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玲“纪念”与“怀念”的人

2021-05-31

中外文摘 2021年9期
关键词:左联冯雪峰丁玲

胡也频对她一见钟情

在延安时,曾有人问丁玲,你最怀念什么人?丁玲回答说:“我最纪念的是(胡)也频,而最怀念的是(冯)雪峰。”纵观丁玲的情感世界,胡也频和冯雪峰的出现和闯入,于她的一生,意义确实非同一般。

1924 年,丁玲的挚友王剑虹在上海病逝,丁玲的心情糟糕透了,她不想再待在上海,亟想换一个环境。这年秋天,她来到了北京;这也是她第一次踏上京城土地。她住进北京西城辟才胡同一个补习学校宿舍,在这里复习数、理、化,一心想考大学。但丁玲骨子里是位文青而非理工女,她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久就从数、理、化转移到了绘画上,她突然喜欢上了美术。即使后来她没有考上美术学校,还是每天去一家私人画室练习素描。然而改学美术她最后也没能坚持下去,丁玲后来曾说:“如果当初我真能成为一个画家,我的生活也许是另一个样子,比我后来几十年的曲折坎坷可能要稍好一点……”但正是因为学画,让丁玲和胡也频萍水相逢,并有了他俩日后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生活,这段感情影响了丁玲一生。

丁玲与胡也频

当时有个青年左恭,和丁玲一样也在那家私人画室学画。左恭借住在一家公寓,胡也频也住这里;左恭的女友曹孟君,是丁玲室友。有一天,曹孟君带丁玲到左恭寓所玩,于是丁玲和胡也频便邂逅相遇。胡也频后来曾对友人荆有麟说,他一见到丁玲,“马上爱上了,高兴得不得了”。第二天一早醒来,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想见丁玲。那时候的胡也频已经读过不少世界名著,而且还在《京报》《民众文艺周刊》等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这些都给丁玲留下很好的印象。他俩就此有了交往。当时胡也频在京城有位比他大一岁的文友沈从文,沈从文是湘西人,知道丁玲也是湘西人,胡也频便将她带到沈从文家,让他俩认老乡。沈从文一眼就看出了胡也频对丁玲深深的喜欢。沈从文后来回忆道:“他(胡也频)那么喜欢提到这个女人(丁玲),关于这女人有些使他发呆变呆的地方,一点也不能隐讳,我便在心中有个问题。我心想:这是不是名为恋爱?”沈从文这番话的潜台词是:你胡也频爱丁玲,但丁玲爱你吗?尽管丁玲长得不美,但她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让胡也频“发呆变呆”却是事实。我们由此也更相信,女人不都是因为美丽才可爱,更多的是因为可爱才美丽。诗人气质的胡也频对女性(或者更确切地说对丁玲)的审美,就是如此。且听他在情诗《温柔》中的深情吟诵:“……/你倦了,以明媚的眼光睨我,/又斜过你含笑的脸儿,/如春阳里雪捏的美人,/软软的须要持撑。/……/哦!当你单独的走过绿荫,/那流泉岩畔的芷草,路旁的玫瑰,/与藕香亭下的百合,都羞怯了,/我不能唱着歌儿描你的美丽。”诗人胡也频的爱是冲动的,也是疯狂的。只是那一刻他有没有想过丁玲的感受呢?“由于我的出身、教育、生活经历,看得出我们的思想、性格、感情都不一样。”丁玲这里说的“我们”,就是指她和胡也频。尽管两人身上有着诸多的“不一样”,但丁玲也承认,胡也频身上“勇猛、热烈、执扭(拗)、乐观和贫困都惊异了我”。这“惊异”中有好奇,有吸引,但却不是爱,所以丁玲并无意与胡也频深入交往。

然后半是感到在外漂泊累了,半是想念母亲,同时也是为了不伤害胡也频,1925 年夏天,21 岁的丁玲回到了湖南常德。当时她母亲在这里一所学校任教,母女俩就住在学校里。只是丁玲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有一天,当她和母亲应声前去打开校门,出现在门口的,竟然是为爱而一路风尘仆仆从京城追来的胡也频。不管怎么样,来者毕竟是客,湘人又好客。于是,丁玲母女安排身无分文的胡也频住了下来。这段日子的相处,使丁玲对胡也频的感情有了变化。一来当然是感动于他对她的执着追求;二来因为发现他是“有着最完美的品质的人。他还是一块毫未经过雕琢的璞玉,比起那些光滑的烧料玻璃珠子,不知高到什么地方去了。因此我们一下也就有了很深的友谊”。

