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工匠成长规律及培育路径研究

2021-05-30黄峰扬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4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

黄峰扬

摘要:乡村工匠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激活乡村人才活力以及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在时代内涵上,乡村工匠主要扮演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推动者、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以及乡村治理有效的协同者等角色。在成长规律上,乡村工匠用才历练人才、爱才吸引人才与有才决定成才;在培育路径上,主要包括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与自主成长型等。

关键词:乡村工匠;成长规律;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4-0115-03

0 引言

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推手和重点战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实施,关键在于激发农村人力资本活力,实现乡村人才振兴。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创新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大力挖掘农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政策话语的接踵而至,深刻凸显出培养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乡村工匠已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也是理应得到学术界科学回答的时代命题,饱含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从现有研究来看,国内外关于乡村工匠的学术研究已经初具规模,为进一步推进研究的深化奠定了堅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提供了时代注解。在工匠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发展上,Bula Wayessa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了埃塞俄比亚西南部制陶工人的生活状况,发现陶器生产完全在妇女的范围内,习俗的禁忌和限制禁止男性参与,并且陶工被边缘化,被禁止拥有土地,国内政策的“非生产性”以及国外塑料搪瓷产品的涌入导致本土陶器面临被取代的危机[1]。Wuhibegezer Ferede等通过对阿克苏姆地区的工匠代表采访分析,发现工匠在空间上被隔离、在政治上无权,在经济上疏远,在社会上被排斥和服从[2]。总的来说,工匠的生活环境已经受到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强烈冲击,从而被迫进入窘境之中。在工匠的成长规律上,Carla Susana Marques等学者在通过研究葡萄牙北部的黑陶产业工匠成长历程,认为网络、创新以及具备企业家精神是促使工人成为乡村代表性工匠的重要因素[3]。在乡村工匠的价值作用上,Fiona Eva Bakas等学者认为乡村工匠在旅游业发展中主要扮演了网络代理人的角色,组织并提供了创造性的旅游体验。

国内外学者关于乡村工匠的系列学术研究固然为丰富工匠的时代价值以及技艺的传承增添了厚重的一笔,但是也不难发现,目前有关乡村工匠的学术研究并没有对乡村工匠的成长规律及其培育路径作出清晰的理论梳理与实践阐释。尤其是缺乏对国内乡村工匠发展的学术关照和回应,从而不利于建立具有中国实践情景特色的乡村工匠培育体系。据此,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通过提炼乡村工匠的时代价值、成长规律,以期为总结具有可推广性的乡村工匠培育路径提供理论动能和实践指引。

1 乡村工匠的时代价值

清晰阐述乡村工匠的时代价值,是讨论乡村工匠成长规律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搞懂为什么培育乡村工匠的逻辑旨归。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工匠作为一类农村实用人才,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其独特的时代价值,主要呈现为以下几个要点。

1.1 乡村产业振兴的推动者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激活乡村内生发展活力以及维持“造血”功能的主要推动力量。201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首先肯定了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核心战略地位,以及对如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出了针砭时弊的指导性意见。乡村工匠作为长期扎根于乡村的技术人才,其本质依然是依附于手工技术产业发展且饱含职业精神的乡村人才,比如木匠、陶匠、瓦匠等。乡村产业振兴不仅需要“外引”新型产业,创新农村产业活力,同时也急需“内培”涵盖乡土特质的本地产业,从而实现“小农经济”的集体规模化生产。因此,大力推动乡村工匠培育,不断提高工匠型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有利于积累农村人力资本,同时亦能壮大农村传统产业存量,丰富产业集聚类型,释放产业创新活力,进而使得农村传统产业能够在市场社会的大背景下得到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乡村工匠数量与质量的双向提升,有利于乡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摆脱过去发展尴尬境遇,通过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实现自我产业的超越式发展。

