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果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实践与研究

2021-05-27曹著明张娜张亚娟

职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成果导向人才培养

曹著明 张娜 张亚娟

摘 要:本文介绍了成果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及其内涵、方法及策略。事实证明,成果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思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关键词:成果导向 理实一体化课程 人才培养

一、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有效策略。如何设计科学、有效的课程,实现产教融合,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积极性,培养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虽然借鉴了国外很多理念、经验和方法,进行了多層面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理念和机制的问题,职业院校、教师、学生三者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

(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很多职业院校还是采用学科体系进行专业和课程建设,学生进校之后主要是在教室听课,对所学专业面对的行业以及未来的工作岗位没有实际的接触、体验,导致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其次,由于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采用理论教学,学生很难长期保持听课的专注力,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再次,由于考核方式单一、简单,如采用简单的过程考核、单一的试卷考核等模式,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最终导致其学习动力不足。

(二)教师积极性不高

众所周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设计难度高,资源需求和工作量大,教师要比传统“讲课”式教学付出更多的劳动。而由于政策、环境、机制的原因,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量评定还是采用“大锅饭”的模式,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职业院校基本还是按照学科教育要求进行督导、检查教师讲课和学生听课,这种片面、简单的考核方式阻碍了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这往往会与现有的教学制度相冲突,加大了教学改革的难度。

(三)学校相关机制不完善

当前职业院校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难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权小,不利于教师全面展开工作;学校对课程的指导主要还停留在理论层面,课程建设的方法和措施不够有效;教学评价主要关注的是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缺乏真实的工作情境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核心概念

(一)成果导向

成果导向也称目标导向(OBE),该教育理念于1981年被提出,即“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该教育理念认为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应该以学生的最终学习目标及所要达到的成果为依据。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

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成果为导向,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基础,把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提高。通过校内外的实训和校内外的实践,实现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同时以实践操作巩固和提升理论知识。理实一体化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拥有专业操作能力,更需要有与人沟通交流和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三、成果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

成果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以成果导向、学生为本、理实一体、产教融合的理念为指导,组建由教师、学生和企业工程师等人员构成的团队,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开展教学、生产、科研、技术服务、技能竞赛等产学研工作。教学过程就是项目的实施过程。项目应具备的特征是:项目的实施对社会生产生活有现实价值意义,项目需要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项目实施后团队成员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成果可视化、可评价;项目实施后能产生一定的成果,包括科研项目、技术服务项目、技能竞赛获奖、论文、专利、样机、实物作品等。

成果导向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核心要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目标化。成果导向理实一体化教学首先需要所有参与人员达成共识,有共同的目标,而且目标清晰、可量化、可视化。

二是成果化。成果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完成后必须要有一定的成果产出。

三是理实一体化。团队成员开发设计出的教学项目应涉及一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实现师生之间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

四是项目化。课程实施采用项目化。项目来源于企业或学校真实的工作任务,可以是产品设计、生产任务、技术服务、科研课题、技能竞赛等。由于课程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人才培养,因此需要解构学科体系知识,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项目课程;同时考虑项目的知识、技能结构以及难度系数等,保证项目的可操作性;还应考虑项目的“三有性”(有用、有趣、有效)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促进成果的产出;另外还要考虑项目的工程实践性,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五是团队化。组建团队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相互尊重。师生依据项目特征和个人兴趣爱好相互选择,从而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六是质量化。成果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需要相关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机制改革,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自主性,深化产教融合,除关注教育教学过程之外,更要关注人才培养的质量。

七是多样化。成果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场地应多样化。教学模式可以是讲课、查阅资料、讨论、实践操作、参观、访谈等;教学场地可以是教室、实训室、企业或者图书馆。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手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成果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

(一)学生定目标

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的首要措施就是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实施现代学徒制。学生入学前,校企应提前签订共同进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实施教学、共同推荐就业等。学生在入学时与企业、学校签订三方培养协议,学生入学则入职,具备合作企业的准员工身份,一方面享受准员工的权利,一方面也要根据协议完成准员工的学习任务。学生在明确就业目标,了解今后的工作内容后,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二)教师转观念

教师转观念主要指的是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具体包括:学习职业教育相关理论和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文件,让教师参与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论文写作水平以及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提升教师产学研合作能力。通过提高教师能力以及產学研平台的搭建,为开展成果导向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创造条件。

(三)学校建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的课程改革激励、评价机制。首先,要制定相关制度,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其次,深化机制改革,扩大教师的自主权,只要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院校都应该给予支持,教师可以自行选择教学场地、授课模式以及评价方式;同时配套进行相关财务制度改革,提高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耗材经费比例,根据教师所承担课时比例提供耗材经费,在符合财务制度的情况下由其自主支配,实现教学的灵活性和成果的多样性;再次,要深化评价机制改革,改变传统的学科式评价方式,形成教学评价多样化的格局;最后,要建立机制,科学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教学模式改革

成果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其内涵不仅仅是上课,而是教师与学生一同完成具体的项目或工作任务。因此,学生不仅课上需参与项目,课余时间也要参与。要深化课堂模式改革,例如,实施翻转课堂,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布置任务、答疑、成果展示,而任务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是在课余时间完成。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资源和手段实现泛在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度。

五、小结

实施成果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注意如下四个方面:一是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项目设计要能产生可视化成果,而且成果需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三是职业院校要有配套的机制,给师生更多的自主权;四是要通过信息手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进展并及时给予指导。事实证明,成果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与当前项目教学、翻转课堂、泛在学习的课程改革思路相吻合,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周德军,张菁菁,汪云香.OBE理念下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现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31).

[2]刘景忠.办好职业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N].中国教育报,2019-04-09.

[3]徐国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症结在哪里[J].职教论坛,2014(33).

[4]马树超.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呼唤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

[5]张进林,时艳红,张宏彬.“双主体”校企合作视域下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14(33).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成果导向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与创新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启示
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