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敷贴法治疗慢性胃病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2021-05-24李文志李世选李军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4期
关键词:穴位贴敷临床观察

李文志 李世选 李军

摘要:目的:评价慢性胃病患者临床应用穴位贴敷治疗的具体疗效。方法:选取老胃病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19-2020年间,经中科盛元中医研究院下属诊所收治。遵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配法则,就对照组(70例,常规西医治疗)与观察组(70例,穴位贴敷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测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较对照组均更具优势,具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慢性胃病患者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具有显著优势。

关键词:慢性胃病;中脘穴;穴位贴敷;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124-01

慢性胃病是一种胃粘膜糜烂,病理特以粘膜细胞和浆细胞的粘膜浸润为主的,而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可存在,但量很少。临床中患者多表现上腹部胀满、痛、嗳气、恶心、早饱感等,严重者甚至可出现进食量减退而体重下降的风险。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多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进行干预,短期疗效尚可但病情易反复。传统医学中,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痞症”、“胃脘痛”等范畴,病位在胃,与肝、脾等脏腑联系密切。治疗上常以内、外治法进行治疗。而穴位贴敷法作为外治法中,一项具有传统医学特色的优势技术,在治疗慢性胃病方面疗效极为突出。故本文拟运用中科盛元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并将临床观察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慢性胃病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19-2020年间,经中科盛元中医研究院下属诊所收治。遵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配法则,7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之比显示为:32:38,年龄上限值、下限值为54岁,26岁;7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女之比显示为:33:37,年龄上限值、下限值为56岁,25岁;病程区间在8-16月,本研究纳入患者均以“胃脘部胀满不适,进食后加重”为主诉就诊,经胃镜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已排除器质性疾病,符合慢性胃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协议书。两组基本资料均未见明显差异,符合P>0.05的均衡可比性原则。

1.2方法

对照组纳入病例均行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及潘多立酮、莫沙必利、消化酶制剂等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纳入患者基于上述治疗均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主方以胃病通用方为主药,并根据临床证型进行加减用药,如下:

脾胃虚寒型:胃通方+黄芪等单方,泛酸者/口中清水多者加吴茱萸等单方;

饮食积滞型:胃通方+神曲等单方,便秘者加黄连等单方;

肝气犯胃型:胃通方+柴胡等单方,胃痛甚者加元胡等单方;

湿热中阻型:胃通方+黄连等单方,舌苔厚腻者加苍术等单方,腹胀甚者可加厚朴等单方。

用法、剂量:主方胃病通用方取2克,余药均取0.5克。将所选药物混合均匀后以透皮净药水进行调和至黏度适中糊状,涂抹于敷贴,将其贴于中脘穴。日一次,每次6-8小时为宜,7天为一疗程,共3疗程。

1.3疗效判定

主要症状指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上腹烧灼感。主要症状分级记录:0级:无症状;I级:症状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Ⅱ级:症状中等,部分影响日常生活;Ⅲ级: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难以坚持工作。

症状疗效判定:①有效:症状消失;②显效:症状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1级以上者;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由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22.0)统一处理,计数资料可以用例数(百分比)[n(%)]表示,而其检验使用x2,测验得出P<0.05即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呈更高显示,具统计差异(P<0.05)。见表1.

3.典型病例

患者张某,男,36岁。自诉胃脘部间断憋胀1年余,进食后加重。曾行胃镜检查后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自行口服“多潘立酮片”,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平素胃脘部怕凉,喜温喜按,饮食一般,无口干、口苦,小便可,大便质偏稀、成型,睡眠可。舌质淡红,苔薄白。与患者沟通后嘱于穴位贴敷治疗。前后共计21贴,患者胃脘部憋胀感消失,饮食较前明显改善。

患者陈某,男,33岁,自述胃部嘈杂隐痛,口苦黏腻,呕恶纳少,咽干欲饮,隐痛频发,大便不爽,小便黄,少进食辛辣肥腻之物则症状加重。观察舌薄黄微腻质红,脉弦滑小数。与患者沟通后嘱于穴位贴敷治疗,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4.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在治疗慢性胃病时强调应按“健脾养胃、益胃生津”的主旨施加治疗。而穴位贴敷法作为一项中医传统优势技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对局部特定腧穴进行刺激、药物透皮吸收、机体经络传导以发挥疗效,避免了口服给药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灭活。而针对慢性胃病,临床常选中脘穴作为治疗腧穴。中脘穴是任脉与手太阳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及足阳明胃经三经的交会穴,在特定穴中既是八会穴中的腑会,又是十二募穴中胃经的募穴。现代医学发现中脘穴处皮下神经、血管分布丰富,通过对其进行刺激可以促进胃肠平滑肌收缩,加快胃肠蠕动。同时中脘穴又与水谷运化输布密切相关,故中脘穴常被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以调和胃气、调理中焦,恢复机体气机正常升降。

中科盛元穴位贴敷法在治疗慢性胃病上,集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简、便、效、廉”优势突出,既能显著改善患者臨床诸多临床不适,同时并无西药的耐药性与不良反应,患者更易接受,满意度高,适合今后在基层医疗中宣传、推广、应用。

中医绿色疗法专业委员会 安徽淮南 232000

猜你喜欢

穴位贴敷临床观察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患侧穴位贴敷药物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肢体偏瘫76例疗效观察
不同证型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