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古时期中日园林对比分析

2021-05-31

大众文艺 2021年9期
关键词:造园园林日本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一、中日园林发展过程对比

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理论和表现技巧被应用于园林创作的布局和构图手法中,文人开始参与造园,开创了文人园林的先河。在隋唐五代时期,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中国的私家,皇家,寺观三大园林都形成了独到鲜明的特征,走向成熟,此时兴盛的佛教禅宗丰富了园林文化。宋代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高潮,在当时独具特色的经济,文化综合影响下,写意山水园林达到极高的境界,天巧人工的自然风景园受到极大的推崇,如艮岳就是中国宋代的著名宫苑,在园林掇山方面称得上集大成者,可谓“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据宋徽宗《御制艮岳记》记载,此园冈连阜属,东西相望,前后相续,左山而右水,后溪而旁垄,连绵而弥漫,吞山而怀谷。园内植奇花美木,养珍禽异兽,构飞楼杰观,极尽奢华。元朝统一全国后,文化艺术异彩纷呈,文人,画家甚至成了专业造园家。

中国园林发展的盛况直接影响了日本园林,在飞鸟和奈良时代是中国式自然山水园的引进期,日本园林学习了中国很多造园手法,理水成为园林的重点,日本池泉筑山庭便是来源于中国的一池三山。平安后期随着对中国学习的停止和佛教的传入,日本园林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发展出缩景园、佛教方丈庭和枯山水庭等多种禅宗意蕴浓厚的园林形制。室町时代还创作了一种新的园林型式——茶庭,即庭园与茶室相配,十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

二、中日园林的异同及原因

1.造园思路

在园林分类上,中日园林都可以概括为三种: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中国的皇家和私家园林发展兴盛,而日本则以宗教园林见长。从社会背景和传统的文化观来看,这与中国重视儒学,日本偏重佛学有关。儒家重视现实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来世,积极入世的精神和豁达的态度让中国园林带有功利色彩、生命意识和现实主义。佛家美学则追求朴素简练,倡导一种超然自在、化繁为简的艺术境界。

在造园布局上,山与水在中日两国园林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但中国园林更偏重山,日本园林更喜爱水。中国园林必有山,因为中国国土面积大,古典园林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结合,如宋代诗人谢灵运为看山建园,并作《山居赋》。而日本园林必有岛,日本为岛国,四面临海,以水为伴,又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边界,地震、火山灾害频繁,故日本园林的面积较小,庭院多以海景再现为主。

在造园构图上,中国和日本园林都有中心构图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细微的不同。中国园林往往会在灵活的平面布局上设置视觉中心。如宋仁宗、神宗两朝宰相的宅院—富郑公园(图1),其布局特点是以景物取胜,以景物为构图中心,北区幽静是有五洞的土山竹林;南区开朗是水池和土山。四景堂和卧云堂布置在水池南北两侧,形成中轴线。而日本园林的平面组织比较简单,中心意识较强。在日本的哲学思想中,美是与哀相关的,他们追求的是哀愁与宁静的美的统一,难以做到中国古典园林多游线多主题的园林景观,呈现出静态的,单一的,集中的氛围。

图1 富郑公园平面图

在造园意境上,中日园林都是自然山水园,但是中国的园林更偏重“文”,而日本的园林更偏重“武”。中国的造园者以文人居多,园林成为人们享受山水自然的场所,园林除了可居,更要有可看、可游的巧思,苏州留园就是“游”与“居”巧妙结合的实例。而日本经历数百年的战乱,武士当政,对贵族奢侈的生活非常轻视,主张一切从朴素实用出发,于是造园也随之趋向简朴。在中国的禅宗和茶文化传入日本后,日本园林便将二者结合,产生了极致、极简的园林风格。比如日本龙安寺石庭,方丈庭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着5组长着青苔的岩石,此外别无一物,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东西走向有大小15个石块分堆5处形成假山景象,龙安寺含蓄、空灵的氛围体现出日本园林独特的禅宗美学。

2.园林要素

中日造园理念的差异导致两国在造园要素上也有不同之处。正如陈从周先生所言中国园林是在“人工中见自然”,日本园林则是“自然中见人工”。

理水:古人素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说法,水是中国园林不可缺少的重要景观,有动静之分。中国园林将水面处理成聚散、开合、曲直、收放等不同的形式,这分别象征着自然界中的溪、河、湖、瀑,大大丰富了园林的空间层次(图2)。日本园林则有真水和枯水两种处理方式,擅长用理性而抽象的方式表现海景,溪瀑。其中枯山水可以说是日本园林的代表性特征,枯山水如其名所示,并没有真实的水,而是用白砂的纹路来模拟水的流动,用石组来表现山与岛的形态。仅是铺地白砂石和看似随意摆放的石组,便能表现江海、岛屿、山川,不用滴水却能表达碧海万顷,不筑一山却能表达崇山峻岭,引人浮想联翩。意蕴丰富的枯山水还被认为是日本僧侣用于冥想的辅助工具。

图2 中国园林水景

图3 日本园林水景

置石:中国园林喜好玲珑剔透的奇珍异石,以瘦、透、漏、皱为审美标准。(图4)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苏州狮子林,其得名于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狮子林可以说是中国园林假山的集大成者,素有“假山王国”的美誉。园中假山千姿百态,高低参差,游赏假山的路径更是如迷宫般迂回婉转,来回往复。清代文人朱炳靖在游狮子林后写道:“对面石势阻,回头路忽通。如穿几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由此可见,中国园林注重石头在空间上给人带来的丰富观景体验。

图4 中国园林置石

而日本园林对于石头的造型并不太重视,更加关心的是石头或者石组所表达的精神内涵。石头被认为是在时间的侵蚀下保留下来的,具有永恒性,远古时期的日本人就认为石头是他们的精神归宿。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石头成为日本园林必有的造园要素。在日本园林的石组设计中,有三尊石组、须弥山石组、礼拜石、坐禅石、观音石、不动石等,石头不同的排列方式都和禅宗佛教有密切的关系。(图5)

图5 日本园林置石

花木:中式园林,花木寓意绵长,象征高洁气质和美好祝愿的松、梅、兰、竹、菊成为园林中的常客。除了花中四君子,有着“花中神仙”的海棠也是中国园林常见的造景植物。拙政园的海棠春坞是苏州园林中唯一以海棠命名的主题景点。海棠春坞,是一座书房所在的院落,院内虽然只有两株海棠,但满院是海棠纹花街铺地,仿佛将海棠花栽满庭院。庭院的南墙上,嵌有书卷形的砖额,额下布置竹、石,远看仿佛中国水墨画。庭园虽小,但其安谧清幽之意境是无穷的。日本园林受到中国的影响,对植物的喜好大致相同,又因受到禅宗思想,苔藓类植被也较为常见。日本的西芳寺、慈照寺和醍湖寺,就以不同品种的苔藓所营造的平静氛围所闻名。

三、总结

中古时期是中国园林自成体系,快速发展的时期,日本园林则在吸收学习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中日园林虽然同源,但由于自然地域、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差异,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和意象,成为世界园林中璀璨的明珠。

猜你喜欢

造园园林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探寻日本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黄金时代》日本版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
“盛世造园”说考论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