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共和盆地恰卜恰地区DR9地热井施工技术

2021-05-24王虎

西部探矿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井管洗井第四系

王虎

(1.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甘肃张掖734000;2.甘肃省地下水工程及地热资源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地热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稳定性好、利用系数高等特点。青海共和盆地地热资源丰富,由浅到深分别有浅层地温能、地下热水和干热岩等三种类型的地热资源,多个单位在此开展不同目的的勘查研究工作。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地区地下热水资源预可行性勘查DR9井深度1670m,揭露两层热储,实现同井分层勘探,针对不同热储的抽水试验结果表明该井施工质量优良,本文总结了DR9井施工技术,对本地区或同类型地热井施工有一定借鉴意义。

1 地质概况

共和盆地位于青海省中东部,总面积21168km2,是一个自中生代以来形成的断陷盆地,盆地内埋藏有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盆地中心勘探资料表明,盆地中分布以热传导为主的层状热储,且分布范围遍布全盆地,其热储可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热储层和新近系热储。第四系下更系统热储顶板埋深100~200m,岩芯为粉细砂、中粗砂及含砾中粗砂,厚度大于100m,单井涌水量800m3/d,矿化度小于1g/L,流体温度38℃~46℃。新近系热储顶板埋深669~718m,岩芯为中粗砂岩、砂砾岩,热储厚度490~734m,流体温度大于82℃~84.2℃,单井出水量871~1002m3/d,水质较好,矿化度为2.19~2.23g/L。

2 技术要求与技术难点

2.1 技术要求

DR9井为勘探井,要求分别获取第四系下更新统热储和新近系热储的水文地质参数,井深1670m,全孔取芯,分层成井,分层进行抽水试验,终孔直径311mm。

2.2 技术难点

相比地热生产井和一般的勘探井,DR9井要获取更多的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参数,井身设计和施工工序较为复杂。

原设计为成2眼井,主井深1670m,取水段为新近系热储;副井深510m,取水段为第四系下更新统热储。主井钻进至450m时甲方将设计变更为一井分层勘探,即在同一井内,先在第四系下更新统热储层成井并进行抽水试验,完成后再钻至终孔,在新近系热储层成井并进行抽水试验。而前期安装的直径600mm表层套管限制了下一级井径,使井身结构复杂化(表1,图1),尤其增加了二开下管的施工难度。二开井径570mm,管径426mm,井管为螺旋钢卷管及桥式滤水管,接箍外径442mm,井壁与井管间隙仅64mm,局部粘土层有缩径现象。若井管下不到位会造成滤水管错位,增加洗井难度并影响出水量。

3 钻探设备

针对技术要求和工期要求,配备钻机2台同时施工,1台TJS200/600水源钻机用于地热井成井,1台XY-8岩芯钻机用于取芯。配套设备主要包括:3NB350型泥浆泵1台、BW500型泥浆泵1台、JSN-2型除砂器1台、ZS3型振动筛1台、153A型变频柜1台、250QJR80-350型潜水泵1台。

4 钻井施工

表1 井身结构参数

图1 井身结构示意图

4.1 钻进工艺

主井采用正循环回转钻进,一开和二开井段为“小眼钻进逐级扩孔”,三开井段为一次成孔。取芯孔采用正循环提钻取芯工艺。

4.2 钻具组合与钻进参数

311钻具组合为:311mmBIT+∅241mmDC×1节+∅203mmDC×1节+∅178mmDC×2节+∅159mmDC×6节+∅89mmDP。

扩孔钻具组合:570mm(800mm)BIT+∅241mmDC×1节+∅203mmDC×1节+∅178mmDC×2节+∅159mmDC×6节+∅89mmDP。

根据井深及井径变化,钻进参数采用情况见表2。

4.3 泥浆

一开和二开钻遇第四系松散层,泥浆配方:生产水+6%钠膨润土+0.2%CMC+0.2%KPAM+0.2%Na2CO3,保证钻井液具有较强携砂能力,同时有效抑制粘土层水化膨胀。

