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圣·安东尼的诱惑》的善与恶

2021-05-25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博斯基督耶稣

邓 窕

(毕节市美术馆,贵州 毕节551700)

14、15 世纪的欧洲,以意大利为首,认为中世纪时期是黑暗的,而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被看作是今后艺术发展的典范。艺术家们的注意力不再只是“神”,转为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主张理性、平等、博爱。

15 世纪后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之风终于跨过横贯欧陆的阿尔卑斯山,吹入尼德兰。荷兰哲学家伊拉斯谟与博斯生长为同一时期,他在《愚人颂》里就有对神学、神职人员以及封建贵族的批判,中世纪时期的教会是腐败和堕落的。尼德兰艺术家的人文主义思想逐渐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其中,“罗马派”在题材和艺术表现形式上与意大利的精致典雅是吻合的。丹纳曾在《艺术哲学》里说:“尼德兰的民族风格被意大利风格侵入以后,某些地方乱糟糟的染上一些混杂的颜色,本身却逐渐消灭,最后完全沉到底下……”。尼德兰绘画虽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强烈地浸染,但尼德兰民族敢于开垦忠于自然的情怀最终将他们的艺术导向现实生活中去,他们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定格于画布之上,为后人认识尼德兰提供真实的视觉图像。博斯身上同样具备尼德兰民族身上所具有的理性且忠于自然的特质,在他那看似荒诞的图式里,正是他对所处时代的思考。他像是一位时代的拷问者与深刻的哲学家,站在更高的地方瞥视着这一切,他诡谲的看似不理智的图像背后,正是对世人理性地劝诫。透过那些离奇的绘画形式,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博斯生活在一个动荡且充满着恐惧的梦魇般的时代。

14 至18 世纪的欧洲笼罩在黑死病的阴影中,在这场瘟疫面前,人类是不堪一击的,世人将这看作是上帝对世间一切罪恶的惩罚,此时的尼德兰,宗教思想仍然渗透在人们生活中,教皇利用人们对基督虔诚的信仰恣意妄为,大肆敛财,至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博斯用独特的表现手法将神职人员和牧师安排在堕落的场景中,将他们描绘成行为不端正的人。

图1、图2 一共有5 幅镶嵌版画,打开时的宽度接近2.4米,高度略高于宽度。图1 左侧描绘的是《耶稣被捕》,右侧描绘的是《骷髅山之行》,耶稣背负着十字架艰难前行。在图2 中,左侧描绘的是圣·安东尼晕倒、中间描绘的是圣·安东尼处在一个充满着各种诱惑和险恶的环境中,这也正是此幅作品最跌宕起伏且富有故事情节的地方,右侧描绘的是情欲的诱惑。

图1 耶罗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耶稣被捕》(《圣·安东尼的诱惑》三联画左翼背面),木板 油彩,131.5cm×53cm,1505-1506 年;里斯本,安蒂加博物馆(Museu Nacional de Arte Antiga,Lisbon)《骷髅山之路》(《圣·安东尼的诱惑》三联画右翼背面),木板 油彩,131.5cm×53cm

在图1 中,两幅看似没有连贯逻辑的故事情节被博斯以河流连接起来,而以河流为分界线,画面中主要的故事情节被安排在河流上方,耶稣则处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两幅画面的故事以耶稣为中心点向外延展。可以明确感受到的是,左侧的故事发生在夜晚、右侧的故事发生在白天。左侧,一个士兵猖狂地拉着趴跪在地上的耶稣的腰带,用腿踢着耶稣的后背,在耶稣前方,一人牵着耶稣脖子上的绳索,张着嘴,像是在大声吆喝,在耶稣的右下方,一人扭动着身躯,用嘲弄的姿势张嘴对着耶稣。士兵们拿着武器、吹着号角,人群撺掇着、喧闹着。耶稣被众人围着,闭着眼睛,仍双手交叉着向愚弄的人群布施。在溪流对岸,两个人正扭打在一起,一人举起尖刀,正愤怒地刺向另外一个,地上散落着物品,而被刺的人似乎正伸手去够掉在地上的物品。或许是黑夜的来临,人们的行为才显得如此猖獗。在右侧,耶稣被一群乌合之众包围着,他肩上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画面的最前方,一个衣着单薄,枯瘦如柴的人被一根木棍压着,木棍上方悬挂着尖锐的刀,下方则站立着一只乌鸦,这似乎预示着死亡的到来。在画面中间部分的左下角,牧师和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倚座在土堆上,牧师的手指指向衣衫褴褛的人的胸口,像是在警告着什么,站在一旁的人手里拿着神索,似乎是等待着好的时机将那位穷人捆绑起来,一旁的圣经被搁置着,这三个人的后方一棵已经干枯的树状上插着人头,站立着乌鸦,这预示着死亡的逼近。当我们再次将目光转移到整幅画面时,博斯所描绘的这些丑恶行为均发生在干涸的大地上,干枯的树状,地上砍断的肢体、河里腐烂的鱼骨、漂浮着的人的尸体、树桩上的乌鸦、刀具,这些神秘的符号拼凑成了一幅荒凉、散发着恶臭的充满罪恶的画面。我们可以感受到画面传递的是基督——善良的原型,被一群邪恶狡诈的人杀害在一片肮脏的土地上。