1.2 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中华文化绵延不绝,源远流长。从文化类型上看,中华文化不仅包括生发市场之中的市井文化,同时也囊括广大农民在劳动实践中所形成的农耕文化。在农耕文化的演变、传承与创新中,乡村技艺能手尤其是乡村工匠等农村实用人才扮演着重要角色。正如前文所述,乡村工匠是外显娴熟技能内含乡土文化的技术人才,其承载了技艺文化与乡土文化的双重特质。一方面,乡村工匠所掌握的技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任何乡村工匠的诞生,都必须历经学习、模仿与创新等阶段,一步步实现对技术的习得与掌握,并最终旨归于掌握与创新技艺文化。这是由于在技术史学以及文化社会学层面,技艺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因此习得技艺的过程也就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程序。另一方面,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乡村不仅要产业振兴,同时亦要形塑乡风文明的美好生活氛围。

1.3 乡村治理有效的协同者

乡村善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乡村建设提出的重要改革目标之一,旨在“构建起自治、德治、法治相统一的乡村治理体系”[4],实现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迫切需要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和建设。在乡村的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作为最大的治理主体,尽管能为乡村治理建设提供方向性的引导和各类资源的保障,但由于乡村发展场域环境的特殊性的羁绊,部分乡村问题的解决依然需要政府之外的他类主体协同参与。近年来,学界研究者们发现新乡贤在农村社区治理中逐渐扮演起“协同者”的角色。从人才属性上看,乡村工匠虽然不能够完全等同于新乡贤,但不可否认的是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价值功能的共性,即都能够对乡村发展以及治理效能的提升带来有利影响。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乡村工匠与乡贤有着结构功能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乡村工匠在乡村治理有效塑造过程中有着强有力的协同作用。

2 乡村工匠的成长规律

阐发乡村工匠时代价值为摸清乡村工匠的成长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引。通过对乡村工匠及部分培育单位调研发现,乡村工匠有其独特的成长规律,且主要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可以将其总结为:用才历练人才、爱才吸引人才以及有才决定成才。

2.1 用才历练人才

所谓成才规律,最基本的就是职业成才规律,因为职业活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生涯实践活动,社会价值很大一部分凝聚在职业活动中。没有职业,连起码的生存都谈不上,更谈不上锻炼、发展和自我完善,也就失去了与别人比较优劣、脱颖而出的手段。从内涵上讲,乡村工匠虽然指活动在农村这一特殊场域里的实用人才,但也代表着一类职业的存在。比如,目前依然在农村频繁活动的木匠、漆匠、瓦匠等。

乡村工匠的成长需要经历从新手到熟手,到专家的过程,新手阶段必然要经历学习、积累、犯错、改正、进步、完善、再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新手主要是学习别人的东西,这不仅要经历体力上的磨练,更多的是意志和信念的执着,或许需要半年、一年、两年、甚至三年,都有可能一直停留在新手的阶段;新手到熟手,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同时也面临重新学习重新定位的考验,熟手意味着不仅仅是对技术的熟练,熟手需要具备新手最初的学习劲头和熟手必须拥有的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说,熟手在自己学习东西;而专家就已经是别人学习自己的东西的阶段,这一阶段,专家更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手脑并用的能力,专家代表的是一个行业的最高水平和先进理念,这个阶段也就是所说的内蕴乡土情怀和外显娴熟技艺的乡村工匠。

2.2 爱才吸引人才

可以对培养乡村工匠得出几点启示,学校或者企业应充分利用并不断强化人才的共生效应。乡村工匠人才不同于其他人才的地方在于,技能更强调传帮带和师承相传,学校和企业爱才,创造一个适合人才生长的环境,形成一个吸引人才、利于人才成长与脱颖而出的群体,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相互吸引,外部环境为人才提供一个更容易生长和成长的沃土,这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磁场内部已有的磁石牢牢坚固,巨大的磁场向周围散发着巨大的吸引力,已有的磁石也在增加磁场本来的威力,帮助磁场吸引磁器,一旦吸引过来,本来尚且不具备“高技能”的人才也会在一个周围“高手如云”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具备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水涨船高”。

