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及效果评价

2021-05-25丁殿滨庞启航

绿色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核心区鸟类水质

丁殿滨,庞启航,邱 晨

(滨州市引黄灌溉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滨州 256600)

1 引言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1],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由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湿地保护局面逐渐形成,湿地保护管理体系、资源监测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宣教培训体系等正逐步建立。山东滨州小开河灌区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小开河灌区工程基础上建设申报山东滨州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根据湿地公园特征和管理需要,湿地公园规划区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具有输水、蓄水、调水、输沙、沉沙、提供区域安全用水保障等功能,是独具特色的水利型人工湿地,是引黄灌区新生湿地生成和演替的典型代表。

2 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基本情况

山东滨州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南以黄河大堤引黄闸为起点,沿渠道主体向北至沉沙池,以所经区域内小开河灌区管理管辖范围为界,呈南北走向的狭长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4′58″~117°50′5″,北纬37°17′12″~37°45′47″,总面积728.45 hm2。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由于降雨不均匀和春季蒸发强烈,形成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2.3 ℃,多年平均冻土深0.35 m。灌区内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575.2 mm,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1285.5 mm,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2.2倍。

3 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3.1 湿地保护能力建设

3.1.1 水质与水系保护措施

由于小开河灌区担负着灌区内近45万人的饮水安全重任,所以水质保护工作十分重要,湿地范围为二级水源地保护区,灌区水质必须保持在Ⅲ类以上。采取措施主要有:①封堵干渠排污口,改造农田排涝泵站,防止农业面源污染进入干渠。②构建植被缓冲带,形成湿地过滤带,由湿地过滤带自行降解污染负荷。③有效引导沿渠附近村民处置废弃物。④强化湿地水质监测。委托有资质的水质检测单位,定期对沿渠及湿地公园核心区取样,进行水质检测。⑤构建自然原型生态驳岸。种植垂柳及植草,以平缓的植被护坡入水为主要形式,利用植物自身的生物净化功能,达到全面净化水体的作用,形成怡人的滨水景观,并达到稳定堤岸的目的。

3.1.2 鸟类保护

鸟类是湿地生物中旗舰物种,也是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湿地公园营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建设高标准围网。建设10km高标准围网,加强湿地公园核心区域的保护工作,杜绝非法放牧、抓鸟、捕鱼等现象。②针对不同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分区划片执行保护。把沉沙池东北部原生柳林作为重点保护区域,其中林内倒伏木和水中沙堆形成的滩涂为涉禽类重点保护区域,林缘外开敞水面为游禽类重点保护区域,而散布在园区其他区域内的人工林和天然林为鸣禽类重点保护区域。③加强对该区域的巡护力度,严禁规划外的活动干扰该区域鸟类栖息,而对广泛散布的鸣禽类,则主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呼吁爱鸟护鸟来形成保护氛围,并严查掏鸟窝、非法猎鸟等行为以加强保护。

3.1.3 植物保护

为更好保护湿地核心区的国家珍稀植物野生大豆,采取措施包括:①将开荣亭小岛划定为野生大豆核心资源保护区,并在核心区外围挖3~5 m宽深沟作为缓冲区,以隔离人为活动的干扰。②在就地保护野生大豆资源之外,还考虑迁地保护。优选一定数量的野生大豆母株,建立野大豆种质资源繁育保护示范区,将野生大豆从自然生境中转移到人为生境中强化保护。③建立生态廊道,加强种群间的流动性。

3.1.4 湿地生态文化保护

积极利用小开河湿地核心区开阔的湿地景观,打造湿地生态文化体验的集中区域,开展湿地文化展示、湿地文化宣教与传播等活动。利用园区沿渠道两侧所设置的文化长廊、稻田沟渠、人工湿地等设施,打造湿地生态文化的散点区域。依托相应的科普设施,运用直观的表现手段科普湿地知识,展现湿地文化,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间断的体验到湿地生态系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潜移默化中强化保护湿地生态的理念。

3.1.5 水利文化保护

水利文化保护是小开河湿地公园文化保护的特色。对水利文化的保护与展示采取“集中”的模式,在渠首段,充分利用现有景观,设立黄河文化展示廊道,重点展出治黄历史、黄河演变以及治黄建设成就;在小开河徒骇河渡槽节点处,设置“禹疏九河”石碑及“广济桥”石碑,集中展示古人治水成就,展现广济桥建设历史,弘扬以“道济人心”的理念。

3.2 湿地恢复能力建设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与受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活动的干扰。小开河引黄灌区立足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采用顺应自然规律的恢复措施,充分发挥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选用具有强适应性的乡土物种构建种群,从而有效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3.2.1 生态河岸恢复

生态护岸能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对水分交换和调节[2],是小开河湿地公园恢复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沿线栽植耐水湿的植物,以柳树、杨树为主,辅以小群开花的亚乔木,形成绿色廊道。树木根系稳固后,对基质土壤情况造成改善,进一步促进整体的软化程度。

