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几个关注点

2021-05-26曾娃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关注点问题情境创设

曾娃淳

摘要: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中,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情境导入是否合理关系到后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需结合教学实践,关注情境的实用性、趣味性、迁移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关注点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5-005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1]。数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情境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后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比较枯燥的,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主动地参与数学的相关活动,是所有数学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它是学生能否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的起始条件。

二、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需要教师关注以下几点

1.关注情境的实用性(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学生最熟悉的莫過于和他们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能以日常有关事物为例,学生必定很感兴趣。

案例1:《有理数减法》

问题:北京今天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3℃,今天的温差是多少?

教师问:(1)怎样列式?学生:10-3;

(2)若把最低气温改为-5℃呢?又该怎样列式?学生:10-(-5);

(3)这个式子的结果呢?你是怎样得到答案?

学生1:利用温度计10℃在零上10个刻度,-5℃在零下5个刻度,它们一共相隔15个刻度,所以10-(-5)=15;

学生2:利用数轴,表示10的点在原点的右边10个单位长度,表示-5的点在原点左边5个单位长度,10比-5大15个单位长度,所以10-(-5)=15……

教学分析:本案例利用学生熟悉的气温,复习小学两个正数的减法后,学生很容易列出后面算式10-(-5)。由负数参与的减法运算,再过渡到怎样得到结果,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教师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关注情境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有趣的故事、游戏都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案例2:学习《勾股定理》时,有一颗美丽的勾股数如右图第一个正方形边长为1,正方形肩上长两个小正方形,三个正方形围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此生长下去,到第2021次生长,你知道这些正方形面积的总和吗?小明立刻回答:2022。学生很惊讶!你想知道其中的原理吗?

教学分析:针对初中学生好奇的心理,教师有意识地利用故事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气氛活跃,迫切想了解问题真相,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达到了有效学习的目的。

3.关注情境的迁移性(培养学生问题类比迁移意识)

类比迁移就是当两个对象都有某些相同或类似属性,而且已经了解其中一个对象的某些性质时,推测另一个对象也有相同或类似性质的思维形式[2]。在概念课教学中,我们常常通过类比迁移法引入新概念,这样的情境设计比较符合学生对知识的正迁移的学习规律。

案例3: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时,通过复习一次函数的概念,以旧带新。教师提问:(1)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的函数有哪些?怎样定义它们呢?(2)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3)我们是从哪些方面学习一次函数的?

教学分析:以复习的方式把学生的思路快速引到将要学习的内容,暗示接下来将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机。运用类比的方法能有效快速地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

4.关注情境的可操作性(了解活动可能结果)

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创设合理的实验,能使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数学研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合理的数学实验首先体现在可操作性,充分预设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并能合理解释,否则,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无效的。

案例4:《勾股定理》一位开课教师的设计:

(1)画直角三角形:分别以3cm和4cm,6cm和8cm,5cm和12cm为两条直角边a、b;(2)分别测量它们的斜边c;(3)计算并比较a2+ b2与c2: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再任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试一试;(4)猜想:任意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

教学分析:开课教师设计此活动显然是想让学生手脑并用,建立模型,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提炼、发展学生的说理能力。但部分学生因为误差的原因,通过测量计算得不到a2+ b2=c2这样的结论,而教师又未能做出合理的解释,故笔者认为这一操作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能否准确把握活动的可操作性,能否为下面的新课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展示形式非常多,从实物、卡片、挂图,到现在的幻灯片、多媒体动画,甚至是微视频,但不管是以何种形式,想要问题情境收到好的教学效果,都需要教师关注问题情境的实用性、趣味性、迁移性和可操作性。另外,还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其真正发挥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新武.一道中考题的解法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2020(8).

[2]张玉静.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导入方法[J].魅力中国,2020(9).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坝头中学515821)

猜你喜欢

关注点问题情境创设
冬奥关注点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过程中的四个关注点
新考纲下初中数学的教学关注点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