表2 钻进参数表

三开钻遇地层为新近系砂岩、泥岩,泥浆配方:生产水+3%钠膨润土+0.1%NaOH+0.2%~0.3%KPAM+0.2CMC+0.5%~0.6%NH4HPAN+1%KAHM。维护处理:逐步减少CMC的使用,增加抗温性能较优的高聚物包被剂KPAM,配制成胶液补充;NH4HPAN调整粘度,控制流变性能,使钻井液性能稳定。辅以KAHM形成渗透率低的优质泥饼,避免泥浆滤液侵入地层,抑制岩层因水化引起的垮塌和剥落,并起到降低泥饼摩阻。

固控方法:配备振动筛与除砂器;所有的循环钻井液必须流经振动筛与除砂器,并根据钻进速度及时调整筛布目数,保证固控设备的有效运转;钻进中要保证钻井液循环槽与沉砂池内岩粉清洁,避免岩屑二次循环。

4.4 防斜

井斜直接关系到下一步下管是否顺利,该井采取的防斜措施主要有:

(1)设备安装按规定要求达到平、正、稳、固、牢。校正天车中心、转盘中心及井口中心三者处于一铅垂线上,最大允许偏差不超过10mm。

(2)采取轻压吊打,控制井斜,防止偏磨。尤其是开孔阶段,采用30kN以下的钻压,每钻进3~5m用水平仪测量一次方钻杆的垂直度,要求倾斜角小于0.3°,确保井眼开直。

(3)严禁使用弯曲的钻杆。

(4)坚持勤划眼,每钻进1m上提2m划眼修整井壁。(5)用管钻扩孔,管体直径480mm,长度6m。

4.5 下管

二开下管是DR9井的难点之一,直径426mm井管第一次未下到位,重新圆孔后才得以顺利下到位。下管作业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1)重视控制井斜,安装、开孔、钻进和扩孔等每个环节均严格执行防斜措施。

(2)井管各段要同心,其中心线与钻孔中心线重合,管串不得受压弯曲。

(3)下管前用钢丝钻头破除孔壁泥皮,排净孔内沉淀,换清泥浆。

(4)用长钻具探孔,钻具用直径426mm井管现场加工,长度不小于30m,管口带合金钻头。钻具缓慢下放、低速回转,起到圆孔的效果。

(5)小井眼超前打10m,起容纳沉淀物的作用。

4.6 固井

表层套管固井时水泥返出地面,三开止水固井段为450~630m,使用内插法固井。水泥浆体系设计采用常规体系,密度1.80±0.03g/cm3。水泥浆性能要求:低失水、高早强、浆体稳定性好。

4.7 洗井

采用喷射、活塞、空压机、潜水泵联合洗井。先使用喷射洗井,再依次交替使用活塞、空压机和潜水泵洗井。洗井标准为水清砂净,含砂量小于1/20万(体积比),并进行3次以上水量对比,最后两次单位涌水量相差小于10%。

4.8 抽水试验

针对第四系下更新统热储层进行2个落程抽水试验,水位稳定时间达到24h以上;针对新近系热储层进行3次降深抽水试验,水位稳定时间达到48h以上。采用变频控制柜调节流量,用in-situ450型自动水位计和人工水位计同时观测水位,用超声流量计和三角堰箱同时观测流量,用煤油温度计观测水温和气温。

5 结语

DR9井采用的一套施工方法保证了地热井质量,抽水试验显示新近系热储层出水温度101℃,为已有8眼勘探井中温度最高,单井涌水量达到1200m3/d。实现了同井分层勘探,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同时减少了施工占地,实现了绿色勘查。

通过总结DR9井施工方法取得以下经验:

(1)同井分层勘探要优化井身结构,孔径和井管级配要合理。

(2)孔径与井管间隙偏小时,要重视防斜,并用粗径钻具圆孔,保证井眼垂直、井壁光滑。

(3)采用变频控制柜和自动观测装置可以大幅减少抽水试验的辅助时间,方便数据处理。

猜你喜欢

井管洗井第四系
深基坑施工中不明井管风险处置技术应用实践
第四系胶结砂层水文地质钻进技术研究初探
江苏丹阳地区第四系物性特征研究
注水井洗井“立体化”精细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只要白钢井管的“傻”老头
流程洗井方法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河北平原区第四系(200m以浅)岩土体综合热导率特征综述
北疆第四系覆盖层上明渠结构优化研究
螺杆钻进技术在长段未固结井管下的应用
注水井简易洗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