2.3 有才决定成才

在乡村工匠的成长历程中,能够成为拥有一技之长并能够以此满足生活发展,以及最终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是人才成长的终极目标,也是学徒演变为工匠的希冀。乡村工匠是农村实用人才层次中的基础层次,也是人才层次中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注重的是如何把生产决策从组织上和技术上落实到操作层面中,以及如何维护与改良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加工方法和加工程序,与其他人才相比较,乡村工匠人才最大的特点是将最新的理论,最新的技术要求,最终变成最佳的产品、服务、管理和效益。

影响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内因主要包括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纵观乡村工匠的成长历程,尽管年龄、职业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良好的学习能力,具有吃苦耐劳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这些优秀的内在素质是促使他们成才的关键因素。所以,对职业院校学生“育人”的引导至关重要。

3 乡村工匠的培育路径

乡村工匠成长规律的有益窥视为乡村工匠培育路径的建构提供了具体的方法论指引。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乡村工匠成长规律,本文认为乡村工匠的培育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3.1 学校主导型

学校在培养乡村工匠人才期间,主要是将理论知识为主,同时兼顾着实践教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知识技能要比传统技术型技能更具优势,可以在全新的生产条件下,利用原有的科学知识创造出新型产品,从而确保这一能力能够得到高度重视。而知识技能型人才的科学知识积累与掌握都需要依靠学校,这也就要求学校必须要确保乡村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更加丰富,使教学方法能够变得越来越灵活,告别以往轻实践,重理论的本质。此外,乡村职业教育的重点培养目标就是乡村工匠,其自身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技艺十分精湛,要想達到如此精湛的技艺水平,仅靠理论知识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好学生重视实践操作。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学校在乡村工匠人才培养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要优化师资队伍,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优化,从而建立正确的乡村工匠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和谐良好的社会氛围。

3.2 企业培训主导型

企业培训就是指企业内部根据行业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安排培训教师,组织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企业培训活动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它要比校园培训更加实用,参与培训的人员也是已经具备一定岗位工作经验的员工,培训内容能够实现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可以快速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同时,企业培训也规避了“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主要是将深化岗位技能作为基本目标,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但是企业在乡村工匠人才培养期间依然存在某些问题,培养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培养效果并不明显,对于培训学院而言,很难保证学员充足的培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培训效果。此外,乡村工匠人才对培训活动的需求较大,但是培训主体通常不能全面满足这些要求。对此,企业需要充分发挥出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强培养合力,通过集团化的力量来整合资源,从而改变以往的培训模式,对课程资源进行科学整合。企业自身也要树立长久学习理念,员工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长远规划。

3.3 自我生成型

在培养乡村工匠人才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外部条件,还要重点强调教师内因的激发,从而突出学生的内在价值和实际需求,发挥出学生在转变为高技能型人才期间所形成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特别是在学生自我吸收和研究创新过程中,通过内化过程能够使学生将自己的经验转化为理论。学生经过长期学习和训练之后,能够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并将其转变为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不同需求,将基本兴趣作为切入点,通过兴趣来引导自身主动学习,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理论知识和新技术,同时实现针对性和实用性,优化自身内部的知识系统,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确保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优化。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校本合作成本高、周期长以及培训活动缺乏针对性的缺点,同时也规避了理论脱离实际应用的问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通过实际应用证明,在乡村工匠人才队伍当中,只有极少数人才是通过自主学习养成的创新意识和钻研精神。

参考文献

[1]Wayessa B.Whose development?The dilemma of rural artisan women in southwestern Ethiopia[J].Anthropology Today,2020,36(4):20-23.

[2]曹晔.乡村工匠培育的现实性与途径[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7(5):21-25.

[3]郭晓鸣,张克俊,虞洪,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J].农村经济,2018(1):11-20.

[4]张兴宇,季中扬.新乡贤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和实践方式: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 2020(8):82-87.

(责编:陈静姝)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
校本文化资源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律素养及培育路径调查研究
医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有效培养路径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素质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创业项目商业化运营的培育路径
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文化的作用及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