3.2.2 水体恢复

小开河干渠有多处分水闸,能够保证周边藕池、鱼塘的循环用水。沉积泥沙吸附大量氮磷元素,及时清除湿地中内源污染负荷。

3.2.3 植被及植物群落恢复

对湿地核心区的清淤弃土场进行重点治理,采取“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方法,采用网格化填筑挡土坝,挡土坝上种植刺槐等耐盐植物。加强原生柳林、芦苇、香蒲等原有植物群落保护力度,结合实际情况,在缺乏植被保护地块种植本地树种,如白蜡、刺槐等,并在不同地点,穿插种植黄栌、紫叶李等有色树种,增加了群落及景观异质性,构建为多样复杂的湿地植物群落结构[3]。

3.2.4 动物群落恢复

小开河湿地动物群落恢复主要针对湿地鸟类开展,主要包括改善栖息地质量以及鸟类救护两项具体工程。①定期在固定区域人工投食,供给鸟类取食,并设置多处鸟类宣传牌,普及鸟类知识,积极对游客和居民进行环境教育,保障鸟类栖息地环境持续改善[4]。②及时发现、救治在繁殖、迁徙等过程中受伤的鸟类,并与当地公安、动物保护机构等建立联系,互相提供长期支持。

3.3 建立健全湿地资源监测网络,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水文水质监测

3.3.1 安装高清摄像头

为提高监测效果,从小开河引黄闸至沉沙池共安装高清摄像头61处,基本实现整个湿地公园范围全覆盖,在湿地核心区设立自动喊话系统1处,有效监督、制止对湿地环境的破坏行为。

3.3.2 建设鸟类观测点

在湿地公园核心区的鸟类集中区域,设立观鸟点4处,及时观测鸟类数量、习性,并实时记录、统计相关数据,为湿地的相关科研工作积累本底数据。

3.3.3 建设水文及水质监测点

除开展灌区正常的流速、流量、水深及含沙量的监测外,还定期对小开河湿地公园核心区及其周边水环境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水的常见水化学指标,如水温、透明度、 pH值、溶解氧、COD等,建立湿地公园的本底数据库,为研究国家湿地公园水环境动态变化及其与周边区域的水文联系积累资料。

3.3.4 建设气象站及实验室

在湿地公园安装全要素气象站,实时监测温度、湿度、水势、蒸发 、风向、风速、雨量、日照、辐射、能见度等,为湿地公园科研监测提供基础气象数据支持[5]。

4 效果评价

4.1 生态系统评价

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现有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公园总面积为728.45 hm2,其中湿地面积598.84 hm2,湿地率为82.20%,人工湿地面积最大,为398.52 hm2,占公园总面积的54.71%;草本沼泽次之,为113.90 hm2,占公园总面积的15.64%;湖泊面积为86.42 hm2,占公园总面积的11.86%(表1)。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相互链接,构成了复杂多样的食物链,为维持区域生态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2 植物多样性评价

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6],共发现植物378种隶属于68科243属(表2)。其中栽培植物大多是农作物及林木,野生植物多数是草本植物,且是小开河湿地公园的主要植被。确定了小开河湿地公园一个新纪录种─角蒿,这是之前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没有记载的。小开河湿地公园内还发现了草麻黄、野生大豆、黄耆等国家珍稀保护物种。

表1 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类型及划分标准表

表2 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各门、科、属、种统计

4.3 动物多样性评价

4.3.1 昆虫多样性评价

湿地公园核心区内发现昆虫纲7目37科89种。蜻蜓目种类较多3目5种,符合湿地生态系统的一般特点,蜻蜓稚虫水生,是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生物;同时发现山东省昆虫新纪录种科斑细蛾Calybitesphasianipennella。

4.3.2 鱼类多样性评价

湿地公园内共有鱼类38种,分属于6目14科30属。其中鲤形目25种,占总种数的66%;鲈形目7种,其余4目6种(图1)。

4.3.3 鸟类多样性评价

湿地公园内记录到鸟类127种,占滨州市已有鸟类总数的78.4%,记录到国家Ⅰ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鹭;国家Ⅱ级保护鸟类 9 种,如雀鹰、红脚隼、长耳鸮等。

4.3.4 微生物多样性评价

湿地公园核心区土壤采样共分离得到纯培养菌株142株,其中细菌共58株,隶属于12个属的30个种;放线菌共58株;真菌26株。分离得到一个新种Luteimonasrhizosphaeraesp.nov。

图1 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鱼类比例

4.3.5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多样性评价

湿地公园浮游植物为7门10纲18目29科52属70种,共2门2纲4目9科10属19种,底栖动物共4门5纲8目12科16属18种。表明滨州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物种较为丰富,物种多样性较高。

4.4 用水保障及水质情况评价

山东滨州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水源主要为黄河水,灌区根据湿地现状,通过合理调控引黄闸,湿地用水安全有充分保障,满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需求(表3)。

表3 小开河湿地公园入、出口水质主要指标对比

猜你喜欢

核心区鸟类水质
善于学习的鸟类
探析水质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鸟类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研究
松萝山茶园现状及发展建议
水质的年轮——读《时光的年轮》
冬季,关爱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