与冯雪峰情投意合

这年秋天来临时,他俩返回北京,在香山租了间小屋,开始过起了两人世界的生活。日子虽然清苦,但有文学名著相伴,更有沈从文、戴望舒、朱湘、焦菊隐、王鲁彦、凌叔华等作家在京城营造出的创作氛围,让他俩感到满意。也是受这样的氛围感染和推动,丁玲开始写小说。此际她一度也想从影,为此胡也频还专门陪她去了趟上海,只是结果却铩羽而归。后来她把这段经历写成了小说《梦珂》。丁玲后来回忆说,她“那时候的思想是非常混乱的时候,有着极端反叛的情绪,盲目地倾向于社会革命,但因为小资产阶级的幻想,又疏远了革命的队伍,走入孤独的愤懑,挣扎和痛苦”。

这时候她忽然想学日语,以便赴日留学。于是有朋友给她介绍了一位会日语的老师,他就是湖畔诗人、中共党员冯雪峰。尽管在丁玲印象中,初见冯雪峰,发现他其貌不扬,外表不及胡也频,但她对他竟然一见钟情,真爱的感觉陡然而生。有意思的是,后者看她也是如此,两人堪称情投意合。冯雪峰本来打算离京赴沪,因不愿离开丁玲,竟想改变计划。但为他安全计,丁玲还是劝他去上海。冯雪峰到上海仅半月,丁玲便跟着到了上海,随即胡也频也追随而来。但丁玲不想待在上海,她更希望去杭州,于是冯雪峰就去杭州,在葛岭租了房,然后冯、胡、丁三人就入住在这里。

关于他们仨之间的关系,丁玲后来在写给冯雪峰的信《不算情书》中写道。“从我的心上,在过去的历史中,我真正地只追过一个男人,只有这个男人燃烧过我的心,使我起过一些狂炽的(注意:并不是那么机械的可怕的说法)欲念”。“这个男人”就是指冯雪峰。提到胡也频,丁玲写道:“我不否认,我是爱他的。不过我们开始那时,我们真太小,我们像一切小孩般好像用爱情做游戏,我们造出一些苦恼,我们非常高兴地就住在一起了……”毋庸讳言,在丁玲的感觉中,她与胡也频的爱,更多地带有“游戏”的成分。但问题是,她热恋冯雪峰,却又不愿离开胡也频。一来“是因为我们过去纯洁无疵的天真”;二来她不想伤害胡也频,“和也频众所周知逐渐对于我的热爱——可怕的男性的热爱”。这样一来,她与冯雪峰的爱,只能止于精神层面,所谓柏拉图式的爱。尽管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丁玲表白道,“宁肯让我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是把苦痛秘密(藏)在心头”,“使我同你断绝”。冯雪峰处理感情问题显然要理性许多,他不会像胡也频那样不顾一切。于是他独自一人回了上海,毕竟上海还有许多事情和工作等着他。

纠葛的情感

丁玲放不下对冯雪峰的“怀念”,她在《不算情书》中向冯雪峰表白道,“我觉得每天在一早醒来,那些伴着鸟声来到我心中的你的影子,是使我几多觉得幸福的事。每当我不得不因为也频而将你的信烧去时,我心中填满的也还是满足。我只要想着这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我爱着他,而他爱着我,虽说不见面,我也觉得是快乐,是有生活的勇气,是有生活下去的必要的”。“我常常想你,我常常感到不够,在和也频的许多接吻中,我常常想着要有一个是你的就好了”。丁玲对冯雪峰的挚情,由这些文字可见一斑。

1928 年初夏,当胡也频、丁玲二人返沪时,冯雪峰已在家乡浙江义乌从事革命工作。第二年,冯雪峰与学生何爱玉结为夫妇。此后胡也频也愈加倾向革命。1930年初,胡也频到山东济南省立高中执教,丁玲随后也去了那里。胡也频在那里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及鲁迅和冯雪峰从西方翻译过来的一些文艺理论。因为宣传,胡也频遭到山东省政府通缉,于是回到上海。不一日,共产党人潘汉年和姚逢子来到他们住处,向他们谈起上海文艺界情况,同时谈到成立左联一事。此后胡也频和丁玲不仅加入左联,胡也频还被选为左联执行委员。当时冯雪峰也是左联负责人之一。丁玲那时已有身孕,不便过多参加社会活动,她多是待在家里创作。后来发生的故事,人们多已知道:1931 年1 月17 日,胡也频一早前往坐落在汉口路上的东方旅馆参加一个秘密会议,遭到国民党逮捕。不到一个月,即2 月7日,胡也频和柔石、殷夫、李伟森、冯铿在龙华被杀害,史称“左联五烈士”。胡也频的牺牲,对丁玲是个沉重打击,但她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投入于办进步刊物《北斗》和进行创作。丁玲后来的感情生活虽然仍有跌宕起伏,但所幸最后她终于找到了相伴终身的爱人——陈明。

猜你喜欢

左联冯雪峰丁玲
“左联”党团书记考论※
四十年“左联”研究情况流变新见
——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为例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鲁迅人格就这样渐高渐大
丁玲的主要作品
丁玲无限遗憾
丁玲噩梦一场
大秦岭·国宝朱鹮
西安年 · 最中国
她同时与两个男人同居,一生经历四个男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