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寿司的四次变身

2021-05-31

中外文摘 2021年9期
关键词:江户木村金枪鱼

2019 年1 月5 日上午,惊叹声席卷了日本东京的丰州市场。原来在新年的第一次拍卖中,木村清(Kyyoshi Kimura,日本一家知名寿司连锁店的所有者)创下了新的拍卖纪录,他以3.336 亿日元(约2104 万人民币)的天价,购买了一条278 公斤的蓝鳍金枪鱼。即使是他本人也认为这价格太高了。事后,他说,“我本来以为会在3000 万到5000 万日元之间,最高也就6000 万日元,但最终的价格比预估上涨了5 倍。”早在2013 年,木村清就花了1.554亿日元买下了当年的蓝鳍金枪鱼鱼王,而2019 年的这次竞拍是当年的两倍。木村清已经连续几年蝉联这个市场新年拍卖王的称号。

3.336亿日元,这条鱼的价格相当于将近70 公斤的黄金或一套曼哈顿的三室公寓,但木村清认为,这是值得付出的代价,他喜气洋洋地对世界媒体说,无论以何种标准来说,这都是一条极致之鱼,“好吃又新鲜”。野生蓝鳍金枪鱼已经很罕见了,太平洋蓝鳍金枪鱼虽然没有像其南半球的同类那样受到灭绝的威胁,但也被归为濒危物种,在过去的七年中,人们已在努力限制捕捞量。最重要的是,对木村先生来说,这也是很棒的广告。通过以极高的价格购买金枪鱼,木村向世人表明,在他的餐厅里,寿司只由最好的鱼肉制作。

这些噱头也再次表明,日本人有多重视寿司这种食物。一堆小小的醋饭,配上细腻的海鲜条,为此日本人几乎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寿司不仅仅是一顿值得咀嚼的饭食,而且是一道值得品味的菜肴。正如著名大厨松久信幸(Nobu Matsuhisa)指出的那样,寿司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有些人甚至会走得更远,对他们来说,寿司不仅是日本料理的明珠,还是日本文化上的桂冠,只有在最特殊的场合才食用,在日本大众的想象中,寿司是和精致、美味联系在一起的高级菜肴。

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初,寿司既不精致,也不是源于日本。

湄公河的稻田

寿司的早期史,学者们的考据并不精细,一般认为,寿司出现在公元前5 世纪至3 世纪之间的湄公河两岸。湄公河流经现在的老挝、泰国和越南,河流两岸都是稻田。古时,像现在一样,湄公河的浅水区是鱼类,尤其是鲤鱼的理想家园,农民们经常去河边钓鱼以补充微薄的食物来源。

每当捕获颇丰之后,问题也就出现了:大多数鱼难以保鲜,很快就会腐烂。这就需要能够减缓或者防止鱼肉腐烂的方法。值得庆幸的是,河流两岸种植的黏性大米被证明是完美的防腐剂。湄公河两岸的农民,在捕鱼之后,首先,将鱼去除内脏,用盐擦洗,然后放在桶中干燥数周。之后将鱼上的盐刮掉,在鱼腹中塞满米粒,然后放入木桶中,用大石头压住盖子,静置一旁。

经过几个月(有时长达一年)的厌氧发酵过程,大米中的糖转化为酸,从而防止微生物造成鱼肉腐烂。需要吃鱼肉的时候,只要打开桶盖,刮掉鱼腹内的米粒,就可以了。当然,这样保存的鱼,气味有点难闻,但味道却不错,另外大米同样可以吃。经过这样处理之后,鱼肉和大米都没有浪费,两全其美。

这种保鲜方式被称为熟寿司(熟れ鮨),也就是寿司的雏形。渐渐地熟寿司从湄公河两岸流传开来,向南流传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向北流传到长江流域,再延伸至现在中国的云南、广西和贵州一带。公元2世纪左右南越等部落进入汉朝版图,在文化融合过程中,熟寿司进入中原地带。

在漫长的岁月里,熟寿司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穷人的食物,制作和享用熟寿司的多是些在稻田里劳作的农民,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熟寿司也得到了上层阶级的认可,因此也得以进入历史典籍中。中国古代的辞书《尔雅》就记载了这种食物,在《尔雅·释器》中有“肉谓之羹,鱼谓之鮓”的表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里称“鮓,藏鱼也”,点明“鮓”是对鱼的保存方式。

革命与创新

最终,寿司传到了日本,其确切的到达时间尚不清楚,有一种说法认为寿司大约是绳文时代后期跟中稻一起传入日本的。但有关寿司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公元718 年颁布的《养老律令》中,该律法中提到一例“雑鮨五斗”的实物缴税的记录。现在已无从得知“雑鮨”是什么样的寿司。公元9 世纪和10 世纪前,日文记载中的“鮨”和“鮓”都指寿司。应该说,当时的寿司类似于熟寿司。

公元12 世纪早期成书的日本民间传说故事集《今昔物语》中提到,平安时代(794~1192 年)寿司在大街小巷都有贩卖,很多人觉得它味道不错,但是气味难闻。这也恰恰是寿司革新的动因。

室町时代(1336~1573 年),在和歌山和秋田等地,寿司的发酵时间有所缩短,差不多一个月左右就可食用,这意味着,此时鱼肉没有完全熟成,米饭也不是那么苦,微酸而已。目前秋田等地还有这种“半生半熟寿司”售卖,已经是当地有名的特产了。

12 世纪之后,日本米醋的酿造技术不断成熟,这也促进了人们对酸味食物的需求,比如说,鱼生或说鱼脍,还有贝类,都可以蘸酸味调料食用,还有渍物(利用调味料腌渍的加工食品,除了蔬菜,也有果实和各种肉类做成的渍物)也随米醋的出现而出现。但是,再没有比半发酵的鱼和米饭更受欢迎的组合了。寿司不再仅仅是农村穷人的食物,艺人、工匠、商人、武士阶层也逐渐喜欢上了它,最终寿司还走上了贵族的餐桌。

