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极端天气会继续增多吗

2021-05-31

中外文摘 2021年9期
关键词:热浪气候变化暴雨

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全球及中国气候总体上都呈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的趋势。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在2020 年碳排放减少明显,但气候变暖的脚步从未停止,气候紧急状态仍在持续,高影响气候事件仍然危及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

世界气象组织《2020 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显示,2020年前10 个月全球平均气温高于工业化前(1850~1900 年)12℃,是有记录以来的3 个最暖年份之一。全球洪涝、干旱、台风、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例如,1 月澳大利亚东部出现“百年一遇”大暴雨,1~2 月泰国遭遇40 年来最严重的干旱,6 月西伯利亚东北部观测到38℃的高温天气,打破了北极圈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纪录,9 月台风“海神”致日、韩损失惨重等。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结果,2020 年中国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第8 暖,降水量为历史第4多,呈现暴雨日数多、极端性强、汛期降水集中的特点,全国超过75%的县(市)出现暴雨天气,平均暴雨日数比常年偏多24%。高温天气出现早、日数多,南方高温极端性强、持续时间长。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历次评估报告结果愈来愈清楚地表明,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决定性的影响。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认为: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一半以上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这个结论的可信度为95%以上。未来人为温室气体的继续排放将会造成进一步增暖。

最新的气候模式未来预估模拟也表明,在不同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到21 世纪中期和末期,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在1986~2005 年的基础上将再分别升高0.4~2.6℃和0.3~4.8℃。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未来气候变化整体上存在变暖变湿趋势,且中国区域平均气候变化幅度大于全球平均。与1986~2005年相比,在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到21 世纪中期和末期,中国年平均气温将分别上升1.5~2.8℃和1.4~5.1℃,年降水量将分别增加5%~7%和5%~13%。

全球大部分陆地区域的极端高温事件将增多,极端低温事件将减少;热浪发生的频率更高,时间更长。随着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的上升,中纬度大部分陆地地区和湿润的热带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很可能强度加大、频率增高;干湿地区之间和干湿季节之间的降水差异将会增大。例如,在不控制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未来情景下,到21 世纪末陆地区域高温热浪事件的发生概率将是现在的5~10 倍,陆地区域极端降水量将增加约20%。中国的白天和夜间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都将增加5~6 倍,极端低温事件将减少91%~96%;极端降水量将增加约21%,东部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的高度脆弱地区将增加1 倍,全国受干旱影响的农田面积可能会增加1.5 倍以上。

中国气候变化敏感性区域和生态脆弱区、人口与经济活动集中区高度重合,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全方位影响与灾害风险。综合考虑未来人口和经济等的变化,未来高温、暴雨和干旱对应的灾害风险都有所增加,高风险的影响范围将日趋增大。

猜你喜欢

热浪气候变化暴雨
“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暴雨
当暴雨突临
清凉一下
热浪侵袭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热情与热浪试比高 2017年8月三大电影排行榜及预告榜
暴雨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