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1-05-24王身芳王身林李长君冉希

护理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偏瘫

王身芳,王身林,李长君,冉希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缺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的特点,多因脑血管梗死或突然破裂出血诱导起病[1]。脑卒中存活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大部分为偏瘫,偏瘫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甚至丧失,使患者失去步行能力,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2]。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越早进行康复训练,其对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效果则越好[3]。因此,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管理对促进疾病预后至关重要。传统的康复训练以肢体主被动活动为主,效果并不十分显著,且对训练的力度及时间均有严格要求,患者容易在较长的肢体康复训练中出现不耐受,表现出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恢复。如何快速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肌电生物反馈是一种将肌肉生物电活动信号放大,并转化为视觉、听觉信号,从而被人体接受并主动控制肌肉活动的治疗方式,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恢复作用显著[4]。全身振动训练是通过外加抗阻负荷以及外源性机械振动对机体实施刺激,引起全身或局部肌肉振动,从而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适应性的训练方式,其在偏瘫患者的治疗中已显示出一定的优势[5]。本研究探讨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选取在我院康复科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纳入标准:年龄18~75岁;符合脑卒中后偏瘫诊断标准[1],偏瘫侧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发病后出现偏瘫,目前处于病情恢复期,可在有或无辅助器具情况下独立站立超过20 min,可定期到医院接受康复训练;血压控制稳定;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癫痫发作史;因意外事故或先天性原因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并存严重心肝肾疾病、恶性肿瘤或认知、意识障碍无法配合治疗;并存关节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湿关节炎。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8110432)。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康复训练方法 两组康复训练均由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共同实施,康复治疗师负责仪器参数调试和应用,护士负责患者体位、姿势的维系和心理护理。对照组实施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采用上海寰熙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CJ-WL-022双通道生物刺激反馈系统进行治疗。治疗前用清水清洗患侧肢体皮肤, 然后协助患者取平卧位,膝关节屈曲 45°, 患侧上肢、下肢充分暴露,便于将表面电极片放在患者三角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胫骨外侧肌等偏瘫肢体肌群上,将电脉冲频率设置为30~50 Hz,刺激电流强度为20~100 mA,每次脉冲持续时间5 s,间歇10 s。每日上午治疗1次,每次持续时间20 min,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实施全身振动训练。采用山东泽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身振动仪,患者站在振动平台上,手臂握住器械扶手的上部与中部,启动振动仪进行训练,选择1~3档的振动频率,连续振动10 min后休息5 min,之后再振动1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共4周。康复治疗期间护士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及心率变化;每次选择的振动训练动作应适合患者病情,从易到难,逐渐增加。

1.2.2评价方法 于干预前后测评患者最大自主背屈状态胫前表面肌电参数肌电积分值、协同收缩率、踝关节主动活动度、肢体运动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①肌电积分值和协同收缩率测量:采用意大利BTS公司生产的表面肌电测试仪(Free EMG 300)反复测量患者的最大屈背肌电信号,测量时嘱患者取坐位,将踝关节屈曲90°并屈髋屈膝为起始测量状态,随后将踝关节屈曲至最大角度并保持10 s进行测量,放松30 s后再次测量,反复3次。由表面肌电测试仪自带的EMG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读取肌电积分值同时计算协同收缩率。协同收缩率=肌电积分值拮抗肌/(肌电积分值拮抗肌+肌电积分值主动肌)×100%。②踝关节主动活动度:嘱患者取仰卧位,采用量角器测量,分别将量角器固定臂、移动臂置于最大主动背屈状态下的平行与第5跖骨重轴位置以及平行腓骨纵轴位置,轴心置于足外缘与腓骨纵轴轴线交界处,测量踝关节主动活动度。③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6]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7]对患肢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量表包括17个维度共50个条目,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越好。Barthel指数量表共有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0、5、10、1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依赖性越小,日常独立生活能力越好。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肌电积分值、协同收缩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肌电积分值、协同收缩率比较

2.2两组踝关节主动活动度、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踝关节主动活动度、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致残率极高,患者多同时合并感觉迟钝、肢体活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功能损伤,其中以偏瘫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最为常见,为目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脑卒中发生早期,患者受损的大脑皮质区域神经递质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如树突芽生等变化,可以重组皮质功能、改善损伤程度,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予以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重建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症状[8]。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干预后肌电积分值、协同收缩率、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改良 Barthel指数评分、踝关节主动活动度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均P<0.01)。说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踝关节运动功能。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脑神经功能重建有关。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刺激肌肉反复收缩,能够促使患者脑卒中病灶区域尚存活的正常脑细胞部分代偿,并发放冲动信号,引发肌肉活动病病重组神经元,实现神经功能再塑,促进肢体关节功能的恢复[9]。此外,肌电生物反馈采取异常信号弱化、正常信号强化的模式,能够有效对患肢收缩力予以提高,并促进关节积液和炎症的吸收,从而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10]。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方案针对性强,其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11]。全身振动训练是一种非侵入式、非药物治疗方式。通过让患者站于振动平台上,接受平台产生的正旋波式刺激,并由足部从下往上传导至头颈部,从而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12]。本研究结果发现,实施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全身振动训练的观察组干预后的肌电积分值、协同收缩率、踝关节主动活动度、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说明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全身振动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改善肢体功能。主要与神经-肌肉系统功能被刺激有关,肌肉组织被振动信号所激活,进而反射性激活运动单位,并显著提高运动皮质的兴奋性。全身振动训练可通过肌肉与神经双向刺激、促进血运以及调节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三方面促进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的恢复。振动训练时快速的肌肉牵伸和关节活动可反复刺激初级肌梭的传入纤维兴奋性,增大运动神经的冲动幅度和频率,进而维持肌梭兴奋传入并引起梭内肌收缩,反射性激活运动单位,增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进而提高神经肌肉的功能效率,达到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的目的[13]。此外有研究指出,全身振动训练能够促进肢体血运情况,能够扩张、刺激微小血管,通过振动对阻滞产生的弹性形变直接活化血管,降低血液黏滞性[14-15],从而改善患肢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进一步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接受振动治疗过程中时,机体在振动刺激作用下可快速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及生长激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适应振动刺激产生的肌肉细胞动态受力效应,从而发挥对神经肌肉生理功能的有效调控,最终有利于神经肌肉运动功能的改善。

4 小结

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肌肉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效果。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辅助护理,康复护士在旁帮助患者维持姿势和转换体位等,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提升患者康复训练积极性和依从性。此联合康复措施不适用于重度偏瘫或无法站立或行走的患者,且本次研究的干预、观察时间较短,对患者远期康复效果的影响尚待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肌电生物反馈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探讨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