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和预防策略

2021-05-24

医药前沿 2021年5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环境因素心理因素

黄 彦

(上海市崇明区血站办公室 上海 202150)

1998 年我国无偿献血制度全面建立,国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无偿献血制度。20 年来无偿献血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无偿献血逐渐成为群众普遍参与的一种自觉行为,适量定期的献血不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反而对人体的健康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容易出现献血不良反应[1]。献血不良反应是指极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者献血后出现的穿刺部位局部出血、疼痛、过敏或者全身性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献血过程中出现献血不良反应,会加重人们对献血的恐惧和担心,影响到他们再次献血的积极性,不利于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因此,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采取对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使健康公民能够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对保障献血者的身心健康和献血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相关文献报道显示,不良反应的原因复杂,主要的影响因素分为4 类: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操作因素[2]。2020 年1 月—6 月期间血站全血采集6733 人次,共报告献血不良反应54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0.802%,我选择了其中符合《献血者健康体检要求》进行无偿献血且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54 例献血者为对象,54 例献血者献血前无反应,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54 例献血者中,男31 例,女23 例,年龄19 ~48 岁,平均年龄(24.14±15.14)岁。

1.2 方法

选择2020 年1 月—6 月在血站进行无偿献血且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54 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填写献血不良反应者现场处置报告记录,通过与献血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对4 类影响因素的反应情况,收集汇总献血不良反应者的相关资料,分类统计各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占比情况,通过分析导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献血不良反应献血者基本情况

2020 年1 月—2020 年6 月共有6733 人参加无偿献血,共报告献血反应54 例,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802%。生理因素:年龄、性别、首次献血、低体重、低血压、空腹、疲劳、睡眠不足、血容量的减少等;心理因素:献血不良反应史、恐惧和焦虑、晕血史、见到其他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等;操作因素:技术、服务态度、沟通交流、采血时间、总护理等;环境因素:温湿度、拥挤、嘈杂、长久站立等。见表1。

表1 不同献血反应发生原因分析

2.2 直接影响因素分析

54 例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直接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心理因素占37.04%(20/54)和生理因素占38.89%(21/54)占比均较高,显著高于环境因素12.96%(7/54)、操作因素11.11%(6/54)。见表2。

表2 不同无偿献血反应影响因素的发生率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分析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中生理因素(38.89%)和心理因素(37.04%)占比均较高,显著高于环境因素(12.96%)和操作因素(11.11%),可知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较易引发献血不良反应,同时环境因素和操作因素也需重视。为使血液采集相关工作顺利实施,使无偿献血者的再次献血情况增加,进一步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有效护理干预呈现必要性[3]。针对本次研究调查结果,对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为献血者制定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降低献血不良反应风险。

4.对策

4.1 完善健康征询

年轻、女性、首次献血、低体重、低血压、空腹、疲劳、睡眠不足、血容量的减少等生理因素导致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献血前必须展开完整的健康征询工作,询问献血者的饮食及睡眠情况,防止空腹献血及疲劳献血[4];在献血前数小时进易消化健康饮食,推荐献血前30 分钟内饮用温热的糖盐水300 ~500 mL;确认生理因素导致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的目标献血者人群,如高中生献血者,尤其是女性初次献血者。设定最低身高体重要求,排除估计血容量低于3500 mL 的献血者,工作人员要有意识地引导可能不合标准的献血者,避免其因为同行者的压力而献血。

4.2 加强心理疏导

心理因素导致的献血反应较为常见,而每个献血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复杂多样,其中紧张、焦虑、恐惧、晕针、晕血等原因较为常见,需根据献血者个体心理状态采取不同心理干预措施[5]。也有部分献血者存在晕针、晕血等情况,这类献血者应鼓励克服心理恐惧,也可适当遮盖穿刺位置,通过交谈转移献血者视线,减轻献血者的不适感[6]。使用有效方法给予献血者教育和指导,教育应在献血招募时就开始进行,关键信息在献血现场应再次强化。指导献血者认识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前期症状,并说明对应的方法,如站起时交叉两腿并收紧腿部肌肉。如果在数秒内症状为减轻,则原地蹲坐或躺下以防止症状加重并呼叫帮助。

4.3 营造献血环境

首先,适宜的场所、设施,宽敞、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合适的温湿度,温度20 ~24℃,相对湿度50 ~60%;其次,足够的等待及采后观察区域,有序的献血秩序,减少站立等候的时间小于5 分钟,确保整个献血流程顺畅进行,将每个环节的等待时间减至最少,避免发生反应献血者对其他献血者的影响,可考虑设立分离区域护理献血反应;最后,在采血现场要配备稳定的可以后靠的观察位,足够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以确保可全程观察献血者。

4.4 确保技术能力

采血前,采血护士应注意观察献血者双侧手臂血管情况,谨慎选择血管,尽量避免采血时间过长等现象,增加不良反应风险[7]。采血护士应该选择粗且弹性好的血管,保证穿刺一次成功,通过交谈可适当转移献血者注意力,减少疼痛的刺激;采血中,与献血者接触的工作人员都应做到理解、互动和关注;拔针前,应指导献血者学会按压针眼的准确位置和正确的方法,告知献血者按压时间以避免血肿形成[8]。当献血者还躺在献血椅上时,嘱其将双腿交叉于踝部,反复收紧腿部肌肉,平静呼吸;献血后,建议献血者在休息区停留至少15 min,并建议其在献血后24 ~48 h 内额外补充水分。

综上所述,因为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可避免,并影响献血安全、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意愿和献血者保留工作的开展[9],所以对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的分析和总结,并以此制定比较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环境因素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论庭院花卉种植的环境因素
可靠性工程之环境因素分析与控制*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免耕播种实践及其对小麦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
影响母猪繁殖能能力的环境因素探讨
2005~2012年无锡地区无偿献血者输血感染检测指标分析