寿司的发酵时间减少了之后,不久就有人开始怀疑发酵是否有必要。湄公河流域和长江沿岸,鱼需要腌制后才能长期保存,可在日本这样的维度似乎并不需要这一道工序。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在日本,人们也很方便购买到新鲜的鱼,长期保存后再食用也变得没什么必要了。

到了公元17 世纪中叶,第三种形式的寿司“早寿司”出现了,这种寿司直接在鱼和米中添加食醋代替乳酸菌发酵。在制作早寿司的时候,只需要把煮熟的米饭放进盒子里,上面放好煮熟的或是腌好的鱼片,用重物压上一两天即可食用。这种寿司也叫做“一夜寿司”。

最有名的“一夜寿司”就是在大阪地区诞生的“箱寿司”。将鱼肉放在米饭上装进箱盒后压制而成的“箱寿司”,这也是现在被称为“押寿司”的原型。各地的押寿司样式各异,或者体现了地方口味,或者体现了各地的物产特色。比如说,在富山县,寿司用竹叶包裹,而奈良则使用柿子叶。在《阴翳礼赞》里,作家谷崎润一郎深情地写到了柿叶寿司的制法,他说,鲑脂与盐味适当地渗入米饭,鲑鱼反而如生鱼片那样柔嫩,鲜美到不能以言语形容。

既然已经不用再发酵,那为什么还要用重物压着寿司呢?毕竟用重物压着,这种做法就是为了防止鱼肉腐坏,并让米饭变酸。而且,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他们需要更方便快捷的食品来填饱肚子。于是到19世纪初,第四代寿司——“握寿司”便诞生了。握寿司,差不多就是在类方形的米团上覆盖一片鱼生,在江户晚期(19 世纪二三十年代)变得流行起来。

握寿司也被称之为江户前寿司。据说是一位叫花屋与兵卫(1799~1858 年)的厨师在江户(也就是现在的东京)的小店中创造出来的。一首川柳诗歌中吟诵握寿司是“用魔法捏出来的饭团寿司”,意思是说,饭团寿司是用施展了魔法的手在瞬间制作出来的,方便而美味,寿司也因此被急性子的江户民众们所喜爱。

江户前寿司正如其名,是使用在东京湾捕获的鱼类做出的寿司,当时的江户人在家门口的海里捕获寿司食材,据说这也是“江户前”这一叫法的来源之一。当时的寿司食材有小肌(也叫小鳍)、鲷鱼、鲽鱼、水针鱼、鱚鱼、白鱼、竹荚鱼、青花鱼、车虾、乌贼、赤贝、文蛤、星鳗等。

当时的寿司是不是大众食物呢?在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作品《学徒之神》里曾经这样描述,大正八年(公元1919 年),寿司的价格是一个六钱,单程的电车费是四钱。因为一个寿司吃不饱,所以吃两三个的话,就在二十钱左右。而荞麦面、乌冬面是一碗七到八钱左右,如此来说的话,寿司在以前不是很便宜的食物。

在画家歌川广重的浮世绘中,可以看到贩卖握寿司的路边摊。除了“兴兵卫寿司”,在江户还有松乃寿司等有名的寿司店。甚至有文献记载说,在江户每一公顷的地方就有一个寿司摊位,可以想见,在当年的东京,寿司是很受欢迎的食物。

江户前寿司不仅仅局限于江户一地。1923 年,关东大地震几乎把整个东京夷为平地,这场地震造成十几万人丧生,更多的人无家可归,失去生计后,很多寿司师傅被迫离开了东京,从而将新式寿司传播到了日本各地。

冰箱出现后,现代寿司成型

“江户前寿司”诞生于19 世纪20 年代,刚好是欧美地区开始出现冰箱的时候。寿司经过漫长的演化,一直到冰箱的出现和普及才创造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形式。冰箱这一制冷技术改变了很多国家的烹饪技巧和饮食习惯,在日本,冰箱让厨师和家庭主妇可以随时都有生鱼片可用,也让之前不能用于制作寿司的鱼肉出现在饭团之上。比如说像金枪鱼这样的肥腻的鱼肉,长久以来没有恰当的腌制或烹饪方法来让其适合制作寿司,冰箱则让金枪鱼可以生鲜食用,冰箱冷藏后,金枪鱼就从次等鱼肉变为了寿司王。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里冰箱都是奢侈品,这更将寿司变成了“节日”食品,变成了在特殊场合才能与家人和朋友一起享受的精致美食。

在被奉为日本膳食的巅峰明珠之后,寿司文化开始向世界传播开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占领军把寿司带回了家,寿司就此跨越了太平洋。到了20 世纪60 年代,加利福尼亚人率先发明了自己的寿司形式:加州卷。这种寿司,把紫菜卷在中间,做成反卷,避免咀嚼紫菜时的不便,而且以牛油果取代美国人不习惯的生鱼片,加入熟蟹肉及青瓜卷在一起。此后,世界各地也出现了独具特色的寿司形式。

如果木村先生觉得用70 公斤黄金购买一条蓝鳍金枪鱼是值得的,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牢记这道帝王般的菜肴的卑微起源。自寿司在湄公河畔出现,2000 多年以来,这种食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从黏糊糊臭烘烘的残羹冷炙变成了芬芳美味。这一段历史表明,在未来,寿司也许会持续发生转变……

猜你喜欢

江户木村金枪鱼
金枪鱼淹死事件
可以加速的金枪鱼机器人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江户日本的情报分析及世界认识
《台声》画坊
地图所见江户日本的国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