从耶稣受到迫害到圣·安东尼修行时遇到诱惑,间隔了很长一段时间。透过图2,我们可以看到恶行还未得到改善,而是成倍地增加,随处可见。画面中的主人公圣·安东尼在阿塔纳修斯的笔下是虔诚的,勇敢且坚毅的,他深信基督的作用是伟大的,只有坚定心中的信念抵制住外界的一切诱惑,才能到达理想的国,他在修行的过程中与孤寂斗、与野兽斗、与一切邪恶的力量搏斗。博斯笔下的圣·安东尼也是如此,他虔诚地修行,抵制住外界的一切诱惑。

图2 中左侧描绘的是圣·安东尼在修行时晕倒的场景,天空上方是安东尼的身躯被蝙蝠一样的魔鬼托着,周围的魔鬼用树枝抽打着他,安东尼忍受着这一切,双手合十虔诚地祷告,画面下方一个牧师与一只老鼠、蝙蝠正挤在阴暗潮湿的桥洞底下密谋着,他们勾搭着肩背,这预示着教会与撒旦的勾结。桥上正是安东尼晕倒了被他的友人扶着,桥上的人们对桥底下的阴谋一无所知,这也暗讽了教会的恶行。

中间幅,安东尼跪在画面正中央,身体靠着低矮的护墙,他将脸部朝向观者,顺着他的手势,我们可以看到,壁垒里正是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与安东尼并排的女人,裙摆像是蜥蜴的尾巴,手里端着酒,目光看向她对面两位肢体不健全的男人,在旧约里曾有这样的描述:他们的葡萄树是所多玛的葡萄树,蛾摩拉田园所生的。他们的葡萄是毒葡萄,全挂都是苦的;他们的酒是大蛇的毒气,是虺蛇残害的恶毒。在壁垒的左侧的上上半部分,描绘的是摩西戴着有角的帽子,接受律法书,角通常与魔鬼相互联系;中间部分是一只坐着的山羊一样的怪物,正接受着上面一群人的祭品,一只猫头鹰从后面探出头来,猫头鹰在尼德兰语中通常被看作是邪恶与异教的象征;下部是两个人挑着一串葡萄朝暗黑方向走去,而光明与黑暗通常会与善和恶等同起来。

整个中间幅除了安东尼以外,都看不见一个完整的具有人的特征的躯体,他们要么是被物体遮挡住,要么是人与其他物种的组合,他们有的饮酒作乐、有的装模作样读着圣经,远处的城堡硝烟弥漫,这也暗示着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当我们将目光移到右侧,安东尼正忍受着美食与美色的诱惑,他手里捧着圣经,面前的树桩底下站着一位裸体女人,他欲将目光移开,躲避眼前的诱惑。但当他将目光移到另一处时,眼前是一张由两名裸体男人支撑着的桌子,巨大的老鼠躲在桌子底下,其中一只老鼠正拿着尖刀割一位裸体男人的头,桌上稀少的食物是魔鬼用来诱惑安东尼的。画家将老鼠安排在阴暗的桌子底下,暗示着邪恶的力量正在黑暗的角落里滋生,并迫害着人们。安东尼处在一个充满危险和诱惑的世界,恶魔们伪装着自己,随时等待安东尼掉入自己的圈套。

图2 耶罗尼米斯·博斯 (Hieronymus Bosch),《圣·安东尼的诱惑》,木板 油彩,131.5cm×238cm,1505-1506 年;里斯本,安蒂加博物馆(Museu Nacional de Arte Antiga,Lisbon)

整幅画面所描绘的是两种力量,一种是基督、安东尼和向基督和安东尼行善的人们为代表的善,一种是以撒旦王国的恶魔化了的生物为代表的恶。在画面中,恶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摧毁以安东尼为首的行善修行的人的信念,鞭挞他们的身体、打乱他们的信念、迫害他们的灵魂。从画面中可以看出,安东尼的修行是艰难的,他饱受着身体与灵魂的苦难,但他仍坚守着修行的信念。博斯用怪诞的艺术表达他眼中的世界,是要揭穿撒旦的阴谋。邪恶的力量汇聚于画面,看似混乱不堪,实则是博斯经过精心安排下所产生的效果,博斯用他理性的思考搭建了一个非理性的舞台。艺术家的创作是以时代和潮流为基准的,博斯生活的时代正经受着鼠疫的迫害,老鼠被看做是肮脏的生物,画面中出现的老鼠正是博斯用以揭穿撒旦阴谋、批判教会腐败的隐喻符号,他幽默含蓄的绘画语言辛辣而直接地揭露了他所处时代的现实面貌。

猜你喜欢

博斯基督耶稣
浅析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
人间困境怎么破? 博斯《人间乐园》
打开博斯的魔盒
荒诞而真实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为施政和立法之依据:近代中国政府基督宗教调查研究
“新生儿版”基督诞生
从基督绅士到职业俗人——美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启示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