

(1.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2.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00)

0 引言

根据GB 15083—2006规范,行李箱冲击实验需满足:座椅调节装置和锁止装置,允许产生变形、断裂,但不允许失效,并保持在原位置[1]。

经过拆解失效样件发现:靠背骨架结构完好、变形量小、焊缝无撕裂现象;靠背锁功能正常、能正常锁止和解锁;解锁系统功能正常,无预解锁现象。同时靠背锁的静态强度满足图纸要求,CAE模拟满足GB 15083—2006规范。基于此,本文作者对行李箱实验失效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靠背锁发生自解锁,导致靠背发生倒平失效,通过优化锁的结构,解决失效问题。

1 靠背锁工作分析

由图1靠背锁结构可知,锁爪限制锁叶旋转,从而保证锁栓保持在锁叶“U”型槽内,使座椅靠背保持在原位置。其中簧提供辅助锁止作用,橡胶垫消除锁栓和锁叶“U”型槽之间的公差和间隙。

图1 靠背锁结构

图2为靠背锁的解锁过程。在锁栓状态,向解锁方向拉动锁爪,锁爪逆时针旋转,锁叶在簧的带动下,顺时针旋转,从而使锁栓脱离锁叶“U”型槽,实现解锁。

图2 解锁过程

2 失效分析

2.1 CAE有限元建模

利用某有限元软件建立与行李箱冲击实验一致的有限元模型[1-2],如图3所示。

图3 有限元建模

2.2 CAE有限元分析及结果

根据图4的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可知:(1)冲击前(图4(a)),锁爪和锁叶正常咬合,与设计状态一致;(2)冲击中(图4(b)),锁叶会顺时针旋转,从而碰撞锁爪,导致锁爪逆时针旋转,有解锁的趋势,但锁叶与锁栓一致保持咬合状态,没有出现锁止失效;(3)冲击后(图4(c)),锁爪和锁叶未出现变形、断裂等失效,且咬合正常,座椅靠背保持在原位置,实验没有失效。

图4 有限元模拟结果

经过上述分析,冲击中锁爪逆时针旋转,导致锁爪有自解锁趋势,这可能是导致实验失效的根本原因。如图5所示,进一步分析冲击过程中锁爪的状态:锁叶在冲击过程中碰撞锁爪,锁爪逆时针旋转,导致锁爪发生4.68 mm的自解锁。根据图纸要求,该靠背锁的临界解锁行程为9 mm。因此靠背锁发生50%以上的自解锁,很可能引发实验自解锁失效。

图5 冲击中锁爪状态

靠背锁理想锁止状态是:静态强度和动态强度时,锁爪和锁叶均保持在原位置。

3 结构优化及CAE模拟

3.1 结构优化

根据失效分析,对结构进行了优化,如图6所示。由图可知:(1)增加销钉尺寸,将销钉设为限位挡点,限制锁叶在行李箱冲击中的旋转角度,防止锁叶碰撞锁爪。同时根据尺寸链计算,确定销钉尺寸,保障锁叶能正常锁止,如图6(a)所示。(2)在锁叶与锁爪碰撞点处做避让(预留间隙),保证极限公差条件状态下,锁叶与锁爪也不会发生碰撞,如图6(b)所示。(3)因(2)中锁叶与锁爪之间有间隙,导致解锁行程变化。所以如图6(c)所示,锁爪上增加解锁行程限位点,保持解锁行程不变。

图6 结构优化

3.2 结构优化后有限元分析

CAE有限元分析如图7所示。结构优化后,锁叶在行李箱冲击过程中有旋转,但在销钉限制下,锁叶与锁爪没有发生碰撞,锁爪一直保持在原位置。

图7 有限元模拟结果

通过CAE结果分析可知,靠背锁结构优化后,能有效避免锁叶与锁爪碰撞,解决锁爪自解锁风险。同时根据优化结果下发变更,靠背顺利通过行李箱冲击实验。证明靠背锁结构优化措施有效[3]。

4 结论

(1)锁叶与锁爪发生碰撞是靠背锁行李箱实验失效的根本原因;

(2)在CAE模拟动态实验时,不能只看结果,需结合各部件关系和远动趋势分析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指导结构设计。

猜你喜欢

行李箱有限元冲击
加州鲈“遇冷”!端午节后市场疲软,吴江大量出鱼冲击多地市场
基于有限元的Q345E钢补焊焊接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
电驱动轮轮毂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基于有限元仿真电机轴的静力及疲劳分析
“双重冲击”下的朝鲜半岛新博弈
将有限元分析引入材料力学组合变形的教学探索
色彩冲击
背起你的“行李箱”
行李箱
行李箱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